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给药系统在眼底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鑫晨 张妍春 黄婵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03-410,共8页
眼底疾病是全球导致患者视力严重受损甚至丧失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各种生理屏障使治疗药物难以进入眼底,严重影响了眼底疾病的治疗。纳米给药系统具有纳米级尺寸、表面积/体积比值大的特点,可以负载不同理化性质的治疗药物,同时可以修饰... 眼底疾病是全球导致患者视力严重受损甚至丧失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各种生理屏障使治疗药物难以进入眼底,严重影响了眼底疾病的治疗。纳米给药系统具有纳米级尺寸、表面积/体积比值大的特点,可以负载不同理化性质的治疗药物,同时可以修饰各种表面活性物质,能够提高药物的溶解度以及生理屏障的穿透性、保护生物药物不被降解而提高药物安全性与生物利用度、并将治疗药物递送到特定的眼部靶点,具有巨大的治疗潜力。目前越来越多围绕利用纳米材料的优势治疗眼底疾病的研究已经展开并引起广泛关注,包括神经退行性病变、眼底新生血管、眼内炎及眼底肿瘤等。本综述通过分析不同给药途径在眼底疾病治疗中面临的挑战及障碍,对近年开展的相关研究中常见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理化性质、在常见眼底疾病治疗研究的进展、优势、局限性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给药系统 眼底疾病 眼内递送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前后嵌合体带改变与视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白淑玮 李凤至 +2 位作者 毕春潮 邵娟 曾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微结构与术后视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01/2019-12就诊于我院的IMEM患者43例43眼,术前、术后3、6、9mo均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进行视物变形(M-chart评分表)评分,并采用频...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微结构与术后视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01/2019-12就诊于我院的IMEM患者43例43眼,术前、术后3、6、9mo均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进行视物变形(M-chart评分表)评分,并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测量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及嵌合体(IZ)带缺损长度。结果:术后3、6、9mo,纳入患者BCVA和视物变形程度均较术前逐渐改善(均P<0.05),且BCVA与CFT、IZ带缺损长度均呈正相关(P<0.05),与SFCT、GC-IPL厚度均无相关性(P>0.05);视物变形评分与CFT均呈正相关(P<0.05),与SFCT、GC-IPL厚度、IZ带缺损长度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CFT和IZ带缺损长度与IMEM术后BCVA具有显著相关性,这两项指标可作为预测IMEM术后视功能恢复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最佳矫正视力 视物变形 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嵌合体带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眼底检查方法及眼底图像特征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萌 张坚 严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3-786,共4页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可预防的儿童期失明主要原因,具有筛查难、诊断难及客观评估难等特点。ROP筛查有多种方式,包括各种接触或非接触成像设备、基于智能手机的眼底照相、基于人工智能的眼底图像分析等。ROP诊断是基于对ROP整个视网...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可预防的儿童期失明主要原因,具有筛查难、诊断难及客观评估难等特点。ROP筛查有多种方式,包括各种接触或非接触成像设备、基于智能手机的眼底照相、基于人工智能的眼底图像分析等。ROP诊断是基于对ROP整个视网膜眼底的可视化和记录,也是后续筛查、治疗评估的基础。眼底筛查对早期识别非常关键,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转诊。通过分析总结ROP眼底图像特征,可能发现其潜在的特征规律,及时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人工智能可促进ROP筛查的自动化、可量化和客观诊断。本文综述目前临床上常用的ROP眼底检查方法及眼底图像特征规律,总结人工智能用于ROP自动诊断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间接检眼镜 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 眼底图像特征 人工智能
下载PDF
茶树油眼贴联合睑缘深度清洁治疗蠕形螨睑缘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玉倩 李颖 +3 位作者 戴鹏飞 田芳 王洁 倪珊珊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91-1796,共6页
目的:观察茶树油眼贴联合睑缘深度清洁对蠕形螨睑缘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双眼对照临床研究。收集2018-11/2019-05就诊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干眼门诊的蠕形螨睑缘炎患者32例64眼,男14例,女18例,年龄12~65(平均37&... 目的:观察茶树油眼贴联合睑缘深度清洁对蠕形螨睑缘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双眼对照临床研究。收集2018-11/2019-05就诊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干眼门诊的蠕形螨睑缘炎患者32例64眼,男14例,女18例,年龄12~65(平均37±14)岁。采用随机法将受试者的一只眼纳入研究组,另一只眼纳入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茶树油眼贴治疗(1次/d)联合睑缘深度清洁(1次/mo),对照组仅使用茶树油眼贴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3mo后受试者的主观症状、蠕形螨计数、睑缘清洁程度、睑缘异常、首次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ITBUT-first)、泪河高度(TMH)、眼红指数(Redness)、睑板腺红外线照相检查、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染色(FL)结果。结果:治疗3mo后,两组蠕形螨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研究组蠕形螨计数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睑缘清洁程度均得到明显改善,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受试者主观症状评分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3mo后,研究组NITBUT-first、眼红指数、FL均得到明显改善(均P<0.05),对照组眼红指数、FL得到明显改善(均P<0.05),NITBUT-first中位数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眼表泪液指标的改善程度、TMH、SⅠt均无明显变化。睑板腺缺失程度评分(MGS)在治疗前后及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受试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接触性皮炎、过敏反应、角结膜损伤等相关并发症。结论:茶树油眼贴贴敷双眼,可明显降低睫毛毛囊蠕形螨数量、减少鳞屑,改善患者症状、增加泪膜稳定性、减轻眼表炎症;睑缘深度清洁可进一步清除睑缘袖套状鳞屑,维持睑缘清洁程度,改善睑缘异常,从而加强茶树油眼贴的除螨效果。茶树油眼贴联合睑缘深度清洁治疗蠕形螨睑缘炎,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油 睑缘深度清洁 蠕形螨睑缘炎 治疗
下载PDF
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伟伟 梁京亚 +4 位作者 闫欢欢 杨欣 朱娟 孙娜 刘建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53-1057,共5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12在我院就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47例47眼的临床资料。随访6mo,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和眼压的...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12在我院就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47例47眼的临床资料。随访6mo,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和眼压的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6mo,本组患者视力提高25眼(53%),其中术前无光感8眼中,提高至0.2、0.02各1眼,提高至手动/30cm 2眼,从无光感恢复光感2眼;视力无变化19眼(40%);视力下降3眼(6%)。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6mo,40例40眼未用任何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手术完全成功率为85%。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1、7d,1、3、6mo眼压分别为15.6±6.2、12.8±5.9、14.7±5.3、17.1±6.9、18.3±6.7mmHg,与入院时眼压(46.0±11.9mmHg)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3d后眼压(39.9±12.5mmHg)相比有显著差异(F=106.65,P<0.001)。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出现前房积血3眼,给予药物保守治疗后积血于3~7d完全吸收。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康柏西普 小梁切除术 视网膜光凝 眼压
下载PDF
部分和全天遮盖治疗儿童单眼弱视首剂效应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苏丽萍 严宏 +1 位作者 张婕 王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49-1752,共4页
目的:探讨单眼弱视患者每日部分或全天遮盖优势眼后首次复诊的疗效,评估不同遮盖量所产生的最大效能。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连续收集我院2020-01/2021-12本院门诊治愈的单眼弱视患者135例。根据遮盖时间分为2h/d遮盖组、6h/d遮盖组和... 目的:探讨单眼弱视患者每日部分或全天遮盖优势眼后首次复诊的疗效,评估不同遮盖量所产生的最大效能。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连续收集我院2020-01/2021-12本院门诊治愈的单眼弱视患者135例。根据遮盖时间分为2h/d遮盖组、6h/d遮盖组和全天遮盖组,配合弱视眼精细目力训练,记录首剂效应(基线视力-首次复查视力)、治愈视力、首次复诊时立体视觉以及弱视眼治愈时间。并分析影响单眼弱视患者首剂效应的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基线视力为0.4(0.22, 0.52),首次复诊视力为0.22(0.15, 0.3),首剂效应为0.1(0.08, 0.18),弱视达治愈时视力为0(-0.08, 0.05)。2h/d遮盖组患者首剂效应为0.08(0.07, 0.12),6h/d遮盖组为0.18(0.08, 0.3),全天遮盖组为0.10(0.08, 0.18),6h/d遮盖组首剂效应最显著(P<0.05);不同影响因素分析显示3~6岁组、7~12岁组、女性组、斜视性弱视组、轻中度弱视组的6h/d遮盖首剂效应值最高(P<0.05);同时,6h/d遮盖首剂效应与弱视眼治愈时间呈正相关(r=0.334,P=0.038)。首次复诊时,6h/d遮盖组Titmus立体视敏度提高者21例(53.8%),高于2h/d和全天遮盖组[16例(41.0%),13例(22.8%),P<0.017]。结论:6h/d遮盖治疗单眼弱视患者首剂效应最显著,立体视觉恢复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遮盖 精细目力训练 双眼视觉 首剂效应
下载PDF
外路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娜 刘建荣 +2 位作者 王伟伟 王双梅 杨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96-1899,共4页
目的:评估外路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08/2019-11在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行外路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儿20例22眼。随访12mo,观察手术... 目的:评估外路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08/2019-11在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行外路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儿20例22眼。随访12mo,观察手术前后眼压、使用降眼压药物数量、角膜直径、视神经杯盘比、并发症。结果:平均眼压术前为33.4±9.1mmHg,末次随访时为14.4±5.2mmHg(P<0.001),术前使用降眼压药物为2(2,4)种,术后12mo为0(0,2)种(P<0.001)。角膜直径术前为13.34±0.89mm,术后12mo为13.27±0.78mm(P>0.05)。术前视神经杯盘比为0.85±0.17,术后12mo为0.84±0.16(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外路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路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 眼压
下载PDF
近十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白内障领域资助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晓盼 陈曦 严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0-1015,共6页
目的:分析2010~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白内障研究的资助情况,探讨近期白内障基础研究的发展重点,为白内障领域科研人员了解专业基础研究的进展和申请资助提供参考信息。方法:统计2010~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白内障领域研究的资助... 目的:分析2010~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白内障研究的资助情况,探讨近期白内障基础研究的发展重点,为白内障领域科研人员了解专业基础研究的进展和申请资助提供参考信息。方法:统计2010~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白内障领域研究的资助项目,对获得资助的项目类别、项目名称、经费数额、申请单位和地区、批准年度及关键词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近十年来,白内障研究的项目数及受助金额分别占眼科学总数的9.35%和9.72%。眼科学和白内障研究的项目数量及受助金额总体呈波浪式上升趋势。立项项目中的关键词逐渐增多,且愈发倾向于机制研究。计算机辅助技术、TALEN技术和全外显子测序技术等的发展,使得白内障研究整体呈现出医学与其他学科融合的趋势。华东地区,尤其上海市项目数量及受助经费位居各省市首位。各项目类别中,数量及经费均为面上项目最多,近几年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数量强势崛起,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过面上项目。结论:2010~2019年白内障研究的热点趋向于多样化,多学科的融合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为显著特点。资助力度和研究水平呈现地区发展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研究热点 项目资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