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致敏小鼠鼻炎模型建立及免疫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於洋 张影 +6 位作者 鲁旭 周晨昱 杨蕾 曾明 张慧云 徐苗 何韶衡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16-523,共8页
目的优化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致敏BALB/c小鼠鼻炎模型,探索可用于过敏反应评价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指标。方法以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以黄花蒿花粉变应原提取物为致敏蛋白,通过不同含量的主要变应原(Art a1)和不同致敏次数,设置不同免疫... 目的优化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致敏BALB/c小鼠鼻炎模型,探索可用于过敏反应评价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指标。方法以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以黄花蒿花粉变应原提取物为致敏蛋白,通过不同含量的主要变应原(Art a1)和不同致敏次数,设置不同免疫程序,皮下免疫小鼠,末次免疫后1周和5周分别用含50μg/ml和500μg/ml Art a1的黄花蒿花粉变应原提取物滴鼻激发,每天1次,每次持续1周。观察小鼠的过敏反应,检测鼻部组织病理变化,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抗原特异性IgE、IgG1、IgG2a等抗体水平及动态变化,检测小鼠脾脏中抗原特异性IL-4、IL-5、IL-2、IFN-γ等淋巴细胞数量变化。结果致敏小鼠经抗原激发后出现明显的抓挠和喷嚏反应;鼻部组织出现明显的变应性炎症;血清中黄花蒿花粉特异性IgE抗体水平的增高与激发抗原呈明显的相关性;致敏小鼠脾脏中抗原特异性IL-4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而IFN-γ特异性淋巴细胞数量未见显著变化。结论成功建立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过敏小鼠模型,通过ELISPOT技术检测到黄花蒿过敏小鼠抗原特异性IL-4淋巴细胞数量的升高,为后续脱敏治疗用制剂的疗效评价提供实验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蒿 过敏性鼻炎 动物模型 过敏
原文传递
黄花蒿花粉过敏小鼠鼻炎模型的优化与稳定性研究
2
作者 周晨昱 张影 +5 位作者 杨蕾 於洋 王健敏 李志勇 徐苗 马凤森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51-359,共9页
目的探索黄花蒿花粉变应性小鼠鼻炎模型维持稳定的激发条件。方法以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选用黄花蒿花粉变应原提取物为致敏蛋白质,于1 d、4 d、7 d对每只小鼠皮下注射0.1 ml的以Art a1计浓度为20μg/ml的黄花蒿花粉变应原提取液。致... 目的探索黄花蒿花粉变应性小鼠鼻炎模型维持稳定的激发条件。方法以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选用黄花蒿花粉变应原提取物为致敏蛋白质,于1 d、4 d、7 d对每只小鼠皮下注射0.1 ml的以Art a1计浓度为20μg/ml的黄花蒿花粉变应原提取液。致敏结束后停息1周,用以Art a1计浓度为500μg/ml的黄花蒿花粉变应原提取液对小鼠进行首次滴鼻激发,每鼻孔10μl。将模型组分为3组分别连续激发7 d、10 d、14 d,每隔4周再激发7 d,探索首次激发时间。空白对照组小鼠以生理盐水进行免疫和滴鼻激发。造模后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和鼻部病理学变化,检测致敏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变化。确定最佳首次滴鼻激发周期后,进一步比较不同激发频次对致敏效果的影响。结果抗原首次激发后,10 d组小鼠过敏症状明显高于7 d和14 d组,且10 d和14 d组小鼠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水平明显高于7 d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二次激发后3个模型组小鼠组仍维持明显过敏症状;鼻部均有明显的上皮细胞增生、鼻甲肿大、炎细胞增多等病理变化;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水平均显著增高;抗原特异性IL-4和IL-6淋巴细胞增殖明显,其中10 d和14 d组高于7 d组。不同激发频次对过敏模型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每隔2周激发一次的致敏小鼠过敏症状以及血清中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每隔4周激发的小鼠。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首次抗原激发时间以及不同激发频次对黄花蒿致敏小鼠模型的影响,最终优化了过敏小鼠评价模型建立的参数,为脱敏治疗药物疗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原 鼻炎模型 激发周期 激发频次 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