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当代汉语小说中的若干方言实践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元珂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3年第3期42-54,共13页
方言在中国现代小说语言中的演变史,或者说小说家对方言既亲和又逃避、既召唤又剥离的“纠缠史”,因受各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深度关联、规训,致使其在今天依然是一个未解的难题。方言进入小说的方式、方法、效果,以及由此引发当代汉语小说... 方言在中国现代小说语言中的演变史,或者说小说家对方言既亲和又逃避、既召唤又剥离的“纠缠史”,因受各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深度关联、规训,致使其在今天依然是一个未解的难题。方言进入小说的方式、方法、效果,以及由此引发当代汉语小说的变革,也一直在周立波、古华、韩少功、莫言、李锐、张炜、李洱、何顿、林白等不同时期的一大批著名小说家的创作实践中得到丰富而多元地展现。在此过程中,从一般的语际翻译到“方腔体”“词典体”“闲聊体”“繁花体”的建构,到以“方言+小说”方式探究本体、革新文体的实践,再到方言实践中“粗鄙化”现象的发生,都为推动中国当代小说语言发展带来全新局面。本论文将从方言理念、方言实践两面,侧重以各时期名家名作为考察对象,对中国当代小说中的方言问题予以精研,以助力当代汉语小说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 普通话 当代小说 粗鄙化 词典体
下载PDF
论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的茅盾眉批本——兼及“十七年”时期茅盾眉批实践的价值及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元珂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49,43,共7页
《高高的白杨树》是茹志鹃的第一部文集。出版后,茹志鹃即赠送茅盾一册。茅盾以传统眉批方式对之边读边评,从而生成了该文集的另一个版本:茅盾眉批本。这部留有茅盾亲笔勾画、点评痕迹的特殊版本,对于认识与研究20世纪五六十年代茅盾的... 《高高的白杨树》是茹志鹃的第一部文集。出版后,茹志鹃即赠送茅盾一册。茅盾以传统眉批方式对之边读边评,从而生成了该文集的另一个版本:茅盾眉批本。这部留有茅盾亲笔勾画、点评痕迹的特殊版本,对于认识与研究20世纪五六十年代茅盾的审美趣味和文学批评思想提供了典型案例。本论文首先梳理该版本的点评情况,并由此出发,对茅盾在"十七年"时期的眉批实践作系统研究,认为:茅盾的这些点评立足于具体文本,并从一己阅读体验出发,不仅对其创作得失做出客观评价,还以此为出发点,指出五六十年代文学创作的弊端,故与同时代那些歌功颂德的文学创作或评论相比,茅盾文学评点的文学史意义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从动机来看,茅盾把批注当做一种重新建构自我与文学关系的对话方式,是表达自我艺术观与审美趣味的隐秘通道。茅盾在眉批中所展现出的艺术趣味和独立思想,至少表明"十七年"时期的文学批评并非铁板一块,特别是像茅盾这样身兼国家要职和评论家于一身的文学界要人,其文学评论的思想与风格也并非完全失去个体的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茹志鹃 点评 眉批本 “十七年”
下载PDF
论乌兰巴干《草原烽火》的茅盾眉批本及面世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元珂 《海峡人文学刊》 2022年第2期50-61,156,共13页
《草原烽火》除有中国青年出版社插图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本外,还有一个特殊版本:茅盾眉批本。茅盾眉批本完整保留下了茅盾在阅读《草原烽火》时或勾画或评点的眉批印迹。在总共八十四处评点中,无论在《代序》中与叶圣陶所展开的或赞同... 《草原烽火》除有中国青年出版社插图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本外,还有一个特殊版本:茅盾眉批本。茅盾眉批本完整保留下了茅盾在阅读《草原烽火》时或勾画或评点的眉批印迹。在总共八十四处评点中,无论在《代序》中与叶圣陶所展开的或赞同或反驳的观点争鸣,还是在正文中所展开的或赞赏或批评(质疑)的精当评点,都显示了茅盾在从事眉批实践中所展现出的非同寻常的识见和文学批评姿态。茅盾眉批本的面世,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它将有助于推进乌兰巴干及其这部长篇的再解读或再研究活动,为学界研究茅盾在“十七年”时期的文学批评思想、实践活动提供了珍贵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巴干 《草原烽火》 茅盾眉批本
下载PDF
论中共党员在小说名著中的创生、形塑与流变
4
作者 张元珂 《百家评论》 2021年第6期4-9,共6页
中共党员形象在1920年代"革命+恋爱"小说中首次集体登场,崇高型、成长型、缺陷型、变质型四类党员形象在1940年代的解放区小说渐趋铺开,以崇高型为主体的各类党员形象在"十七年"时期"红色经典"中大量涌现... 中共党员形象在1920年代"革命+恋爱"小说中首次集体登场,崇高型、成长型、缺陷型、变质型四类党员形象在1940年代的解放区小说渐趋铺开,以崇高型为主体的各类党员形象在"十七年"时期"红色经典"中大量涌现,以党性为本位、兼顾人性的党员形象建构在新时期以来的主旋律叙事和向"深水区"开拓的"大党史文学"实践中得到全面而充分地展开。党员形象的文学建构史自成一体,本论文将结合各时期经典文本、思潮,对小说名著中党员形象的创生、形塑、流变予以考究,对其形象内涵、价值、意义、得失予以述评,以期助力"大党史文学"创作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员形象 建构 革命者 党性 人性 崇高
下载PDF
饱满而有意义的人生——我的艺术之路
5
作者 张祖英(口述) 凌晨(整理) 《传记文学》 2021年第5期140-153,共14页
张祖英先生既是一位油画家,也是一位理论家,又是一位中国油画事业发展的推动者。他将研究与创作互通互补,作品呈现出中国油画的大气象。他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与中国油画学会的早期组织者,油画界的众多重要会议与展览都是... 张祖英先生既是一位油画家,也是一位理论家,又是一位中国油画事业发展的推动者。他将研究与创作互通互补,作品呈现出中国油画的大气象。他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与中国油画学会的早期组织者,油画界的众多重要会议与展览都是他组织的,不同时期的油画创作导向的产生,也都与他密切相关。与此同时,他还承担着诸多当代油画创作与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油画学会 当代油画创作 油画界 张祖英 油画家 油画艺术 艺术之路
原文传递
“真诚、热情、直言不讳”的写真--我的批评之路
6
作者 陶咏白(口述) 凌晨(整理) 《传记文学》 2021年第7期129-143,共15页
我的人生轨迹,从来就不是事先预设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大潮流在迁回曲折中寻找自我,在波峰浪谷中坚守本性。我似乎一直在赶路中奔忙,不敢有半点懈怠。如今登上了八十多岁的年龄高坡,精气神儿抵不过老年病的不断袭来,只能学着过“慢节奏的... 我的人生轨迹,从来就不是事先预设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大潮流在迁回曲折中寻找自我,在波峰浪谷中坚守本性。我似乎一直在赶路中奔忙,不敢有半点懈怠。如今登上了八十多岁的年龄高坡,精气神儿抵不过老年病的不断袭来,只能学着过“慢节奏的生活”,加之疫情袭来,才让我有时间静下心来“闭门思过”,剖析自己的人生之路,问问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很欣慰,虽然历经曲折坎坷,终能越过险滩漩涡,走到彼岸。我的命真好,常怀有感恩的心,看淡生活中的种种磨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节奏 寻找自我 人生之路 人生轨迹 老年病 感恩的心
原文传递
偏执、耽奇、模式化——关于阎连科小说创作的三个实践向度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元珂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9-137,共9页
阎连科小说因对乡村权力结构、村镇异变景观、人之欲望形态的激情想象和极致书写,以及由此而创生新语词或小说新样式的实践而为人注意。但由于根深蒂固的乡土记忆、相对单一的知识结构和褊狭的意识形态执念,导致他的写作必然是依托自有... 阎连科小说因对乡村权力结构、村镇异变景观、人之欲望形态的激情想象和极致书写,以及由此而创生新语词或小说新样式的实践而为人注意。但由于根深蒂固的乡土记忆、相对单一的知识结构和褊狭的意识形态执念,导致他的写作必然是依托自有经验的、反主流叙事的、解构式的、顾一点而不及其余的异态实践。由于为单一经验、愤懑情绪和偏执理念所主导,其对特定历史或时代的书写必然走向窄路、险路,乃至异路。由此,模式化和自我重复也就不可避免。他的模式化与自我重复注定会在修辞性与非修辞性之间游移,这成就了他,也限制了他。在此,其创作的所有优长与缺陷也就纤毫毕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连科 小说 自我重复 模式化 权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