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中心化: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总体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解战原 文兵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58,共3页
从哲学的视野来看,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反中心化。本文提出,后现代主义哲学反中心化的理论策略是“解构”或“消解”,理论效应则表现为权威的解体而原本受压抑的弱者异军突起。后现代主义解构基础和中心、否定本质和主体、反叛... 从哲学的视野来看,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反中心化。本文提出,后现代主义哲学反中心化的理论策略是“解构”或“消解”,理论效应则表现为权威的解体而原本受压抑的弱者异军突起。后现代主义解构基础和中心、否定本质和主体、反叛权威和传统,这种看似极端的理论和行为,倒也并非完全消极和不可取,后现代主义为正义争取空间,向平等与多元敞开胸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反中心化 解构
下载PDF
蒲鲁东在马克思思想形成中的不同理论面相——马克思从政治哲学走向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意义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文兵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177,共8页
马克思青年时期就投身于对现实政治的批判并倾注于对政治哲学的探究,但马克思思想的成熟则是伴随着他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而不断深入的。虽然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的规划即人的解放是他的恒久的思想主题,但在马克思看来,要解决政治哲学... 马克思青年时期就投身于对现实政治的批判并倾注于对政治哲学的探究,但马克思思想的成熟则是伴随着他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而不断深入的。虽然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的规划即人的解放是他的恒久的思想主题,但在马克思看来,要解决政治哲学中的问题,还必须将之建立在坚实的科学的基础之上,必须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进行严肃的分析。从《神圣家族》到《哲学的贫困》,马克思都将蒲鲁东的思想作为考察对象,但他对蒲鲁东思想的态度则是从辩护走向了批驳,这深刻反映了他从对政治哲学的关注走向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鲁东 政治哲学 政治经济学 《神圣家族》 《哲学的贫困》
下载PDF
文本阐释与马克思主义美学本土化——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阐释为中心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都爱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24-126,共3页
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美学学人对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进行了大规模的引用和理论阐释。在阐释过程中,《手稿》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理论文本和理论依据,阐释文本也随之成为马克思主义美学本土化的理论成果和理论... 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美学学人对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进行了大规模的引用和理论阐释。在阐释过程中,《手稿》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理论文本和理论依据,阐释文本也随之成为马克思主义美学本土化的理论成果和理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美学阐释 本土化 自然的人化 美的规律 实践美学
下载PDF
德语Recht的翻译:汉语哲学面对的一个具体困境 被引量:1
4
作者 文兵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7,共11页
德语Recht一词包含“正义”“公平”“权利”“法律”等多层含义。考察对马克思、恩格斯重要文献中Recht的汉译,辨析Recht与“法”“权利”“法权”等译词的对应关系,可以发现,这些译词都难以完全表达出Recht的含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德语Recht一词包含“正义”“公平”“权利”“法律”等多层含义。考察对马克思、恩格斯重要文献中Recht的汉译,辨析Recht与“法”“权利”“法权”等译词的对应关系,可以发现,这些译词都难以完全表达出Recht的含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语言和意识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而其背后则是不同的历史发展。日耳曼民族在征服罗马的过程中较之欧洲其他国家更多地继受了罗马法,Recht一词含有源于罗马城邦的建立于平等与自由基础上的“正义”和“权利”的观念,而这些语义关联是中国的法传统所缺失的。厘清语言、意识、世界三者的复杂关系,对某些关键词汇翻译困境的考察不失为一个较好的切入点。对于这种关键词相互关联的多层含义的探究,可以揭示语言秩序和观念秩序背后的现实基础和历史发展,而这恰恰是汉语哲学可以着力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 权利 法权 汉语哲学
下载PDF
宗白华艺境论中的中国哲学本体论意识
5
作者 张都爱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8-44,共7页
艺境论是宗白华关于“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的核心思想。在宗白华所提炼的“中国艺术精神”和“中国审美特质”问题中,艺境是道艺一体与禅艺一体的创构者。艺境论贯穿着中国哲学的本体论,也深化了中国哲学的本体论。宗白华运用了中... 艺境论是宗白华关于“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的核心思想。在宗白华所提炼的“中国艺术精神”和“中国审美特质”问题中,艺境是道艺一体与禅艺一体的创构者。艺境论贯穿着中国哲学的本体论,也深化了中国哲学的本体论。宗白华运用了中国哲学的第一本体概念——“道”“仁”“易”“禅”,运用了中国哲学的第一存在形式——时、空存在形式,从本体与本体显现、作用的形式上,把哲学的本体意识转化为艺术的本体意识,把哲学的时空意识转化为艺术的时空意识,从而中国哲学的本体论思想构成了宗白华艺境论的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艺境 中国哲学本体论意识 时空一体意识
下载PDF
从主客一体关系视域看邓以蛰中国绘画美学理论体系之建构
6
作者 张都爱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36-46,157,158,共13页
邓以蛰是中国现代美学和艺术学的重要奠基者,他的理论贡献最重要的一面是对中国绘画美学的研究,他立足于主客一体原则,通过对中国画的客体构成、主体构成、主客同构之意境等内容来建构中国绘画美学的理论体系。比较完整地勾勒邓以蛰的... 邓以蛰是中国现代美学和艺术学的重要奠基者,他的理论贡献最重要的一面是对中国绘画美学的研究,他立足于主客一体原则,通过对中国画的客体构成、主体构成、主客同构之意境等内容来建构中国绘画美学的理论体系。比较完整地勾勒邓以蛰的中国绘画美学思想体系结构以及贯穿其中的基本原理和根本精神,归根结底,是要表明主客同构的一体关系是被呈现于创作之中、鉴赏之中与历史发展之中。邓以蛰体系性的中国绘画美学思想之建构的启示意义说明,“形散而神不散”的中国绘画理论形态的体系问题正是一个现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以蛰 主客一体 主客同构 气韵生动
下载PDF
在“综合叙事”和“革命叙事”之外——重估康德哲学的系统性位置
7
作者 宋博 《德国哲学》 2023年第2期23-37,301,共16页
在关于康德的批判哲学的历史书写中充斥着以“综合”或“革命”为主导的叙事。这些叙事带来的历史性视角既启明又遮蔽了康德哲学和前人的复杂关系。为了克服其局限,本文将致力于在系统性视角下提出一种关于康德哲学历史位置的新解读,据... 在关于康德的批判哲学的历史书写中充斥着以“综合”或“革命”为主导的叙事。这些叙事带来的历史性视角既启明又遮蔽了康德哲学和前人的复杂关系。为了克服其局限,本文将致力于在系统性视角下提出一种关于康德哲学历史位置的新解读,据此,形而上学实在主义、认识论经验主义和实质的必然真理的存在构成了不一致的三元组,而经验派、理性派和康德哲学则是对这一三元组的不同回应。这一进路最终也带来了关于康德哲学的全新洞见:批判哲学虽然兼备了解释充分性和认识合法性这两种理论美德,却不得不为此付出理论直觉性的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认识论经验主义 形而上学实在主义 实质的必然真理 不一致三元组
下载PDF
汉语哲学与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兼论“普遍(世)价值”与“共同价值”的翻译
8
作者 文兵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1,共7页
汉语哲学以存在、意识、语言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为研究对象,将世界的秩序、思想的秩序和语言的秩序之间的复杂关系视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从语言角度看,它既构成了思想观念的界限,又参与世界秩序的构建。以前人们往往把语言仅... 汉语哲学以存在、意识、语言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为研究对象,将世界的秩序、思想的秩序和语言的秩序之间的复杂关系视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从语言角度看,它既构成了思想观念的界限,又参与世界秩序的构建。以前人们往往把语言仅仅视为存在与意识的中介,但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存在,本身即具有某种意蕴。因此,在涉及关键词的对译时,可以从词源学上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考察原词与译词语义上的细微差异。这种差异不但反映了历史、现实、传统、文化的不同,而且体现了意识形态的差异。这样的语词主要有产生在西方而后被翻译成汉语的“市民社会”“普世价值”等。而我们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强调在“共”中求“同”,不仅反映了中国语言文字所包含的独特智慧,而且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由此成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一个重要范例。汉语哲学因其独特的视角,能够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提供方法论的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哲学 自主知识体系 “普世价值” 共同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否定之否定原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凯林 李超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15,共4页
在事物的辩证发展中,否定之否定应是比否定地位更高的逻辑环节,它代表着一个发展周期的相对完成,承担着对先前否定环节价值实现的落实和检验。以此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对传统体系的批判不仅是否定,更重要的是在否定之否定意义上的重... 在事物的辩证发展中,否定之否定应是比否定地位更高的逻辑环节,它代表着一个发展周期的相对完成,承担着对先前否定环节价值实现的落实和检验。以此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对传统体系的批判不仅是否定,更重要的是在否定之否定意义上的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是这方面努力的力作。以此看科学历史的发展,看人类文明形态的进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都昭示我们要在否定之余,着力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否定之否定原理 辩证逻辑
下载PDF
当代美国“经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以布伦纳的“社会财产关系论”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秀琴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35,共8页
20世纪中后期的美国马克思思想研究界,出现了"经济马克思主义"思潮。该思潮的理论贡献者力图以跨学科的视角、经济(史)学的叙事和他们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立场与方法,致力于探索社会发展的历史情境、特别是资... 20世纪中后期的美国马克思思想研究界,出现了"经济马克思主义"思潮。该思潮的理论贡献者力图以跨学科的视角、经济(史)学的叙事和他们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立场与方法,致力于探索社会发展的历史情境、特别是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当代发展。美国经济史学家罗伯特.布伦纳就是该思潮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布伦纳为此做出的重要理论贡献就是他所提出的"社会财产关系论"。该理论认为:一切社会的发展,都取决于由水平关系和垂直关系(以不同社会群体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使用方式为划分依据)所构成的宏观结构的变化。因此,分析这两个维度的关系(它们分别包括不同阶级之间的"阶级关系"和同一阶级内部的"竞争关系")就成了他研究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指导原则,并由此在美国学界引发了著名的"布伦纳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马克思主义 布伦纳 社会财产关系 社会发展
下载PDF
“佛教的发展”和“发展的佛教”——从当代“少林寺现象”看中国佛教的未来 被引量:7
11
作者 俞学明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12,共6页
当代"少林寺现象",是指近年少林寺由于引进了现代经营的理念和实践,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引起诸种争议的现象。争议的实质在于人们对于少林寺的经营行为究竟是"世俗化"佛教还是形成"发展的佛教"的疑虑... 当代"少林寺现象",是指近年少林寺由于引进了现代经营的理念和实践,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引起诸种争议的现象。争议的实质在于人们对于少林寺的经营行为究竟是"世俗化"佛教还是形成"发展的佛教"的疑虑,具体表现为寺院的生存方式和僧人的生活方式在顺应世俗社会的发展中,如何保持"佛教"自身的特质问题,其核心在于"佛教的发展"和"发展的佛教"的关系问题。少林寺的经营行为表现了当代中国佛教为构建新型的"发展的佛教"所进行的尝试,但它究竟是发展了"佛教"还是"消解"了佛教,能否成为未来"发展的佛教"的有机构成部分,还有待历史的检验。未来佛教的持续发展,有待于建立一套长期有效的僧才培养机制,并为社会提供具有普遍性、可操作性,具有竞争力的佛教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林寺 中国佛教 世俗化 经营
下载PDF
现代和后现代价值观的超越:多元中的追求 被引量:6
12
作者 文兵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7-62,共6页
后现代主义者利奥塔、德里达以及对后现代主义持批评态度的哈贝马斯等人,他们所提出的价值观与传统的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差别。他们一反以往已经习惯了的一元普遍主义,转而提倡多元的价值追求,在似乎并不设定某种终极价值目标的基础上,力... 后现代主义者利奥塔、德里达以及对后现代主义持批评态度的哈贝马斯等人,他们所提出的价值观与传统的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差别。他们一反以往已经习惯了的一元普遍主义,转而提倡多元的价值追求,在似乎并不设定某种终极价值目标的基础上,力图发现或展望一种新的价值观念,这种新的价值观无疑是当今社会重建和谐与秩序的一种重要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多元 宽容 后现代
下载PDF
舒茨社会世界现象学视域中的他人问题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浩军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28,177,共8页
胡塞尔的同感理论只是解决了周围世界中他人的构造问题,而对于超出我们的知觉经验范围,处于共同世界、前人世界和后人世界中的他人的构造问题则没有给出说明。在批判地吸收胡塞尔他人理论的基础上,舒茨进一步将这一问题延伸到了社会学领... 胡塞尔的同感理论只是解决了周围世界中他人的构造问题,而对于超出我们的知觉经验范围,处于共同世界、前人世界和后人世界中的他人的构造问题则没有给出说明。在批判地吸收胡塞尔他人理论的基础上,舒茨进一步将这一问题延伸到了社会学领域,对社会世界中不同类型的他人之构造进行了分析。舒茨把对他人问题的讨论从周围世界扩展到社会世界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启示:对他人的理解,没有唯一标准的方法,我们需要通过对不同世界的划分来对不同类型的他人进行描述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人 同感 类型化 理念型
下载PDF
精神分析语境中的移情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浩军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2-100,共9页
"移情"是精神分析学、移情美学、移情心理学、移情伦理学和移情现象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但它是一个典型的"同名异义词"。精神分析学的"移情"特指弗洛伊德提出的"übertragung"概念,而后四种... "移情"是精神分析学、移情美学、移情心理学、移情伦理学和移情现象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但它是一个典型的"同名异义词"。精神分析学的"移情"特指弗洛伊德提出的"übertragung"概念,而后四种理论的"移情"指的是"Einfühlung",本质上是"共情"或"同感"。在精神分析学内部,移情与投射、反移情、共情等概念紧密相关,而不同流派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不仅不同甚至完全对立。在精神分析学外部,移情美学、移情心理学和移情伦理学虽然与精神分析学共享了投射或"移置"意义上的"移情"概念,但二者的用法存在本质差异。胡塞尔的现象学反对在投射或移置的意义上理解移情,把移情看作自我以第一人称方式对他人精神生活的深入感受、对异己主体及其体验行为的经验。现象学的移情概念既有助于澄清"移情"(übertragung)与"同感"(Einfühlung)的混用所造成的误解,也有助于理解二者间的关联和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情 同感 精神分析 现象学
下载PDF
《周易》卦爻辞之中的“君子”范畴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震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32,共7页
"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重要范畴,亦是《易》学中道德体系的核心要素,既往由于《易传》中君子的大篇幅论述,使得我们对于《周易》中"君子"的审视往往集中在《易传》部分。但这也导致了我们对于《周易》经文之中... "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重要范畴,亦是《易》学中道德体系的核心要素,既往由于《易传》中君子的大篇幅论述,使得我们对于《周易》中"君子"的审视往往集中在《易传》部分。但这也导致了我们对于《周易》经文之中的"君子"形象有所忽略。然而,《周易》的经文与传文在成书年代上有着较大差距,这直接导致了二者的思想有所不同,具体到"君子"的形象上亦是如此。因而,以《周易》经文之中的君子形象为研究对象,着力探究了"君子"的早期品德与社会责任,同时,借助于对传统"君子"行为道德的分析,对于我们今天的道德建设与社会管理,亦有极大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子 卦爻辞 社会管理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模式与本土意识——以王朝闻《美学概论》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都爱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75,共6页
王朝闻主编的《美学概论》作为新中国第一部概论性质的美学教材,堪称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学科建设的一次集体探索的成果。探讨《美学概论》的理论模式和本土意识,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 理论模式 本土意识 审美对象 审美理想
下载PDF
边界、本质与未来:对行为艺术建设性价值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都爱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84-91,共8页
行为艺术是创作者以自己的身体行为为创作媒介,通过现场的活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方式。行为艺术的创作往往触及法律和道德的边界,因此,行为艺术的边界问题也就成为一个理论探讨的问题。边界问题内在地与本质问题相勾连,对行为艺... 行为艺术是创作者以自己的身体行为为创作媒介,通过现场的活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方式。行为艺术的创作往往触及法律和道德的边界,因此,行为艺术的边界问题也就成为一个理论探讨的问题。边界问题内在地与本质问题相勾连,对行为艺术边界问题的探讨必然要回到对行为艺术本质的审视。从哲学角度看,行为艺术是一种以身体感性为指向的问题主义的艺术。行为艺术蕴含创造活力,富有建设性的价值,它可以参与到新道德、新法律、新思想和新生活的建设中并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艺术 法律边界 道德边界 艺术边界 新感性 问题的极限探索 人的问题
下载PDF
控制世界——哲学的新功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常绍舜 《系统科学学报》 2007年第1期10-12,共3页
哲学的功能研究是哲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哲学的功能不仅是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而且应包括控制世界。认识哲学的控制世界功能,有利于我们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效果和效率,并更好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服务。我们应当将控制世界范畴纳... 哲学的功能研究是哲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哲学的功能不仅是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而且应包括控制世界。认识哲学的控制世界功能,有利于我们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效果和效率,并更好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服务。我们应当将控制世界范畴纳入哲学理论体系,并处理好其与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关系,使哲学理论与时俱进,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世界 改变世界 控制世界 哲学 发展
下载PDF
系统生成律与市场经济建设 被引量:1
19
作者 常绍舜 《系统辩证学学报》 2003年第3期21-23,共3页
任何完整事物的产生过程都是系统生成过程 ,系统生成过程包括要素生成、结构建立、层次分化、环境创建、功能发挥五个阶段 ,这五个阶段既依次交替 ,又相互交叉和渗透。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时 ,应当遵循系统生成规律 ,才能达... 任何完整事物的产生过程都是系统生成过程 ,系统生成过程包括要素生成、结构建立、层次分化、环境创建、功能发挥五个阶段 ,这五个阶段既依次交替 ,又相互交叉和渗透。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时 ,应当遵循系统生成规律 ,才能达到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建设 系统生成过程 发展阶段 生成规律 要素生成阶段 结构建立阶段 功能发挥阶段
下载PDF
论系统的综合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常绍舜 《系统辩证学学报》 2005年第2期22-24,32,共4页
系统综合性包括要素综合、层次综合、结构综合、环境综合、功能综合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是系统所有方面综合性的统一 ,系统的发展则是所有方面发展的综合。
关键词 系统综合性 系统层次 系统结构 系统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