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戏曲声腔研究应面对的若干问题(上)--兼答苏子裕先生 被引量:1
1
作者 戴和冰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20,共7页
通过对声腔的研究,发现声腔研究乃至戏曲研究问题突出,例如:史实不熟、误读史料;将文学作品当史料引证;观念陈旧、缺乏创新,乐于重复二三十年前的学术观点;将前辈的成就当作自己的"新发现",不作引注;随意认定专用名词,乃至制... 通过对声腔的研究,发现声腔研究乃至戏曲研究问题突出,例如:史实不熟、误读史料;将文学作品当史料引证;观念陈旧、缺乏创新,乐于重复二三十年前的学术观点;将前辈的成就当作自己的"新发现",不作引注;随意认定专用名词,乃至制造出"京腔十三绝"之类的现代新名词;不顾"弋腔"、"京腔"并称的事实,将"弋阳腔"、"弋腔"、"京腔"、"高腔"归在"弋阳诸腔"名下并将其等同起来,等等,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重新解读史料、细化研究、规范学术是深入研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声腔 若干问题 重新解读史料 精细化研究 规范学术 创新
原文传递
戏曲声腔研究应面对的若干问题(下)--兼答苏子裕先生
2
作者 戴和冰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8-94,共7页
通过对声腔的研究,发现声腔研究乃至戏曲研究问题突出,例如:史实不熟、误读史料;将文学作品当史料引证;观念陈旧、缺乏创新,乐于重复二、三十年前的学术观点;将前辈的成就当作自己的"新发现",不作引注;随意认定专用名词,乃至... 通过对声腔的研究,发现声腔研究乃至戏曲研究问题突出,例如:史实不熟、误读史料;将文学作品当史料引证;观念陈旧、缺乏创新,乐于重复二、三十年前的学术观点;将前辈的成就当作自己的"新发现",不作引注;随意认定专用名词,乃至制造出"京腔十三绝"之类的现代新名词;不顾"弋腔"、"京腔"并称的事实,将"弋阳腔"、"弋腔"、"京腔"、"高腔"归在"弋阳诸腔"名下并将其等同起来,等等,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重新解读史料、细化研究、规范学术,是深入研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声腔 若干问题 重新解读史料 精细化研究 规范学术 创新
原文传递
张庚先生的戏曲美学理论
3
作者 沈达人 《戏剧丛刊》 2009年第1期3-4,共2页
张庚先生的戏曲美学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最早发表的戏曲美学文章是《关于剧诗》、《再谈剧诗》、《戏曲的形式》;以后,20世纪在80年代初出版的《戏曲艺术论》中又有《戏曲剧本——剧诗》一章,对“剧诗说”做了综合论述。20世纪8... 张庚先生的戏曲美学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最早发表的戏曲美学文章是《关于剧诗》、《再谈剧诗》、《戏曲的形式》;以后,20世纪在80年代初出版的《戏曲艺术论》中又有《戏曲剧本——剧诗》一章,对“剧诗说”做了综合论述。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先生相继发表了《中国戏曲的美学特点》、《中国戏曲的未来》、《戏曲规律与戏曲创新》、《戏曲美学三题》、《谈戏剧中的现实主义问题》等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美学理论 张庚 20世纪80年代 中国戏曲 剧诗说 60年代 美学研究 戏曲剧本
下载PDF
戏曲研究的理念与戏曲史观——怀念恩师周贻白先生 被引量:2
4
作者 余从 《中华戏曲》 2007年第2期14-22,共9页
周贻白教授是培养我成为中国戏剧史工作者的领路人,是我永远怀念的恩师。一1950年初,周老师年届五十,应中央戏剧学院院长欧阳予倩的邀请,从香港来到北京,任教于学院,为首届本科学员讲授《中国戏剧史》。当时。
关键词 中国戏剧史 周贻白 曲史观 中国戏曲研究 戏曲史学 中国剧场史 联系实际 理念 戏曲艺术 老师
原文传递
梁三根与粤剧舞台美术
5
作者 龚和德 《政工学刊》 2000年第10期-,共4页
梁三根是粤剧舞台美术界出色的一代,他和他的合作伙伴以精心的创作,丰富了粤剧艺术的表现力,特别是从视觉上提高了粤剧的审美质量,这是当代粤剧,尤其是广东粤剧院的粤剧能够保持领先水平,赢得观众欢迎的一个重要方面。梁三根的艺术追求... 梁三根是粤剧舞台美术界出色的一代,他和他的合作伙伴以精心的创作,丰富了粤剧艺术的表现力,特别是从视觉上提高了粤剧的审美质量,这是当代粤剧,尤其是广东粤剧院的粤剧能够保持领先水平,赢得观众欢迎的一个重要方面。梁三根的艺术追求和艺术成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而我则把他放在整个粤剧舞台美术的发展过程当中来加以观察。 展开更多
下载PDF
论阿甲的戏曲理论成就 被引量:2
6
作者 贾志刚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4,共5页
阿甲是当代戏曲表导演理论体系的奠基人之一,他第一次破解了程式之谜,揭示了戏曲独特的体验性质,阿甲关于程式的理论和戏曲体验的理论是阿甲戏曲理论大厦的两个重要支柱。
关键词 戏曲程式 戏曲体验 阿甲
原文传递
清代戏曲理论的趋向、成就和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安葵 《中华戏曲》 2006年第1期21-35,共15页
建设中国自己的戏曲理论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首先必须认真继承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传统,并使之实现现代的转换。由于中国戏曲正式形成较晚,所以戏曲理论也是在其他文艺理论之后,吸收借鉴了文学理论、音乐理论、书画... 建设中国自己的戏曲理论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首先必须认真继承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传统,并使之实现现代的转换。由于中国戏曲正式形成较晚,所以戏曲理论也是在其他文艺理论之后,吸收借鉴了文学理论、音乐理论、书画理论等方面的成果,并不断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而逐步形成的。元代出现了戏曲创作的第一个高峰,但戏曲理论仅是初现端倪;明代在戏曲理论方面则取得显著成就,打下了中国戏曲理论的基础。在中国古典戏曲理论中,清代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戏曲艺术在清代有了新的发展,文人在创作中有了更强的舞台意识,而民间戏剧也由弱到强,逐步占据了主流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理论 清代 中国古典 创作经验 中国戏曲 文艺理论 文学理论 音乐理论
原文传递
戏曲文化与民间美术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文峰 《中华戏曲》 2006年第1期349-359,共11页
在20世纪60年代前,戏曲文化反映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装饰环境、美化生活的民间美术,更是产生了无处不在的巨大影响。除以戏曲为题材的文人画,如清代《乡村演戏图》、清光绪年间《北京茶园演戏图》、清月明楼《茶园演戏图... 在20世纪60年代前,戏曲文化反映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装饰环境、美化生活的民间美术,更是产生了无处不在的巨大影响。除以戏曲为题材的文人画,如清代《乡村演戏图》、清光绪年间《北京茶园演戏图》、清月明楼《茶园演戏图》、清《同光十三绝》、清《升平署戏画》等外,在建筑装潢和民间工艺领域,以戏曲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更是随处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文化 民间美术 60年代 光绪年间 民间工艺 美术作品 文人画 演戏
原文传递
康熙旧本《劝善金科》本事探源 被引量:2
9
作者 戴云 《中华戏曲》 2005年第33期215-230,共16页
《劝善金科》是清代著名的宫廷大戏。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该戏是乾隆年间刑部尚书张照据明·郑之珍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而改编,并进一步生发开去地论证,张照是奉乾隆御旨修改的《劝善金科》,他在郑本目连戏的基础上凭空增加了... 《劝善金科》是清代著名的宫廷大戏。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该戏是乾隆年间刑部尚书张照据明·郑之珍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而改编,并进一步生发开去地论证,张照是奉乾隆御旨修改的《劝善金科》,他在郑本目连戏的基础上凭空增加了五条线索以迎合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其实,《劝善金科》在康熙时代就已在清官演出,张照后来奉旨修改的《劝善金科》就是以康熙旧本为基础进行修改的,其中大部分内容均沿袭康熙旧本”。康熙旧本内容较郑本目连戏多出三分之二,许多情节均不见于郑本,那么,其本事究竟源于何处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劝善金科》 乾隆年间 宫廷大戏 政治需要 统治阶级 目连戏 郑之珍
原文传递
传承 革新 积累 发展--京剧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后的思考
10
作者 王安葵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6,共4页
201O年11月16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京剧与“中医针灸”经审议通过,被列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对于京剧和中国民族文化都是一件大事。... 201O年11月16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京剧与“中医针灸”经审议通过,被列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对于京剧和中国民族文化都是一件大事。这说明,京剧也与此前已列入名录的昆曲、藏剧、粤剧等戏曲剧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表作 京剧 人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中国民族文化 传承 革新
原文传递
重新思考粤剧的传统
11
作者 安葵 《广东艺术》 2005年第1期7-12,共6页
粤剧是一个历史比较长的剧种,它走过了曲折的发展道路。上个世纪50年代曾经受过严厉的批判。比如周扬说“资产阶级……它竟使某些戏曲丧失了自己原有的民族传统,而染上商业化、买办化的恶劣风气,把艺术变成商品,竞尚新奇,迎合小市... 粤剧是一个历史比较长的剧种,它走过了曲折的发展道路。上个世纪50年代曾经受过严厉的批判。比如周扬说“资产阶级……它竟使某些戏曲丧失了自己原有的民族传统,而染上商业化、买办化的恶劣风气,把艺术变成商品,竞尚新奇,迎合小市民的落后趣味,将艺术引导到堕落的道路,比方粤剧正走了这样危险的道路。”(1)当时的许多文章都是这样一种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奇 周扬 堕落 戏曲 趣味 民族传统 粤剧 剧种 艺术 商业化
原文传递
汤显祖“四梦”及批评的历史影响
12
作者 何玉人 《中华戏曲》 2006年第2期115-131,共17页
自万历八年(1580)汤显祖的第一部作品《紫箫记》起,到万历二十五年(1597)杰出的古典作品《牡丹亭》传奇问世,再到万历二十八年(1600)、二十九年(1601),《南柯梦》、《邯郸梦》相继创作而成,其作品就受到文人和戏剧家的关注... 自万历八年(1580)汤显祖的第一部作品《紫箫记》起,到万历二十五年(1597)杰出的古典作品《牡丹亭》传奇问世,再到万历二十八年(1600)、二十九年(1601),《南柯梦》、《邯郸梦》相继创作而成,其作品就受到文人和戏剧家的关注。几百年来,与汤显祖“四梦”相关的批评一直没有停止,甚至形成了一个散在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历史 《牡丹亭》 《南柯梦》 《邯郸梦》 评价体系 作品
原文传递
黑土地赢得金凤栖——观龙江剧《荒唐宝玉》
13
作者 胡芝风 《中国政协》 2004年第4期76-77,共2页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艺术。编、导、演、音乐、舞美哪一部分出现薄弱环节,都会给整个演出造成不完美的感觉。从黑龙江省龙江剧院的《荒唐宝玉》荣获文华奖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由此,可以认为白淑贤表演的成功是全剧获奖不可缺少的重...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艺术。编、导、演、音乐、舞美哪一部分出现薄弱环节,都会给整个演出造成不完美的感觉。从黑龙江省龙江剧院的《荒唐宝玉》荣获文华奖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由此,可以认为白淑贤表演的成功是全剧获奖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标志着她艺术风格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江剧 《荒唐宝玉》 黑龙江 艺术风格 戏剧评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