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2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
作者 尚德秋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39-348,共10页
几年来,我曾在有关杂志先后发表了“布病诊断中的非特异性反应”、“布病的防治研究进展”、“布病的监测与技术”、“布病的自然疫源性”、“布病的地理流行病学”以及“布氏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等。鉴于近年来布病流行病学出现了... 几年来,我曾在有关杂志先后发表了“布病诊断中的非特异性反应”、“布病的防治研究进展”、“布病的监测与技术”、“布病的自然疫源性”、“布病的地理流行病学”以及“布氏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等。鉴于近年来布病流行病学出现了某些新的发展趋向,尤其是布氏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故对这两个方面的某些问题再作一次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 分子生物学 菌株 DNA
下载PDF
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尚德秋 《中国地方病防治》 1997年第1期22-28,共7页
3 布病诊断与分子生物学 由于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布病诊断除采用血清学、细菌学、变态反应等技术外,现已开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索在布病诊断中的价值。3.1 PCR 技术的采用 自1985年Saiki等首创该项技术以来,迅速得到推广应用。在... 3 布病诊断与分子生物学 由于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布病诊断除采用血清学、细菌学、变态反应等技术外,现已开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索在布病诊断中的价值。3.1 PCR 技术的采用 自1985年Saiki等首创该项技术以来,迅速得到推广应用。在布病诊断中已在国内外进行探索。 1995年唐浏英等按B.abortus的Omp36KD蛋白基因设计引物,并对不同种布氏菌的遗传物质进行扩增试验,结果见表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 分子生物学 诊断 菌苗
下载PDF
我国斑点热立克次体生物学特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3
作者 陈香蕊 范明远 +5 位作者 华德增 汪民 张永国 周方 张健之 赵立成 《传染病信息》 1996年第2期67-68,共2页
本研究为平战结合的基础研究。作者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了我国有三个斑点热立克次体(SFGR)种:西伯利亚(R.sibirica)种及其亚种和两个新种——黑龙江斑点热立克次体和内蒙古斑点热立克次体;在国际上首先证实了康氏立克次体株间差异性... 本研究为平战结合的基础研究。作者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了我国有三个斑点热立克次体(SFGR)种:西伯利亚(R.sibirica)种及其亚种和两个新种——黑龙江斑点热立克次体和内蒙古斑点热立克次体;在国际上首先证实了康氏立克次体株间差异性,在种水平上的分类鉴定获得成功;在我国首次从病人分离到S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热立克次体 分子生物学方法 康氏立克次体 基础研究 平战结合 分类鉴定 西伯利亚 生物学特性 内蒙古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下载PDF
3种对人致病性耶尔森氏菌生物学特性及流行病学意义 被引量:15
4
作者 谷爱娣 樊振亚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01年第4期218-222,共5页
关键词 耶尔森氏菌 生物学特性 流行病学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中国猪种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及防制措施的研究
5
作者 张见麟 陆士良 +2 位作者 魏涛 唐浏英 郭宝岗 《医学研究杂志》 1994年第10期31-32,共2页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人布鲁氏菌病(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布病的牛,羊及猪。我国北方主要是牛羊布病,南方主要是猪布病,特别是两广,80年代初广西疫县保持在34~39%左右。广东65%县有猪布病流行。
关键词 防制措施 布病 布鲁氏菌病 人畜共患疾病 致病性 布氏菌 试验猪 家庭饲养 补体结合试验 流产胎儿
下载PDF
中国北方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病原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6
作者 张健之 毕德增 +7 位作者 陈敏 张晓峰 范明远 陈香蕊 张永国 陈万荣 胥照平 汪民 《医学研究通讯》 2001年第1期20-20,共1页
斑点热是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包括:落矶山斑点热、钮扣热、北亚热、昆士兰热、立克次体痘和日本红斑热.该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群易感性高且难于消灭.随着资源开发、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增加及旅游事业的发展,斑... 斑点热是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包括:落矶山斑点热、钮扣热、北亚热、昆士兰热、立克次体痘和日本红斑热.该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群易感性高且难于消灭.随着资源开发、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增加及旅游事业的发展,斑点热在西方和欧洲发病率逐年增高.据报道,美国落矶山斑点热的年发病率为5%,欧洲钮扣热为10%.我国自1958年开始对斑点热群立克次体进行研究,历经40余年从血清学上已证实我国北方有:北亚热、立克次体痘及扭扣热,从病原学上证实的有北亚热.为了进一步查明我国北方斑点热疫源地及SFGR种群的分布,我们用系列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在我国北方进行了SFGR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热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病原学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布氏菌抗原的研究——Ⅰ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布氏菌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唐浏英 尚德秋 +1 位作者 李元凯 王晓英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99-201,共3页
我们把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应用于布氏菌的检测,探索了该PCR体系扩增的最佳反应条件。它对6种布氏菌纯化DNA均可扩增,同时还测定了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证实该方法最低可检测200个菌细胞。与布氏菌血清学交叉反应较多的耶氏菌等PCR结果阴... 我们把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应用于布氏菌的检测,探索了该PCR体系扩增的最佳反应条件。它对6种布氏菌纯化DNA均可扩增,同时还测定了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证实该方法最低可检测200个菌细胞。与布氏菌血清学交叉反应较多的耶氏菌等PCR结果阴性,说明这对引物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聚合酶链反应 抗原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海南省琼中地区三农场斑点热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常丙功 张健之 +2 位作者 田小东 蔡军 陆振豸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了解海南省斑点热流行状况。方法:用补体结合试验,在琼中县大丰、阳江及新进3个农场的健康人群、家畜及啮齿动物中进行斑点热血清流行病学及啮齿动物种群和带蜱情况调查。结果:共检查牛血清18份,羊血清50份,猪血清63... 目的:了解海南省斑点热流行状况。方法:用补体结合试验,在琼中县大丰、阳江及新进3个农场的健康人群、家畜及啮齿动物中进行斑点热血清流行病学及啮齿动物种群和带蜱情况调查。结果:共检查牛血清18份,羊血清50份,猪血清63份,人血清72份,鼠血清120份,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康氏立克次体、小蛛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羊血清分别为4%(2/50)、2%(1/50)和2%(1/50)。猪血清分别为3.17%(2/63)、0%(0/63)和3.17%(2/63),人血清分别为16.67%(12/72)、11.11%(8/72)和2.78%(2/72),鼠血清分别为30.00%(36/120)、10.83%(13/120)和7.50%(9/120),牛血清中未检测出上述抗体。该地区的优势鼠种为黄毛鼠、屋顶鼠、针毛鼠,带蜱率分别为15.91%(7/44)、30%(15/50)、36.36%(8/22)。结论:海南省琼中县存在斑点热自然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热 血清流行病学 海南 立克次体
下载PDF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布鲁氏菌抗原的研究——Ⅱ PCR技术在动物布鲁氏菌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唐浏英 邱海燕 李元凯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1997年第4期207-208,共2页
用PCR技术诊断动物布病,还未见报道。作者首次用牛种布氏菌104M株100万1只的菌量感染普通小鼠,分别在感染第5d、10d 采血,同时做血清学反应和PCR检测为阳性,同时,还检查了感染15d的豚鼠,其SAT和PCR结果均为阳性,PCR和SAT在感染的后期有... 用PCR技术诊断动物布病,还未见报道。作者首次用牛种布氏菌104M株100万1只的菌量感染普通小鼠,分别在感染第5d、10d 采血,同时做血清学反应和PCR检测为阳性,同时,还检查了感染15d的豚鼠,其SAT和PCR结果均为阳性,PCR和SAT在感染的后期有很高的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种 布鲁氏菌 PCR 感染动物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幽门弯曲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晶晶 庄弢 +3 位作者 蒋秀高 甘毓麟 齐强 李文东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5-19,共5页
我们对各型胃病患者共300例进行了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 以下简称CP)检查。以10%小牛血清布鲁氏菌肉汤为保存液,6%羊血布鲁氏菌琼脂平皿作培养基,在微氧条件下分离 CP,阳性率为65%。用改良尿素酶快速诊断的(4小时敏感性)阳... 我们对各型胃病患者共300例进行了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 以下简称CP)检查。以10%小牛血清布鲁氏菌肉汤为保存液,6%羊血布鲁氏菌琼脂平皿作培养基,在微氧条件下分离 CP,阳性率为65%。用改良尿素酶快速诊断的(4小时敏感性)阳性率为34.6%,及95.4%(24小时),特异性为100%。胃粘膜研磨液直接涂片,用0.3%碱性复红染色后镜检,二者阳性符合率为87.2%。CP 的生化试验表明,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尿素酶呈阳性反应;葡萄糖发酵、硝酸盐还原及3.5%NaCl 均为阴性。药敏试验的结果显示 CP 对庆大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羧苄青霉素,痢特灵、卡那霉素、先锋霉素等敏感;而对磺胺、萘啶酮酸、多粘菌素 B 等耐药。CP 经口感染小鼠 C57、及 BALb/c,与金黄色地鼠,均无致病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弯曲菌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下载PDF
埃博拉病毒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唐浏英 陈化新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4-186,共3页
关键词 埃博拉病毒 分子生物学 免疫学
下载PDF
国外A群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阎世德 姜淑贤 陆桂珍 《疾病监测》 CAS 1996年第1期26-31,共6页
国外A群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102206)阎世德,姜淑贤,陆桂珍自80年代以来,在欧美各国相继报道A群链球菌(GroupAStreptococcus:GAS)病的发病率上升... 国外A群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102206)阎世德,姜淑贤,陆桂珍自80年代以来,在欧美各国相继报道A群链球菌(GroupAStreptococcus:GAS)病的发病率上升,病死率增加。特别是侵袭性重型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病 A群链球菌病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cagA/CagA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建嫦 徐采朴 张建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560-562,共3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人数众多,但临床表现各异。大部分感染者终生无症状,但部分感染者会发展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粘膜相关胃淋巴瘤。Hp感染之所以有不同结局,在于菌株间存在致病力差异。Hp...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人数众多,但临床表现各异。大部分感染者终生无症状,但部分感染者会发展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粘膜相关胃淋巴瘤。Hp感染之所以有不同结局,在于菌株间存在致病力差异。Hp的致病因子包括菌毛、鞭毛、尿素酶、粘附素、细胞空泡毒素(vacuolization cytotoxin,VacA)、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A,cagA)产物等,一些国家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含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表达细胞毒素相关抗原A(cytotoxinassociated antigen A,CagA)的Hp菌株感染与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等严重胃肠疾病发生有关,使cagA/CagA备受各国学者关注。最近,CagA进入宿主细胞后被磷酸化并导致宿主细胞形态改变的报道,为阐明CagA的致病作用和机制提供了契机,使得CagA的功能成为目前Hp研究的热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多态性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云南省鼠疫疫源地鼠疫菌质粒DNA种类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8
14
作者 董兴齐 彭何碧 +2 位作者 叶枫 黄坚华 俞东征 《地方病通报》 1994年第4期58-63,共6页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查了分离自云南省的828株鼠疫菌质粒DNA特征。结果表明,云南鼠疫菌可观察到分子量为3.93、6.05、22.97、35.65、45.35、64.82、74.59、111.36和129.55M...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查了分离自云南省的828株鼠疫菌质粒DNA特征。结果表明,云南鼠疫菌可观察到分子量为3.93、6.05、22.97、35.65、45.35、64.82、74.59、111.36和129.55Mdal九种质粒,按质粒组成可划分为Ⅰ~Ⅹ种质粒图谱。被检菌株中,99.15%具有6.05、45.35和64.82Mdal三种规范化质粒,还发现21.62%、4.59%、1.45%和3.5%的菌株分别尚存3.93、22.97、35.65和111.36Mdal质粒,这些质粒有特定的分布区域,具有重要的分子流行病学意义。根据质粒图谱,可将我省鼠疫现有疫区初步划分成滇西北山地、保山盆地、大盈江、陇川江、南定河、澜沧江下游和红河元江段流域七大相对独立的疫源区。本研究的结果结合既往流行病学资料,似可说明:①质粒组成可作为云南省鼠疫疫源地中疫源地划分的重要指标;②云南家、野鼠两型疫源地菌株具有共同的遗传变异性;③近几年之间鼠疫有复燃也存在异地传播;④云南西南部存在鼠疫疫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菌 质粒图谱 流行病学 疫源地
下载PDF
安徽省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大荣 林涛 +5 位作者 李群 王建军 张茂俊 张哲夫 薛振亚 胡述松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对莱姆病进行血清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检测459份自然人群血清、124份临床病人血清和438份牛、羊、狗、鼠等动物血清标本,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I... 目的:对莱姆病进行血清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检测459份自然人群血清、124份临床病人血清和438份牛、羊、狗、鼠等动物血清标本,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IgG)阳性率,自然人群中平原和山区分别是117%、443%(χ2=473,P<005);不同类型临床病人中以皮肤损害和关节炎患者的阳性率最高,分别是1818%和1471%;动物血清中,平原和山区牛的阳性率分别为1818%和3261%(χ2=402,P<005),羊的阳性率分别为2222%和6128%(χ2=2927,P<001),狗和鼠阳性率分别为30%和357%。结论:不同地理景观中动物血清阳性率的高低与人群血清学结果相一致,莱姆病疫区主要在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血清流行病学 安徽省
下载PDF
中国登革热的流行及对监测研究的建议 被引量:16
16
作者 阚飙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52-156,共5页
关键词 登革热 流行 监测
下载PDF
唐山地区军团菌病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红阳 刘信荣 +1 位作者 万超群 韩向午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军团菌病 临床流行病学 唐山
下载PDF
江西省上高县钩体病暴发的系统性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涛 时曼华 +4 位作者 龙键 龙良云 潘锦华 徐惠栋 罗衡生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4-27,共4页
我们对1992年上高县钩体病暴发流行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此次暴发流行以稻田型为主,主要由七日热群钩体引起。血清学调查表明牛、猪存在感染,流行季节7—9月份,感染地点主要集中于稻田和池塘,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年龄集中... 我们对1992年上高县钩体病暴发流行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此次暴发流行以稻田型为主,主要由七日热群钩体引起。血清学调查表明牛、猪存在感染,流行季节7—9月份,感染地点主要集中于稻田和池塘,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年龄集中于15~45岁的青壮年。池塘水和稻田水平均pH为6.4~6.5,池塘中钩体分离率较高(5/6),7~8月份平均旬雨量为31.25~45.75mm,旬均温度为27.5~28.5℃,这些条件有利于钩体的生长和繁殖。采集县医院和泗溪乡医院临床确诊的钩体病人血液和牛、猪血液,并用dot—ELISA和MAT试验对血清进行了检测,同时从病人血液、牛尿、池塘水、污水和河水中分离钩体,结果早期钩体病人血清dot—ELISA的阳性率(64.6%)明显高于MAT的阳性率(14.1%),同时也高于血培养的阳性率(15.2%)。人血液分离钩体的鉴定结果表明,感染以七日热群钩体为主(15株),兼有爪哇群(6株)、澳洲群(2株)、流感伤寒群(3株)、明尼群(1株)和赛罗群(2株),从牛尿、池塘水,污水和河水中也分别分离出钩体。血清学实验结果显示dot—ELISA是一种快速、简单、特异、敏感的早期钩体病诊断方法和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病 地理流行病学 ELISA
下载PDF
莱姆病螺旋体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涛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8,共7页
关键词 莱姆病 螺旋体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健之 范明远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0-52,共3页
斑点热群(Spotted Fever Group,SFG)立克次体是引起斑点热的病原体。该群立克次体是立克次体目中最复杂的一群。目前已定论并记载在《Bergey’s细菌学鉴定手册》第九版上的有8种,即:引起落矶山斑点热的立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ricketts... 斑点热群(Spotted Fever Group,SFG)立克次体是引起斑点热的病原体。该群立克次体是立克次体目中最复杂的一群。目前已定论并记载在《Bergey’s细菌学鉴定手册》第九版上的有8种,即:引起落矶山斑点热的立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rickettsii),引起北亚热的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sibiria),引起钮扣热的康氏立克次体(R.conor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热群 立克次氏体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