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之行对杜威多元文化观念及民主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志翔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3-58,共6页
1919年至1921年,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大师约翰·杜威,应其中国弟子之邀,对当时正被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中国,进行了为期约两年三个月的访问。杜威访华,并非仅仅是中国学界和教育界一边倒地去主动接受西洋文明,相反这一文化盛事是在双... 1919年至1921年,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大师约翰·杜威,应其中国弟子之邀,对当时正被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中国,进行了为期约两年三个月的访问。杜威访华,并非仅仅是中国学界和教育界一边倒地去主动接受西洋文明,相反这一文化盛事是在双向交流(two-way communication)的路径下完成的。关于杜威是如何影响民国教育,学界已多有论著。值得注意的是,在访华之后,杜威本人的思想观念也因其中国之行而发生了微妙的转变。相较于前者,此一议题相当长的时间内乏人问津。在此文中,笔者主要依据杜威的相关著作以及其他学者研究杜威的论述,力图解析杜威的中国之行是如何塑造(shape)他对文化多元性(cultural diversity)与民主政治的观点和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五四运动 双向交流 文化多元性 民主观点
下载PDF
文学文本纳入中国哲学史研究范畴的思考--以陶渊明、赵晔的作品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董铁柱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51-58,共8页
日本学者渡边秀方在其《中国哲学史概论》中将陶渊明列为哲学家,这与大多数中国学者所著的《中国哲学史》不同。究竟传统意义中的中国古代文学家能否被视为哲学家,他们的作品能否被视为哲学史史料?通过借鉴当代西方学界对哲学与文学界... 日本学者渡边秀方在其《中国哲学史概论》中将陶渊明列为哲学家,这与大多数中国学者所著的《中国哲学史》不同。究竟传统意义中的中国古代文学家能否被视为哲学家,他们的作品能否被视为哲学史史料?通过借鉴当代西方学界对哲学与文学界限的消除,分析美国汉学家罗伯特对陶渊明诗歌哲学性的诠释,探讨赵晔《吴越春秋》的历史虚构叙述对哲学思想的阐发,笔者认为只要和"道"有关,那么古代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就可以被视为哲学史史料,从而为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文学 陶渊明 赵晔 《吴越春秋》 渡边秀方
下载PDF
粤港合作办学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新思考--“国情国学教育”模式分析
3
作者 王琴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5,共5页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在粤港合作办学的新机遇下,积极汲取、反思多年来内地和香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经验,创建了"国情国学教育"模式培育"全人"。学院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设计、教学体系搭建、...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在粤港合作办学的新机遇下,积极汲取、反思多年来内地和香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经验,创建了"国情国学教育"模式培育"全人"。学院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设计、教学体系搭建、学习考核与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思考与实践,为推进文化素质教育探索新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办学:博雅教育 文化素质 国情国学教育
下载PDF
十九世纪西方汉学期刊对汉语教学的多元探索
4
作者 方环海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9-29,共11页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中文教育已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早期西方汉学中对汉语教学问题的关注与知识的建构在16世纪就已开始,并引起了早期西方处于公共空间的百科全书和报刊的关注。特别是19世纪,以报刊为主体的公...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中文教育已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早期西方汉学中对汉语教学问题的关注与知识的建构在16世纪就已开始,并引起了早期西方处于公共空间的百科全书和报刊的关注。特别是19世纪,以报刊为主体的公共空间,深入分析了汉语学习的难点与成因、汉语声调学习的策略与方法,许多文献呈现出早期西方普通汉语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过程,不仅在报刊上分享了个体的汉语学习经历与经验,并进行了汉语教学的多元探索,包括中式汉字教学模式的反思与革新、汉语语法与语体的学习、汉语教师的本土化选择和汉语准确度与流利度的训练等诸多方面。通过了解19世纪主要外文期刊中所刊载的汉语教学知识,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早期西方公众眼中汉语教学的认知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汉学期刊 汉语教学 汉语知识学习 多元探索
下载PDF
漢宋調和的矛盾——丁晏《左傳杜解集正》的方法與意義
5
作者 陳顥哲 《人文中国学报》 2023年第1期271-298,共28页
漢宋調和論是介於乾嘉漢學與晚清今文學兩大思潮的中介,支持者多以兼采漢宋學所長爲説。然而落實在經典詮釋中,仍往往執此御彼,各有所偏。丁晏雖標榜“以漢學通宋學”的學術方法,但其《左傳杜解集正》的詮釋方針,實質上卻是“以宋學正... 漢宋調和論是介於乾嘉漢學與晚清今文學兩大思潮的中介,支持者多以兼采漢宋學所長爲説。然而落實在經典詮釋中,仍往往執此御彼,各有所偏。丁晏雖標榜“以漢學通宋學”的學術方法,但其《左傳杜解集正》的詮釋方針,實質上卻是“以宋學正漢學”,形成“主觀考據”的學術模式。雖然背離了百年以來的漢學傳統,卻給晚清今文經學在方法論上的啓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晏 考據學 漢宋調和 經學方法論
下载PDF
海外华语与现代汉语的异同 被引量:10
6
作者 田惠刚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73-79,共7页
本文探讨的内容包括:1、“华语”一词的来源及涵义;2、华语与现代汉语的相同点;3、华语与现代汉语的区别;4、“新加坡华语”纯属子虚乌有。文中在华语与现代汉语异同比较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现代汉语 新加坡人 标准华语 北京话 《现代汉语词典》 “国语” 闽粤方言 共通语 美国英语 中国大陆
下载PDF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特殊性之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珊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2-46,共5页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有其特殊性,这似乎是个不证自明的问题。关于如何把握这种特殊性,又被表述为一个课堂艺术的问题。当我们进一步追问:这种特殊性的科学根据是什么?其结构性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原则可遵循?这时就会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尚...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有其特殊性,这似乎是个不证自明的问题。关于如何把握这种特殊性,又被表述为一个课堂艺术的问题。当我们进一步追问:这种特殊性的科学根据是什么?其结构性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原则可遵循?这时就会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尚有待于分析探索。也只有对这些规律深刻认识之后,才能更自觉地把握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殊性,从而将科学分析和艺术把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结合在一起,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问题的提出及依据 (1)语言教学的特点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征、媒介,各民族文化的特点在其语言中均有微妙的对应和体现。人之所以能成为社会人在于社会化过程,实现社会化过程又必须借助语言习得。而语言习得的机制便是人的感知结构。感知结构既是人和语言之间的中介装置,又是人对文化的内化装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在感知结构上既有生物学和人类学意义的相同之处,又有文化意义上的差别之处。不同的价值观念、信仰、思维、行为规范等都在人的感知结构上打下烙印,并作用于语言行为和语言习得过程。所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 感知结构 特殊性 教师 对外汉语教学 处理教材 语言习得 课堂组织 阶段教学 外国学生
下载PDF
“流水对”辨误 被引量:1
8
作者 谭汝为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5-86,共2页
在一些学术论著中,“误认流水对”的现象相当突出。有些专家学者往往把并非为“流水对”的诗文句归入“流水对”内,造成“流水对”界定上的思想混乱。对此确有辨析之必要,试述于下。一、华钟彦先生在分析唐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在一些学术论著中,“误认流水对”的现象相当突出。有些专家学者往往把并非为“流水对”的诗文句归入“流水对”内,造成“流水对”界定上的思想混乱。对此确有辨析之必要,试述于下。一、华钟彦先生在分析唐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这首五言律诗时说:首联即用对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水对” 修辞格 对偶句 学术论著 《望庐山瀑布》 语言文化 古籍出版 宋词 唐诗 意义连贯
下载PDF
“语文本位、大学特质”定位下的大学语文教学 被引量:3
9
作者 吴炳钊 《教学研究》 2016年第2期60-64,102,共6页
大学语文课程首先必须明确定位。综合多方面的分析和考量,大学语文应以"语文本位、大学特质"作为基本定位。围绕这一定位,大学语文教学要做出相应调整,构建新的体系,主要内容包括:整体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阅读和表达... 大学语文课程首先必须明确定位。综合多方面的分析和考量,大学语文应以"语文本位、大学特质"作为基本定位。围绕这一定位,大学语文教学要做出相应调整,构建新的体系,主要内容包括:整体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阅读和表达实践为中心;整体教学应打通课内与课外、语文与生活、课堂与社会,实施"大语文教育";教材应涵盖阅读、口语、写作三部分内容;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富有针对性。此外还应改革考核方式,实施多样考核、常态考核、开放考核;积极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媒介,开发在线学习系统,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和课外语文实践,增强师生互动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本位 大学特质 大学语文 教学
下载PDF
关于高校大学生读书会的观察与思考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炳钊 《现代教育科学》 2016年第3期92-97,共6页
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离不开文化素质课程和课外文化活动,但最基本的仍是学生的自我阅读。大学生读书会作为一种"学习社群",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升学生阅读品质方面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高校应当把发展和... 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离不开文化素质课程和课外文化活动,但最基本的仍是学生的自我阅读。大学生读书会作为一种"学习社群",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升学生阅读品质方面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高校应当把发展和普及读书会作为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重点工作。目前高校大学生读书会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数量偏少、类型不全、水准偏低、吸引力不足、管理松散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既有赖于读书会自身的改进和完善,也需要来自学校层面的统筹管理、大力支持、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多方式的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会 读书社群 文化素质
下载PDF
隐藏的对话者——关于《荀子》之“伪”与《老子》“无为”关系的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铁柱 《管子学刊》 2021年第1期19-27,共9页
尽管《荀子·性恶》中对孟子性善论作出强烈的批判,但是详细考察其中"伪"的观念,会发现荀子其实针对的并不是孟子思想。事实上,从多个角度都可以证明荀子"伪"的思想对老子"无为"思想作了直接的回应... 尽管《荀子·性恶》中对孟子性善论作出强烈的批判,但是详细考察其中"伪"的观念,会发现荀子其实针对的并不是孟子思想。事实上,从多个角度都可以证明荀子"伪"的思想对老子"无为"思想作了直接的回应。荀子在没有明确提及老子名字的情况下,把他当作一个隐藏的对话者,从而给读者以主动发现文本之间联系的权利,同时也对读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上,从《老子》开始,隐藏的对话者就已经成为一种传统,而这种传统在先秦以后得到继承。因此,主动寻找文本中隐藏的对话者,将为文本的解读提供一种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老子 无为 对话者
下载PDF
评戴梅可的汉代思想史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铁柱 《管子学刊》 2022年第3期69-83,共15页
汉代思想自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了主流,而董仲舒又是汉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这几乎是学界的公论。美国汉学家戴梅可的研究则对此提出了质疑,她认为:首先汉代思想呈多元化的态势;其次扬雄才是汉代最重要的思想家;第三,扬雄思想... 汉代思想自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了主流,而董仲舒又是汉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这几乎是学界的公论。美国汉学家戴梅可的研究则对此提出了质疑,她认为:首先汉代思想呈多元化的态势;其次扬雄才是汉代最重要的思想家;第三,扬雄思想的核心在于“乐”。因此,就汉代思想和扬雄而言,戴梅可和中国学者在三个方面有着鲜明的差异:第一,汉代的“独尊儒术”是否真的让儒家思想处于主导的地位;第二,谁是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第三,如何理解扬雄的思想体系。通过比较两者的研究可以发现,对汉代思想与扬雄哲学诠释的分歧,会导致对整个中国思想史发展脉络理解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思想 扬雄 戴梅可 “乐”
下载PDF
乐教与儒家人格教育的审美建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琴 《教育文化论坛》 2011年第2期27-30,共4页
中国古代乐教是礼乐政治文化的产物,但其意义却并不仅限于政治。乐教发展过程中接受主体对乐的体验、认识与运用,拓展了主体深赋情韵的现实人伦关怀与道德理想,它自由无羁、充实光辉的人格精神冲破了有限存在及上下与天地同流的超越情... 中国古代乐教是礼乐政治文化的产物,但其意义却并不仅限于政治。乐教发展过程中接受主体对乐的体验、认识与运用,拓展了主体深赋情韵的现实人伦关怀与道德理想,它自由无羁、充实光辉的人格精神冲破了有限存在及上下与天地同流的超越情怀。儒者在乐教中完成了人格精神世界的审美建构,其中含蕴的教育思想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教 乐德 人格精神 审美
下载PDF
论司马迁对伯夷和叔齐的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铁柱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45-49,共5页
传统的中国学者都将伯夷和叔齐视为道德楷模,将司马迁的《伯夷列传》视为对伯夷、叔齐的赞扬。司马迁在《伯夷列传》和《史记》相关章节中的描述却显示伯夷和叔齐并不符合司马迁自身的道德标准。此外,司马迁通过在《伯夷列传》中所展示... 传统的中国学者都将伯夷和叔齐视为道德楷模,将司马迁的《伯夷列传》视为对伯夷、叔齐的赞扬。司马迁在《伯夷列传》和《史记》相关章节中的描述却显示伯夷和叔齐并不符合司马迁自身的道德标准。此外,司马迁通过在《伯夷列传》中所展示的种种矛盾,告诉读者历史叙述和历史判断的多重可能性,并由此捍卫了其写史和历史评判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伯夷 叔齐 《史记》
下载PDF
“比喻二柄多边说”论析
15
作者 谭汝为 《云梦学刊》 1997年第3期100-103,共4页
关键词 钱钟书 《管锥编》 比喻修辞 相似点 论析 中华书局 毛泽东 美学理论 自然物 文化视角
下载PDF
扬雄与汉代思想——美国汉学家戴梅可论扬雄思想的特征与地位
16
作者 董铁柱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7-14,共8页
从20世纪90年代翻译扬雄的《太玄》,到2010年代翻译《法言》,美国汉学家戴梅可在近20年的历程中以扬雄的作品为主要切入点,对汉代思想的研究提出了系统性的见解。在她看来,汉代并不存在所谓儒家的大一统,事实上汉代的思想是多元的,而扬... 从20世纪90年代翻译扬雄的《太玄》,到2010年代翻译《法言》,美国汉学家戴梅可在近20年的历程中以扬雄的作品为主要切入点,对汉代思想的研究提出了系统性的见解。在她看来,汉代并不存在所谓儒家的大一统,事实上汉代的思想是多元的,而扬雄的哲学体系正是多元化思想的代表。戴梅可将扬雄誉为汉代最伟大的哲学家,认为汉代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家不是董仲舒,而是扬雄,扬雄思想中最显著的特点是“乐”。以乐为主线,戴梅可重新建构了中国哲学从战国到宋代的发展脉络,而扬雄则在其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她看来,扬雄不但吸收了先秦诸子之长处,而且奠定了魏晋以降中国思想的发展格局。戴梅可的观念和研究方法为我们的个体思想家和整体思想史研究带来了启发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戴梅可 汉朝 经学
下载PDF
《诗经》与心学之原——从王应麟的论点出发
17
作者 董铁柱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83-87,97,共5页
南宋学者王应麟在《困学纪闻》中指出,《诗经》中《敬之》篇所表达的思想是心学之原。历来学者在探讨心学的源流时,对王氏之观点没有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心学大师杨简的确在对《敬之》章的诠释中将"敬"与心相连,而公认对陆王... 南宋学者王应麟在《困学纪闻》中指出,《诗经》中《敬之》篇所表达的思想是心学之原。历来学者在探讨心学的源流时,对王氏之观点没有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心学大师杨简的确在对《敬之》章的诠释中将"敬"与心相连,而公认对陆王心学影响巨大的孟子,在推崇"敬"的同时,也受到了《诗经》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敬"在陆象山、王阳明和其他心学大师的哲学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诗》学也被他们认为是在敬畏之时保持洒落的关键,因此,王应麟的这一观点无疑是可信的,这也为剖析心学的建构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心学 王应麟 道德本源 良知 天理
下载PDF
先秦古乐与“清”美学意蕴的积淀
18
作者 王琴 《美育学刊》 2016年第6期65-68,共4页
先秦古乐的发展容纳了非常多的文化内容,从巫术、祭祀到诸子哲学思辨,多与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先民的音乐体验与想象、先哲的音乐冥思之中,"清"的美学意蕴逐渐清晰起来,反映出我们民族早期视听审美联觉的发展和深层次精... 先秦古乐的发展容纳了非常多的文化内容,从巫术、祭祀到诸子哲学思辨,多与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先民的音乐体验与想象、先哲的音乐冥思之中,"清"的美学意蕴逐渐清晰起来,反映出我们民族早期视听审美联觉的发展和深层次精神倾听的审美特点,以及在人道、天道之间尚"清"之思的美学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古乐 美学意蕴
下载PDF
试论阳明心学视野下的“生态良知”
19
作者 吴炳钊 《王学研究》 2018年第1期215-229,共15页
对于近些年出现的'生态良知'这一概念,有必要置放在阳明心学的视野下加以观照,对一些基本问题展开探讨。首先是概念提出的必要性。从阳明的一些观点看,'生态良知'并无提出的必要,但阳明是从境界、本体的角度来立论的,... 对于近些年出现的'生态良知'这一概念,有必要置放在阳明心学的视野下加以观照,对一些基本问题展开探讨。首先是概念提出的必要性。从阳明的一些观点看,'生态良知'并无提出的必要,但阳明是从境界、本体的角度来立论的,如从工夫、践履的角度和当前时代的需求看,仍有提出的必要性;其次是生态良知的具体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一体之仁、取用之智;再次是'致'生态良知的方法。应以激发'一体之仁'为根本,而其核心工夫是去私欲,同时也要善加利用外在见闻。'取用之智'则主要依赖理性也即精思来获致。生态良知被激发出之后,还需要加以存养、扩充,以使其长久保有并遍及更多的对象。生态良知的具体呈现会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因此'致'此良知也应是一个持续不断、与生命相始终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生态良知 一体之仁 取用之智
下载PDF
浅论孔子的人才主张
20
作者 梁黎丽 《魅力中国》 2009年第23期136-137,共2页
孔子的人才标准在《论语》当中多有所提及,我认为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孔子尚"德";孔子重"能",并强调要有真才实学;孔子倡导人才的全面性;孔子重功利重实绩;孔子还注重使用年轻人。
关键词 孔子 人才 主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