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生菌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白璐 张喆 +9 位作者 梁曦 吕优优 周慧 张峻雪 易华西 刘同杰 公丕民 冯丽荣 冷友斌 张兰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339-346,共8页
目的:研究益生菌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糖效果以及潜在的降糖机制。方法:以实验室34株益生菌为研究对象,利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具有降糖功效的菌株,并通过体外表面疏水性、自聚性衡量菌株益生特性,将筛选出的目标益生菌应用于动... 目的:研究益生菌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糖效果以及潜在的降糖机制。方法:以实验室34株益生菌为研究对象,利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具有降糖功效的菌株,并通过体外表面疏水性、自聚性衡量菌株益生特性,将筛选出的目标益生菌应用于动物模型,探究其降糖功效及潜在机制。采用高脂饮食结合链脲佐菌素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所有小鼠连续灌胃8周后,检测其血糖水平、葡萄糖耐受量、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状况、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胰高血糖素样肽-1以及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在体外筛选实验中,副干酪乳杆菌J5和干酪乳杆菌K11有着良好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和肠道黏附能力。动物实验中,干酪乳杆菌K11能够显著降低小鼠的血糖水平(P<0.05),改善糖耐量受损以及胰岛素抵抗(P<0.05);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含量;明显提高血清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水平和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P<0.05)。结论:干酪乳杆菌K11可显著调节2型糖尿病小鼠的血糖,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肠道菌群产物短链脂肪酸、促进胰高血糖素样肽-1分泌并调节炎症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2型糖尿病 Α-葡萄糖苷酶 血糖 胰岛素
下载PDF
小黄鱼内脏油的提取及其棕榈酸甘油酯低温结晶富集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许韬 周晓红 +7 位作者 陈玉洁 刘同杰 易华西 李思铭 肖光辉 公丕民 张兰威 冷友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19-225,共7页
以小黄鱼内脏为原料,采用稀碱水解法、酶解法和微波辅助法提取鱼油。以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气相色谱(GC)检测不同工艺提取的小黄鱼内脏油中脂肪酸组成,比较脂肪酸含量与分布的差异。并以棕榈酸为指标,研究晶体传质模型以及低温富集内脏油... 以小黄鱼内脏为原料,采用稀碱水解法、酶解法和微波辅助法提取鱼油。以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气相色谱(GC)检测不同工艺提取的小黄鱼内脏油中脂肪酸组成,比较脂肪酸含量与分布的差异。并以棕榈酸为指标,研究晶体传质模型以及低温富集内脏油中棕榈酸的条件。结果表明:稀碱水解法小黄鱼内脏油的提取率最高,达到84.26%±5.15%;所提鱼油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10.47%±0.28%)、花生四烯酸(ARA,1.16%±0.02%)含量和sn-2位棕榈酸含量(39.94%±1.11%)、相对棕榈酸含量(50.55%±1.06%)均高于酶解法和微波辅助法,适合作为高棕榈酸甘油酯的富集原料。低温结晶富集小黄鱼内脏油的棕榈酸,传质模型预测不同温度下晶体质量方程的决定系数R^2>0.97,棕榈酸质量方程的R^2>0.94;并确定低温结晶富集棕榈酸的最佳条件为:油/正己烷比例1∶6、低温-40℃、结晶时间2.6 h,此时晶体中棕榈酸含量富集至42.62%±2.67%,比内脏油的棕榈酸含量提高了61.01%;sn-2位棕榈酸含量为68.19%±1.47%;棕榈酸得率为80.50%±4.39%。该模型准确模拟了内脏油棕榈酸富集的最佳条件,富集的棕榈酸甘油酯具有应用到婴儿奶粉以提高sn-2棕榈酸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内脏油 稀碱水解 脂肪酸 sn-2棕榈酸 低温结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