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书法文献的整理研究 |
任平
|
《中国书画》
|
2012 |
1
|
|
2
|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文化管理顶层设计的原则与路径研究 |
申坤
|
《荆楚学刊》
|
2018 |
0 |
|
3
|
中国书装艺术的闪光轨迹——读《新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精萃》 |
翟墨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4
|
新媒体:开启文化艺术市场新纪元的驱动力 |
潘源
|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
2015 |
3
|
|
5
|
公共艺术与乡土文化自信的重建 |
李雷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18 |
10
|
|
6
|
公共艺术的概念拓展与功能转换 |
李雷
|
《艺术探索》
|
2016 |
5
|
|
7
|
在深耕与体悟中夯实中国美学之基——访美学家皮朝纲 |
林琳
|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
2020 |
1
|
|
8
|
略论唐宋八大家的书法艺术 |
任平
|
《美术大观》
|
2021 |
1
|
|
9
|
中国当代戏剧的强身之道——叶廷芳先生访谈录 |
林琳
叶廷芳
|
《长江文艺评论》
|
2017 |
0 |
|
10
|
艺术院校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育人路径探析——以“我眼中的70年”思政课堂实践活动为例 |
申坤
|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20 |
0 |
|
11
|
如何增强国产电影的内生动力——中国电影批评(2015—2019)对电影创作问题的思考 |
林琳
|
《艺术学研究》
|
2020 |
0 |
|
12
|
当前文化语境下亟待构建中国电影分级制 |
裴旖旎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
2018 |
0 |
|
13
|
“微时代”的文艺生产与审美接受 |
李雷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4
|
电影创作展现中华美学精神的路径与方法研究——以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为例 |
林琳
|
《艺术评论》
CSSCI
|
2020 |
3
|
|
15
|
冲突背后——塞缪尔·亨廷顿新保守主义文化观探析 |
潘源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
2
|
|
16
|
电影“不确定性”表达方式的得与失——以《紫蝴蝶》为例:一次并不成功的探索 |
裴旖旎
|
《戏剧之家》
|
2021 |
0 |
|
17
|
陆明君作品 |
陆明君
|
《大学书法》
|
2022 |
0 |
|
18
|
守护中华精神家园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论坛”学术综述 |
申坤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9
|
“艺术史”当代书写与“生活美学”建构——兼论刘悦笛新著《世界又平又美》 |
李雷
|
《上海文化》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20
|
论陆川电影的风格创造 |
潘源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