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红粘土序列与晚第三纪的气候事件 被引量:61
1
作者 安芷生 孙东怀 +3 位作者 陈明扬 孙有斌 李立 陈宝群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35-446,共12页
红粘土序列由7个古土壤组合和与之相间的红色黄土组合组成,它们是建议的地层划分和对比的一级单位。系统的古地磁研究表明,黄土高原风尘沉积开始的年龄约为7.2MaB.P,它标志着晚新生代亚洲内陆干旱化的开始,可能意味着青藏高原在此... 红粘土序列由7个古土壤组合和与之相间的红色黄土组合组成,它们是建议的地层划分和对比的一级单位。系统的古地磁研究表明,黄土高原风尘沉积开始的年龄约为7.2MaB.P,它标志着晚新生代亚洲内陆干旱化的开始,可能意味着青藏高原在此时达到了有意义的高度,东亚古季风环流基本建立。风尘沉积速率与夏季风强度在长时间尺度上的耦合揭示了它们与青藏高原高度的共同联系,也意味着青藏高原可能经历了多次隆升和夷平过程;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序列是2.6~2.8MaB.P.全球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建立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粘土 古气候 晚第三纪 黄土高原
下载PDF
晚第三纪以来黄土高原风积序列的压实校正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孙有斌 周杰 安芷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1-58,共8页
晚第三纪以来黄土高原完整连续、高分辨率的风尘堆积序列为研究以冬、夏季风组合为特征的东亚季风环流长期演化提供了很好的气候信息载体。利用高压固结试验结果,基于高分辨申的磁化率和容重测量及相关性分析,初步探讨了黄土、古土壤... 晚第三纪以来黄土高原完整连续、高分辨率的风尘堆积序列为研究以冬、夏季风组合为特征的东亚季风环流长期演化提供了很好的气候信息载体。利用高压固结试验结果,基于高分辨申的磁化率和容重测量及相关性分析,初步探讨了黄土、古土壤及红粘土不同地层单元的压缩特性,校正了压实作用对容重的影响,获得了更真实的东亚季风气候演化信息。有助于深入探讨晚第三纪以未东亚李凤阶段性演化特征及其与太阳辐射、全球冰量变化、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等气候控制因子之间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三纪 黄土高原 风积序列 压实校正 古气候
下载PDF
光释光测年: 黄土样品 IRSL 信号的晒退实验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景昭 赖忠平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485-488,共4页
用18个(6×3)2.5V的红色发光二极管(中心波长是655nm)做成的照明光源,在60min内对黄土样品的红外释光(IRSL)信号几乎没有激发,因而可作为IRSL样品前处理的照明光源。两个黄土样品的光晒退实验表... 用18个(6×3)2.5V的红色发光二极管(中心波长是655nm)做成的照明光源,在60min内对黄土样品的红外释光(IRSL)信号几乎没有激发,因而可作为IRSL样品前处理的照明光源。两个黄土样品的光晒退实验表明,若样品在阳光下曝光20min,其IRSL信号即可降至2%以下(归一化通过短打进行),而最终残留值则低于1%。通过测定,渭河表面样IRSL的等效剂量值为0.51Gy。这说明用IR激发,即使测定非常年轻的黄土样品的年龄也可不计残留值的影响。同时也显示了IR激发在测定黄土区河湖相、甚至洪积相等曝光时间很短的沉积物的年龄方面有很大潜力。晒退后的样片在室温下放置8天后,即使再预热也没有明显的回授现象发生,这表明用IRSL测定黄土年龄时其底限比绿光释光的要低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释光 测年 残留值 红外释光 回授 黄土
下载PDF
中国黄土磁性地层与生物地层对比 被引量:7
4
作者 岳乐平 薛祥煦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39-245,共7页
本文统计了中国黄土地层中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并对一些发现较丰富哺乳动物化石的黄土剖面进行了磁性地层学研究,分析了磁性地层与生物地层对比结果,讨论了黄土层中哺乳动物化石的时空分布,以及有关气候环境问题。
关键词 磁性地层 生物地层 黄土 哺乳动物 化石 第四纪
下载PDF
第四纪花粉的无酸碱分析法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小强 杜乃秋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7期782-784,共3页
第四纪花粉无酸碱分析方法,是从第四纪沉积物中提取花粉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该流程简单,易于操作,已被大量分析实验证实,与常规的酸碱分析法相比具有不使用酸碱、流程短、花粉破坏少、成本低、污染少等特点。是目前高精度、高分... 第四纪花粉无酸碱分析方法,是从第四纪沉积物中提取花粉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该流程简单,易于操作,已被大量分析实验证实,与常规的酸碱分析法相比具有不使用酸碱、流程短、花粉破坏少、成本低、污染少等特点。是目前高精度、高分辨第四纪花粉分析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花粉 无酸碱 分析方法
下载PDF
川西理塘地区第四纪冰川堆积物的表面暴露年龄
6
作者 S TSCHUDI S IVY-OCHS +6 位作者 PW KUBIK J SCHAFER C SCHLUCHTER Z ZHAO X WU 赵志中(译) 吴锡浩(校)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第四纪冰川 堆积物 表面暴露年龄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陕西洛川黄土剖面的Rb/Sr值及其气候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116
7
作者 陈骏 汪永进 +2 位作者 季峻峰 鹿化煜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0-356,共7页
本文系统地测试了陕西洛川黄土-古土壤剖面中的Rb,Sr含量和磁化率。通过对比该剖面2.50MaB.P.以来Rb/Sr曲线和磁化率曲线,发现两者的形状和变化的相位十分相似,然而两者的相对振幅却有明显的差别。Rb/Sr曲线记录了0.80MaB.P... 本文系统地测试了陕西洛川黄土-古土壤剖面中的Rb,Sr含量和磁化率。通过对比该剖面2.50MaB.P.以来Rb/Sr曲线和磁化率曲线,发现两者的形状和变化的相位十分相似,然而两者的相对振幅却有明显的差别。Rb/Sr曲线记录了0.80MaB.P.左右一次重要的气候转型界面,揭示了黄士和古土壤内部次一级的气候波动旋回,反映了早更新世黄土高原较温暖潮湿的特点以及更新世以来气候由湿向干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Rb/Sr值可以作为衡量东亚夏季风环流强度变化的较为敏感的替代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古气候 夏季风 Rb/Sr值 地层
下载PDF
洛川黄土记录的最近2500ka东亚冬夏季风变化周期 被引量:39
8
作者 鹿化煜 安芷生 +2 位作者 刘洪滨 杨文峰 张福青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53-558,共6页
对厚约140m的陕西洛川坡头村黄土剖面进行间距3~10cm的系统采样,测量了全部样品的磁化率和粒度。选择>30μm颗粒百分含量和磁化率分别作为东亚冬、夏季风强度变化的替代性指标,以新建立的时间标尺为基础,分析了最近2500ka以来东亚... 对厚约140m的陕西洛川坡头村黄土剖面进行间距3~10cm的系统采样,测量了全部样品的磁化率和粒度。选择>30μm颗粒百分含量和磁化率分别作为东亚冬、夏季风强度变化的替代性指标,以新建立的时间标尺为基础,分析了最近2500ka以来东亚季风变化的周期特征。结果表明,第四纪东亚冬、夏季风变化时间序列包含有100ka、41ka和23ka地球运动轨道要素变化的周期,同时包含有约80ka、56ka和30ka的周期。季风变化周期表现为阶段性演化和在同一阶段冬、夏季风变化周期常常不同的特征。这些结果说明第四纪东亚季风变化既与地球轨道要素变化有关,也与季风系统内其它因素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川 黄土记录 东亚 冬夏季风 季风 变化周期
下载PDF
中国全新世气候适宜期东亚夏季风时空变迁 被引量:72
9
作者 吴锡浩 安芷生 +5 位作者 王苏民 刘晓东 李小强 周卫健 刘俊峰 陆济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4年第1期24-37,共14页
本文据湖面、花粉和风成堆积等地质资料,分析12000年以来主要由夏季风决定的降水或湿度状况的时空分布,并运用数值模拟结果计算夏季(7月)降水增量、有效降水和季风强度指数。两者的结果一致表明,全新世适宜期有效降水增量的... 本文据湖面、花粉和风成堆积等地质资料,分析12000年以来主要由夏季风决定的降水或湿度状况的时空分布,并运用数值模拟结果计算夏季(7月)降水增量、有效降水和季风强度指数。两者的结果一致表明,全新世适宜期有效降水增量的峰值在中国中、东部具有明显的穿时性,即以东亚夏季风降水或有效湿度为标志的全新世气候适宜期盛期在各地的出现时间并不相同,东北、西北和华北三区偏早,长江中下游区稍晚,华南区最晚,而西南区又偏早。作者对导致这种穿时性的轨道驱动力和季风锋面移动的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对于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也有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气候 适宜期 夏季风 古气候
下载PDF
陕西洛川黄土的粒度分维值及其意义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连文 陈骏 +2 位作者 季峻峰 鹿化煜 陈旸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12-417,共6页
对陕西洛川剖面 15 80个黄土样品的粒度数据分析表明 ,黄土的基本粒级 ,即在 2~ 5 0 μm的标度范围内 ,粒度分布具有分形特征。黄土的粒度分维值在 2 16~ 2 5 1之间 ,平均值为 2 32 ;而古土壤的粒度分维值在 2 2 3~ 2 5 1之间 ... 对陕西洛川剖面 15 80个黄土样品的粒度数据分析表明 ,黄土的基本粒级 ,即在 2~ 5 0 μm的标度范围内 ,粒度分布具有分形特征。黄土的粒度分维值在 2 16~ 2 5 1之间 ,平均值为 2 32 ;而古土壤的粒度分维值在 2 2 3~ 2 5 1之间 ,平均值为 2 41;粒度分维值对黄土与古土壤的形成环境的演变 ,有良好的指示意义。粒度分维值显示 ,2 5 0万年以来 ,东亚季风不断增强 ,变化周期和变化幅度逐渐变大。在早更新世 ,季风较弱 ,变化周期短 ,变化幅度小 ,表现为 2~ 4万年的周期 ;而在晚更新世 ,季风较强 ,冬季风和夏季风相互消长 ,变化周期长且明显 ,变化幅度大 ,表现出 10万年的变化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分维值 粒度 古季风 陕西 古土壤
下载PDF
中原邙山黄土及构造与气候耦合作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蒋复初 吴锡浩 +4 位作者 肖华国 薛滨 王苏民 孙东怀 安芷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5-51,共7页
位于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过渡带上的中原邙山黄土地层,以厚层S1古土壤(15.7m)和巨厚L1黄土(77.3m)为其特色。对赵下峪剖面S10以上总厚172.1m的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研究表明:(1)邙山黄土是一种风成近源砂... 位于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过渡带上的中原邙山黄土地层,以厚层S1古土壤(15.7m)和巨厚L1黄土(77.3m)为其特色。对赵下峪剖面S10以上总厚172.1m的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研究表明:(1)邙山黄土是一种风成近源砂黄土,其源区就在黄河下游冲积扇的扇顶部位;(2)约150kaB.P.(L2上部)开始,风尘沉积速率突然加快,L1LL1层段高达3.45mm/a,其原因是黄河贯通三门峡东流给源区带来丰富的物质;(3)粒度和磁化率分别指示的冬季风与夏季风变迁存在四种强弱对应关系,与黄土高原的情况不完全一致;(4)邙山黄土-古土壤序列是黄土高原侵蚀与华北平原堆积的镜像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层 构造运动 气候变化 耦合作用 古土壤
下载PDF
南京下蜀黄土红外释光地层年代学 被引量:15
12
作者 赖忠平 周杰 +2 位作者 夏应菲 汪永进 陈峻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6-121,共6页
下蜀黄土地层年代学对于理解季风环流时空格局演化及其与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关系十分重要。作者基于下蜀黄土红外释光测年和下蜀黄土及黄土高原洛川;剖面磁化率序列的对比分析,认为下蜀黄土第一层黄土层形成于末次冰期,最底部的黄... 下蜀黄土地层年代学对于理解季风环流时空格局演化及其与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关系十分重要。作者基于下蜀黄土红外释光测年和下蜀黄土及黄土高原洛川;剖面磁化率序列的对比分析,认为下蜀黄土第一层黄土层形成于末次冰期,最底部的黄土层与洛川的 L5相当。因而下蜀黄土应相当于黄土高原LS以来的风成堆积,其底界年代约为 500 ka。也就是说,在 500 ka左右黄土堆积的南界已达长江下游地区。这可能是因为其时青藏高原的隆升已到达一特殊高度,对东亚季风演化的影响成为一个转折点,加强了东亚季风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黄土 红外释光测年 地层年代学 东亚季风演化 青藏高原隆升 南京 磁化率
下载PDF
中原邙山黄土地层 被引量:26
13
作者 蒋复初 吴锡浩 +7 位作者 孙东怀 肖华国 王苏民 安芷生 田国强 刘萪 殷伟德 薛滨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12-18,共7页
位于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过渡带上的中原黄土地层,以邙山赵下峪剖面为其典型代表。据光释光和热释光测年及磁性地层研究结果,该剖面从邙山塬面至黄河河床出露S0—S10黄土—古土壤序列,总厚度172.1m,B/M界线记录于S8... 位于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过渡带上的中原黄土地层,以邙山赵下峪剖面为其典型代表。据光释光和热释光测年及磁性地层研究结果,该剖面从邙山塬面至黄河河床出露S0—S10黄土—古土壤序列,总厚度172.1m,B/M界线记录于S8古土壤层顶部,以厚层晚更新世S1古土壤(15.7m)和巨厚L1黄土(77.3m)为其特色。赵下峪剖面上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平均沉积速率明显增大,其中以末次冰期晚冰阶L1LL1黄土的沉积速率最大,高达34.5mm/a。在邙山黄土堆积过程中,倒数第二冰期末(相当于L2顶部),约150kaBP,发生了风尘沉积速率的突变,其原因是此时黄河贯通三门峡东流,给风尘源区带来丰富的物质。同时赵下峪剖面的磁化率曲线所示,黄土—古土壤的磁化率强弱,并不简单地反映夏季风强度,也要受到沉积速率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邙山黄土 晚更新世 磁化率 沉积速率 黄土地层
下载PDF
黄土高原红粘土与黄土古土壤粒度特征对比——红粘土风成成因的新证据 被引量:151
14
作者 鹿化煜 安芷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26-232,共7页
对黄土高原具有代表意义四个剖面的晚第三纪红粘土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并将结果与典型风成黄土古土壤样品的粒度特征进行详细对比,得到红粘土是风成成因的沉积学证据。结果表明,黄土高原红粘土与其上覆第四纪古土壤形成环境相似,红... 对黄土高原具有代表意义四个剖面的晚第三纪红粘土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并将结果与典型风成黄土古土壤样品的粒度特征进行详细对比,得到红粘土是风成成因的沉积学证据。结果表明,黄土高原红粘土与其上覆第四纪古土壤形成环境相似,红粘土是在相对于黄土堆积搬运风动力变幅小的条件下沉积的,在沉积之后受到较强的风化成壤改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粘土 粒度特征 成因 黄土高原 古土壤 古气候
下载PDF
黄土高原古土壤形态特征的差异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2
15
作者 胡雪峰 周杰 +1 位作者 孙有斌 安芷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9-44,共6页
灵台剖面第四纪晚期古土壤———这里指S8及其上古土壤 ;第四纪中早期古土壤———这里指离石黄土S9及其下古土壤和午城黄土中所有古土壤 ;第三纪古土壤———指第三纪红粘土 ,在形态特征上有明显区别。这种区别是由于古成土过程中水分... 灵台剖面第四纪晚期古土壤———这里指S8及其上古土壤 ;第四纪中早期古土壤———这里指离石黄土S9及其下古土壤和午城黄土中所有古土壤 ;第三纪古土壤———指第三纪红粘土 ,在形态特征上有明显区别。这种区别是由于古成土过程中水分运行方式的不同造成的。根据形态特征和古成土过程水作用方式的差异 ,把上述 3个时代的古土壤依次称为淋溶型古土壤、滞水型古土壤和地下水升降型古土壤。不同时代古土壤成土过程水作用方式的这种差异 ,是由降水量、尘降速率等环境因素的改变引起的 ,在黄土高原具有普遍性。正确地认识这一问题有助于更好地解译黄土高原晚新生代以来的古气候和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古土壤 形态特征 差异 成因
下载PDF
树木年轮密度实验方法及其在内蒙古准格尔旗树轮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杨银科 刘禹 +5 位作者 史江峰 蔡秋芳 孙军艳 易亮 李强 宋慧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9-645,共7页
在介绍树木年轮密度实验方法基本原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详细的实验方法和流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内蒙古准格尔旗油松树轮宽度年表,以及早材、晚材、最大、最小四个密度年表。年表之间相关分析表明树轮密度比宽度包含更多更复杂的气候环... 在介绍树木年轮密度实验方法基本原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详细的实验方法和流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内蒙古准格尔旗油松树轮宽度年表,以及早材、晚材、最大、最小四个密度年表。年表之间相关分析表明树轮密度比宽度包含更多更复杂的气候环境变化因子。通过树轮密度年表与气象资料相关分析发现,准格尔旗树轮密度年表与该地区全年降水量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早材密度和最小密度与降水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晚材密度和最大密度与降水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无论正、负相关关系,均能够从树木生理角度予以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轮密度 实验方法 准格尔旗
下载PDF
金沙江巧家段河谷黄土状堆积的时代问题 被引量:17
17
作者 蒋复初 吴锡浩 +2 位作者 王书兵 田国强 刘萪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5-40,共6页
金沙江巧家段河谷广泛发育厚层黄土状堆积,尤以金沙江左岸宁南县华弹一带最为发育。其厚度较大而层理又不明显,且多钙质结核,通过对七条黄土状堆积的地层剖面作磁性地层研究和热释光测年,确定该黄土状堆积的时代属布容正向极性时晚... 金沙江巧家段河谷广泛发育厚层黄土状堆积,尤以金沙江左岸宁南县华弹一带最为发育。其厚度较大而层理又不明显,且多钙质结核,通过对七条黄土状堆积的地层剖面作磁性地层研究和热释光测年,确定该黄土状堆积的时代属布容正向极性时晚期,其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全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状堆积 地层时代 金沙江 晚更新世 全新世
下载PDF
中国北方更新世极端冷期冬季风的快速变化 被引量:14
18
作者 鹿化煜 KovanHuissteden +3 位作者 周杰 JefVandenberghe 刘晓东 安芷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4-196,共3页
对黄土高原中部洛川和西峰黄土堆积的“上、下粉砂层”进行了间隔 5~ 6 cm的详细采样 ,测量了 80 0多个样品的粒度分布和磁化率值 ,根据沉积速率模式建立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较精确的时间标尺。结果表明 ,中国北方更新世极端冷期的黄土... 对黄土高原中部洛川和西峰黄土堆积的“上、下粉砂层”进行了间隔 5~ 6 cm的详细采样 ,测量了 80 0多个样品的粒度分布和磁化率值 ,根据沉积速率模式建立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较精确的时间标尺。结果表明 ,中国北方更新世极端冷期的黄土堆积记录了东亚冬季风频繁的和较大幅度的千年尺度变化。冬季风加强事件一般持续约1.8~ 2 .4ka。亚轨道时间尺度冬季风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在极端冷期赤道和极地气温差增大 ,纬向西风环流加强引起的大气环流和蒙古高亚不稳定 ,从而引起东亚冬季风千年尺度变化。在极端冷期降雨量和平均温度低于某个阈值的时候 ,虽然夏季风强度存在变化 ,但不足以影响磁铁矿和磁赤铁矿的形成 ,所以那时磁化率的变化不能很好地记录夏季风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风 极端冷期 千年尺度变化 黄土粒度
下载PDF
沙漠/黄土过渡带13kaBP以来季风演化的古植被记录 被引量:42
19
作者 李小强 周卫建 +1 位作者 安芷生 董光荣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8期868-872,共5页
利用花粉分析结果并结合有机碳δ13 C及高精度14 C测年等资料 ,阐明沙漠 /黄土过渡区 1 3kaBP以来古植被记录的季风气候事件。古植被经历了荒漠草原_干草原_半荒漠_湿润草原_荒漠_疏林草原_荒漠草原_草原_荒漠草原 9个阶段。冰后期的半... 利用花粉分析结果并结合有机碳δ13 C及高精度14 C测年等资料 ,阐明沙漠 /黄土过渡区 1 3kaBP以来古植被记录的季风气候事件。古植被经历了荒漠草原_干草原_半荒漠_湿润草原_荒漠_疏林草原_荒漠草原_草原_荒漠草原 9个阶段。冰后期的半荒漠_湿润草原_荒漠对应于其中冷干_凉湿_冷干的YoungerDryas事件 ,全新世气候适宜期以及 4.5~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黄土过渡带 古植被 季风演化 气候事件
下载PDF
轨道调谐建立洛川黄土地层的时间标尺 被引量:10
20
作者 鹿化煜 杨文峰 +1 位作者 刘晓东 安芷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04-810,共7页
对黄土高原中部洛川厚140m黄土剖面进行了黄土层间隔5cm、古土壤层间隔3cm的采样,在室内测量了全部样品的磁化率.以磁化率变化作为东亚夏季风气候变化的替代性指标,利用轨道调谐方法建立了黄土-古土壤序列的时间标尺.结果表明,B/... 对黄土高原中部洛川厚140m黄土剖面进行了黄土层间隔5cm、古土壤层间隔3cm的采样,在室内测量了全部样品的磁化率.以磁化率变化作为东亚夏季风气候变化的替代性指标,利用轨道调谐方法建立了黄土-古土壤序列的时间标尺.结果表明,B/M界线处的年龄是772KaB.P,午城黄土与离石黄土分界线的年龄为1348KaB.P,黄土堆积底界的年龄为2471KaB.P..通过和古地磁场倒转点绝对年龄对比以及与太阳辐射量变化时间序列进行交叉谱分析,证明了新时间标尺的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层 时间标尺 轨道调谐 磁化率 古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