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鲟鱼主要细菌性致病菌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田甜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3,共7页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鲟鱼养殖生产国。随着鲟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细菌性疾病已成为制约鲟鱼健康养殖的瓶颈之一。鲟鱼细菌性疾病具有感染性广、传播性强、致死率高、病原体复杂等特点。本文就鲟鱼主要细菌性致病菌的种类、生物学特性、...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鲟鱼养殖生产国。随着鲟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细菌性疾病已成为制约鲟鱼健康养殖的瓶颈之一。鲟鱼细菌性疾病具有感染性广、传播性强、致死率高、病原体复杂等特点。本文就鲟鱼主要细菌性致病菌的种类、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致病因子等方面进行综述,为鲟鱼细菌性疾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疾病 种类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致病因子
下载PDF
植物多糖对长江鲟幼鱼不同组织抗氧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及机理初探
2
作者 张建明 张德志 +1 位作者 田甜 舒德斌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106,共11页
为探究黄芪多糖(APS)和茯苓多糖(PCP)对长江鲟幼鱼不同组织器官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的影响,试验将90尾长江鲟幼鱼随机分为对照组、黄芪多糖组和茯苓多糖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试验鱼,在基础日粮中按照体质量添加黄芪多糖和茯苓多... 为探究黄芪多糖(APS)和茯苓多糖(PCP)对长江鲟幼鱼不同组织器官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的影响,试验将90尾长江鲟幼鱼随机分为对照组、黄芪多糖组和茯苓多糖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试验鱼,在基础日粮中按照体质量添加黄芪多糖和茯苓多糖,采用灌服方式投喂,试验周期为20 d。试验结束时每个试验组随机选取15尾鱼采集血清、肝脏、肾脏、肌肉、肠道、体表黏液等组织器官,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氧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植物多糖对长江鲟幼鱼不同组织器官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黄芪多糖可显著增强长江鲟幼鱼血清、肝脏、肾脏、肠道、肌肉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P<0.05),提高率分别为43.36%、60.27%、43.75%、64.65%和56.87%;可显著增强血清、肝脏、肠道、体表黏液等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P<0.05),提高率分别为27.97%、38.83%、126.43%和47.93%;可显著增强血清、肾脏、肌肉等组织中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P<0.05),提高率分别为12.39%、22.80%和14.14%;可显著增强血清、肝脏、肾脏、肠道、肌肉、体表黏液等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P<0.05),提高率分别为24.34%、33.96%、34.65%、25.00%、15.73%和38.96%;可显著增强血清、肝脏、肾脏、肌肉、体表黏液等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提高率分别为16.88%、20.36%、10.59%、12.07%和13.56%;可显著降低血清、肝脏、肾脏、肠道、肌肉、体表黏液等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降低率分别为29.14%、25.18%、18.15%、28.53%、22.20%和24.40%。茯苓多糖可显著增强长江鲟幼鱼肠道、肌肉等组织中SOD的活性(P<0.05),提高率分别为71.95%和43.00%;可显著增强肾脏、体表黏液等组织中CAT的活性(P<0.05),提高率分别为23.25%和51.29%;可显著增强血清中POD的活性(P<0.05),提高率为16.87%;可显著增强血清、肾脏、体表黏液中GSH-Px的活性(P<0.05),提高率分别为21.78%、19.69%和36.81%;可显著增强血清、肾脏、肠道、体表黏液等组织中T-AOC(P<0.05),提高率分别为11.69%、13.24%、8.23%和10.17%;可显著降低血清、肠道等组织中MDA的含量(P<0.05),降低率分别为29.86%和24.03%。(2)与对照组相比,黄芪多糖可显著增强长江鲟幼鱼血清、肝脏等组织中IgG的含量(P<0.05),提高率为34.23%和39.39%;可显著增强血清、肾脏等组织中IgM的含量(P<0.05),提高率为23.16%和37.13%;可显著增强血清中C3、C4的含量(P<0.05),提高率分别为38.24%和27.88%;可显著增强肾脏组织中IFN-γ的含量(P<0.05),提高率为41.04%;可显著增强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P<0.05),提高率为25.99%;可显著增强血清、肝脏、肾脏、肠道、体表黏液等组织中溶菌酶(LSZ)的活性(P<0.05),提高率分别为59.75%、50.00%、75.00%、37.50%和66.50%;可显著增强血清、肝脏、肾脏、肠道、体表黏液等组织中抗菌肽(TP)的含量(P<0.05),提高率分别为39.37%、34.65%、21.24%、55.42%和36.38%。茯苓多糖可显著增强长江鲟幼鱼血清组织中IgG的含量(P<0.05),提高率为26.59%;可显著增强血清组织中C3的含量(P<0.05),提高率为44.50%;可显著增强血清、肝脏、肾脏、肠道等组织中LSZ的活性(P<0.05),提高率分别为36.55%、33.33%、25.00%和25.00%;可显著增强肠道、体表黏液等组织中TP的含量(P<0.05),提高率分别为36.56%和27.23%。由此得出,黄芪多糖和茯苓多糖均对长江鲟幼鱼不同组织器官的抗氧化和免疫机能具有改善作用,黄芪多糖作用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鲟幼鱼 黄芪多糖 茯苓多糖 抗氧化指标 免疫指标
下载PDF
开口饲料对中华鲟仔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以及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沛 杨元金 +4 位作者 杜合军 杨菁 张德志 胡子宣 李洋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60-1168,共9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配合饲料替代水蚯蚓作为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仔鱼开口饵料的可行性。试验选用刚开口的1200尾中华鲟仔鱼,平均体重为(86.57±3.05)mg、平均体长为(28.40±0.28)mm,随机分为水蚯蚓组和开口饲料组,每组3个重... 本试验旨在探究配合饲料替代水蚯蚓作为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仔鱼开口饵料的可行性。试验选用刚开口的1200尾中华鲟仔鱼,平均体重为(86.57±3.05)mg、平均体长为(28.40±0.28)mm,随机分为水蚯蚓组和开口饲料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0尾。投喂水蚯蚓和开口饲料9 d后,研究开口饲料对中华鲟仔鱼生长性能、存活率、消化酶活性以及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开口饲料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低于水蚯蚓,而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高于水蚯蚓。2)与水蚯蚓组比,开口饲料组中华鲟仔鱼终末体重、终末体长、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但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3)与水蚯蚓组比,开口饲料组鱼体淀粉酶、脂肪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总胆汁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4)与水蚯蚓组比,开口饲料组鱼体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活性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提高(P<0.05),同时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含量及溶菌酶活性也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与水蚯蚓相比,开口饲料诱食性差会降低中华鲟仔鱼生长性能,但中华鲟仔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提高自身消化酶活性及机体免疫力来适应开口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水蚯蚓 开口饲料 生长性能 消化酶 抗氧化功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长江鲟幼鱼黏液、肠道内容物及其养殖水体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和潜在病原菌分析
4
作者 田甜 张建明 +2 位作者 朱欣 张德志 舒婷婷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83,共13页
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为中国特有鱼类,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危级(CR)物种。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了长江鲟幼鱼黏液、肠道内容物及其养殖水体的微生物菌群组成、多样性及动态变化,以期为长江鲟幼鱼健康养... 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为中国特有鱼类,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危级(CR)物种。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了长江鲟幼鱼黏液、肠道内容物及其养殖水体的微生物菌群组成、多样性及动态变化,以期为长江鲟幼鱼健康养殖和病害分析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养殖水体微生物多样性最高,黏液次之,肠道内容物最低。黏液和肠道内容物微生物菌群结构更为相似,且可与养殖水体微生物菌群区分开来。在门水平,黏液和肠道内容物均以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养殖水体则以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研究还发现7种可能的病原菌在养殖水体和黏液中富集,当鱼体处于应激状态或养殖环境恶化时,可能导致病害发生。BugBase表型预测分析发现,长江鲟幼鱼黏液、肠道内容物及其养殖水体中存在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其中肠道内容物的优势菌群为革兰氏阳性菌,占比超过60%;黏液和养殖水体的优势菌群均为革兰氏阴性菌,占比分别为60%和70%。在氧气需求方面,黏液和肠道内容物以好氧菌为主,养殖水体以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鲟 黏液 肠道内容物 养殖水体 高通量测序 菌群结构 潜在病原菌
下载PDF
4种复方中草药对长江鲟幼鱼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5
作者 张建明 张德志 +3 位作者 舒德斌 田甜 饶军 苏巍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57,共9页
为探讨复方中草药对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幼鱼生长和免疫的影响,在水温16℃~18℃,将体质量(1 000±53)g的长江鲟流水饲养在直径2 m、水深0.6 m的玻纤缸内,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和添加大黄、板蓝根、金银花、五味子、黄芪... 为探讨复方中草药对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幼鱼生长和免疫的影响,在水温16℃~18℃,将体质量(1 000±53)g的长江鲟流水饲养在直径2 m、水深0.6 m的玻纤缸内,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和添加大黄、板蓝根、金银花、五味子、黄芪等17种中草药按中医配伍理论设计出的4组复方中草药的饲料:一组(鱼腥草、金银花、大黄、茯苓、甘草、黄芪)、二组(板蓝根、大黄、五加皮、党参)、三组(金银花、杏仁、贯众、大青叶、山豆根、桔梗)和四组(黄芪、黄柏、甘草、山楂、五味子、大黄、党参),各试验组复方中草药按照0.5 g/kg投喂量灌服饲喂14 d。结果表明:复方三组和复方四组试验鱼增重明显,平均体质量显著高于复方一组、二组及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成活率均为100%。复方三组和四组长江鲟幼鱼血清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生长激素(GH)等含量显著升高(P<0.05),复方二组仅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复方四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含量同时显著升高(P<0.05)。复方三组和四组长江鲟幼鱼血清免疫球蛋白Ig G和Ig M、补体C3和C4、抗菌肽等含量显著提高(P<0.05),复方二组、三组和四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提升(P<0.05),而4种复方中草药试验组长江鲟血清中干扰素(IFN-r)含量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4种复方中草药改善了长江鲟幼鱼血清生长和免疫指标,其中复方三组和四组作用显著,尤以复方四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鲟 中草药 生长指标 免疫指标
下载PDF
复方中草药对长江鲟幼鱼免疫、抗氧化及抗病力的影响
6
作者 张建明 张德志 +1 位作者 田甜 舒德斌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9-54,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复方中草药对长江鲟幼鱼免疫、抗氧化及抗病能力的影响。选择体重(537.68±25.47)g、体长(46.27±5.71)cm的长江鲟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对照组鱼投喂基础饲料,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 试验旨在研究复方中草药对长江鲟幼鱼免疫、抗氧化及抗病能力的影响。选择体重(537.68±25.47)g、体长(46.27±5.71)cm的长江鲟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对照组鱼投喂基础饲料,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添加0.5%、1.0%、1.5%复方中草药。试验期21 d,在试验第14、21 d分别从各组中随机抽取长江鲟幼鱼20尾,使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7 d,1.5%试验组鱼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14 d,1.0%试验组和1.5%试验组鱼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21 d,1.5%试验组鱼血清IgG、IgM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7、14 d,1.5%试验组鱼血清补体C4、抗菌肽(AMP)含量及溶菌酶(LSZ)、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升高(P<0.05);第21 d时,1.5%试验组鱼血清AMP含量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7、14、21 d,1.5%试验组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14 d,1.5%试验组鱼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14、21 d,1.5%试验组鱼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7、14 d,1.5%试验组鱼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14、第21 d,1.0%试验组和1.5%试验组鱼的攻毒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复方中草药可提高长江鲟幼鱼免疫、抗氧化和抗病能力,其中以添加量1.5%、投喂14~21 d为一个疗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鲟 中草药 免疫 抗氧化 抗病力
下载PDF
中华鲟MHC IIB基因遗传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肖衎 杜合军 +2 位作者 赵珣 刘雪清 刘娟娟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6-86,共11页
为了给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全人工种群优化和繁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探究中华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IB基因的部分遗传信息和遗传变异规律,利用特异性引物MHC IIf和MHC IIr,分别从30尾野生中华鲟个体、29尾中华鲟子一... 为了给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全人工种群优化和繁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探究中华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IB基因的部分遗传信息和遗传变异规律,利用特异性引物MHC IIf和MHC IIr,分别从30尾野生中华鲟个体、29尾中华鲟子一代个体和30尾中华鲟子二代个体的基因组DNA中扩增MHC IIB基因的多肽结合位点(PBR)片段,扩增产物长度为168 bp。结果表明,中华鲟野生群体30个样品的95个有效克隆中共检测出30条特异序列(单倍型),中华鲟子一代群体29个样品的96个有效克隆中共检测出38条特异序列(单倍型),中华鲟子二代群体30个样品的95个克隆中检测出36条特异序列(单倍型)。单倍型的分布及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表明,中华鲟子一代群体的MHC IIB基因遗传多样性最高,子二代中华鲟群体的MHC IIB基因遗传多样性最低。中华鲟3个群体的非同义替代(dN)与同义替代(dS)比率为1.39、1.48和1.45,非同义替换率均大于同义替换率,表明正向选择可能是中华鲟MHC IIB多态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中华鲟溃疡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8
作者 田甜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2-66,共5页
为了对患溃疡病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进行病因初步探讨,本试验主要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患病中华鲟的肝脏、脾脏、肾脏和肠道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患病中华鲟4种组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肝脏组织结... 为了对患溃疡病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进行病因初步探讨,本试验主要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患病中华鲟的肝脏、脾脏、肾脏和肠道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患病中华鲟4种组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肝脏组织结构紊乱,肝细胞广泛空泡化,大量肝细胞破裂,结构消失,出现大面积坏死灶;脾脏实质内结构松散,细胞间间隙变大;头肾中网状组织结构疏松,体肾肾间质疏松,肾小球萎缩,少量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肠道毛细血管内淤血。对肝脏组织进行抗酸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大量略弯曲的杆状细菌聚集在一起,符合分枝杆菌的染色特征。结果表明,肝脏是中华鲟溃疡病损伤的最主要靶器官,分枝杆菌感染可能是引起肝脏淤血、广泛空泡化,并导致肝脏门脉压力增高,进而造成脾脏、肾脏等器官空泡变性、淤血的主要原因。随着病程的延长,肝脏进一步恶化,大面积坏死致使患病中华鲟肝脏功能衰竭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溃疡病 组织病理学观察
下载PDF
超低温冷冻保存中华鲟F_1精子授精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舒德斌 刘雪清 +5 位作者 张建明 肖衎 赵珣 郭柏福 姜华 杜合军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4-488,共5页
利用超低温冷冻保存中华鲟子一代(F_1)的精液,研究4种不同激活液、2种不同的授精方式及5种不同冻精授精量对授精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保存365d的中华鲟F_1冻精,用养殖水激活授精效果优于4种激活液,获得(15.04±0.58)%的受精率... 利用超低温冷冻保存中华鲟子一代(F_1)的精液,研究4种不同激活液、2种不同的授精方式及5种不同冻精授精量对授精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保存365d的中华鲟F_1冻精,用养殖水激活授精效果优于4种激活液,获得(15.04±0.58)%的受精率和(14.6±0.59)%的孵化率。相同条件下,试验1、试验2和试验3的湿法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18.3±1.45)%、(13.57±0.76)%、(18.65±0.42)%和(16.82±2.01)%、(11.03±0.98)%、(15.87±1.25)%,湿法授精效果均优于干法授精。用10mL中华鲟卵与不同冻精授精量进行湿法授精,精子密度3.82×109个/mL,稀释比1∶2,冻精活力(35.45±5.26)%,冻精用量0.1~0.6mL,随着冻精用量的加大,受精率和孵化率呈现上升趋势,0.6mL时,受精率和孵化率达最高,分别为(16.43±1.57)%和(14.58±1.35)%,但随着冻精用量的继续加大,其受精率和孵化率随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冻精 激活液 授精方式
下载PDF
海藻糖对施氏鲟精子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及其冷冻损伤机理的初步探究
10
作者 陈张帆 程鹏 +5 位作者 胡谋 王洁 张婷婷 黄红涛 杜合军 陈松林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共13页
为了解抗冻剂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精子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及其冷冻损伤机理,比较了添加不同浓度海藻糖和蔗糖作为冷冻保护剂的精子稀释液处理后施氏鲟精子冷冻复苏的活力、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结果表明,添加60 mmol·L^... 为了解抗冻剂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精子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及其冷冻损伤机理,比较了添加不同浓度海藻糖和蔗糖作为冷冻保护剂的精子稀释液处理后施氏鲟精子冷冻复苏的活力、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结果表明,添加60 mmol·L^(-1)海藻糖1.0 mmol·L^(-1)氯化钾的稀释液处理后,精子冻后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与鲜精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且活力较其他处理组有所提高,达到(26.67±3.32)%,但仍显著低于鲜精(P<0.05)。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施氏鲟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前后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对其能量代谢酶和抗氧化酶活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低温冻存造成施氏鲟精子的膜系统和细胞器(主要为线粒体和轴丝)损伤;能量代谢酶[总ATP酶、肌酸激酶(CK)、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和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而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显著上升(P<0.05),表明冷冻精子的生理功能损伤、内环境稳定性下降,能量供给系统被破坏。未添加抗冻剂组精子的总ATP酶、CK、CAT、SOD及GR酶活性相比添加抗冻剂组有显著差异,说明含有海藻糖的抗冻剂可对冷冻精子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后期进一步优化施氏鲟抗冻剂的配方提供理论基础与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鲟 精子 超低温冷冻 海藻糖 冷冻损伤
下载PDF
三峡库区支流磨刀溪产粘沉性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其广 张琪 +2 位作者 杨志 唐会元 陈小娟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07,共7页
研究磨刀溪回水区的鱼类早期资源,可为三峡库区重要生境、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9年的4-6月,在三峡库区支流磨刀溪回水区江段(新津乡-龙角镇)开展鱼类资源监测,以了解该区域鱼类早期资源种类组成、仔稚鱼密度的时间动态... 研究磨刀溪回水区的鱼类早期资源,可为三峡库区重要生境、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9年的4-6月,在三峡库区支流磨刀溪回水区江段(新津乡-龙角镇)开展鱼类资源监测,以了解该区域鱼类早期资源种类组成、仔稚鱼密度的时间动态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采集到7种产粘沉性卵鱼类的鱼苗中,以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为主;密度高峰期集中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磨刀溪新津口至龙角镇江段共分布有鲤、鲫集中产卵场4处。冗余分析(RDA)表明,饵料丰度、溶解氧和pH是影响鱼苗分布的主要因素。磨刀溪变动回水区江段是粘沉性鱼类产卵场的分布区域,三峡水库4-6月水位的快速消落,很可能导致鲤、鲫等产粘沉性卵鱼类资源的损失。建议通过实施生态调度减小水位日变幅或在回水区放置人工鱼巢、恢复水生植被来减缓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沉性卵 鱼类资源 回水区 三峡库区 磨刀溪
下载PDF
长江中游常见鱼类DNA条形码研究及其电子芯片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郜星晨 姜伟 刘绍平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9-100,共12页
为建立长江中游常见鱼类的快速鉴别方法,文献调研了7目11科50属64种鱼类名录,GenBank共获取168条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COⅠ)序列,分析了序列特征、不同阶元Kimura-2-paramater (K2P)遗传距离及系统进化关系.结果 显示,64种鱼类的种... 为建立长江中游常见鱼类的快速鉴别方法,文献调研了7目11科50属64种鱼类名录,GenBank共获取168条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COⅠ)序列,分析了序列特征、不同阶元Kimura-2-paramater (K2P)遗传距离及系统进化关系.结果 显示,64种鱼类的种间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084)明显大于种内(平均值为0.0079),NJ树上不同物种均能以较高支持度聚类成独立分支,以线粒体COⅠ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可准确鉴定所研究鱼类;综合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筛选物种特异性探针,最终43种鱼类可筛选出112条物种特异性探针,物种识别率为67.2%.本研究验证了DNA条形码芯片技术在长江中游鱼类物种鉴定的可行性,可为该地区鱼类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DNA条形码 电子芯片
下载PDF
饱食投喂频率对子二代中华鲟稚鱼生长及胃肠排空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管敏 张德志 +3 位作者 饶军 唐大明 汪成燕 王龙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0-97,共8页
为探计不同饱食投喂频率对子二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的影响,选择子二代中华鲟(0.15±0.02)g稚鱼在水温(18.0±0.5)℃的不同饱食投喂频率(2、3、4次/d)条件下,测定其生长及胃肠排空特征,并用线性、指数和平方根模型对其... 为探计不同饱食投喂频率对子二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的影响,选择子二代中华鲟(0.15±0.02)g稚鱼在水温(18.0±0.5)℃的不同饱食投喂频率(2、3、4次/d)条件下,测定其生长及胃肠排空特征,并用线性、指数和平方根模型对其胃肠排空数据进行拟合。结果显示:(1)饱食投喂频率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实验鱼的摄食率(FR),但对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肝体比(HSI)、脏体比(VSI)等指标未产生显著影响;(2)随着饱食投喂频率的增加,实验鱼的体长、体质量变异系数显著降低,生长离散程度明显减小;(3)饱食投喂频率对子二代中华鲟稚鱼的胃、肠排空特征未产生影响,但对胃、肠排空最优模型的选择产生了影响;2、3和4次/d组胃排空最优模型依次为平方根模型(Y 0.5=2.253-0.077t)、平方根模型(Y 0.5=2.12-0.081t)和指数模型(Y=5.001 e-0.225t);(4)3种模型均不适于拟合实验鱼肠排空过程的全部数据,但可拟合t≥T后的肠排空数据(T为肠内容物比率达到最大值的时间);2、3和4次/d组肠排空的最优拟合模型分别为平方根模型(Y 0.5=1.904-0.056t,t≥10)、指数模型(Y=3.383 e-0.076t,t≥8)和指数模型(Y=3.090 e-0.077t,t≥6);(5)随着饱食投喂频率的增大,子二代中华鲟稚鱼的胃、肠排空速度也逐渐递增,2、3和4次/d组胃排空率依次为0.077%/h、0.081%/h和0.225%/h,其肠排空率依次为0.056%/h、0.076%/h和0.077%/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稚鱼 饱食投喂频率 胃肠排空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慢性氨氮胁迫对子二代中华鲟生长、抗氧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管敏 张德志 +1 位作者 唐大明 张厚本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4-693,共10页
以子二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为实验对象,研究不同氨氮浓度(0.01、0.5、1.0、2.0 mg·L^-1)慢性胁迫(60 d)对鱼体生长、抗氧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子二代中华鲟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氨氮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 以子二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为实验对象,研究不同氨氮浓度(0.01、0.5、1.0、2.0 mg·L^-1)慢性胁迫(60 d)对鱼体生长、抗氧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子二代中华鲟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氨氮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而脏体比、肝体比和肥满度无显著性变化(P>0.05)。在抗氧化指标中,血清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及谷胱甘肽(GSH)含量随氨氮浓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丙二醛(MDA)含量呈升高趋势。免疫指标中,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血清、肝脏溶菌酶(LZM)活性及免疫球蛋白M (IgM)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慢性氨氮胁迫显著抑制了子二代中华鲟的生长,降低了鱼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研究结果对了解中华鲟氨氮胁迫反应以及其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二代中华鲟 慢性氨氮胁迫 生长 抗氧化 免疫
下载PDF
子二代中华鲟对急性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管敏 张德志 +4 位作者 王龙 班文波 张厚本 郭柏福 姜伟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8-464,共7页
为探究急性低温胁迫对子二代中华鲟抗氧化、免疫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将健康子二代中华鲟[体质量(1.72±0.33) kg]由23 ℃水体中直接转入17、11 ℃水体中,急性胁迫2 h后取样,检测各项指标。试验结果显示,血清抗氧化指标中,超氧化物... 为探究急性低温胁迫对子二代中华鲟抗氧化、免疫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将健康子二代中华鲟[体质量(1.72±0.33) kg]由23 ℃水体中直接转入17、11 ℃水体中,急性胁迫2 h后取样,检测各项指标。试验结果显示,血清抗氧化指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水温骤降温差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谷胱甘肽、丙二醛含量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 P >0.05);总抗氧化能力逐渐升高。肝脏抗氧化指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谷胱甘肽含量逐渐下降,而丙二醛含量却显著增加( P <0.05);总抗氧化能力出现波动( P >0.05)。免疫指标中,血清和肝脏溶菌酶活性随水温骤降幅度的增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免疫球蛋白M含量递减( P >0.05)。消化酶指标中,胃、肠和肝脏淀粉酶活性随水温骤降温差的增大,均不断下降;胃、肝脏的脂肪酶活性却持续显著增加( P <0.05);胃蛋白酶活性则出现先降后升的趋势( P <0.05)。试验结果表明,急性低温胁迫对子二代中华鲟的抗氧化、免疫和消化酶活性均产生了较大影响,并对其肝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因此,在中华鲟的养殖、运输及人工放流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水温骤降造成鱼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二代中华鲟 急性低温胁迫 抗氧化指标 免疫指标 消化酶活性
下载PDF
4种中药复方对长江鲟幼鱼抗氧化和抗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建明 张德志 +3 位作者 舒德斌 田甜 饶军 苏巍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8-576,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中药复方对长江鲟幼鱼抗氧化和抗应激指标的影响,筛选能有效提高长江鲟幼鱼免疫力及抗病力的中药复方,为中药在长江鲟养殖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7味中药按照中药配伍理论设计4种中药复方,分别是复... 【目的】探讨不同中药复方对长江鲟幼鱼抗氧化和抗应激指标的影响,筛选能有效提高长江鲟幼鱼免疫力及抗病力的中药复方,为中药在长江鲟养殖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7味中药按照中药配伍理论设计4种中药复方,分别是复方I(鱼腥草∶金银花∶大黄∶茯苓∶甘草︰黄芪=3∶3∶1∶2∶1∶2)、复方II(板蓝根∶大黄∶五加皮∶党参=3∶3∶4∶3)、复方Ⅲ(金银花∶杏仁∶贯众∶大青叶∶山豆根∶桔梗=3∶2∶2∶2∶3∶2)、复方IV(黄芪∶黄柏∶甘草∶山楂∶五味子∶大黄∶党参=3∶3∶1∶2∶2∶2∶2),以不添加中药为对照组,按0.5 g/kg的添加量进行长江鲟幼鱼饲喂试验,并于第7和第14 d采集血样测定各项血清生理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复方I组和复方II组可不同程度地提高长江鲟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酶(POD)、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但仅部分指标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复方Ⅲ组和复方IV组可明显提高长江鲟血清SOD、CAT、GSH-Px、POD、AKP活性及T-AOC,降低MDA和皮质醇(COR)含量,且大部分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异达显著水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SOD活性与GSH-Px活性及T-AOC、POD活性与GSH-Px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POD活性与SOD活性、CAT活性及T-AOC呈显著正相关,SOD活性与COR含量、T-AOC与COR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GSH-Px活性与COR含量、T-AOC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在基础饲料中添加适宜的中药复方对长江鲟幼鱼抗氧化和抗应激能力有显著促进作用,尤其以复方Ⅲ(金银花、杏仁、贯众、大青叶、山豆根、桔梗)和复方IV(黄芪、黄柏、甘草、山楂、五味子、大黄、党参)的效果最佳,可有效缓解长江鲟幼鱼机体面临的应激反应,达到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鲟 中药复方 抗氧化 抗应激 免疫力
下载PDF
慢性亚硝酸盐胁迫对子二代中华鲟生长、抗氧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管敏 姚金忠 +2 位作者 张德志 唐大明 张厚本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8-617,共10页
以子二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为实验对象,研究不同亚硝酸盐浓度(0.01、0.20、0.40、0.80、1.60 mg·L-1)慢性胁迫(60 d)对鱼体生长、抗氧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浓度组子二代中华鲟发生死亡现象,死亡率为33.33%,其... 以子二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为实验对象,研究不同亚硝酸盐浓度(0.01、0.20、0.40、0.80、1.60 mg·L-1)慢性胁迫(60 d)对鱼体生长、抗氧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浓度组子二代中华鲟发生死亡现象,死亡率为33.33%,其他各组存活率均为100%;试验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亚硝酸盐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而脏体比、肝体比和肥满度无显著变化(P>0.05)。在抗氧化指标中,血清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及谷胱甘肽(GSH)含量随亚硝酸盐浓度的升高而下降,而丙二醛(MDA)含量随亚硝酸盐浓度的升高而上升。免疫指标中,随着亚硝酸盐浓度的升高,血清、肝脏溶菌酶(LZM)活性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慢性亚硝酸盐胁迫显著抑制了子二代中华鲟的生长,降低了鱼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这对了解中华鲟亚硝酸盐胁迫反应以及其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二代中华鲟 慢性亚硝酸盐胁迫 生长 抗氧化 免疫
下载PDF
鲟形目鱼类染色体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庆凯 杜合军 杨菁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34-740,共7页
染色质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核内染色质凝缩呈线状,对碱性染料较为敏感,此时称其为染色体[1]。对染色体玻片标本和染色体照片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各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位置、臂比、随体有无等形态特征进行观测... 染色质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核内染色质凝缩呈线状,对碱性染料较为敏感,此时称其为染色体[1]。对染色体玻片标本和染色体照片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各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位置、臂比、随体有无等形态特征进行观测、描述和分组,确定其染色体组型,是染色体研究的基本方式。此外,通过不同的显带方式对染色体形态结构进行对比分析,也是常用的染色体研究方法。染色体研究有助于探明生物遗传组成、遗传变异规律和发育机制,染色体研究结果对真核生物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性别遗传机理、基因组数、物种起源与进化和种族关系鉴定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形目 染色体 染色体显带
下载PDF
投喂策略对圆口铜鱼幼鱼生长、消化酶及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19
作者 赵煜 曲焕韬 +3 位作者 陈沛 鲁雪报 郭柏福 文志豪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4,共10页
为探究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ienoti)苗种培育的适宜投喂策略,实验采用5×2双因子设计,通过8周的养殖投喂,研究投喂水平(1%、2%、3%、4%和5%)和投喂频率(2和3次/d)对圆口铜鱼幼鱼[初体重(4.91±0.11)g]生长、体成分组成、消化... 为探究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ienoti)苗种培育的适宜投喂策略,实验采用5×2双因子设计,通过8周的养殖投喂,研究投喂水平(1%、2%、3%、4%和5%)和投喂频率(2和3次/d)对圆口铜鱼幼鱼[初体重(4.91±0.11)g]生长、体成分组成、消化酶活性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投喂水平的增加,圆口铜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饲料效率随着投喂水平的增加而递增,但在投喂水平达到3%后趋于平稳。鱼体肥满度和脏体比随投喂频率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当投喂水平不超过3%时,3次/d投喂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2次/d组。全鱼的粗脂肪含量随投喂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全鱼的水分则显著下降。投喂水平对肝脏胰蛋白酶和脂肪酶具有显著影响,当投喂水平超过3%时,投喂水平升高显著降低了肝脏胰蛋白酶的活性,而在3次/d投喂组,肝脂肪酶随投喂水平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投喂水平、投喂频率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圆口铜鱼前肠消化酶均无显著影响。随着投喂水平的增加,圆口铜鱼肝脏脂肪蓄积逐渐增多,并诱发脂肪肝,且在同一投喂水平下,3次/d组的脂肪肝症状较2次/d组的症状轻。综上所述,在本研究条件下,以3%的日投喂量每日投喂3次,最有利于圆口铜鱼的生长、消化及肝脏健康。研究结果可为圆口铜鱼苗种的养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口铜鱼 投喂水平 投喂频率 生长性能 消化酶 肝脏切片
下载PDF
鳙幼鱼4种典型游泳状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鸿 郭文韬 +6 位作者 何鹏 刘炫赤 甘建政 谭红林 陈磊 石小涛 谭均军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5-101,共7页
研究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游泳行为特性与水流流速变化的响应关系,补充四大家鱼游泳特性指标,为四大家鱼资源保护、鱼类洄游通道建设提供参考依据。试验水温(23±0.5)℃,鳙幼鱼体长5.0~9.0 cm、体重2.5~11.5 g,游泳水槽30... 研究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游泳行为特性与水流流速变化的响应关系,补充四大家鱼游泳特性指标,为四大家鱼资源保护、鱼类洄游通道建设提供参考依据。试验水温(23±0.5)℃,鳙幼鱼体长5.0~9.0 cm、体重2.5~11.5 g,游泳水槽300 mm×5 mm×75 mm,体积5 L。结果表明该体长范围鳙幼鱼的平均临界游泳速度为(0.468±0.161)m/s,平均突进游泳速度为(0.672±0.154)m/s,且绝对临界游泳速度和绝对突进游泳速度均随体长的增加而线性增加,相对突进游泳速度随体长的增加而线性减小;绝对突进游泳速度与绝对临界游泳速度存在如下关系:Uburst=1.922Ucrit+56.726;鱼类游泳行为随水流流速变化存在4种游泳状态(顶流前进、顶流后退、顶流静止、顺流而下)相互穿插现象。以鳙幼鱼为过鱼对象的鱼道池室主流流速为16.0~46.5 cm/s,鱼道高流速区的竖缝、孔口等最佳流速为46.5~85.4 c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进游泳速度 临界游泳速度 游泳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