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6年盛夏川渝地区高温干旱气候形成的物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陈丽华 周率 +2 位作者 党建涛 胡晔 盛飞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5-91,共7页
利用1970 2000年、2006年6—8月的NCEP资料,研究2006年盛夏川渝地区高温干旱气候形成的物理机制。通过敏感性试验和控制性试验的对比分析发现,感热加热对青藏高原、川渝地区地面温度的升高、500 hPa高度场的增强有显著作用,而高原高度... 利用1970 2000年、2006年6—8月的NCEP资料,研究2006年盛夏川渝地区高温干旱气候形成的物理机制。通过敏感性试验和控制性试验的对比分析发现,感热加热对青藏高原、川渝地区地面温度的升高、500 hPa高度场的增强有显著作用,而高原高度场的加强有利于西太平洋副高的加强西伸和大陆高压的加强东进;对动力作用的分析发现,高原动力作用在这次高温干旱事件中的作用不是唯一的,川渝地区上空异常强盛的下沉气流是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陆高压以及高原北侧南伸气流共同作用造成的;感热加热是导致川渝地区高温干旱天气发生和维持的首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干旱 数值试验 物理机制 动力作用 热力作用
下载PDF
2009年河南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涡度方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郭学峰 沈新勇 +1 位作者 赵小平 庆涛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2年第4期13-21,共9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常规气象资料及中尺度WRF模式,对2009年8月28-30日发生在河南南部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中尺度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对此次暴雨过程模拟效果较好,模拟物理量能够较好地反映暴雨的实际特征,...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常规气象资料及中尺度WRF模式,对2009年8月28-30日发生在河南南部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中尺度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对此次暴雨过程模拟效果较好,模拟物理量能够较好地反映暴雨的实际特征,模拟暴雨强度及落区与实况较一致。高空槽、副热带高压、超低空东风急流及低层风切变是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利用涡度方程对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发现,涡度方程各项收支中,涡度平流作用与辐合辐散作用对涡度局地变化的贡献最大,垂直输送项与扭转项对涡度局地变化的贡献较弱。涡度平流项对中低层涡度局地变化表现出正反馈作用,垂直输送项、扭转项及辐合辐散项起着负反馈作用。涡度平流作用使得中低层气旋式环流加强,有利于中低层辐合加强,局地涡度增加。垂直输送项、扭转项及辐合辐散项使得低层辐合减弱,气旋性涡度减小。此外,利用垂直螺旋度等模拟产品对暴雨诊断分析发现,暴雨落区与垂直螺旋度大值中心、水汽通量散度负值中心等相对应,此次暴雨正是在良好的动力、水汽及热力条件下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数值模拟 涡度方程 螺旋度
下载PDF
一次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及闪电特征分析
3
作者 卓伟 《四川气象》 2004年第4期36-38,50,共4页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红外卫星云图、天王山71 4CD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STD - 1闪电定位资料 ,详细分析了西昌卫星发射场 (以下简称场区 )山区地形条件下一次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发展演变过程和多普勒特征 ,对流云的云地闪特征 ,给出分...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红外卫星云图、天王山71 4CD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STD - 1闪电定位资料 ,详细分析了西昌卫星发射场 (以下简称场区 )山区地形条件下一次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发展演变过程和多普勒特征 ,对流云的云地闪特征 ,给出分析对流云运动演变的一些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对流云 雷达回波 闪电 地面观测 地闪 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 用地 西昌 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