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D大鼠经口给予大黄总蒽醌的基因表达差异和肾脏毒性靶点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严明 张陆勇 +5 位作者 孙丽新 江振洲 李萍 张尊建 肖小河 叶祖光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通过对肾脏基因的差异表达研究,对大鼠口服大黄总蒽醌肾脏毒性作用靶点提供科学推论。方法SD大鼠大黄总蒽醌4 500 mg.kg-1.d-1灌胃给药13周,选用大鼠全基因组芯片检测肾脏基因差异表达,使用荧光定量PCR手段对10条关键基因进行了差... 目的通过对肾脏基因的差异表达研究,对大鼠口服大黄总蒽醌肾脏毒性作用靶点提供科学推论。方法SD大鼠大黄总蒽醌4 500 mg.kg-1.d-1灌胃给药13周,选用大鼠全基因组芯片检测肾脏基因差异表达,使用荧光定量PCR手段对10条关键基因进行了差异表达确认。实验分为给药组和正常组(n=4),对基因芯片检测结果进行按生理通路聚类分析。结果研究发现有143条基因在给药组中发生上调,101条基因发生了下调。上调的基因中与糖脂代谢相关的有29条,免疫相关的有13条,肾脏解毒功能相关的有15条,与细胞周期调控、信号传导、内分泌调节相关的有24条,未知功能的有26条;下调的基因中与糖脂代谢相关的有12条,免疫相关的有11条,细胞周期调控、信号传导相关的有20条,肾功能相关的有25条,功能未知的为39条。结论大黄总蒽醌给药组基因芯片分析结果显示,caspase3和p53通路并不是造成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p38 MAPK通路中,MAPK激酶6可能是某种程度上造成细胞损伤的原因。细胞周期调节相关通路研究表明,周期蛋白D1和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1的下调可能是造成真核细胞周期调控受阻,进而产生增殖抑制作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总蒽醌 基因芯片 肾毒性
下载PDF
大黄素的药理学研究近况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杰 张陆勇 江振洲 《药学进展》 CAS 2005年第12期540-544,共5页
综述大黄素的药理学研究近况,包括抑制细胞增殖、抗炎、抗纤维化、对平滑肌收缩的作用及机制和大黄素的代谢及毒性研究。介绍国内外最近发现的大黄素新的药理活性及毒性作用。
关键词 大黄素 细胞增殖 药理活性 毒性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严明 王静宜 +3 位作者 胡洁 苗靖姗 何玲 张陆勇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94-898,共5页
目的利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HTRF)技术建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抑制剂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从化合物样品库中寻找小分子抑制剂。方法使用20μL检测体系,384低容量白板,采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对反应体系中的酶活性进行荧光检测,进而... 目的利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HTRF)技术建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抑制剂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从化合物样品库中寻找小分子抑制剂。方法使用20μL检测体系,384低容量白板,采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对反应体系中的酶活性进行荧光检测,进而评价待测样品的抑制活性。模型建立的体系优化包括如下实验步骤:酶浓度及反应时间优化,ATP和底物米氏常数测定,质控实验包括反应体系信噪比实验、抑制剂SU5416的IC50测定,Z'因子的测定。在建立稳定模型检测体系之后,对本中心化合物库提供的10 560个样品进行活性筛选,并对部分活性化合物进行IC50的测定。结果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活性体系优化实验中求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激酶最适反应酶浓度为0.10 ng.μL-1,最适反应时间为15min,ATP Km=0.75μmol.L-1,底物Km=94.90 nmol.L-1,信噪比底物:SA=2∶1,Z'值为0.85,阳性药IC50=1.03μmol.L-1。通过部分初筛活性样品进行复筛研究,得到3个活性化合物S2-14,S2-16、S2-38 IC50分别为1.01×10-4,6.04×10-5,7.23×10-6mol.L-1。结论利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技术成功建立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激酶高通量筛选模型,并进行了一定量的定向筛选研究,发现了若干先导化合物。本实验体系方法可靠,结果稳定,可作为抗血管新生天然产物筛选体系进行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相时间分辨荧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新生 高通量筛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