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探艺术类专业资料室的功能拓展与角色转型——以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为例
1
作者 朱沈钰 任晓栋 《艺术科技》 2014年第4期36-36,52,共2页
资料室作为院系的主要信息资源中心理应成为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撑,但就艺术类系科而言,却因利用度低而面临"边缘化"的尴尬境遇。对此,跨媒体艺术学院的专业资料室针对目前艺术类系科资料室建设中存在的文献归类难、... 资料室作为院系的主要信息资源中心理应成为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撑,但就艺术类系科而言,却因利用度低而面临"边缘化"的尴尬境遇。对此,跨媒体艺术学院的专业资料室针对目前艺术类系科资料室建设中存在的文献归类难、利用率低、学术活动参与度弱等问题,在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学术资料收集网络,提升资料室的资料加工与信息管理功能的基础上,以"大资料室"的理念促进资料室角色转型。将院系专业资料室打造成一个多向度、综合性、多层次的教研信息服务系统,以此来积极回应艺术类学科发展和研究生教育的现实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资料室” 信息收集网络 功能拓展 教研信息服务系统
下载PDF
跨媒体实践与实验艺术教育 被引量:3
2
作者 管怀宾 《中国美术》 2016年第3期74-81,共8页
如果你是美术院校非实验艺术专业的在读大学生,你理解的当代艺术是何种状态?在信息爆炸与文化思潮不断进步的当下,当代艺术已不再是一堆不知所云的生活现成品,抑或是血肉模糊中湿淋淋的内容物;不再是一把具有攻击性的滴血的匕首和胳膊... 如果你是美术院校非实验艺术专业的在读大学生,你理解的当代艺术是何种状态?在信息爆炸与文化思潮不断进步的当下,当代艺术已不再是一堆不知所云的生活现成品,抑或是血肉模糊中湿淋淋的内容物;不再是一把具有攻击性的滴血的匕首和胳膊上带着刺青、耳朵上打着耳洞的不良少年。我们已经能够试着理解当代艺术中陌生的形式以及尝试了解当代艺术家的心路历程与成长的上下文。阻碍人们欣赏当代艺术的欲望和能力的因素正日益消减。作为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的带头人,管怀宾致力于中国当代装置艺术创作。他善于将传统文化元素和感知方式,解构并融入自身的语言系统和作品构架之中。与创作并驾齐驱的高校教学方面,管怀宾更关注:"当实验艺术正名艺术教育的属下,实验的针对性何在?经验不能简单地成为方法论而进入到艺术教育的建构,课程的设置需要符合一定的学术逻辑。"他一直在教学上保持警醒,希望自己的经验成为与学生交流中负责催化剂的那部分,而非左右学生做决定的那股力量。他希望提示多种可能的逻辑演变以及创造性方式的建立,培养学生遭遇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思想的维度与深度。任何新生事物都有老化、固化的可能,唯有深度的追问和前沿的思想令艺术魅力无穷,管怀宾的团队正在这条路上砥砺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艺术 艺术教育 在读大学生 媒体实践 装置艺术 跨媒体 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美术学院 现成品 感知方式
下载PDF
李叔同“先器识后文艺”的艺术教育观及其启示——以书法实践为例
3
作者 蒋雨航 《美术教育研究》 2023年第23期83-85,共3页
李叔同是我国近代艺术教育的先驱,其“先器识后文艺”的艺术教育观为美育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内涵。该文先探究李叔同艺术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进而阐述“先器识后文艺”艺术教育观的含义,及其在李叔同的书法艺术实践中的体现。
关键词 器识 文艺 李叔同 艺术教育观 书法
下载PDF
沉浸式技术CAVE在宋韵文化及历史复现上的应用
4
作者 郑叶颖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0期63-66,共4页
在有关政策引导下,以CAVE(洞穴状自动虚拟环境)为代表的各类沉浸式技术逐渐进入公共文化教育空间,改进原有单一、单向的展陈模式,辅助传统文化和历史复现。以宋韵文化为例,CAVE系统的应用影响了人们对历史及当下的空间感知和文化认同。... 在有关政策引导下,以CAVE(洞穴状自动虚拟环境)为代表的各类沉浸式技术逐渐进入公共文化教育空间,改进原有单一、单向的展陈模式,辅助传统文化和历史复现。以宋韵文化为例,CAVE系统的应用影响了人们对历史及当下的空间感知和文化认同。人们通过集体观看,在熟悉的现代性“酷”的技术视觉与文化中,认识到个体在历史中的血脉延续性,从而获得沉浸式的文化认同,维续了中华民族这一身份的连贯一致。进而,这一共享的文化认同通过创意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将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 CAVE 宋韵文化 历史复现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色彩在展览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5
作者 朱颜 《色彩》 2024年第2期9-11,共3页
展览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涉及视觉心理学、艺术美学和文化语境的多重维度。色彩的选择和搭配能够显著影响观众的感知和体验,是设计师基于对色彩心理学、视觉传达原理以及目标观众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所作出的精心规划。本文旨在探讨色彩在... 展览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涉及视觉心理学、艺术美学和文化语境的多重维度。色彩的选择和搭配能够显著影响观众的感知和体验,是设计师基于对色彩心理学、视觉传达原理以及目标观众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所作出的精心规划。本文旨在探讨色彩在展览设计中的多维度应用,分析其如何成为有效传达展览主题、创造互动体验和增强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 展览设计 应用分析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宋韵美学文化
6
作者 朱颜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2期109-111,共3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已经深刻地渗透各个领域,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在数字时代,人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而且能通过数字技术的创新赋能宋韵美学文化,使之在当代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当前可以看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已经深刻地渗透各个领域,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在数字时代,人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而且能通过数字技术的创新赋能宋韵美学文化,使之在当代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当前可以看到数字博物馆对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展示方式,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技术在不同商业和文化活动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数字虚拟人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呈现,都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该文旨在探讨数字技术如何与古老的文化相融合,从而呈现出独特而富有活力的宋韵美学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宋韵 美学文化
下载PDF
庄子哲学与当代艺术内在精神的契合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超然 《湖南包装》 2016年第4期86-88,共3页
庄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不仅充满丰富的想像力并且有极高的文学性。庄子本身也是一个非常富有人格魅力和个性的人。他的哲学思考延伸出了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自己相处的模式。文章以庄子的哲学理念... 庄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不仅充满丰富的想像力并且有极高的文学性。庄子本身也是一个非常富有人格魅力和个性的人。他的哲学思考延伸出了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自己相处的模式。文章以庄子的哲学理念结合当代艺术,以庄子的性格品质、生活方式结合当今艺术家的行为方式,全面探讨庄子对当代艺术和艺术家的影响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当代艺术 物派 极少主义 观看
下载PDF
以中国画为阵地的文化救亡事业——论郑午昌的现代知识分子属性
8
作者 张雯 《美术大观》 2021年第7期106-109,共4页
本文使用郑午昌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表于民国期刊的相关有价值的著述,希望能够在郑午昌的研究中打开更多元的面向,进而能在20世纪的美术史中找到更宽广的研究理路。本文以郑午昌如何以画学重建民族历史记忆,如何提倡发挥个性的创作欲求... 本文使用郑午昌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表于民国期刊的相关有价值的著述,希望能够在郑午昌的研究中打开更多元的面向,进而能在20世纪的美术史中找到更宽广的研究理路。本文以郑午昌如何以画学重建民族历史记忆,如何提倡发挥个性的创作欲求,以及如何让画家职业阶层成为社会核心力量的一部分为观察点,由此窥见个体在士大夫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过程中显示出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午昌 中国画 现代知识分子 民族历史记忆 职业阶层
下载PDF
“情动之力”——美术馆动态影像中的“情动”生产
9
作者 赵莉 《美术大观》 2021年第3期148-151,共4页
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情动"生产成为美术馆动态影像中既吸收了电影经验,又区别于传统录像的话语特征,成为以影像纯粹质性与潜在精神相勾连的话语方式。本文围绕"容貌特写"和"任意空间"这两个"情动&q... 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情动"生产成为美术馆动态影像中既吸收了电影经验,又区别于传统录像的话语特征,成为以影像纯粹质性与潜在精神相勾连的话语方式。本文围绕"容貌特写"和"任意空间"这两个"情动"的关键形态,尝试将"情动"理论用于当代影像艺术创作的方法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馆影像 情动 生产 叙事化 诗性
下载PDF
艺术系统与艺术批评
10
作者 高士明 《建筑与文化》 2011年第4期14-15,共2页
如果不把艺术批评当作一个技术性行业,而是把它理解成一种跟艺术、跟世界打交道的方式,那么我们就首先要反思一下,艺术批评所面对、所处理的对象是怎样的?在艺术批评的写作现场,是艺术、艺术家、作品这些互相纠结的概念。在这些概念中... 如果不把艺术批评当作一个技术性行业,而是把它理解成一种跟艺术、跟世界打交道的方式,那么我们就首先要反思一下,艺术批评所面对、所处理的对象是怎样的?在艺术批评的写作现场,是艺术、艺术家、作品这些互相纠结的概念。在这些概念中,作品和艺术家都比较实在,而唯独"艺术"比较虚,"艺术是什么?"这一追问既无答案,又不可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家 系统 作品
下载PDF
文化的摆渡者——赵无极中西融合的艺术
11
作者 徐元 胡心云 《美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9,F0003,共7页
本文以“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为切入点,通过对赵无极在海外个展、作品收藏、艺术学院任教、与海外知名艺术家联合创作等多样交流传播途径进行分析,探究其在赴法后对其个人艺术创作风格、绘画语言体系等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 本文以“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为切入点,通过对赵无极在海外个展、作品收藏、艺术学院任教、与海外知名艺术家联合创作等多样交流传播途径进行分析,探究其在赴法后对其个人艺术创作风格、绘画语言体系等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展示其将东方文化元素和笔墨特色融入西方现代绘画之中,创造了独特的中西融合的艺术风格,对中国艺术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无极 东方美学 现代主义 中西融合 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身体·宇宙:一种艺术行动主义?
12
作者 董冰峰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8,共4页
本文尝试勾勒近年来中国影像艺术发展的某些关键的主题及语言特征。一方面,影像艺术已经成为一种艺术世界通行的“世界语”,中国艺术家也越来越多采取一种跨国、跨文化及跨媒介的灵活策略来进行艺术表达。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 本文尝试勾勒近年来中国影像艺术发展的某些关键的主题及语言特征。一方面,影像艺术已经成为一种艺术世界通行的“世界语”,中国艺术家也越来越多采取一种跨国、跨文化及跨媒介的灵活策略来进行艺术表达。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生态”(全球变暖)与“技术”(人工智能)等议题也在影像创作中凸显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自2019年起,笔者联合参与策展的“集体三部曲”主题下的“重思集体”(2021)、“身体·宇宙:共同生活的艺术”(2022)与“未完成”(2023)三个影像艺术展览,以集体协作与社会参与为核心关切,同时也对前述议题进行回应,表现出“艺术行动主义”的积极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展 影像艺术 当代艺术 艺术行动主义
原文传递
在媒介与艺术的历史中探险——埃尔塞瑟、齐林斯基同中国学者的对话 被引量:8
13
作者 埃尔塞瑟 齐林斯基 +8 位作者 唐宏峰 金惠敏 陈卫星 李洋 董冰峰 王洪喆 徐亚萍 施畅 常江雪(译)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99,共9页
2019年12月2-3日,在北京大学“黉门对话”专家主题论坛“媒介考古:艺术、媒介与感知”会议上,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荣休教授、英国科学院通讯院士埃尔塞瑟(Thomas Elsaesser),柏林艺术大学媒体理论教授、瑞士欧洲研究院米歇尔·福柯... 2019年12月2-3日,在北京大学“黉门对话”专家主题论坛“媒介考古:艺术、媒介与感知”会议上,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荣休教授、英国科学院通讯院士埃尔塞瑟(Thomas Elsaesser),柏林艺术大学媒体理论教授、瑞士欧洲研究院米歇尔·福柯讲席教授齐林斯基(Siegfried Zielinski),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唐宏峰、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员金惠敏、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陈卫星、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洋、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员董冰峰、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员王洪喆、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徐亚萍、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施畅,就媒介考古学、电影史、艺术、历史、时间、新媒介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4日,埃尔塞瑟教授突发疾病辞世,此次对话遂成绝响。本刊特刊发这次对话的整理稿,以表深切悼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美术学院 暨南大学 突发疾病 柏林艺术大学 林斯基 阿姆斯特丹大学
原文传递
对话Ⅰ:魏峻(主持),陈浩、许捷、张乐、王思渝、刘畑、黄洋
14
作者 魏峻 陈浩 +4 位作者 许捷 张乐 王思渝 刘畑 黄洋 《杭州文博》 2022年第1期29-35,共7页
魏峻:根据今天会议的安排,下面是对话与交流环节。现在先让没有分享的另外三位专家谈谈自己的想法,主要是对于“物与空间”这样一个研讨主题的个人见解,另外就是听了上午三位分享者的相关演讲后,有些什么样的观点。王思渝:我觉得今天上... 魏峻:根据今天会议的安排,下面是对话与交流环节。现在先让没有分享的另外三位专家谈谈自己的想法,主要是对于“物与空间”这样一个研讨主题的个人见解,另外就是听了上午三位分享者的相关演讲后,有些什么样的观点。王思渝:我觉得今天上午的主题对于我们做博物馆学研究的朋友来说,应该是一个谈了很久的话题,就是“物与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与交流 个人见解 研讨主题 分享者 博物馆学研究
下载PDF
对话Ⅲ:陈浩(主持),刘克成、宋向光、杨艺、刘畑、王晓松、黄洋
15
作者 陈浩 刘克成 +4 位作者 宋向光 杨艺 刘畑 王晓松 黄洋 《杭州文博》 2022年第2期27-34,共8页
陈浩:按照我们主办方的议程,我们进入了交流与对话的环节。请三位评议人先说一说。首先请王晓松老师发表一下您的看法。王晓松:因为我从前到后听了一上午,前面刘老师(刘克成)和宋老师(宋向光)的发言我没有什么问题,一个比较专业,再一个... 陈浩:按照我们主办方的议程,我们进入了交流与对话的环节。请三位评议人先说一说。首先请王晓松老师发表一下您的看法。王晓松:因为我从前到后听了一上午,前面刘老师(刘克成)和宋老师(宋向光)的发言我没有什么问题,一个比较专业,再一个说得非常完整。杨艺老师介绍的苏州博物馆西馆我没去过,我挺感兴趣,因为之前去过几次苏州博物馆,主要是看贝聿铭的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博物馆 贝聿铭 刘克成 王晓 陈浩 刘老师 杨艺
下载PDF
博物馆地下室
16
作者 马楠 《美术馆》 2021年第1期32-35,共4页
本文论述了博物馆地下室的构造与意义,分为地库、岛屿、潮汐和乌托邦四个部分。博物馆地下室是博物馆自身现实的反转。本文阐释展览主题“无形的手”与博物馆地下室的关系,指出笔者所策划的展览借助集装箱以“策展装置”的方式来设计和... 本文论述了博物馆地下室的构造与意义,分为地库、岛屿、潮汐和乌托邦四个部分。博物馆地下室是博物馆自身现实的反转。本文阐释展览主题“无形的手”与博物馆地下室的关系,指出笔者所策划的展览借助集装箱以“策展装置”的方式来设计和呈现,以文献、物品、现场和对谈的方式试图呈现肌理丰富的现实切面及重新编制构造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览主题 博物馆 地下室 集装箱 无形的手 乌托邦
下载PDF
身体缺席的“演出”——网络聊天中的信任与谎言问题研究
17
作者 任晓栋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44-48,共5页
网络聊天这种受到大学生普遍青睐的新兴交流渠道,在人际交流中发挥了辅助性的作用。本次调查通过将网络聊天与面对面、书信、电话、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五种人际交流渠道相比较,发现大学生对其信任程度低于面对面、书信、电话、手机短信... 网络聊天这种受到大学生普遍青睐的新兴交流渠道,在人际交流中发挥了辅助性的作用。本次调查通过将网络聊天与面对面、书信、电话、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五种人际交流渠道相比较,发现大学生对其信任程度低于面对面、书信、电话、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处于信任层级的底端;相对于较多出现在面对面交流中的主动型谎言,网络聊天中的谎言更多的是被动型的;网络聊天特殊的交流群体和信息表现形式,是影响大学生对其信任程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聊天 信任 谎言 问题研究
下载PDF
机械时代下的精神救赎——论包豪斯创立之初的教育理念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均桥 《美术教育研究》 2021年第11期76-77,共2页
18世纪的工业革命有效推动了科技进步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机械化加速。该文以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包豪斯课程的设立,探究其教育理念形成的复杂动因,以期探索包豪斯在面对技术带来的全面革新时,如何在... 18世纪的工业革命有效推动了科技进步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机械化加速。该文以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包豪斯课程的设立,探究其教育理念形成的复杂动因,以期探索包豪斯在面对技术带来的全面革新时,如何在艺术实践和教育理念方面平衡感性与理性,以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厘清包豪斯最初制定的教育原则中包含了怎样的启蒙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豪斯 技术 设计
下载PDF
我们都是“卡美拉”——论Identity及其他
19
作者 高士明 《建筑与文化》 2011年第4期15-16,共2页
今天,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都陷入一种复杂的多元语境中。交互文化语境、身份政治、正确性、关系美学……,这些都让艺术批评的写作变的十分麻烦。在多元文化主义盛行的时代,总体叙述是不可能的了。这似乎是一个更加民主的状态——如果民... 今天,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都陷入一种复杂的多元语境中。交互文化语境、身份政治、正确性、关系美学……,这些都让艺术批评的写作变的十分麻烦。在多元文化主义盛行的时代,总体叙述是不可能的了。这似乎是一个更加民主的状态——如果民主的含义可以用在跨文化领域的话。然而,我们似乎面临更多更加恼人的问题:如何在现代性的文化乱世中思考和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作 文化语境 多元文化 跨文化 民主
下载PDF
称之为命运——致“向阳花开”的一代
20
作者 高士明 《油画艺术》 2014年第2期48-51,共4页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鲁迅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原不在你心外.——王阳明归一藏许江画葵,已逾十载.2003年8月的某...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鲁迅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原不在你心外.——王阳明归一藏许江画葵,已逾十载.2003年8月的某日,在马尔马拉海附近的小亚细亚高原上,许江邂逅了那一片广袤的葵原.那是他生命中的重要时刻、艺术生涯的决定性瞬间,对他和葵的这次不期而遇,许江写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生涯 许江 王阳明 亚高原 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