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学感觉:对文学价值的整体感知——茅盾文学批评心理研究之一
1
作者 丁亚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07-112,共6页
茅盾的社会的文学批评,实质上也是一种审美的文学批评。因为,我们所理解的文学批评,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审美活动,批评家评论文学现象的过程,也就是把它当做自己审美的对象予以观照、阐释与评价的过程。在这个审美活动过程中,批评家与... 茅盾的社会的文学批评,实质上也是一种审美的文学批评。因为,我们所理解的文学批评,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审美活动,批评家评论文学现象的过程,也就是把它当做自己审美的对象予以观照、阐释与评价的过程。在这个审美活动过程中,批评家与一般的艺术美的欣赏与接受者不同,他所关注、把握的是他的审美对象的价值涵意。而把握文学现象的社会、美学诸价值内容,是以事实认识为基础的,因而文学批评含有趋同的客观特性。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文学批评 整体感知 批评家 文学价值 心理研究 美学 直觉思维 理性 倪焕之
下载PDF
性格结构·现实意识·审美情绪——茅盾建国前文学批评心理研究
2
作者 丁亚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76-182,共7页
茅盾作为文学批评家是立于作品旁边的思想者,其心理素质是:思想清醒、冷静、深沉、重客观、偏于理性和坚定执着、自主自信,具有巨大的历史平衡感。茅盾始终谛视着广大的人生,总是力图使他的思想情绪和心态的转换与现实生活的发展保... 茅盾作为文学批评家是立于作品旁边的思想者,其心理素质是:思想清醒、冷静、深沉、重客观、偏于理性和坚定执着、自主自信,具有巨大的历史平衡感。茅盾始终谛视着广大的人生,总是力图使他的思想情绪和心态的转换与现实生活的发展保持着相同的速率,在这一过程中,他的人道意识与阶级意识潜显、消长、渗透,并成为其文学批评的审美趋赴与心理指向。茅盾的文学批评并不是完全理性的,它同村充满热情,沉潜着内在的审美情绪机制,不过,这种审美情绪本质上是一种智慧的情绪,具有多维多向的特征,它贯串于茅盾的全部文学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家 审美情绪 心理研究 茅盾 现实意识 性格结构 建国前 完全理性
下载PDF
个性心理:对历史进程的意识和体验——茅盾文学批评心理研究之一
3
作者 丁亚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5-69,共5页
1 在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茅盾文学批评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和历史作用。无疑,茅盾的文学批评,是一种社会的文学批评。这种批评,作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形态和批评范式,实质上也是对文学批评确定性的一种选择和寻求,寓示着他对时代要求的... 1 在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茅盾文学批评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和历史作用。无疑,茅盾的文学批评,是一种社会的文学批评。这种批评,作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形态和批评范式,实质上也是对文学批评确定性的一种选择和寻求,寓示着他对时代要求的历史回应与契合,显示了复杂深邃的精神文化意蕴。假如可以说这种批评选择系统是一个具有丰富容量与弹性的圆圈的话,那么,从各别视角去看茅盾的文学批评,便可见出这个圆圈的弹性与张力、富足与丰厚。这里我们选取一个历时性的纵向审视角度,依据时序演进,把茅盾文学批评置于动态的现代宏阔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之中,来深入剖视其批评选择的矛盾发展的历史轨迹,考察其群体心理、人格心理的矛盾运动进程。或许,这将有助于我们对茅盾的文学批评世界的进一层的把握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心理 历史进程 意识 体验 茅盾 文学批评 心理研究 中国 文学批评史
下载PDF
理性思维:对意蕴世界的价值确定——茅盾文学批评心理研究
4
作者 丁亚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4期94-98,共5页
一也许,正因为文学批评是由批判与直觉、意识与潜意识、反思与感知等诸多元素和品格组合而成的,所以,它对批评家们的要求也就特别高:"只有那种兼备极为发达的思维能力跟同样极为发达的美学感觉的人,才有可能做艺术作品的好批评家.&... 一也许,正因为文学批评是由批判与直觉、意识与潜意识、反思与感知等诸多元素和品格组合而成的,所以,它对批评家们的要求也就特别高:"只有那种兼备极为发达的思维能力跟同样极为发达的美学感觉的人,才有可能做艺术作品的好批评家."确实,文学批评家,必须禀具感性心理结构和理性心理结构两种交叉的心智状态,拥有感性直觉思维和理性分析思维双重心理能力,才能在面对具体的文学现象时不停留在直接感受、欣赏对象的美,而更进一步,对感受做反思,对不确定性予以摒弃,着意寻索、阐释、评价、判断作品的价值.假使说,批评中那一下子发生的对价值的整体赏鉴等感性思维大都面对的是单一的艺术作品及其直观的审美结构,那末,价值理性确定和判断所面对的,往往是较为复杂的审美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茅盾 批评家 价值确定 理性思维 文学现象 心理结构 文学作品 艺术作品 社会价值
下载PDF
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统一——延安和五四时期文艺理论之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丁忆帆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18-23,30,共7页
本文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大背景下,就延安文艺理论的发生发展及其社会效应等问题,与五四文艺理论进行了比较,从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开放输入与拿来引进等不同侧面着眼入笔,展开独到而较深入的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延安文艺理论是历... 本文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大背景下,就延安文艺理论的发生发展及其社会效应等问题,与五四文艺理论进行了比较,从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开放输入与拿来引进等不同侧面着眼入笔,展开独到而较深入的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延安文艺理论是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艺理论 抗日救亡 历史逻辑 现实逻辑 开放输入 拿来引进
下载PDF
选择:历史与现实的回应——延安文艺理论与左翼革命文艺理论之比较
6
作者 丁忆帆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3期86-91,共6页
延安文艺理论,特别是作为其主要标志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20世纪中国革命文艺史上的重要理论现象。它的出现,标志中国现代文艺运动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反映了文艺与革命、文艺与历史等关系转换的新... 延安文艺理论,特别是作为其主要标志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20世纪中国革命文艺史上的重要理论现象。它的出现,标志中国现代文艺运动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反映了文艺与革命、文艺与历史等关系转换的新趋向。《讲话》及延安文艺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美学体系,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五四和二三十年代革命文艺理论的直接继承,又是对中国新文艺理论的历史性的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与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相结合的时代趋势。其巨大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艺 左翼文艺 文艺理论家 中国革命文艺 《讲话》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历史与现实 二三十年代 文艺运动 左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