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北黄土区土壤水分养分空间分异规律 被引量:13
1
作者 卢金伟 李占斌 +1 位作者 郑良勇 郭彦彪 《山地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108-111,共4页
黄土高原生态脆弱 ,沟壑纵横 ,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西部大开发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要先行。植被建设又受当地土壤水分、养分等条件的制约。坡向、坡位对水分、养分的分布有重要影响 ,因而研究陕北黄土高原土壤水分、养分的空间变异规律 ,... 黄土高原生态脆弱 ,沟壑纵横 ,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西部大开发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要先行。植被建设又受当地土壤水分、养分等条件的制约。坡向、坡位对水分、养分的分布有重要影响 ,因而研究陕北黄土高原土壤水分、养分的空间变异规律 ,对于黄土高原植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黄土高原不同坡向、坡位土壤水分、养分的空间变异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水分 养分 空间分异规律 土壤 水土流失
下载PDF
不同植物秸秆腐解特性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95
2
作者 张红 吕家珑 +1 位作者 曹莹菲 徐温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43-752,共10页
采用网袋法探讨不同秸秆在3个长期试验地的腐解特征,结合Biolog微平板技术,对不同长期试验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腐解时间的增加,秸秆腐解的变化趋势为烘干秸秆>新鲜秸秆。葡萄园土壤微生物活性高,稳定性... 采用网袋法探讨不同秸秆在3个长期试验地的腐解特征,结合Biolog微平板技术,对不同长期试验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腐解时间的增加,秸秆腐解的变化趋势为烘干秸秆>新鲜秸秆。葡萄园土壤微生物活性高,稳定性好,其次为桃园和农田。农田土壤微生物活性低、稳定性差,不同处理的秸秆在腐解过程中残留率变化较大,而果园土壤微生物活性相对较高、稳定性好,不同处理的秸秆在腐解过程中残留率变化较小。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土壤温度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三大指数呈极显著相关,且不同秸秆处理的腐解残留率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优势度呈显著负相关,微生物群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秸秆分解的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试验 残体分解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积水入渗条件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野外观测与分析——以内蒙古敖包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康绍忠 张书函 +4 位作者 张富仑 胡笑涛 史世斌 郭志宏 聂光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12,共6页
结合野外积水入渗试验,利用时域反射仪和中子仪进行了积水入渗条件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观测,并把时域反射仪和中子仪测定的土壤含水率与烘干法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 人渗 土壤水分动态 中子仪 土壤水分再分布
下载PDF
内蒙古敖包小流域土壤入渗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2
4
作者 康绍忠 张书函 +4 位作者 聂光镛 史世斌 郭志宏 齐志恩 崔学刚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8-46,共9页
通过野外入渗试验,分析了3种入渗公式中经验参数在流域内不同地貌特征与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前茬、耕作措施、坡向、同一坡向不同位置等因素对土壤入渗的影响。
关键词 土壤入渗 经验公式 水土保持措施 土地利用 耕作措施 坡向
下载PDF
植物秸秆腐解特性与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红 曹莹菲 +1 位作者 徐温新 吕家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82-1492,共11页
采用网袋法探讨不同新鲜秸秆在农田土壤的腐解特征,结合Biolog微平板技术,对不同秸秆处理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腐解时间的增加,新鲜秸秆的残留率波动不大,秸秆的腐解速度为玉米秸秆大于大豆秸秆。整个腐解时... 采用网袋法探讨不同新鲜秸秆在农田土壤的腐解特征,结合Biolog微平板技术,对不同秸秆处理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腐解时间的增加,新鲜秸秆的残留率波动不大,秸秆的腐解速度为玉米秸秆大于大豆秸秆。整个腐解时期,不同秸秆处理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由高到低依次为FCN(新鲜玉米秸秆+氮)、FC(新鲜玉米秸秆)、FB(新鲜大豆秸秆),说明玉米不同秸秆处理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密度大、稳定性好,大豆秸秆处理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相对密度小,稳定性差,3种不同秸秆处理中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不同秸秆类型与腐解时间的交互作用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3种不同秸秆处理中土壤微生物的优势种群主要以糖类和多聚物为主,在腐解中后期难分解物质逐渐累积,均表现为对芳香化合物的利用最弱。3种秸秆的腐解残留率与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土壤温度、氨基酸、多胺类的碳源利用方面影响较大,土壤含水量和秸秆含水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不同秸秆的腐解残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长期试验 秸秆腐解 Biolog法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泾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洪水序列频率分析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查小春 黄春长 +2 位作者 庞奖励 李瑜琴 古明兴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58-863,共6页
以泾河中游彬县至礼泉段的JH-CJC沉积记录的古洪水信息,结合实测洪水和历史洪水资料,比较了泾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洪水序列频率。研究结果表明,将古洪水研究成果加入到历史洪水和实测洪水资料序列中,可大大延长洪水序列的时间长度,提高... 以泾河中游彬县至礼泉段的JH-CJC沉积记录的古洪水信息,结合实测洪水和历史洪水资料,比较了泾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洪水序列频率。研究结果表明,将古洪水研究成果加入到历史洪水和实测洪水资料序列中,可大大延长洪水序列的时间长度,提高洪水频率分析的精度,说明河流沉积记录的古洪水信息,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和防洪减灾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河 古洪水 历史洪水 实测洪水 洪水频率计算
下载PDF
多变低水环境下高粱高产节水生理基础的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苏佩 山仑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05-308,共4页
利用盆栽法采用27种动态变动供水处理模拟多变低水环境,研究高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前期控水、拔节期后恢复充足供水处理,可在产量不减少或有所提高的前提下实现节水目的.多变低水环境条件下,作物籽粒产量、... 利用盆栽法采用27种动态变动供水处理模拟多变低水环境,研究高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前期控水、拔节期后恢复充足供水处理,可在产量不减少或有所提高的前提下实现节水目的.多变低水环境条件下,作物籽粒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可分为高产高耗水型、高产节水型、较高产节水型、中产高节水型和低产低水分利用效率型5类.恢复供水后,作物在渗透调节及气孔运动、光合作用等生理代谢上产生的超额补偿效应是高产节水的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多变低水环境 生理学
下载PDF
转入Cu/Zn SOD和APX基因对甘薯旱后复水的恢复作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陆燕元 邓西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74,共8页
【目的】研究转基因与非转基因甘薯幼苗在水分胁迫不同时间及解除胁迫后,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防御系统中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深入探讨甘薯的耐旱性及旱后自我修复机制。【方法】以转基因甘薯(T)与非转基因甘薯(N)幼苗为材料,以150 g/L的... 【目的】研究转基因与非转基因甘薯幼苗在水分胁迫不同时间及解除胁迫后,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防御系统中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深入探讨甘薯的耐旱性及旱后自我修复机制。【方法】以转基因甘薯(T)与非转基因甘薯(N)幼苗为材料,以150 g/L的PEG模拟干旱条件,探讨水分胁迫不同时间及复水后甘薯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水分胁迫12 h,甘薯叶片相对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加,相对含水量(RWC)、光化学效率(Fv/Fm)下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增加。水分胁迫时间延长至24和48 h,植株受到进一步损害,其中转基因甘薯植株叶片中SOD活性先升后降,APX活性变化则与之相反,而非转基因甘薯植株的SOD、APX活性变化与转基因植株的相反;在同等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植株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表达均远高于非转基因植株。(2)水分胁迫12 h后复水,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甘薯植株RWC、相对膜透性、MDA含量等均快速恢复到对照水平;水分胁迫延长至24和48 h后复水,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甘薯植株叶片相对膜透性、MDA含量均在复水初期升高,而后下降,RWC、Fv/Fm则在复水后持续上升,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略为复杂。水分胁迫24 h后复水,转基因甘薯植株SOD和APX活性均在复水初期下降,然后回升,胁迫48 h后复水,SOD和APX活性则呈先升后降再升高的双峰变化趋势;非转基因植株在水分胁迫24和48 h后复水的表现与转基因植株略有差异,且变化幅度显著低于转基因植株。【结论】在甘薯体内同时转入Cu/Zn SOD和APX基因,可以有效减轻甘薯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受损害的程度,提高甘薯的抗氧化胁迫能力,在水分胁迫逆境解除后,也可以更快更强地进行自我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复水 转基因甘薯 抗氧化酶
下载PDF
泾河中游现代洪水痕迹调查对实测洪水的校核 被引量:6
9
作者 查小春 黄春长 +1 位作者 庞奖励 古明兴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9-153,共5页
通过对泾河流域实地调查,在泾河中游景村水文站上下游发现了3处非常明显的4次洪水痕迹。结合实地走访,资料查阅等,准确确定了4次洪痕的对应年代,并通过弯道超高水位的计算,以及水位-流量关系和比降法模型模拟,推算出了这4次洪痕... 通过对泾河流域实地调查,在泾河中游景村水文站上下游发现了3处非常明显的4次洪水痕迹。结合实地走访,资料查阅等,准确确定了4次洪痕的对应年代,并通过弯道超高水位的计算,以及水位-流量关系和比降法模型模拟,推算出了这4次洪痕对应的流量,与实测洪水资料相比较,流量基本接近,误差分别在1.42%~4.21%和-2.13%~3.16%之间。研究表明,为了提高水文测量的精度,可以借助河岸遗留的洪水痕迹校核实测洪峰流量,同时也可为历史洪水调查和缺乏水文观测站数据的流域以洪痕推算特大洪峰流量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河中游 洪水痕迹 实测洪水 校核
下载PDF
泾河流域1470-1979年旱涝灾害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郭瑞 查小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0-95,共6页
对历史文献记载的泾河流域旱涝灾害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研究了该流域1470—1979年旱涝灾害的变化规律,讨论了旱涝灾害的产生与当地气候异常变化、太阳活动、地理特征以及人类活动的关系.研究表明:泾河流域过去510 a间旱涝灾害频发,且... 对历史文献记载的泾河流域旱涝灾害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研究了该流域1470—1979年旱涝灾害的变化规律,讨论了旱涝灾害的产生与当地气候异常变化、太阳活动、地理特征以及人类活动的关系.研究表明:泾河流域过去510 a间旱涝灾害频发,且以旱灾为主;旱涝灾害的发生具有连续性、阶段性的特点,局部还存在同步性特点;流域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与气候异常变化关系紧密,太阳黑子活动对该区域旱涝灾害的发生具有控制作用;同时泾河流域510 a间的旱涝灾害与该流域自然地理条件和当地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研究对了解泾河流域旱涝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制订防灾抗灾措施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河流域 旱涝灾害 变化规律
下载PDF
多变低水环境下玉米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苏珮 山仑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97年第4期245-249,共5页
盆栽条件下采用27种动态变动供水处理模拟多变低水环境的结果显示:苗期控水、拔节期恢复充足供水,可在不减产的条件下实现节水目的。作物在多变低水环境条件下籽粒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可分为高产高耗水型、高产节水型... 盆栽条件下采用27种动态变动供水处理模拟多变低水环境的结果显示:苗期控水、拔节期恢复充足供水,可在不减产的条件下实现节水目的。作物在多变低水环境条件下籽粒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可分为高产高耗水型、高产节水型、较高产节水型、中产高节水型和低产低水分利用效率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多变低水环境 水分利用效率 籽粒产量
下载PDF
灌浆期干旱及复水对冬小麦旗叶蔗糖积累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翠翠 邓西平 陈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74,81,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水分协迫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旗叶蔗糖积累及关键酶活性与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在盆栽条件下,选用旱地品种长武134、长旱58及水地品种西农9871 3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于开花前、后分别给予轻度(LS)、中度(MS)水分... 【目的】研究不同水分协迫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旗叶蔗糖积累及关键酶活性与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在盆栽条件下,选用旱地品种长武134、长旱58及水地品种西农9871 3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于开花前、后分别给予轻度(LS)、中度(MS)水分胁迫处理,研究其对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蔗糖含量、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花前轻度和中度胁迫后,灌浆期复水能在一定时间内使旱地品种长武134和长旱58的旗叶净光合速率、SPS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胁迫程度越重,补偿效应越明显。花前轻度胁迫后灌浆期复水可使3个供试小麦品种的收获指数显著提高,长旱58、长武134和西农9871的收获指数分别较对照提高14.1%,15.3%和17.1%,且使2个旱地小麦品种的千粒质量较对照有所提高;中度胁迫下3个小麦品种的穗粒数均显著降低。灌浆期水分胁迫处理可有效地诱导旗叶SPS活性上升,提高蔗糖含量,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灌浆后期的净光合速率、SPS活性显著降低,且水地品种的下降幅度大于旱地品种;与对照相比,灌浆期中度胁迫使3个小麦品种的千粒质量均显著下降。【结论】灌浆期给予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及旱后复水,均有利于不同冬小麦品种蔗糖含量、SPS活性及产量的提高,且水分胁迫加剧时,旱地品种受水分胁迫的影响较水地品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旱与复水 蔗糖积累 产量构成 小麦灌浆期
下载PDF
我国主要水蚀区缓坡坡面水流挟沙力差异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晨光 李占斌 +1 位作者 符素华 吴歌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4,51,共7页
我国主要水蚀区的土壤特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可能会导致坡面水流挟沙力的不同。然而,关于不同区域挟沙力特征的研究较为欠缺。在我国水蚀分区的基础上,以5个主要水蚀区典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定床放水试验,在不同坡度(3°... 我国主要水蚀区的土壤特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可能会导致坡面水流挟沙力的不同。然而,关于不同区域挟沙力特征的研究较为欠缺。在我国水蚀分区的基础上,以5个主要水蚀区典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定床放水试验,在不同坡度(3°~15°)和单宽流量(0.68×10^(-3)~5.40×10^(-3) m^(2)/s)下对所选土壤进行了坡面水流挟沙力测定。结果表明:西北黄土高原区黄绵土挟沙力最大,南方红壤丘陵区红壤挟沙力最小;黄绵土挟沙力对流量的变化最敏感,对坡度变化最为敏感的是红壤;不同的土壤类型对坡面水流挟沙力与流量以及坡度之间的关系会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蚀区 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团聚体 坡面水流挟沙力 坡度 流量
下载PDF
退耕还林对铜川市农村经济结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查小春 赖作莲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43,共6页
通过对铜川市自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指出铜川市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有计划的实施退耕还林,1999年至2006年平均每年造林和退耕造林面积分别为16.91×103hm2和4.19×103hm2。耕地面积的减小,有... 通过对铜川市自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指出铜川市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有计划的实施退耕还林,1999年至2006年平均每年造林和退耕造林面积分别为16.91×103hm2和4.19×103hm2。耕地面积的减小,有力地促进了铜川市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降低,促进了粮食亩产量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退耕还林还草增加了牧草和饲料产量,为铜川市后续产业—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成为铜川市发展当地经济的支点;退耕还林促进了铜川市林业的持续发展,经济林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退耕还林还促进了铜川市农村劳动力内部结构调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摆脱出来,从事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加快了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经济收入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铜川市 农村经济结构 影响
原文传递
清代时期汾河中游地区洪涝灾害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苏慧慧 查小春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0-94,共5页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清代汾河中游地区洪涝灾害的时空变化与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清代268年间,汾河中游发生洪涝灾害104次,平均每2.58年发生一次。清代早期和晚期是洪涝灾害多发期,中期是洪涝灾害较少...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清代汾河中游地区洪涝灾害的时空变化与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清代268年间,汾河中游发生洪涝灾害104次,平均每2.58年发生一次。清代早期和晚期是洪涝灾害多发期,中期是洪涝灾害较少发生时期。该段流域洪涝灾害的发生主要集中在汾河中上游段支流上的汾阳、文水、介休、清徐、交城5县市。根据涝灾的等级序列得出,清代该段流域2级涝灾发生次数最多,1级涝灾和3级涝灾次之,4级涝灾发生次数较少。最后对洪涝灾害形成原因分析表明,气候变化是汾河中游洪涝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而人为因素则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这为了解汾河中游洪涝灾害长尺度变化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中游 清代时期 洪涝灾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