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错误后反应的影响与干预
1
作者 宋晓蕾 郭笑雨 +1 位作者 葛列众 陈善广 《应用心理学》 2023年第2期180-192,共13页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犯错,这种由人引发的人因失误在复杂人机系统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本研究从人因失误后操作者的行为反应(如错误后反应减慢、正确率提高等)入手,详细探讨了错误发生后操作者行为反应的生理、心理和情境影响因素...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犯错,这种由人引发的人因失误在复杂人机系统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本研究从人因失误后操作者的行为反应(如错误后反应减慢、正确率提高等)入手,详细探讨了错误发生后操作者行为反应的生理、心理和情境影响因素及认知神经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从行为训练、神经工效增强和界面设计增强三方面对错误后反应进行检测干预的手段,以达到推进和提高复杂系统人机工效研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人机系统 人因安全 错误后反应 错误后反应减慢 抑制控制
下载PDF
面向微振信号的驻极体减振俘能装置设计与建模
2
作者 刘国平 杨朝舒 +2 位作者 何忠波 周景涛 孙民政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9-181,共13页
随着航天工程的飞速发展以及先进制造业对加工精度要求的持续提高,对低频微振信号的控制与利用越发受到关注.本文采用驻极体材料,参考动力减振器理论,开发了一种面向低频微振环境的减振俘能一体化装置,建立了驻极体减振俘能装置的机电... 随着航天工程的飞速发展以及先进制造业对加工精度要求的持续提高,对低频微振信号的控制与利用越发受到关注.本文采用驻极体材料,参考动力减振器理论,开发了一种面向低频微振环境的减振俘能一体化装置,建立了驻极体减振俘能装置的机电耦合模型.为兼顾减振和俘能的双重要求,本文分析和等效了静电力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了参数的评估,提出了适用于驻极体减振俘能的优化方法.建立了AMEsim和Simulink的联合仿真环境,对模型和结果进行了仿真验真.建模和仿真的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驻极体减振俘能装置的机电耦合模型可以准确描述装置的运动过程,建模与仿真的误差在5%以内.驻极体减振俘能装置对参数变化十分敏感,且副结构刚度、初始间距等对减振俘能性能的影响都明显强于副结构阻尼.经过优化,本文设计的驻极体减振俘能装置,能够兼顾减振和俘能需求,可以实现接近于理想动力减振器的减振效果,也可以在牺牲15%减振效果前提下,获得1700 V输出电压和3.1 m W俘能功率.本文建立的机电耦合模型和动态静电力解析模型,有助于理解驻极体减振俘能机构的工作原理,揭示了非线性静电力的变化过程和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极体 减振 俘能 微振动 静电力
下载PDF
人因工程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32
3
作者 陈善广 李志忠 +2 位作者 葛列众 张宜静 王春慧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3-212,共10页
近年来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人因工程(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HFE)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人、机器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使系统的设计满足人的生理心理特性并实现安全高效的目标。本文简要回顾了... 近年来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人因工程(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HFE)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人、机器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使系统的设计满足人的生理心理特性并实现安全高效的目标。本文简要回顾了人因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探讨了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学科特点以及价值意义,分析了人因工程与军事和工业革命发展的关系,指出了未来人因工程发展方向。论文重点对人因工程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如人的作业能力、人因失误与安全性、人机(新技术)交互原理、人因设计与测评方法等进行了梳理和阐释。最后针对我国人因工程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国家战略、基础研究与学科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因工程 工效学 人因失误 人因安全 人机交互 人因设计与测评
原文传递
基于冷热电一体化的舱外航天服生命保障系统性能
4
作者 周航 李运泽 +1 位作者 王胜男 周国栋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1-548,共8页
基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和热驱制冷,提出一种舱外航天服生命保障系统冷热电一体化方案.在分别建立金属储氢装置、PEMFC、热驱制冷系统和辐射散热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冷热电一体化的热力学分析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典型案例的计算... 基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和热驱制冷,提出一种舱外航天服生命保障系统冷热电一体化方案.在分别建立金属储氢装置、PEMFC、热驱制冷系统和辐射散热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冷热电一体化的热力学分析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典型案例的计算,并重点分析了核心构件热驱制冷装置的参数对舱外航天服生命保障系统性能的影响.与传统的冷热电分产舱外航天服生命保障系统比较,该系统仅消耗84.6g氢气,且不需要向空间排放工质,能源利用率高达85.29%,在工质消耗与能源利用率上有较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服 冷热电一体化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热驱制冷 辐射散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