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冰川地貌地质灾害
被引量:
28
1
作者
朱颖彦
杨志全
+5 位作者
廖丽萍
Steve Zou
Muhammad Waseem
叶成银
陈海鹏
庞明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90,共10页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简称中巴公路)所处高山峡谷冰川地带,区域构造复杂、地势险峻、气候多变、冰川活跃,地形、地质与水文等工程地质条件极其恶劣,公路沿线雪崩、泥石流、坍方、滑坡、岩崩等冰川成因的地质灾害频发。自1979年通车以来,中...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简称中巴公路)所处高山峡谷冰川地带,区域构造复杂、地势险峻、气候多变、冰川活跃,地形、地质与水文等工程地质条件极其恶劣,公路沿线雪崩、泥石流、坍方、滑坡、岩崩等冰川成因的地质灾害频发。自1979年通车以来,中巴公路地质病害严重,处于半年通行状态。中巴公路改扩建项目(雷科特大桥-红其拉甫山口)2008年动工,由中国政府援建,将着眼于改善行车路况和地质灾害治理。由于地缘政治与科研条件的限制,国际上对中国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研究并不多见。该文总结5年野外工作成果和资料,尝试对中巴公路地质灾害发育背景、类型、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等方面提供总结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巴公路
地质灾害
灾害背景
分布
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冰川灾害
被引量:
16
2
作者
朱颖彦
杨志全
+2 位作者
Steve ZOU
Muhammad WASEEM
叶成银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1-59,共9页
中巴公路穿越西喀喇昆仑-喜马拉雅山系的冰缘地带,沿线冰川活跃,冰川消融与进退等引发各类地质灾害,严重损毁公路,危及公路安全。中巴公路灾害防治是中巴公路改扩建工程的目标,科学防灾减灾需要掌握中巴公路沿线冰川及冰川灾害的形成及...
中巴公路穿越西喀喇昆仑-喜马拉雅山系的冰缘地带,沿线冰川活跃,冰川消融与进退等引发各类地质灾害,严重损毁公路,危及公路安全。中巴公路灾害防治是中巴公路改扩建工程的目标,科学防灾减灾需要掌握中巴公路沿线冰川及冰川灾害的形成及发展规律。通过野外调查、定点观测、文献检索与遥感解译等研究手段发现,独特的地形地貌、丰沛的夏季降雪、险峻的地形落差、山地气候波动等环境因素孕育大量跃动型冰川,具有长期萎缩与间歇跃动、同期不同步、夏季累积型和悬冰川的活动特征。中巴公路沿线可区分为四大活动性冰川群,洪扎河谷(Hunza River)一带的帕苏幕士塔格山冰川群(Pasu Mustaghs)最为活跃。中巴公路冰川灾害可分为冰川灾害与冰川地质灾害两大类别,10个类型。其中,冰湖溃决、冰川泥石流的治理是工程上主要面临的防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
调查
冰川
冰川地质灾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喀喇昆仑公路深埋隧道岩爆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苏永华
曹卫文
曾艳剑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586-2594,共9页
为研究板块碰撞区高地应力条件下隧道开挖过程岩爆的致灾特征,确保施工安全,以喀喇昆仑公路2号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对隧道施工期间1110次岩爆记录深入研究,分析总结出岩爆的运动类型、发生位置、坑口性状、岩体散落等方面的基本特征,以...
为研究板块碰撞区高地应力条件下隧道开挖过程岩爆的致灾特征,确保施工安全,以喀喇昆仑公路2号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对隧道施工期间1110次岩爆记录深入研究,分析总结出岩爆的运动类型、发生位置、坑口性状、岩体散落等方面的基本特征,以及岩爆次数与埋深、开挖暴露时间、掌子面距离关系等岩爆特征规律。根据岩爆特征,并结合室内岩体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和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综合分析认为2号隧道岩爆的发生是受区域挤压构造应力场、片麻岩脆性指数高、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隧道轴线大角度相交、高山峡谷谷底应力集中、岩爆段干燥无水、隧道断面形状及开挖方式等因素影响,其中区域挤压构造应力场对岩爆的发生起控制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围岩实施喷水软化、调整爆破参数、在掌子面钻超前卸压孔等有效的岩爆预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岩爆的发生概率。研究结论为今后在高地应力环境下建设地下工程避险岩爆灾害提供了一些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深埋隧道
岩爆
特征分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冰川地貌地质灾害
被引量:
28
1
作者
朱颖彦
杨志全
廖丽萍
Steve Zou
Muhammad Waseem
叶成银
陈海鹏
庞明
机构
中国
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
科学院·水利
部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Dept.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Resources
National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Geology
中交集团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驻巴基斯坦工程项目部
出处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90,共10页
基金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中巴喀喇昆仑公路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2008 318 221 5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砾石土孔隙水压力临界波动现象与泥石流起动”(41071058)
文摘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简称中巴公路)所处高山峡谷冰川地带,区域构造复杂、地势险峻、气候多变、冰川活跃,地形、地质与水文等工程地质条件极其恶劣,公路沿线雪崩、泥石流、坍方、滑坡、岩崩等冰川成因的地质灾害频发。自1979年通车以来,中巴公路地质病害严重,处于半年通行状态。中巴公路改扩建项目(雷科特大桥-红其拉甫山口)2008年动工,由中国政府援建,将着眼于改善行车路况和地质灾害治理。由于地缘政治与科研条件的限制,国际上对中国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研究并不多见。该文总结5年野外工作成果和资料,尝试对中巴公路地质灾害发育背景、类型、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等方面提供总结与评估。
关键词
中巴公路
地质灾害
灾害背景
分布
特征
Keywords
China-Pakistan international Karakoram Highway(KKH)
geo-hazard
geo-environment setting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分类号
P954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P964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冰川灾害
被引量:
16
2
作者
朱颖彦
杨志全
Steve ZOU
Muhammad WASEEM
叶成银
机构
中国
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
科学院·水利
部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Dept.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Resources
National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Geology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驻巴基斯坦工程项目部
出处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1-5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058)
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08 318 221 56)
文摘
中巴公路穿越西喀喇昆仑-喜马拉雅山系的冰缘地带,沿线冰川活跃,冰川消融与进退等引发各类地质灾害,严重损毁公路,危及公路安全。中巴公路灾害防治是中巴公路改扩建工程的目标,科学防灾减灾需要掌握中巴公路沿线冰川及冰川灾害的形成及发展规律。通过野外调查、定点观测、文献检索与遥感解译等研究手段发现,独特的地形地貌、丰沛的夏季降雪、险峻的地形落差、山地气候波动等环境因素孕育大量跃动型冰川,具有长期萎缩与间歇跃动、同期不同步、夏季累积型和悬冰川的活动特征。中巴公路沿线可区分为四大活动性冰川群,洪扎河谷(Hunza River)一带的帕苏幕士塔格山冰川群(Pasu Mustaghs)最为活跃。中巴公路冰川灾害可分为冰川灾害与冰川地质灾害两大类别,10个类型。其中,冰湖溃决、冰川泥石流的治理是工程上主要面临的防治问题。
关键词
道路工程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
调查
冰川
冰川地质灾害
Keywords
road engineering
China-Pakistan International Karakoram Highway (KKH)
investigation
glacier
glacier geohazard
分类号
U412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喀喇昆仑公路深埋隧道岩爆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苏永华
曹卫文
曾艳剑
机构
湖南大学土木
工程
学院
湖南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驻巴基斯坦工程项目部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586-2594,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178330,51878266)。
文摘
为研究板块碰撞区高地应力条件下隧道开挖过程岩爆的致灾特征,确保施工安全,以喀喇昆仑公路2号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对隧道施工期间1110次岩爆记录深入研究,分析总结出岩爆的运动类型、发生位置、坑口性状、岩体散落等方面的基本特征,以及岩爆次数与埋深、开挖暴露时间、掌子面距离关系等岩爆特征规律。根据岩爆特征,并结合室内岩体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和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综合分析认为2号隧道岩爆的发生是受区域挤压构造应力场、片麻岩脆性指数高、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隧道轴线大角度相交、高山峡谷谷底应力集中、岩爆段干燥无水、隧道断面形状及开挖方式等因素影响,其中区域挤压构造应力场对岩爆的发生起控制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围岩实施喷水软化、调整爆破参数、在掌子面钻超前卸压孔等有效的岩爆预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岩爆的发生概率。研究结论为今后在高地应力环境下建设地下工程避险岩爆灾害提供了一些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深埋隧道
岩爆
特征分析
影响因素
Keywords
safety engineering
deep tunnel
rockburst
character analysis
influence factor
分类号
X951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冰川地貌地质灾害
朱颖彦
杨志全
廖丽萍
Steve Zou
Muhammad Waseem
叶成银
陈海鹏
庞明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冰川灾害
朱颖彦
杨志全
Steve ZOU
Muhammad WASEEM
叶成银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喀喇昆仑公路深埋隧道岩爆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苏永华
曹卫文
曾艳剑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