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用昆虫金环胡蜂及其混伪品DNA条形码鉴别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许凯歌 陈壮志 +4 位作者 杨自忠 郭云胶 李成功 赵昱 张成桂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2期313-318,共6页
目的:以COI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药用昆虫金环胡蜂及其混伪品进行物种鉴别,探讨快速、准确鉴别金环胡蜂及其混伪品的方法。方法:以COI条形码序列为基础,对金环胡蜂及其近缘种混伪品黄纹大胡蜂进行总DNA提取、PCR扩增和双向测序,并比对Gen... 目的:以COI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药用昆虫金环胡蜂及其混伪品进行物种鉴别,探讨快速、准确鉴别金环胡蜂及其混伪品的方法。方法:以COI条形码序列为基础,对金环胡蜂及其近缘种混伪品黄纹大胡蜂进行总DNA提取、PCR扩增和双向测序,并比对Gen Bank中金环胡蜂及其混伪品的COI序列,继而用MEGA6.06软件对所有序列进行分析、计算种内及种间遗传距离,并用邻接(Neighbor-Joining,NJ)法构建出系统进化树。结果:金环胡蜂及黄纹大胡蜂COI序列扩增成功。金环胡蜂与其混伪品COI序列种间最小遗传距离为0.152±0.017,远大于金环胡蜂种内的最大遗传距离0.009±0.004。构建出的系统进化树图也明确显示,各物种都形成了独立的分支。结论:基于COI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可有效鉴别药用昆虫金环胡蜂及其混伪品,为其质量控制和市场监管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保证金环胡蜂相关药材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环胡蜂 DNA条形码 COI序列 物种鉴别
下载PDF
蛛丝蛋白载药膜的结构表征及其降解性能研究
2
作者 纪晨然 曾惠娜 +2 位作者 刘欣欣 高鹏飞 赵昱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为治疗化疗后的口腔黏膜炎,以敬钊缨毛蛛的天然蛛丝作为成膜材料制备载药膜剂,并对膜剂特性进行表征。采用溶剂浇铸法制备出蛛丝蛋白膜,通过水接触角实验、傅立叶红外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扫描电镜评价膜剂的结构特征,探讨了膜剂的降... 为治疗化疗后的口腔黏膜炎,以敬钊缨毛蛛的天然蛛丝作为成膜材料制备载药膜剂,并对膜剂特性进行表征。采用溶剂浇铸法制备出蛛丝蛋白膜,通过水接触角实验、傅立叶红外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扫描电镜评价膜剂的结构特征,探讨了膜剂的降解性。本试验所制备膜剂表征实验证明药物成功载入膜中,降解实验表明膜剂在人工唾液中7 d内的降解失重率仅5%,在人工胃液中72 h降解失重率达到65%以上。以天然蛛丝-六氟异丙醇溶液为成膜液,采用溶剂浇铸法可成功制备出载有肌苷药物的口腔膜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丝蛋白膜 肌苷 溶剂浇铸法 天然蛛丝
下载PDF
载美洲大蠊提取物蛛丝蛋白膜的制备、表征及体外释药性和细胞毒性考察
3
作者 曾惠娜 卿晨 +5 位作者 薛楠楠 杨自忠 巫秀美 李和伟 赵昱 李启艳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8-172,211,共6页
目的制备一种载美洲大蠊提取物的蛛丝蛋白膜,并对其进行表征及体外释药性和细胞毒性考察。方法以天然敬钊缨毛蛛蛛丝为原料,美洲大蠊提取物为模型药物,采用溶剂浇铸法制备载药蛛丝蛋白膜(后文称“载药膜”),同法制备不含美洲大蠊提取物... 目的制备一种载美洲大蠊提取物的蛛丝蛋白膜,并对其进行表征及体外释药性和细胞毒性考察。方法以天然敬钊缨毛蛛蛛丝为原料,美洲大蠊提取物为模型药物,采用溶剂浇铸法制备载药蛛丝蛋白膜(后文称“载药膜”),同法制备不含美洲大蠊提取物的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膜(后文称“空白膜”)。经静态水接触角、傅里叶红外色谱、X-射线衍射以及扫描电镜等技术对膜剂进行表征,从不同角度分析膜剂结构;通过体外模拟药物在人工唾液中的释放特性评价药物的缓释性能;以MTT法验证载药膜的体外细胞毒性。结果制备得到的载药膜的静态水接触角均小于90°,且小于空白膜;载药膜在1500~1700 cm^(-1)存在美洲大蠊提取物多肽的特征吸收峰;同时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也证实美洲大蠊提取物已成功负载到膜剂中。该膜剂可在人工唾液中释药时长逾200 min。MTT实验结果显示,空白膜和载药膜作用后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84.6%、79.4%(均大于70%),无显著的潜在细胞毒性。结论以天然蛛丝所制备的载药膜在人工唾液中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有望作为一种具优异生物相容性的药物缓释载体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口腔膜剂 天然蛛丝 敬钊缨毛蛛 蛛丝蛋白膜 药物缓释 含量测定 细胞毒性
下载PDF
药用昆虫凹纹胡蜂三氯甲烷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4
作者 黄艳敏 庞秀琴 +4 位作者 许静蕾 唐宋元 李勇鍵 杨志斌 肖怀 《大理大学学报》 2022年第8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药用昆虫凹纹胡蜂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系统色谱分离纯化方法获得单体化合物,通过碳、氢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分析结合文献比对鉴定结构。结果:从凹纹胡蜂的三氯甲烷提取部位分离鉴定出11个化合物,包括5个环二肽:环(丙氨酸-脯氨酸... 目的:研究药用昆虫凹纹胡蜂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系统色谱分离纯化方法获得单体化合物,通过碳、氢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分析结合文献比对鉴定结构。结果:从凹纹胡蜂的三氯甲烷提取部位分离鉴定出11个化合物,包括5个环二肽:环(丙氨酸-脯氨酸)(1)、环(脯氨酸-脯氨酸)(2)、环(脯氨酸-甘氨酸)(3)、环(脯氨酸-酪氨酸)(4)、环(苏氨酸-脯氨酸)(5),1个乙酰化氨基酸:N-乙酰基异亮氨酸(6),1个有机胺:N-乙酰基-4-(4-羟基苯)乙胺(7),及3个小分子杂环酸:烟酸(8)、1-甲基-1,2,3,4-四氢咔啉-3-羧酸(9)、3-吲哚乙酸(10),1个苯并二氧六环类化合物:(2R,3S)-2-(3’,4’-dihydroxyphenyl)-3-acetylamino-7-(N-acetyl-2"-aminoethyl)-1,4-benzodioxane(11)。结论:11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药用昆虫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纹胡蜂 药用昆虫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中国异纺蛛科蜘蛛研究进展
5
作者 何苗 李成功 +2 位作者 杨志斌 巫秀美 杨自忠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46-49,共4页
异纺蛛科Hexathelidae蜘蛛是一类结漏斗状网的,也是一类重要的产毒动物。多年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现已记述异纺蛛科蜘蛛仅1属13种,即版纳大疣蛛Macrothele bannaensis Xu&Yin,2001、巨大疣蛛M.gigas Shimojana&Haupt,1998、贵... 异纺蛛科Hexathelidae蜘蛛是一类结漏斗状网的,也是一类重要的产毒动物。多年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现已记述异纺蛛科蜘蛛仅1属13种,即版纳大疣蛛Macrothele bannaensis Xu&Yin,2001、巨大疣蛛M.gigas Shimojana&Haupt,1998、贵州大疣蛛M.guizhouensis Hu&Li,1986、霍氏大疣蛛M.holsti Pocock,1901、勐仑大疣蛛M.menglunensis Li&Zha,2013、湖南大疣蛛M.hunanica Zhu&Song,2000、单卷大疣蛛M.monocirculata Xu et Yin,2000、触形大疣蛛M.palpator Pocock,1901、雷氏大疣蛛Macrothele raveni Zhu,Li&Song,2000、简大疣蛛M.simplicata(Saito,1933)、台湾大疣蛛M.taiwanensis Shimojana&Haupt 1998、颜氏大疣蛛M.yani Xu,Yin et Griswold,2002和云南大疣蛛M.yunnanica Zhu&Song,2000。通过对雷氏大疣蛛Macrothele raveni Zhu,Li&Song,2000蛛毒的研究,结果显示雷氏大疣蛛Macrothele raveni Zhu,Li&Song,2000的蛛毒具有较好的纤溶作用,并对人肝癌、肺癌、宫颈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本文对国内异纺蛛科蜘蛛的区系分类研究和蛛毒的开发利用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疣蛛属 蛛毒 雷氏大疣蛛 癌细胞
下载PDF
动物源类药物治疗真菌感染类疾病的历史与展望 被引量:2
6
作者 滕飞 陈壮志 +4 位作者 张云 李文辉 许凯歌 李成功 高鹏飞 《广州化工》 CAS 2016年第12期15-22,共8页
回顾了近几十年来对动物源类药物治疗真菌感染类疾病的研究和应用,从中可以领略动物源类抗真菌药物的发展轨迹,预期通过研究历史回顾,发掘药效作用,扩大临床应用,并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多角度、多途径、多靶点探寻虫类药的作用机制,... 回顾了近几十年来对动物源类药物治疗真菌感染类疾病的研究和应用,从中可以领略动物源类抗真菌药物的发展轨迹,预期通过研究历史回顾,发掘药效作用,扩大临床应用,并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多角度、多途径、多靶点探寻虫类药的作用机制,动物源类抗真菌药的应用会取得新的进展,将在人类疾病的防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蝥 美洲大蠊 蜂胶 东亚钳蝎 蜈蚣 牛黄 五灵脂 海参 海星 牡蛎 抗真菌
下载PDF
传统用药中使用动物源类药物治疗牙周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梓富 祁巧玲 +5 位作者 李玲 刘衡 李启艳 赵昱 郑园园 张成桂 《广州化工》 CAS 2016年第12期23-27,共5页
根据近年来动物源类药物在临床治疗牙周炎等口腔疾病方面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六种动物源类药物在治疗牙周炎的作用,以及来源于甲壳动物的壳聚糖药用及在治疗牙周病药物载体的新应用。结论认为动物源类药物在治疗牙周炎上有很好的疗效,并... 根据近年来动物源类药物在临床治疗牙周炎等口腔疾病方面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六种动物源类药物在治疗牙周炎的作用,以及来源于甲壳动物的壳聚糖药用及在治疗牙周病药物载体的新应用。结论认为动物源类药物在治疗牙周炎上有很好的疗效,并且由于其药理作用广泛、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动物源类药物在未来有望得到长足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源类药 牙周炎 昆虫制剂 替代疗法
下载PDF
Ento-Ⅰ涂膜剂的镇痛及其抗凝抗血栓形成作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冯锐 王音 +4 位作者 朱凤 赵海荣 李慧敏 张枝雪 巫秀美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09-513,共5页
目的研究Ento-Ⅰ涂膜剂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和家兔的体外抗凝活性,并观察其对胶原-肾上腺素合剂诱导小鼠体内血栓形成的保护作用。方法采取热板法测定Ento-Ⅰ涂膜剂的镇痛作用;通过胶原-肾上腺素合剂诱导小鼠体内血栓形成模型,观察Ento-Ⅰ... 目的研究Ento-Ⅰ涂膜剂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和家兔的体外抗凝活性,并观察其对胶原-肾上腺素合剂诱导小鼠体内血栓形成的保护作用。方法采取热板法测定Ento-Ⅰ涂膜剂的镇痛作用;通过胶原-肾上腺素合剂诱导小鼠体内血栓形成模型,观察Ento-Ⅰ涂膜剂对小鼠死亡数、小鼠偏瘫恢复数、小鼠偏瘫开始形成时间、小鼠生存时间及小鼠偏瘫恢复时间的影响;通过家兔预防给药,测定家兔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研究Ento-Ⅰ涂膜剂的抗凝活性。结果热板镇痛法实验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比较,Ento-Ⅰ涂膜剂组能显著延长小鼠给药后30、60和90min的痛阈值(P<0.01);且涂膜剂能有效降低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导小鼠血栓性偏瘫引起的死亡率,提高小鼠偏瘫恢复率(P<0.05)。与波立维组比较,Ento-Ⅰ涂膜剂2 mg/kg组能明显缩短小鼠偏瘫恢复时间(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Ento-Ⅰ涂膜剂4.65 mg/kg组能显著延长家兔血浆TT、PT和APTT(P<0.05、P<0.05和P<0.01)。结论 Ento-Ⅰ涂膜剂具有镇痛、抗凝、抗血栓形成作用,是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抗凝 抗血栓形成
下载PDF
颜氏大疣蛛蛛毒中多肽和蛋白质的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梦如 张秀清 +4 位作者 王颖 周思彤 杨自忠 李龙星 杨志斌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8-414,共7页
对颜氏大疣蛛Macrothele yani蛛毒所富含的多肽与蛋白质多样性进行探索,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离和鉴定颜氏大疣蛛蛛毒中的蛋白质和多肽,并对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多... 对颜氏大疣蛛Macrothele yani蛛毒所富含的多肽与蛋白质多样性进行探索,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离和鉴定颜氏大疣蛛蛛毒中的蛋白质和多肽,并对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粗毒中所含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35kDa以上。在17~135kDa分离度较佳的共有11条电泳条带,主要集中于40~120kDa附近;在75kDa附近弥散着高丰度的蛋白条带,75kDa以上的蛋白质最丰富。粗毒经色谱分离后得到超过50个色谱峰,经质谱鉴定得到121个物质成分,其中,多肽类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呈双峰式分布,21%分布在500~2000 Da,76%分布在3000~5000Da,为粗毒中多肽含量最丰富的部分,且集中于35~60min的保留时间内被洗脱。研究结果表明,颜氏大疣蛛蛛毒中含有较为丰富的多肽和蛋白类物质,这些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特征与已报道的其他蜘蛛既有相似性又存在具体差异。本文展示了颜氏大疣蛛蛛毒的分子多样性,为后续该毒素的物质基础研究及药用价值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氏大疣蛛 蛛毒 多肽 蛋白质 多样性
下载PDF
喙尾琵琶甲防御液季节性变化及抗菌活性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琪 龚高芬 +6 位作者 袁近津 郝虹杰 孟迪 许静蕾 刘衡 李跃华 肖怀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4-210,共7页
喙尾琵琶甲Blaps rynchopetera Fairmaire是云南彝族长期广泛使用的昆虫药物,其虫体和防御液均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为明确药用昆虫喙尾琵琶甲刺激性防御液的组成、组分含量及抗菌活性的季节性变化,本研究通过常规饲养喙尾琵琶甲成虫,... 喙尾琵琶甲Blaps rynchopetera Fairmaire是云南彝族长期广泛使用的昆虫药物,其虫体和防御液均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为明确药用昆虫喙尾琵琶甲刺激性防御液的组成、组分含量及抗菌活性的季节性变化,本研究通过常规饲养喙尾琵琶甲成虫,每月初对该昆虫尾部采用直接刺激法收集防御液,观察其状态特征,应用GC-MS分析其组成及组分含量变化,并选择具有季节特征月份的防御液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防御液月采集率为0.06%~0.40%,年均采集率0.22%,月间分泌量差异较大。不同月份采集的防御液的状态及抑菌效果亦有所差异,在气温较低月份采集的防御液不分层,颜色为红棕色,采集的量相对偏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的MIC等于或大于512μg/mL;气温较高的月份所得防御液,分层情况良好,液体呈现黄棕色,采集的量相对偏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64μg/mL,大肠埃希菌的MIC为256μg/mL,白色假丝酵母菌的MIC为512μg/mL。通过GC-MS分析鉴定出喙尾琵琶甲防御液中的6个主要组分:对苯醌,2-甲基-1,4-苯醌,2-乙基-1,4-苯醌,1-十三烯、2-甲基-1,4-苯二酚和4-乙基-1,3-苯二酚,比较发现1-12月间采集防御液的主要成分及各组分相对含量差异较大。综上所述,喙尾琵琶甲刺激性防御液的组成、组分含量及抗菌活性会呈现出季节性的差异,其抗菌活性的差异与醌类、酚类组分相对含量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喙尾琵琶甲 防御液 GC-MS 牛津杯法 季节性差异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大疣蛛属2新种记述(原蛛下目:大疣蛛科)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志斌 赵昱 +1 位作者 张成桂 杨自忠 《蛛形学报》 2018年第2期96-102,共7页
本文记述了中国西南地区漏斗状网大疣蛛2新种:苍山大疣蛛,新种Macrothele cang—shanensis sp.nov.,金林大疣蛛,新种Macrothele jinlin sp.nov.。并提供了新种的详细描述和形态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大理大学昆虫生物医药研究院。
关键词 原蛛下目 漏斗网蜘蛛 分类 新种 云南
原文传递
蛛丝丝素蛋白膜的制备及其释药性能评价
12
作者 刘欣欣 曾惠娜 +3 位作者 纪晨然 高鹏飞 赵昱 张成桂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029,共9页
天然蜘蛛丝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其多种剂型具有优异的抗菌活性、生物相容性及良好的导热性。开发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纯天然生物载药材料,对于降低患者的强烈免疫原性反应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蛛丝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及成膜方式的探索,... 天然蜘蛛丝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其多种剂型具有优异的抗菌活性、生物相容性及良好的导热性。开发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纯天然生物载药材料,对于降低患者的强烈免疫原性反应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蛛丝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及成膜方式的探索,优化反应条件:以六氟异丙醇做溶解溶剂,以1∶1(mg∶mL)的料液质量体积比进行投料,在60℃条件下溶解8 h,通过溶剂浇铸法成膜,并结合相关表征探索其以罗丹明B为模型药物的体外释药规律。通过浸提法测试材料细胞毒性,将蛛丝丝素蛋白膜浸提液与细胞共培养显示其对小鼠胚胎成骨细胞无潜在细胞毒性。制得的载药蛛丝丝素蛋白膜产率高、厚度均一、操作简单,为天然蜘蛛丝丝素蛋白的溶解及其膜剂的制备提供了一项简单易行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丝 六氟异丙醇 丝素蛋白 溶剂浇铸法 缓释 罗丹明B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3
作者 唐苗 卢倩 +4 位作者 刘衡 何苗 郭强 赵昱 张成桂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42-1647,共6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为腹痛、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病变主要集中在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肠病。研究表明,UC发病机制可能与信号通路的转导有关。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该文就UC相关信号通路在...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为腹痛、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病变主要集中在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肠病。研究表明,UC发病机制可能与信号通路的转导有关。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该文就UC相关信号通路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UC治疗及抗UC新药研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信号通路 机制 生物学 中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替格瑞洛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何小苏 邹红群 +5 位作者 李启艳 高源 张枝雪 赵海荣 张成桂 肖怀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3-418,共6页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替格瑞洛低、中、高剂量组(37.5、75、150 mg·kg^(-1)),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对大鼠再灌注2、24、4...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替格瑞洛低、中、高剂量组(37.5、75、150 mg·kg^(-1)),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对大鼠再灌注2、24、48 h卒中指数和神经病学症状评分;HE和尼氏染色方法考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损伤情况;采用比浊法测定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3 min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以及检测血浆凝血4项。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替格瑞洛低、中、高剂量组均降低24 h(P<0.05)和48 h(P<0.01)卒中指数,降低48 h神经病学评分(P<0.01),降低血小板聚集率(P<0.01),升高海马CA1区神经元数目(P<0. 01),替格瑞洛治疗明显改善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及数目。结论替格瑞洛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神经保护剂进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全脑缺血 四血管阻断 血小板聚集 海马 神经元
下载PDF
异体抗原联合醋酸诱导大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优化与评价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俊 吴定宇 +6 位作者 戴莉萍 王朋川 余万鑫 余正勇 刘衡 肖怀 杨志斌 《实验动物科学》 2017年第3期43-48,共6页
目的优化及评价异体抗原联合醋酸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以不同的抗原乳化液蛋白含量、不同醋酸浓度及醋酸在大鼠体内滞留时间作为变量,根据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筛选出最优的... 目的优化及评价异体抗原联合醋酸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以不同的抗原乳化液蛋白含量、不同醋酸浓度及醋酸在大鼠体内滞留时间作为变量,根据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筛选出最优的蛋白浓度、醋酸浓度及醋酸在大鼠体内滞留时间组合。结果固定醋酸体内滞留时间为13 s,以醋酸浓度和抗原乳化液蛋白用量为变量进行三水平的正交实验。抗原乳化液蛋白用量为0.1m L浓度80 mg/m L,5%醋酸溶液1 m L的造模组与正常组相比,DAI评分、CMDI评分差异显著,存活率高,炎症适宜。固定抗原乳化液蛋白浓度及醋酸浓度,分别考察醋酸在体内滞留时间为13、15、18、20、22 s造模情况,醋酸在体内滞留时间为15 s时,模型组DAI评分、CMDI、HS评分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存活率高,炎症较为适宜。结论最佳UC造模条件为:5%醋酸溶液1 m L灌肠,滞留15 s后,4 m L生理盐水冲洗,再以1 m L浓度为8 mg/m L的抗原乳化液蛋白灌肠,30 min后,4 m L生理盐水冲洗。造模后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死亡率低,大鼠结肠炎症严重程度适宜,且病变机制与人类UC相符,此复合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适合用于UC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 醋酸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康复新液对人工诱导的大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及机制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胜帅 张俊 +5 位作者 戴莉萍 万苹 耿福能 沈咏梅 张成桂 刘衡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0-104,I0008,共6页
为研究康复新液对人工诱导大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初步作用机制,采用人工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灌肠给予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Salazosulfapyridine,SASP)和康复新液高、中、低剂量药物治疗,通过大鼠DAI、CMDI、HS评... 为研究康复新液对人工诱导大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初步作用机制,采用人工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灌肠给予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Salazosulfapyridine,SASP)和康复新液高、中、低剂量药物治疗,通过大鼠DAI、CMDI、HS评分,结合血清IL-8、IL-17和结肠组织中EGF、MPO、TNF-α表达水平来评价康复新液对UC大鼠的作用。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康复新液能降低UC大鼠的DAI、CMDI、HS评分,减少UC大鼠血清IL-8(P<0.01)、IL-17(P<0.01)和结肠组织中MPO(P<0.01)、TNF-α(P<0.01)的表达,增加组织EGF(P<0.01)的表达,明显改善UC大鼠结肠组织的病变程度。康复新液对人工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治疗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大鼠IL-8、IL-17、MPO、TNF-α的表达水平,提高大鼠EGF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异体抗原 溃疡性结肠炎 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
下载PDF
非参数统计方法在抗脑缺血药物药效学评价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音 何苗 +3 位作者 李秀芳 赵海荣 张成桂 巫秀美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70-172,共3页
目的基于实验数据特征,探讨非参数统计方法在抗脑缺血药物药效学评价中的应用。方法考察阿司匹林、川芎嗪、氯吡格雷和尿激酶等预防脑卒中药物对小鼠凝血时间和家兔凝血时间的影响,分别以参数和非参数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通过对... 目的基于实验数据特征,探讨非参数统计方法在抗脑缺血药物药效学评价中的应用。方法考察阿司匹林、川芎嗪、氯吡格雷和尿激酶等预防脑卒中药物对小鼠凝血时间和家兔凝血时间的影响,分别以参数和非参数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通过对比2种统计结果之间的差异来探究统计方法的选择。结果小鼠体外凝血时间中仅氯吡格雷组呈非正态分布且组间方差不齐,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其参数检验LSD-t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兔给药后60 min,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中仅阿司匹林组呈非正态分布且组间方差不齐,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其参数检验LSD-t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用LSD-t检验分析会使结果不准确,应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得到的结果与文献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参数统计 脑缺血 药效学
下载PDF
康复新液缓解三硝基苯磺酸致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汉超 王朋川 +5 位作者 刘衡 耿福能 马秀英 何苗 张成桂 李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6-501,共6页
目的研究康复新液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和康复新液低、中、高剂量组,以三硝基苯磺酸灌肠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 目的研究康复新液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和康复新液低、中、高剂量组,以三硝基苯磺酸灌肠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和病理组织学评分(HS),测定脏器指数、血清IL-4、IL-17,结肠黏膜MPO、EGF、TGF-β1的表达水平等。结果 DAI结果提示造模成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4、IL-17、EGF、TGF-β1均明显降低,而CMDI、HS、结肠指数及结肠黏膜MPO均明显升高。康复新液各组DAI、CMDI、HS、结肠黏膜MPO均降低(P<0.05或P<0.01),IL-4、IL-17、EGF、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康复新液灌肠能够有效缓解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MPO表达,上调IL-4、IL-17、EGF和TGF-β1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康复新液 2 4 6-三硝基苯磺酸 作用机制 柳氮磺胺吡啶 灌肠
下载PDF
蒲公英提取物中总酚酸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22
19
作者 张艳 余正勇 +5 位作者 耿福能 吴桃清 杨亮 肖怀 赵昱 刘衡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3-126,共4页
以咖啡酸为对照品,采用普鲁士蓝比色法测定蒲公英提取物中总酚酸的含量并对方法学进行考察和优化。并通过单因素考察方法,确定最佳测定方法:显色剂、缓冲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用量为2.0 mL,盐酸浓度为0.1 mol/L... 以咖啡酸为对照品,采用普鲁士蓝比色法测定蒲公英提取物中总酚酸的含量并对方法学进行考察和优化。并通过单因素考察方法,确定最佳测定方法:显色剂、缓冲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用量为2.0 mL,盐酸浓度为0.1 mol/L,显色20 min。在最佳测定条件下,测得蒲公英提取物中总酚酸含量为120.5 mg/g。该方法稳定性好,精密度高,咖啡酸在2.0μg/mL^20.0μg/mL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2),平均回收率为98.86%,RSD为0.84%;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稳定可靠,可作为蒲公英提取物中总酚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总酚酸 咖啡酸 含量测定 普鲁士蓝法
下载PDF
美洲大蠊提取物Ento-A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唐苗 余万鑫 +5 位作者 吴桃清 马秀英 刘衡 张成桂 白丽 肖怀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提取物Ento-A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免疫抑制模型,分别用中性红法、MTT法检测Ento-A对免疫低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T细胞增殖率的影响;以绵羊红细胞为免疫原,测试Ento-...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提取物Ento-A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免疫抑制模型,分别用中性红法、MTT法检测Ento-A对免疫低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T细胞增殖率的影响;以绵羊红细胞为免疫原,测试Ento-A对小鼠血清溶血素生成的作用,同时测试外周血象、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综合评价Ento-A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美洲大蠊提取物Ento-A高、中、低剂量组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溶血素的表达(P<0.01),升高脾脏指数(P<0.01)和胸腺指数(P>0.05),明显增加外周血象中WBC(P<0.01)、PLT(P<0.01)、HGB(P<0.01),而RBC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美洲大蠊提取物Ento-A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免疫抑制 溶血素 吞噬作用 T细胞增殖 外周血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