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闻一多研究会贺信
1
《中外诗歌研究》 2008年第4期16-16,共1页
西南大学新诗研究所: 值此吕进先生70华诞之际,特向吕进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祝贺。 吕进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新诗研究专家。他在中国现代诗学建构方面成一家之言,在新诗批评实践方面成就卓著。
关键词 中国现代 闻一多 贺信 新诗研究 西南大学 诗学建构 批评实践 研究所
下载PDF
闻一多研究的新收获——祝贺《拍案颂——闻一多纪念与研究图文录》出版
2
作者 刘烜 《教育艺术》 2008年第2期34-35,共2页
在中国现代史上,闻一多是一位人民的英雄。他与人民一起受难,他作为人民的代言人,写诗揭露死水般的黑暗,歌颂人民的理想:“真与美”。他与人民一起上街抗争,他为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流在人民大众每天经过的大街上。他涉及多种... 在中国现代史上,闻一多是一位人民的英雄。他与人民一起受难,他作为人民的代言人,写诗揭露死水般的黑暗,歌颂人民的理想:“真与美”。他与人民一起上街抗争,他为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流在人民大众每天经过的大街上。他涉及多种专业领域,都能站到学科的前沿,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有的独领风骚,有的集其大成。他的天才的光芒与他的鲜明性格——彻底、暴烈、真诚——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人格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出版 图文 纪念 中国现代史 专业领域 人格魅力 人民
下载PDF
中国知识精英对战后处理日本的主张
3
作者 闻黎明 《江淮文史》 2017年第6期124-136,1,共13页
经历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胜利曙光乍现的时候,中国知识精英阶层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开始深入思考如何处理中日两国关系及战后赔偿问题,其中对战争赔偿问题的认识,以及对琉球群岛、钓鱼岛等被窃取领土的主张,不乏远见卓识。回顾当年知识精... 经历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胜利曙光乍现的时候,中国知识精英阶层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开始深入思考如何处理中日两国关系及战后赔偿问题,其中对战争赔偿问题的认识,以及对琉球群岛、钓鱼岛等被窃取领土的主张,不乏远见卓识。回顾当年知识精英阶层的美好政治愿景,深刻折射出中国人民血的觉醒,至今仍有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日本问题 知识精英 主张 后处理 抗战胜利 精英阶层 中国知识
下载PDF
从民间文学看哈尼族的传统生态观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光荣 《民族学刊》 2016年第5期58-64,113-115,共10页
丰富多彩的哈尼族民间文学保留了哈尼族的传统文化。以生态文化为视角解读哈尼族民间文学,可以发现哈尼族的传统生态观是人与动植物和谐相处。这一生态观与云南的多个民族如白、傣、佤、瑶、纳西、景颇、布朗等及中华多民族相通,说明中... 丰富多彩的哈尼族民间文学保留了哈尼族的传统文化。以生态文化为视角解读哈尼族民间文学,可以发现哈尼族的传统生态观是人与动植物和谐相处。这一生态观与云南的多个民族如白、傣、佤、瑶、纳西、景颇、布朗等及中华多民族相通,说明中华民族自然生态观的同一性,同时,这一生态观对于当今人类如何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民间文学 传统文化 传统生态观 现实意义
下载PDF
新诗社及其朗诵诗目标的确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光荣 《抗战文化研究》 2013年第1期83-95,共13页
本文考察了西南联大新诗社从酝酿、诞生、发展到观念确立、成就取得再到结束北上的历史,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了一些新见解,解释了一些以往说不清楚的问题,认为新诗社的特质在于"新"字,而其"新"是在闻一多的指导下逐... 本文考察了西南联大新诗社从酝酿、诞生、发展到观念确立、成就取得再到结束北上的历史,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了一些新见解,解释了一些以往说不清楚的问题,认为新诗社的特质在于"新"字,而其"新"是在闻一多的指导下逐渐探索发展的,新诗社是西南联大和昆明地区以至国统区和北返后北方的一股重要诗歌力量,新诗社为中国朗诵诗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新诗社 朗诵诗 闻一多
下载PDF
创作谈:说说自己的诗 被引量:4
6
作者 罗振亚 《写作》 2018年第4期67-72,共6页
当一个人没有办法很清晰地描述生命状态时,就会选择诗来描述,因为诗歌里有另外一种对生命的关照,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东西就需要用诗化来解释。对诗歌的热爱,始于孤独、浪漫情思,亦或是对故乡深彻的爱。在生活的磨砺下,笔者决定"重... 当一个人没有办法很清晰地描述生命状态时,就会选择诗来描述,因为诗歌里有另外一种对生命的关照,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东西就需要用诗化来解释。对诗歌的热爱,始于孤独、浪漫情思,亦或是对故乡深彻的爱。在生活的磨砺下,笔者决定"重操旧业"真正着手研究诗。终于在一点点向内求索之后,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创作哲学:好的诗歌大多直指人心,唯有从心底淌出来的爱,才能撼动心灵,即诗歌创作中,语言态度要和诗的情感高度契合。因此,笔者的诗歌大多不工于雕琢,不流于炫技,甚至听起来有点土味儿,但却是我对故土,对亲人最好的凭思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振亚 诗歌创作 故土 情感哲学 人性光辉
下载PDF
亚楠的选择与新世纪散文诗的突围
7
作者 罗振亚 刘慧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5-181,共7页
中国散文诗发端于20世纪初刘半农的译介和创作实践,成熟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后来虽然仍有许地山、冰心、何其芳、陆蠡、芦焚等人陆续耕拓,使其流脉不绝如缕,但是基本上没有改变其孱弱的历史事实。
关键词 中国散文诗 突围 亚楠 创作实践 20世纪 《野草》 散文诗集 历史事实
下载PDF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以及努力方向——陈国恩访谈录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国恩 刘晓宁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年第7期4-14,共11页
一、语文课应引导学生探索意义的多种可能性刘晓宁(西安音乐学院人文学院教师、武汉大学写作学博士)陈老师,感谢您接受我的访谈。陈国恩:我看了你的访谈提纲,看得出你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不是语文教育专家,不过也有些自己的思考。刘晓宁... 一、语文课应引导学生探索意义的多种可能性刘晓宁(西安音乐学院人文学院教师、武汉大学写作学博士)陈老师,感谢您接受我的访谈。陈国恩:我看了你的访谈提纲,看得出你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不是语文教育专家,不过也有些自己的思考。刘晓宁:首先想请教的是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我们都知道,课程首先是围绕培养目标来设计的,要谈论语文课程,首先需要明确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对此您有什么样的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学院 中学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 西安音乐学院 陈国恩 写作学 陈老师 语文教育
下载PDF
走近新诗经典
9
作者 罗振亚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共1页
经一些有识之士的努力和文学观念的调整.中学语文课本里古典诗词作为“重头戏”的一边倒倾向已有所改观,新诗作品的比重在明显加大。只是如今中学新诗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不少人以为新诗使用白话文.在接收过程中没有文化和语言障碍... 经一些有识之士的努力和文学观念的调整.中学语文课本里古典诗词作为“重头戏”的一边倒倾向已有所改观,新诗作品的比重在明显加大。只是如今中学新诗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不少人以为新诗使用白话文.在接收过程中没有文化和语言障碍,根本不存在读不懂问题.也无需诠释。这种思想偏见的长期统摄,造成新诗的欣赏理论严重滞后于新诗创作.大量教师有关新诗的知识过于陈旧,常常面对作品一片茫然.以至于个别人干脆“旧瓶装新酒”,用传统的诗歌欣赏理论硬套新诗作品,不但十分蹩脚,而且还不时闹出笑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教育 诗经 诗歌欣赏 语文课本 文学观念 语言障碍 新诗创作 古典诗
下载PDF
杜运燮:“飞虎”翻译与“机场诗歌”
10
作者 李光荣 《抗战文化研究》 2015年第1期133-144,共12页
抗战期间,西南联大外文系三年级学生杜运燮报名休学从军,去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当翻译,并且写下了一组18首的诗歌《机场通讯》。由于历史的原因,杜运燮不仅回避自己的这一段从军经历,也忘却了这一组诗歌。其实,美国空军志愿援华,为抗... 抗战期间,西南联大外文系三年级学生杜运燮报名休学从军,去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当翻译,并且写下了一组18首的诗歌《机场通讯》。由于历史的原因,杜运燮不仅回避自己的这一段从军经历,也忘却了这一组诗歌。其实,美国空军志愿援华,为抗击日本侵略,保卫我国的天空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杜运燮从军是伟大的爱国壮举,他为美国空军为中国人民守空抗战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他们都是抗战功臣。《机场通讯》是目前所知描写空军机场内部情况的唯一组诗,也是反映"飞虎队"的少有诗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认识价值;它还是杜运燮诗歌发展道路上的重要作品,在杜运燮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运燮 “飞虎”翻译 组诗 机场通讯
下载PDF
语文新诗教学和学生新诗写作漫谈--方长安访谈录
11
作者 方长安 黄旭午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年第1期4-10,共7页
黄旭午:方老师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的访谈。前不久,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uck),您是新诗研究专家,我们今天就聊聊新诗。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会颁发给一位诗人?
关键词 新诗研究 诺贝尔文学奖 新诗写作 露易丝·格丽克 新诗教学 访谈录
下载PDF
“文史对话”的文学立场——李怡教授学术访谈
12
作者 李怡 范玲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1,共8页
近年来,“文史对话”抑或是“文史互证”的研究趋向已愈加广泛而深入地影响了文学与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理路。不过对于这样一种研究趋向的来龙去脉,以及它之于文学、史学研究的不同意义似乎仍缺乏较为细致的讨论。本期特设“文史对话... 近年来,“文史对话”抑或是“文史互证”的研究趋向已愈加广泛而深入地影响了文学与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理路。不过对于这样一种研究趋向的来龙去脉,以及它之于文学、史学研究的不同意义似乎仍缺乏较为细致的讨论。本期特设“文史对话”专栏,并邀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李怡、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王东杰分别从文学和史学的不同角度,就这一论题的源流、展望以及“文”与“史”的关系与边界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能重新打开这一论题的褶皱,并使其得以获得更多新的活力与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怡 文学立场 人文学院 研究趋向 历史系教授 文史互证 四川大学 史学研究
原文传递
知识与控制——论三本中国当代文学史对80年代文学的再生产、再评价和再传播
13
作者 程光炜 《华夏文化论坛》 2009年第1期3-8,2,共7页
按:近年来,吉林大学开设了"人文社会科学名家讲座",邀请了海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文学院亦定期举办"系列学术讲座",目前已百余场。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这些宝贵学术资源的价值,《华夏文化论坛》编辑部征得讲学者的同... 按:近年来,吉林大学开设了"人文社会科学名家讲座",邀请了海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文学院亦定期举办"系列学术讲座",目前已百余场。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这些宝贵学术资源的价值,《华夏文化论坛》编辑部征得讲学者的同意,利用现存的音像资料,把一些讲座的内容整理成文,在本刊陆续发表。在此谨向所有曾来吉林大学讲学的先生表示诚挚的感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文学题材 当代中国文学 洪子诚 华夏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史 问题小说 音像资料 孟繁华
原文传递
论梅贻琦的美育思想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光荣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25-228,共4页
美育是梅贻琦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他的美育思想吸收了欧美现代教育思潮的成分,其本质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礼乐并重观。在现代,蔡元培首倡美育,梅贻琦的美育思想可视为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梅贻琦一贯重视美育,其特点是塑造... 美育是梅贻琦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他的美育思想吸收了欧美现代教育思潮的成分,其本质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礼乐并重观。在现代,蔡元培首倡美育,梅贻琦的美育思想可视为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梅贻琦一贯重视美育,其特点是塑造人格、普及美育和日常生活化。梅贻琦的美育思想值得我们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贻琦 美育思想 人格 普及 生活化
原文传递
走不出的乡与情(组诗)
15
作者 罗振亚 《作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7-61,共5页
黄昏笛声响起 听不到犬吠鸡鸣,看不见桦林渔舟,也没有农人归去来兮,甚至田边起伏的平原绿,王维和陶渊明的故事,被砌进娱乐城的时髦吟唱.
关键词 组诗 陶渊明 娱乐城 鸡鸣 故事 吟唱
原文传递
心灵疼痛的“白纸黑字”:庞余亮诗歌印象
16
作者 罗振亚 《扬子江(诗刊)》 2016年第6期31-35,共5页
在与众多熟悉或陌生的写作者的精神交流和对话中,渐渐结识了文学领域的“全能选手”庞余亮。他自如而有力地穿梭于各种文体之间,小说、散文、童话故事样样来得,并且均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但在细读过他大量诗歌文本之后,我发现... 在与众多熟悉或陌生的写作者的精神交流和对话中,渐渐结识了文学领域的“全能选手”庞余亮。他自如而有力地穿梭于各种文体之间,小说、散文、童话故事样样来得,并且均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但在细读过他大量诗歌文本之后,我发现他本质上更是一位诗人。这种“认定”并非对庞余亮诗歌之外作品的贬损,而恰恰产生于其他文类中栖居的诗性深度和感染力,在它们那里无法宣泄和表达的情感,几乎都可以在他的诗中寻找到答案。所以不妨说,诗歌是庞余亮文学创作的策源地,深入解读其诗歌作品,将会带来对他整个创作认识的本质性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文本 印象 黑字 疼痛 心灵 文学创作 诗歌作品 精神交流
原文传递
“亮点”与“盲区”:我看21世纪新诗
17
作者 罗振亚 《诗林》 2019年第3期10-12,2,共4页
说到21世纪诗歌,评论界的观点可谓姚黄魏紫,仁智各见。但最具代表性的不外乎有两种。第一种意见认为,进入新世纪以后的新诗已经彻底淡出中心和正宗的位置,被边缘化到近乎'死亡'的程度,它在生活中充其量也只是可有可无的点缀,指... 说到21世纪诗歌,评论界的观点可谓姚黄魏紫,仁智各见。但最具代表性的不外乎有两种。第一种意见认为,进入新世纪以后的新诗已经彻底淡出中心和正宗的位置,被边缘化到近乎'死亡'的程度,它在生活中充其量也只是可有可无的点缀,指证相当确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纪 评论界 盲区 程度 新诗 诗歌 意见
原文传递
住在乡下记忆里的王(组诗)
18
作者 罗振亚 《大家》 2019年第1期170-175,共6页
父亲晚年最怕提“老家”两字自从撞上老年痴呆这个赤发鬼,活蹦乱跳的阳光和人事,便在父亲的脑海中沉沉睡去,他除了认得老伴儿儿女,汽车也不过是路边行走的树桩,只要吃饱喝足,就是老子天下第一.
关键词 组诗 记忆 老年痴呆 父亲
原文传递
罗振亚诗选
19
作者 罗振亚 《诗林》 2019年第3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诗选
原文传递
研治文学史的方法与心态——回顾中的反省
20
作者 李怡 《东吴学术》 2021年第6期16-18,共3页
通过对自身学术历程的回顾,反思和总结文学史研治的"方法"和"心态"。"作为方法"的运用曾经流行一时,与其说是日本的新方法传入了当代中国,不如说是日本对自己学术的批判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在"方法&qu... 通过对自身学术历程的回顾,反思和总结文学史研治的"方法"和"心态"。"作为方法"的运用曾经流行一时,与其说是日本的新方法传入了当代中国,不如说是日本对自己学术的批判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在"方法"的追寻背后,更重要的则是精神和心态,研治中国现当代文学,重要的还是要对"虚无"的反抗心态,每一个学术命题的提出就是一次祛除虚无的尝试,而每一次探入思想荒原的尝试都是生命的不屈的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方法 心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