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酸和去氧胆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共存紫杉醇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舒文娟 孙婉瑾 +2 位作者 樊伟明 张建军 高缘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3-258,共6页
采用荧光猝灭法研究了叶酸(FA)和去氧胆酸(D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共存紫杉醇(PA)对FA和DH与BSA结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A和DH与BSA形成复合物而猝灭BSA的内源荧光,荧光猝灭机制符合静态机制;FA和DH与BSA主要靠疏... 采用荧光猝灭法研究了叶酸(FA)和去氧胆酸(D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共存紫杉醇(PA)对FA和DH与BSA结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A和DH与BSA形成复合物而猝灭BSA的内源荧光,荧光猝灭机制符合静态机制;FA和DH与BSA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且结合位点都在siteⅡ;PA对FA和DH的BSA结合位点无竞争,且共存的PA使得FA与BSA结合能力加强,DH与BSA结合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牛血清白蛋白 叶酸 去氧胆酸 荧光猝灭 相互作用
下载PDF
作为纳米粒载体的糖基化蛋白的研究
2
作者 高缘 孙婉瑾 +1 位作者 刘承然 张建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2期183-188,共6页
采用Maillard反应制备糖基化蛋白,考察制备方式、共存湿度、缓冲液体系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等对蛋白接枝度(DG)、褐变化程度(A420)以及改性蛋白乳化稳定性(ES)的影响;利用荧光光谱法考察糖基化蛋白和白蛋白与叶酸作用特征的区别... 采用Maillard反应制备糖基化蛋白,考察制备方式、共存湿度、缓冲液体系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等对蛋白接枝度(DG)、褐变化程度(A420)以及改性蛋白乳化稳定性(ES)的影响;利用荧光光谱法考察糖基化蛋白和白蛋白与叶酸作用特征的区别。结果表明,白蛋白与多糖的摩尔比为1∶3溶解于pH 8.5Tris-HCl缓冲盐体系,冻干后在RH 79%,55℃条件下、加热反应24h条件下制备得到糖基化蛋白载体。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白蛋白经Maillard反应后,与叶酸的作用增强,作用位点数增加。糖基化蛋白作为疏水性药物载体,具有提高载药量及靶向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LLARD反应 糖基化蛋白 载体 荧光猝灭
下载PDF
姜黄素自乳化释药系统处方研究及体外溶出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阮越勇 牟晓崟 +1 位作者 高缘 张建军 《海峡药学》 2014年第5期54-56,共3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自乳化释药系统处方,制备姜黄素自乳化软胶囊,并对制剂溶出度进行评价。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处方筛选试验、伪三元相图筛选出姜黄素自乳化释药最佳处方;通过研究乳化后药液的粒度分布、药液体外溶出行为及溶出度对姜黄... 目的研究姜黄素自乳化释药系统处方,制备姜黄素自乳化软胶囊,并对制剂溶出度进行评价。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处方筛选试验、伪三元相图筛选出姜黄素自乳化释药最佳处方;通过研究乳化后药液的粒度分布、药液体外溶出行为及溶出度对姜黄素自乳化制剂进行体外评价。结果以Lauroglycol FCC为油相,Cremophor EL35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anscutol P为助表面活性剂,其最佳比例为40∶34∶26。姜黄素自乳化软胶囊在40min内溶出达到85%,平均粒径146.7±13.34nm,载药量达47.2mg·g-1。结论姜黄素制备为自乳化制剂,其自乳化制剂性能良好,稳定性佳,能显著提高姜黄素在水中的溶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自乳化释药系统 处方研究 溶出度
下载PDF
甲基斑蝥胺在大鼠胃肠道的吸收动力学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星 高缘 +2 位作者 周洪 龚海燕 张建军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43-349,共7页
目的研究甲基斑蝥胺(MCD)在大鼠胃及肠道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封闭灌注技术进行原位胃灌注吸收研究,在体循环法考察小肠全肠段吸收,采用单向肠灌流技术进行不同肠段吸收研究,建立HPLC法测定MCD的浓度,考察MCD大鼠胃肠吸收特征及... 目的研究甲基斑蝥胺(MCD)在大鼠胃及肠道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封闭灌注技术进行原位胃灌注吸收研究,在体循环法考察小肠全肠段吸收,采用单向肠灌流技术进行不同肠段吸收研究,建立HPLC法测定MCD的浓度,考察MCD大鼠胃肠吸收特征及吸收机制。结果 116.34mg·L^(-1)MCD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及胃中的吸收速率常数(K_a)分别为(0.0635±0.0091)、(0.0687±0.0008)、(0.0315±0.0009)、(0.0399±0.0009)和(0.0033±0.0001)min^(-1),不同药物浓度59.55、116.34、204.15mg·L^(-1)时胃及空肠中的K_a分别为(0.0031±0.0001)、(0.0033±0.0001)、(0.0031±0.0001)min^(-1)及(0.0667±0.0010)、(0.0687±0.0008)、(0.0705±0.0011)min^(-1);在空肠不同pH值(5.0,6.2,7.4)时K_a分别为(0.0801±0.000 9)、(0.0783±0.0009)、(0.0758±0.0009)min^(-1)。MCD在胃中吸收很弱;在空肠、十二指肠、结肠和回肠中均有一定吸收,在空肠吸收最好,在肠中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MCD溶液浓度及pH值对其肠吸收速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MCD属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Ⅰ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斑蝥胺 大鼠 胃吸收 肠吸收 单向肠灌流技术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