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美术学70年回望·近现代美术篇
1
作者 朱京生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18,共6页
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70年,经历了从1949年到1978年的草创与积累期,1978年到1999年的开放与多元期和2000年到2019年的合融与自觉期三个阶段。其每个阶段发展的程度、达到的水平与整个社会环境的清明与开放的程度和经济实力成正比,它是国... 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70年,经历了从1949年到1978年的草创与积累期,1978年到1999年的开放与多元期和2000年到2019年的合融与自觉期三个阶段。其每个阶段发展的程度、达到的水平与整个社会环境的清明与开放的程度和经济实力成正比,它是国家发展的一个缩影,其未来发展的程度和可能达到的高度亦深赖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美术研究 中国画 美术教育
原文传递
中国画的自觉意识
2
作者 郎绍君 《中国花鸟画》 2006年第5期8-11,共4页
在追求“现代性”“全球化”的历史情境中,中国画应该有一种自觉意识:对自己的性质、边界、特性、现状和发展的自觉认知,知道自己是什么,不是什么;该怎样,不该怎样;接受什么,拒绝什么。“中国画的自觉”原本不是问题,所以成为... 在追求“现代性”“全球化”的历史情境中,中国画应该有一种自觉意识:对自己的性质、边界、特性、现状和发展的自觉认知,知道自己是什么,不是什么;该怎样,不该怎样;接受什么,拒绝什么。“中国画的自觉”原本不是问题,所以成为问题,是其创作与理论的多元趋势逼出来的。多元促进了繁荣,也带来了困惑。人们甚至弄不清什么是中国画了。一些理论家和画家要求中国画“抛弃一切传统程式,还原为原材料”,提出“革毛笔宣纸的命”“笔墨等于零”等口号,用后现代理论对中国画进行“颠覆和解构”。理论和口号的创新活跃了思想,促进了实验和探索,但也模糊了中国画的边界,造成了中国画评价标准的混乱。在这种情况下,重新清理对中国画的认识,认定中国画的基本特点,树立起中国画的自觉意识,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觉意识 中国画 “现代性” 后现代理论 历史情境 传统程式 评价标准 全球化
下载PDF
当代工笔画十题 被引量:2
3
作者 郎绍君 《中国花鸟画》 2009年第1期8-9,共2页
去年秋,我参加在杭州举办的“南北工笔画对话展”座谈会,写了一篇《浅谈当代工笔画》,认为当代工笔画有极大的“生长余地”和“不可限量”的前途。同时,就工笔画的名称、材料、写实与表现、风格与格调等问题,谈了一些浅见。前不久... 去年秋,我参加在杭州举办的“南北工笔画对话展”座谈会,写了一篇《浅谈当代工笔画》,认为当代工笔画有极大的“生长余地”和“不可限量”的前途。同时,就工笔画的名称、材料、写实与表现、风格与格调等问题,谈了一些浅见。前不久,我在参加中国工笔画会主办的第七届工笔画大展评选时,看了很多作品。总的印象是,工笔画作者队伍年轻而庞大,作品数量惊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工笔画 材料 写实 风格
下载PDF
李可染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郎绍君 《中国花鸟画》 2008年第4期8-9,共2页
二十世纪中国画史,是改革变异的历史,是大力融合西方艺术的历史,也是与中国社会革命、社会改变密切相关的历史。二十世纪的历史环境,能成就艺术家,也会使艺术家陷入困境。李可染无疑属于前者,而且是前者中的佼佼者。
关键词 李可染 历史环境 和解 社会革命 西方艺术 艺术家 中国
下载PDF
浅谈当代工笔画
5
作者 郎绍君 《中国花鸟画》 2007年第6期73-74,76,共3页
中国的工笔画有伟大的传统,但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不平衡。唐宋是个高峰,元代以降,文人写意画成为主流,工笔画就不那么繁盛了,但也出现了像赵孟糗、吕纪、仇英、陈老莲这些擅长工笔画创作的大家。进入二十世纪,金城、康有为等相当... 中国的工笔画有伟大的传统,但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不平衡。唐宋是个高峰,元代以降,文人写意画成为主流,工笔画就不那么繁盛了,但也出现了像赵孟糗、吕纪、仇英、陈老莲这些擅长工笔画创作的大家。进入二十世纪,金城、康有为等相当一批画家和文化人,提出学习宋代、以工笔院体为“正轨”以写意为“别派”的主张,并涌现了刘奎龄、于非誾、陈之佛、徐燕荪、张大干、陈少梅、谢稚柳、刘凌沧、张其翼、田世光等一大批长于或兼善工笔的画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笔画 文人写意画 发展不平衡 陈老莲 文化人 康有为 陈之佛 张大干
下载PDF
没有传奇——齐白石与陈师曾初识于法源寺说驳议
6
作者 朱京生 《中国美术研究》 2020年第1期140-142,共3页
目前学界普遍认定齐白石与陈师曾初识于法源寺的因缘,是陈师曾见到并赞赏齐白石的印章,此说出自齐白石的《白石老人自述》,无数论文、著作从之。如果学界从业者能够放平心态,一方面,细读原有文献而不尽信于书,"于不疑处有疑"... 目前学界普遍认定齐白石与陈师曾初识于法源寺的因缘,是陈师曾见到并赞赏齐白石的印章,此说出自齐白石的《白石老人自述》,无数论文、著作从之。如果学界从业者能够放平心态,一方面,细读原有文献而不尽信于书,"于不疑处有疑";另一方面,拓展一点非"专业"性的阅读,意外的收获和发现则俯拾皆是,信史存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白石 陈师曾 初识 法源寺 九环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