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MMC的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NVG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蕾 杨睿 +2 位作者 邱红 刘春艳 宿可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丝裂霉素C的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6例26眼,应用丝裂霉素C的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随访12mo,成功:16例眼压<21mmHg(61.5... 目的:探讨应用丝裂霉素C的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6例26眼,应用丝裂霉素C的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随访12mo,成功:16例眼压<21mmHg(61.54%),无明显眼部刺激症状。术前眼压平均49.78±14.17mmHg,术后眼压下降到平均18.45±8.91mmHg。末次复诊视力提高14眼(53.85%),视力不变12眼,无视力下降或丧失者。26眼中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消退21眼,部分消退5眼。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浅前房6眼(23.08%),前房少量积血3眼(11.54%),引流管内口堵塞2眼(7.69%),引流盘纤维包裹1眼(3.85%)。结论:应用丝裂霉素C的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既能及时降低眼压,又能拯救或提高视力,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阀 全视网膜光凝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下载PDF
贝伐单抗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DME的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丽伟 宿可欣 +2 位作者 马娟 邱红 魏秀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798-800,共3页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105眼DME患者随机分为贝伐单抗联合曲安奈德组、单纯曲安奈德组和单纯激光组各35例35眼,三组分别采用玻璃体腔...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105眼DME患者随机分为贝伐单抗联合曲安奈德组、单纯曲安奈德组和单纯激光组各35例35眼,三组分别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液、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和多波长激光光凝的不同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均进行6mo的随访,根据患者视力、眼压、裂隙灯、FFA和OCT等检查结果进行疗效判定。激光组中,显效12例(34.3%),有效14例(40.0%),无效9例(25.7%),总有效率74.3%。曲安奈德组中,显效15例(42.9%),有效18例(51.4%),无效2例(5.7%),总有效率94.3%。贝伐单抗联合曲安奈德组中,显效23例(65.7%),有效12例(34.3%),没有无效病例,总有效率100%。经统计学处理,贝伐单抗联合曲安奈德组的有效率高于曲安奈德组和激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贝伐单抗联合曲安奈德组和曲安奈德组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激光组(P<0.01,P<0.01),贝伐单抗联合曲安奈德组和曲安奈德组之间的总有效率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DME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单抗 曲安奈德 激光 糖尿病 黄斑水肿
下载PDF
眼动参数变化与青年近视眼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田晓丹 范春雷 +2 位作者 詹立辉 徐艳春 徐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1288-1290,共3页
目的:分析相对调节力(正,负)、水平隐斜(远,近)及调节灵活度等眼动参数与青年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选择大学入校新生266例,平均年龄18.8±0.8岁。根据受检者屈光状态分为五组:正视组29例,低度近视组118例,... 目的:分析相对调节力(正,负)、水平隐斜(远,近)及调节灵活度等眼动参数与青年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选择大学入校新生266例,平均年龄18.8±0.8岁。根据受检者屈光状态分为五组:正视组29例,低度近视组118例,中度近视组82例,高度近视组37例,屈光参差组26例(其中屈光参差组不纳入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在综合验光仪上测正、负相对调节力,VonGraefe法测量远、近距水平隐斜度,利用±2.00D蝴蝶镜测调节灵活度,不同组眼动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相对调节力正视眼组均值4.87±1.47D,低、中、高度近视组正性对调节力均值分别为2.36±1.21,2.92±1.40,2.86±1.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相对调节力正视眼组与近视眼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调节灵活度在正视眼组与近视眼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远、近水平隐斜正视组与近视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低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相对调节明显下降引起调节储备不足形成远视性离焦可能是青年近视发病病因之一,而负相对调节力、调节灵活度及远、近水平隐斜等眼动参数与青年近视发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近视 相对调节力 调节灵活度 隐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