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替洛尔缓释微丸的制备及其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董晨东 刘建平 +2 位作者 张文丽 刘盼 陈梁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0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制备阿替洛尔24h缓释微丸并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载药丸芯,Glatt流化床包衣制备阿替洛尔24h缓释微丸。大鼠分别灌服阿替洛尔缓释微丸和速释载药丸芯,血浆样品用二氯甲烷萃取,以甲硝唑(Metronidazole... 目的:制备阿替洛尔24h缓释微丸并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载药丸芯,Glatt流化床包衣制备阿替洛尔24h缓释微丸。大鼠分别灌服阿替洛尔缓释微丸和速释载药丸芯,血浆样品用二氯甲烷萃取,以甲硝唑(Metronidazole,MTZ)为内标,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采用PKsolver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制备的AT缓释微丸在2、12、24h的累积释放度分别为(21.31±1.12)%、(70.82±1.47)%、(91.87±1.71)%,工艺也较稳定。PKsolver拟合结果表明AT素丸符合二室模型,AT缓释微丸符合一室模型,AT素丸和缓释微丸的Tmax分别为(2.679±0.142)h和(10.430±1.225)h,Cmax分别为(1.238±0.144)mg·L-1和(0.356±0.031)mg·L-1,MRT分别(12.559±0.414)h和(21.764±1.992)h。结论:制备的AT缓释微丸在体内体外均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洛尔 缓释微丸 药动学 HPLC法
下载PDF
人参皂苷Rb_1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崔妍 张文静 +1 位作者 张文丽 刘建平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2年第6期510-514,共5页
目的:制备人参皂苷Rb1磷脂复合物,并研究其理化性质。方法:以人参皂苷Rb1与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价指标,对制备工艺进行单因素考察,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处方进行优化。利用紫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等对所得的磷脂复合物进行鉴定。测定... 目的:制备人参皂苷Rb1磷脂复合物,并研究其理化性质。方法:以人参皂苷Rb1与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价指标,对制备工艺进行单因素考察,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处方进行优化。利用紫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等对所得的磷脂复合物进行鉴定。测定磷脂复合物中Rb1的含量,并考察磷脂复合物在不同体系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人参皂苷Rb1与磷脂形成了分子型复合物。最佳制备方法的复合率为99.92%±0.14%,其中Rb1的含量在99.00%以上。磷脂复合物在不同体系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与原药相比均显著增加。结论:确定了人参皂苷Rb1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并且其磷脂复合物明显的提高了原药的脂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1 磷脂复合物 正交实验设计 理化性质 脂溶性
下载PDF
直肠栓剂研究概况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新梅 孙卫东 高晓黎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直肠栓剂 分类 生物利用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天然活性成份-磷脂复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伟 陈新梅 孙卫东 《新疆中医药》 2005年第2期69-71,共3页
关键词 天然活性成份 磷脂复合物 研究进展 中药活性成份
下载PDF
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甘草酸和甘草次酸 被引量:10
5
作者 安晓霞 姜力群 +3 位作者 张贺阳 谢彧雯 汤玥 陈西敬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3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甘草酸和其代谢产物甘草次酸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LC-MS/MS)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汉邦VP-ODS(150 mm×2.1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和1%的甲酸水,梯度洗脱:21%水相(0-3.5 min),2%水相(3.5...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甘草酸和其代谢产物甘草次酸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LC-MS/MS)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汉邦VP-ODS(150 mm×2.1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和1%的甲酸水,梯度洗脱:21%水相(0-3.5 min),2%水相(3.5~8.2 min)。简单的乙腈沉淀蛋白法处理血浆样品,以格列喹酮为内标,采用ESI源负离子模式、多反应检测进行测定。检测离子对分别为m/z 821.4→350.9(甘草酸)、m/z 526.2→401.1(格列喹酮)和m/z 469.2→425.2(甘草次酸)。结果: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检测浓度分别在50~2000 ng·mL-1、10~5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9和0.9981。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结论: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好,适用于同时监测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浓度及进行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甘草次酸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药动学
下载PDF
宫内节育器铜离子体外释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双双 李瑛 +4 位作者 吴明军 颜敏 贾俊婷 陈彤 刘建平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3年第10期652-657,共6页
目的:考察10种含铜宫内节育器(IUD)中Cu2+体外释放行为,研究影响Cu2+体外释放因素。方法:模拟人体官腔内环境,采用原子火焰吸收法测定IUD中Cu2+的释放量,绘制释放曲线并分析影响Cu2+释放的因素。结果:10种IUD在60d内都呈现... 目的:考察10种含铜宫内节育器(IUD)中Cu2+体外释放行为,研究影响Cu2+体外释放因素。方法:模拟人体官腔内环境,采用原子火焰吸收法测定IUD中Cu2+的释放量,绘制释放曲线并分析影响Cu2+释放的因素。结果:10种IUD在60d内都呈现出不同的释放特性,“暴释型”IUD(如TCu380A)释放速率最高达28μg/d,最低至4μg/d,波动较大;“稳定型”IUD(如元宫II-300)释放速率维持在1-2μg/d,基本不存在突释现象。60d后所有IUD的Cu2+释放均趋于平稳,释放速率恒定在1-2μg/d。对同-构型的IUDCu2+释放曲线相似,且随着载铜面积的增加Cu2+释放速率也越大;不同构型的IUD释放曲线不同,如HCu280和元宫II-300,虽然HCu280IUD的载铜面积稍小但其释放速率远大于元宫II-300IUD。元宫I-220(含10g吲哚美辛)IUD的释放速率比元宫II-300大(P〈0.05)。结论:各IUD的Cu2+释放差异主要体现在初期60d内,之后都呈低速稳定的释放。开放式构型的IUD比封闭式构型IUD更易释放Cu2+;对于同一构型的IUD,铜表面积的增加或吲哚美辛的加入均会促进Cu2+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节育器 原子火焰吸收法 铜离子 载铜面积体外释放 吲哚美辛
下载PDF
丹参素缓释微丸的制备及家兔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樊永庆 杨济昆 +3 位作者 刘建平 阚淑玲 崔妍 张文静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3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制备丹参素24 h缓释微丸并研究其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丹参素含药丸芯,以尤特奇水分散体为缓释包衣材料进行流化床包衣制备缓释微丸,研究制剂在家兔体内药动学行为。结果:所得丹参素缓释微丸圆整度好,... 目的:制备丹参素24 h缓释微丸并研究其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丹参素含药丸芯,以尤特奇水分散体为缓释包衣材料进行流化床包衣制备缓释微丸,研究制剂在家兔体内药动学行为。结果:所得丹参素缓释微丸圆整度好,包衣均匀,体外达到24 h缓慢释放。家兔口服相同剂量的丹参素速释微丸和缓释微丸后,Cmax分别为(1.45±0.24)μg·mL-1和(0.67±0.13)μg·mL-1,Tmax分别为(2.00±0.30)h和(8.00±0.50)h,MRT分别为(3.50±0.25)h和(10.93±0.26)h。与丹参素速释微丸相比缓释微丸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1.28%±1.28%。结论:丹参素缓释微丸可以达到24 h缓释,以AUC为评价指标时,与丹参素速释微丸生物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素 缓释微丸 挤出滚圆 流化床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稳定乳剂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凤琴 朱家壁 葛亮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9-225,共7页
不溶性固体微粒可吸附在乳液液滴表面形成界面微粒层,替代传统化学乳化剂用于稳定乳剂。简述了近年来纳米二氧化硅稳定乳液系统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纳米二氧化硅稳定乳液的机制、影响其稳定效应的因素以及界面微粒层对药物释放动力学... 不溶性固体微粒可吸附在乳液液滴表面形成界面微粒层,替代传统化学乳化剂用于稳定乳剂。简述了近年来纳米二氧化硅稳定乳液系统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纳米二氧化硅稳定乳液的机制、影响其稳定效应的因素以及界面微粒层对药物释放动力学和溶出性质的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乳剂 稳定性 界面层 药物释放 综述
下载PDF
静脉注射用载药脂肪乳的研究近况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沙 熊非 +1 位作者 朱家壁 顾宁 《药学进展》 CAS 2010年第3期104-109,共6页
静脉注射乳剂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相对于传统剂型,对药物具有增溶、保护而免于水解的作用,其应用日趋广泛。综述静脉注射用载药脂肪乳制备工艺的创新与发展、制备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其制剂产品的研发。
关键词 静脉注射乳剂 制备工艺 制备材料 药物载体 增溶
下载PDF
口服用前体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仲跻云 陈梁 杨肖斌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2年第1期56-59,共4页
本文对前体脂质体的定义、特点、制备方法、促进口服吸收机理及应用现状等进行综述,旨在为研究前体脂质体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前体脂质体 口服 生物利用度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阿替洛尔大鼠在体胃肠道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代美 董晨东 +1 位作者 高媛 刘建平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0年第6期527-530,533,共5页
目的:研究阿替洛尔在大鼠胃、肠及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为其剂型设计提供生物药剂学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实验,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酚红和阿替洛尔的含量。结果:药物在胃和小肠中2 h的吸收百分率分别为... 目的:研究阿替洛尔在大鼠胃、肠及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为其剂型设计提供生物药剂学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实验,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酚红和阿替洛尔的含量。结果:药物在胃和小肠中2 h的吸收百分率分别为8.63%±1.04%、8.91%±2.73%;阿替洛尔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各为(0.0706±0.0161)h-1、(0.0360±0.0111)h-1、(0.0465±0.0126)h-1、(0.0479±0.0083)h-1;药物质量浓度为20、50、100μg.mL-1时,在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568±0.0308)h-1、(0.0360±0.0111)h-1、(0.0531±0.0095)h-1;当pH值为5.0、6.5、7.4时,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528±0.0051)h-1、(0.0603±0.0322)h-1、(0.0465±0.0126)h-1。结论:阿替洛尔在大鼠肠道各部分均有吸收,且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药物在大鼠肠内的吸收不受药物浓度和pH的影响;药物的吸收按十二指肠、结肠、回肠、空场的顺序依次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洛尔 吸收动力学 被动转运
下载PDF
磁性纳米粒及其在药物传输体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陶娟 陈跃坚 +2 位作者 熊非 朱家壁 顾宁 《药学进展》 CAS 2010年第4期145-151,共7页
综述磁性纳米粒的特性、种类、制备及其表面修饰以及作为药物传输体系载体的应用研究。磁性纳米粒用作药物载体的优势在于,除了可提高药物的靶向性,降低其毒副作用,还因具磁学性质而能发挥多功能治疗作用。
关键词 磁性纳米粒 药物传输体系 载体 表面修饰 磁学性质
下载PDF
多肽和蛋白质及疫苗类药物干粉吸入给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申海燕 朱家壁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2005年第2期82-86,共5页
针对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体内过程和药学性质的特殊性,介绍了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非注射给药途径研究现状,干粉吸入剂的剂型优点和制剂工艺技术特点,以及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干粉吸入剂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胰岛素等全身作用类药物、局部... 针对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体内过程和药学性质的特殊性,介绍了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非注射给药途径研究现状,干粉吸入剂的剂型优点和制剂工艺技术特点,以及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干粉吸入剂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胰岛素等全身作用类药物、局部作用类药物及疫苗药物的干粉吸入给药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 蛋白质 疫苗 干粉吸入给药
下载PDF
洛伐他汀自组装前体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14
作者 孙川棣 刘建平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2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为研究洛伐他汀新剂型,制备洛伐他汀新型前体脂质体,并对其质量进行考察。方法:采用一种新型前体脂质体制备方法将洛伐他汀制成自组装前体脂质体,对水合后脂质体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自组装速度、稳定性等进行考察,验... 目的:为研究洛伐他汀新剂型,制备洛伐他汀新型前体脂质体,并对其质量进行考察。方法:采用一种新型前体脂质体制备方法将洛伐他汀制成自组装前体脂质体,对水合后脂质体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自组装速度、稳定性等进行考察,验证这种新型前体脂质体制备方法用于制备洛伐他汀脂质体的可行性。结果:所形成的洛伐他汀脂质体包封率为95.4%±6.7%,平均粒径为(327.4±29.6)nm,Zeta电位值为-(22.4±1.5)mV。洛伐他汀自组装前体脂质体可在60 s内自发形成脂质体并达到分散平衡;以人工胃液为稀释介质,洛伐他汀脂质体在12 h内稳定。结论:采用新型前体脂质体制备方法可将洛伐他汀制成洛伐他汀脂质体,形成的脂质体包封率较高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伐他汀 前体脂质体 包封率
下载PDF
肺靶向阿奇霉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 被引量:30
15
作者 王健松 朱家壁 +1 位作者 吕瑞勤 沈伟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4-278,共5页
目的 研究肺靶向阿奇霉素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方法 利用旋转薄 膜 冻融法制备肺靶向阿奇霉素脂质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小鼠体内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制得的脂质体平均粒径为6.582μm... 目的 研究肺靶向阿奇霉素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方法 利用旋转薄 膜 冻融法制备肺靶向阿奇霉素脂质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小鼠体内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制得的脂质体平均粒径为6.582μm,表面电荷为+19.5mV,包封率大于75%,稳定性好。药物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 程。小鼠尾静脉给药后,阳离子脂质体主要被肺摄取,在肺部的滞留时间明显延长,AUC值约为阿奇霉素溶液的8.4 倍。结论采用薄膜 冻融法,添加十八胺可制得具有较高包封率及稳定性的阿奇霉素阳离子脂质体,在小鼠肺部的分布优于注射液,能达到肺靶向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阳离子脂质体 冻融 肺靶向 组织分布
下载PDF
综合评分法优化复方丹参口腔速溶片制剂处方 被引量:25
16
作者 胡容峰 朱家壁 +2 位作者 彭代银 汤继辉 周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0-382,共3页
目的:优化复方丹参口腔速溶片处方,制备中药口服速释固体制剂。方法:以颗粒的流动性、片剂的崩解时间、片剂的硬度和片剂中有效成分的溶出速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综合评分法优化干法制粒制备复方丹参口腔速溶片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 目的:优化复方丹参口腔速溶片处方,制备中药口服速释固体制剂。方法:以颗粒的流动性、片剂的崩解时间、片剂的硬度和片剂中有效成分的溶出速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综合评分法优化干法制粒制备复方丹参口腔速溶片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优化所得处方为微晶纤维素40%,羧甲基淀粉钠10%,糊精约15%。以此处方制备的复方丹参口腔速溶片在崩解时间不超过3 min,硬度为4.5 kg,有效成分的溶出速度参数T50为5 min。结论:优化所得处方合理稳定,复方丹参口腔速溶片具有明显的速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口腔速溶片 正交设计 综合评分法 制备工艺
下载PDF
注射用尼莫地平脂质体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和小鼠缺氧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涓 王秋娟 +1 位作者 潘志伟 朱家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412-1415,共4页
目的:研究注射用尼莫地平脂质体(NDLI)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和小鼠缺氧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和小鼠断头实验,观察NDLI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采用Pulsinelli四动脉结扎法略加改良制作全脑缺血模型,记录对脑电... 目的:研究注射用尼莫地平脂质体(NDLI)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和小鼠缺氧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和小鼠断头实验,观察NDLI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采用Pulsinelli四动脉结扎法略加改良制作全脑缺血模型,记录对脑电图(EEG)及翻正反射的恢复时间、脑组织匀浆伊文思蓝含量的影响。结果:NDLI能显著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及断头后喘气持续时间,缩短大鼠脑电图及翻正反射的恢复时间,降低脑匀浆伊文思蓝的含量。结论:NDLI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和缺氧性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尼莫地平脂质体 四动脉结扎 脑缺 血再灌注 脑缺氧 伊文思蓝
下载PDF
二室模型药物体内吸收计算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陆瑜 朱家壁 梁秉文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8-389,共2页
关键词 二室模型 药物体内吸收 计算方法 改进 药代动力学 药理
下载PDF
双氯芬酸钠肠溶微丸型片剂的研制 被引量:14
19
作者 祁小乐 朱家壁 陈盛君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7-101,共5页
本文制备了双氯芬酸钠肠溶微丸型片剂。以丙烯酸树脂Eudragit NE30D和Eudragit L30D-55不同比例的混合物作为衣膜材料,对不同粒径大小的双氯芬酸钠速释丸芯进行不同增重水平的包衣,并与不同压缩特性和用量比例的缓冲微丸混合,压片。所... 本文制备了双氯芬酸钠肠溶微丸型片剂。以丙烯酸树脂Eudragit NE30D和Eudragit L30D-55不同比例的混合物作为衣膜材料,对不同粒径大小的双氯芬酸钠速释丸芯进行不同增重水平的包衣,并与不同压缩特性和用量比例的缓冲微丸混合,压片。所得的双氯芬酸钠肠溶微丸型片剂在人工胃液中2 h内累积释放百分数<10%,在人工肠液中1 h内累积释放百分数为(83±2.42)%。结果表明Eudragit NE30D与Eudragit L30D-55以一定比例混合制备得到适合压片的肠溶微丸,硬脂酸制备的缓冲微丸可用于微丸型片剂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溶微丸 微丸压片 释药行为 丙烯酸树脂
下载PDF
辛伐他汀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动力学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容峰 朱家壁 +3 位作者 赵丽华 孙玉亮 李师 程思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22-1225,共4页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大鼠在体小肠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实验装置,利用UV分光光度法测定肠循环液中酚红的含量和HPLC法测定辛伐他汀的含量。结果:辛伐他汀在低、中、高3种不同浓度下,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756,0.795,0.783...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大鼠在体小肠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实验装置,利用UV分光光度法测定肠循环液中酚红的含量和HPLC法测定辛伐他汀的含量。结果:辛伐他汀在低、中、高3种不同浓度下,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756,0.795,0.783h-1。结论:吸收动力学为一级吸收。在低、中、高3种不同浓度下,吸收速率常数差异无显著性,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吸收动力学 紫外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