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亨利·詹姆斯小说创作中的模仿理念三维研究
1
作者 魏新俊 张国申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5-109,共5页
亨利·詹姆斯小说艺术的创作存在着双重模仿的特点:一方面,是他对传统小说艺术形式的模仿,对传统小说心理描写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是他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模仿,透过内心世界反映一个更加真实的外部世界。詹姆斯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理... 亨利·詹姆斯小说艺术的创作存在着双重模仿的特点:一方面,是他对传统小说艺术形式的模仿,对传统小说心理描写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是他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模仿,透过内心世界反映一个更加真实的外部世界。詹姆斯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理论体系的构建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了加布里埃尔·塔尔德的社会"模仿说",实现了模仿过程中从内心到外表和从高位到低位的运作。本文从"模仿之缘""模仿之论"和"模仿之路"三个不同维度进行论述,深入发掘詹姆斯小说创作中卓越的艺术创新和高度的审美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小说创作 模仿理念 艺术审美
下载PDF
抗争、复兴、重生——论亨利·詹姆斯小说中的疾病和死亡隐喻
2
作者 魏新俊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48-53,共6页
亨利·詹姆斯是一位伟大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家,对疾病和死亡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感悟。在文学创作中他强调病态人物的形象塑造和死亡主题的价值呈现。通过情景的描写、疾病的形成和死亡的结局,勾勒出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精神画面,突显... 亨利·詹姆斯是一位伟大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家,对疾病和死亡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感悟。在文学创作中他强调病态人物的形象塑造和死亡主题的价值呈现。通过情景的描写、疾病的形成和死亡的结局,勾勒出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精神画面,突显一个个发人深省的隐喻意象。在詹姆斯的笔下这些人物不但能够宣泄情感和表达思想,而且长期受压抑的激情和冲动也能够得到艺术上的"升华"。从记述人物的患病到死亡,他以不同的方式表现了抗争、复兴和重生的主题意蕴,也反映了他对生命和死亡认知的渐进、深入和超越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形象 隐喻 疾病 死亡
下载PDF
寻求本真的自我——论马丁·艾米斯小说中人物的双重本性
3
作者 魏新俊 张国申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4-111,共8页
马丁·艾米斯的创伤小说有一个共同主题就是爱情。创伤和爱情形成一种凄美的耦合,暗示着爱情与痛苦的紧密相伴,生命和死亡、在场和缺失、真实和虚幻在一个阈限空间内密集存在。创伤与爱情的交织、个体与集体的契合,使艾米斯的小说... 马丁·艾米斯的创伤小说有一个共同主题就是爱情。创伤和爱情形成一种凄美的耦合,暗示着爱情与痛苦的紧密相伴,生命和死亡、在场和缺失、真实和虚幻在一个阈限空间内密集存在。创伤与爱情的交织、个体与集体的契合,使艾米斯的小说创作颠覆了传统文类的书写模式,背离了道德主题的表现常规;自恋与分离的连接、自我与他者的融合,揭示出暴力与反抗的行为动机,还原了人物自我分裂的双重本性。小说中的叙述者既是犯罪者和受害者,又是幸存者和见证人。从《时间之箭》中的大屠杀,经过《夜车》中的离奇死亡,到《会客房》中的西伯利亚集中营,艾米斯借助叙述者之口,追踪不为人知的心酸往事、救赎麻木与忏悔的心灵以及解脱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困惑,在支离破碎的故事讲述中进行漫游式的探索,在大量的扩张之后得以最终实现对本真自我的寻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艾米斯 双重本性 创伤 爱情 自我 他者
原文传递
苏珊·洛莉·帕克斯历史剧的“挖掘”美学思想——以《维纳斯》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魏新俊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3-48,共6页
苏珊·洛莉·帕克斯是当代美国戏剧界著名非裔女剧作家,她致力于挖掘历史、解构历史,使戏剧本身考古化,其历史剧极具实验性。本文尝试从三个层面勾勒出对帕克斯戏剧可能的考古学阅读,首先解读帕克斯的艺术风格,然后探索她与福... 苏珊·洛莉·帕克斯是当代美国戏剧界著名非裔女剧作家,她致力于挖掘历史、解构历史,使戏剧本身考古化,其历史剧极具实验性。本文尝试从三个层面勾勒出对帕克斯戏剧可能的考古学阅读,首先解读帕克斯的艺术风格,然后探索她与福柯考古学理论相关的挖掘美学思想,最后分析剧作《维纳斯》(Venus,1996)的叙事话语,力图揭示帕克斯历史剧的"挖掘"审美内涵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戏剧 苏珊·洛莉·帕克斯 《维纳斯》 挖掘审美 叙事话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