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文化遗产”的中国范式及体系建构
被引量:6
- 1
-
-
作者
王福州
-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出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年第2期6-12,共7页
-
文摘
中华传统文化区别于西方文明,具有鲜明个性和特点。中国的遗产体系融通了相关的国际公约、规则,也得益于“文化遗产”体系的引领,彰显着丰富与多元的文化特性。“文化遗产”体系包含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种存在形态,中国在遗产分类体系、评估体系和机制建构等方面不断发展出自有的保护观念、保护标准和保护实践,创造了备受缔约国赞誉的“中国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体系,既是现实之需,也为国际社会贡献中国的经验和范式,并为人类文化的存续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
关键词
文化遗产
中国经验
中国范式
体系建构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
-
题名时空相异 古今通融--文化遗产形态研究的价值意义
被引量:3
- 2
-
-
作者
王福州
-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出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年第1期19-24,共6页
-
文摘
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取决于人作为主体,其观察视角的不同。一旦深入结构,形态研究所依托的两种存在形态—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具有了同一性,体现为精神结构而绝非仅限于物理构成。针对文化遗产的形态研究,展开对原初性、内在性、驱动性、有机性等方面的深入探讨,既依托存在形态,同时又关涉文化遗产的内在构成诸要素。
-
关键词
文化遗产
形态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存在形态
内在结构要素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
-
题名新时期非遗保护要旨与传承目标
- 3
-
-
作者
张志颖
-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出处
《巴蜀史志》
2022年第S01期8-13,共6页
-
文摘
非遗保护是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加强文化多样性保护的时代产物,我国不同类别的非遗项目代表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优秀文化表现形式,具有多重性价值,保护好这些珍贵的非遗项目,宣传、弘扬、传承、利用好这些非遗项目,是激发国人文化自觉,坚守文化自信的必由路径,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都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时代产物
一体化进程
非遗保护
文化多样性保护
文化自觉
讲好中国故事
非遗项目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