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传统名食镇江香醋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丁希颖 曾师师 +3 位作者 王建萌 刘春阳 康新兰 王岁楼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5年第4期9-12,共4页
将现代食品质量管理体系HACCP原理运用于镇江香醋的加工过程,旨在有效预防和控制整个工艺流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从而保障镇江香醋产品的品质和风味。
关键词 镇江香醋 危害分析 HACCP计划 质量安全控制
下载PDF
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化学污染物检测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付含 王海翔 陈贵堂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992-997,共6页
分子印迹技术是源于20世纪中期的一种新的方法。由于其结构可预测性、广泛适用性、特异识别性3大特点,发展极为迅速,被广泛运用于生物工程、临床医学、天然药物分离、环境科学及食品工业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由于其高选择性... 分子印迹技术是源于20世纪中期的一种新的方法。由于其结构可预测性、广泛适用性、特异识别性3大特点,发展极为迅速,被广泛运用于生物工程、临床医学、天然药物分离、环境科学及食品工业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由于其高选择性、简便快速性、高稳定性以及低成本和环保被大量的应用到了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的检测中。本文从分子印迹技术的概念、基本原理、制备方法以及在食品化学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总结,为将分子印迹技术更好地应用于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的分析检测领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食品工业 化学污染物 检测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分子印迹技术用于食品中真菌毒素样品前处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徐武 付含 陈贵堂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0年第4期417-424,共8页
真菌毒素是一类由丝状真菌天然产生的强毒性次级代谢产物,它们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污染进入食物链。一旦人和动物从食物中摄入痕量真菌毒素,生命健康即可能受到严重威胁。食品样品基质复杂,真菌毒素残留含量低,且干扰物质多,导致检测难度... 真菌毒素是一类由丝状真菌天然产生的强毒性次级代谢产物,它们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污染进入食物链。一旦人和动物从食物中摄入痕量真菌毒素,生命健康即可能受到严重威胁。食品样品基质复杂,真菌毒素残留含量低,且干扰物质多,导致检测难度非常大,因此,建立一种高效前处理方法对真菌毒素的检测至关重要。分子印迹聚合物由于其结构可预测性、识别特异性和广泛适用性的独特特征,应用于食品中真菌毒素样品前处理可有效简化操作流程、降低时间和经济成本,提升仪器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性。本文中,笔者从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在食品中真菌毒素样品前处理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为将分子印迹技术更好地应用于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样品前处理领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真菌毒素 前处理 应用 发展趋势
下载PDF
缺铁性贫血与补铁剂研究概况 被引量:44
4
作者 赵聪 黄浩 陈贵堂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3216-3221,共6页
缺铁性贫血是世界范围内最普遍的营养素缺乏症之一,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铁摄入不足和过大消耗是造成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因此,摄入足量的铁是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办法。科学工作者们一直致力于安全、有效的补铁剂的研... 缺铁性贫血是世界范围内最普遍的营养素缺乏症之一,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铁摄入不足和过大消耗是造成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因此,摄入足量的铁是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办法。科学工作者们一直致力于安全、有效的补铁剂的研究。目前补铁剂主要包括:以硫酸亚铁为代表的第一代补铁剂,以乳酸亚铁为代表的第二代补铁剂和近些年兴起的以大分子螯合铁为代表的第三代补铁剂。第三代补铁剂较第一、二代不仅具有吸收利用度好、副作用少、性质稳定等优点,而且其中大分子螯合剂还具有抗氧化、抑菌、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也成为了科研工作者的重点研究对象。本文围绕缺铁性贫血与人类健康、补铁剂研究历史、多糖铁复合物、多肽铁复合物以及富铁酵母等新型补铁剂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补铁剂 多糖铁复合物 多肽铁复合物 富铁酵母
下载PDF
灰树花多糖螯合铁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柠 聂文冰 +3 位作者 李丹婷 李瑞理 王宇 陈贵堂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3663-3667,共5页
目的对灰树花多糖和三价铁Fe(Ⅲ)的螯合工艺进行初步研究,确定最佳螯合条件。方法灰树花粗多糖用Sevag法除蛋白后,在碱性条件下与三氯化铁进行反应制得灰树花多糖与Fe(Ⅲ)的螯合物,用邻菲啰啉法测定铁含量,考察灰树花多糖与柠檬酸三钠... 目的对灰树花多糖和三价铁Fe(Ⅲ)的螯合工艺进行初步研究,确定最佳螯合条件。方法灰树花粗多糖用Sevag法除蛋白后,在碱性条件下与三氯化铁进行反应制得灰树花多糖与Fe(Ⅲ)的螯合物,用邻菲啰啉法测定铁含量,考察灰树花多糖与柠檬酸三钠的比例、螯合温度、螯合时间和溶液pH 4个因素对产品中铁含量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螯合条件。结果灰树花多糖与柠檬酸三钠的比例对螫合效果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螯合时间和螯合温度,溶液pH的影响最小,螯合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灰树花多糖与柠檬酸三钠的比例为2:1,螯合温度为50℃,螯合时间为0.5 h,溶液pH为8。经验证,此条件下制得的螯合物中铁含量最高,为3.08%。结论本研究的制备工艺条件可以实现灰树花多糖与Fe(Ⅲ)的有效螯合,制得的灰树花多糖螯合铁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补铁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多糖 三价铁 螯合物 制备工艺
下载PDF
罗汉果抑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梁硕 杨志萍 +3 位作者 费振鸿 邱洁茹 綦国红 王岁楼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07-209,共3页
应用管碟法测定了罗汉果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研究了pH和温度对罗汉果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罗汉果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根霉和曲霉... 应用管碟法测定了罗汉果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研究了pH和温度对罗汉果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罗汉果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根霉和曲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125 g/mL,根霉为0.062 5 g/mL,曲霉为0.031 2 g/mL,在pH 4-8的范围内具有抑菌作用,热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抑菌 MIC PH 热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