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发展”到“创新”--对“中国模式”的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网成 刘畅 《当代世界》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8-50,共3页
与其他转型经济及绝大多数发展中经济相比,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强劲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相对稳定格外引人注目。在原华约集团国家,自由主义经济学指导下的“休克式疗法”(shock therapy)所许诺的、彻底的根本性的社会一经济变... 与其他转型经济及绝大多数发展中经济相比,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强劲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相对稳定格外引人注目。在原华约集团国家,自由主义经济学指导下的“休克式疗法”(shock therapy)所许诺的、彻底的根本性的社会一经济变迁并没有发生,人民能明显感受到的只是经济衰退和迅速的“南半球化”(southernization);相反,“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却使中国的市场转型更加平稳并且充满活力。在亚非拉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继续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滑向边缘、国内政治动荡、社会充斥着贫穷和饥饿的时候,积极而稳妥的开放政策却使中国迅速成为贸易大国和世界加工工厂,中国“和平发展”已成定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惊喜与怀疑、90年代初的大批判,大约在90年代中后期,西方学者又开始讨论“中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模式 20世纪80年代 世界经济体系 自由主义经济学 解读 转型经济 90年代 渐进式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