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崎润一郎文学中的美学意识——以《细雪》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苗静 《长春大学学报》 2020年第11期85-90,共6页
文章主要对日本唯美主义作家谷崎润一郎晚年的集大成代表作《细雪》中的历史观,东洋与西洋的融合,时间性,女性描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有别于国内关于谷崎润一郎研究传统流派的单纯强调日本古典美的学说,详细分析了谷崎润一郎作品中... 文章主要对日本唯美主义作家谷崎润一郎晚年的集大成代表作《细雪》中的历史观,东洋与西洋的融合,时间性,女性描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有别于国内关于谷崎润一郎研究传统流派的单纯强调日本古典美的学说,详细分析了谷崎润一郎作品中东洋和西洋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力求探索其在谷崎润一郎文学的美学意识中的体现。论述谷崎润一郎从呼吁回归日本传统到提倡日西合璧过程的同时,对作家对于女性描写的时代变迁作了深入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崎润一郎 《细雪》 西洋 东洋 对立 融合 女性描写
下载PDF
中国文化自媒体对外传播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乔钰茗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87-91,共5页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迎来了新局面,越来越多的新媒体被应用到文化传播中,自媒体作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传播方式,为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带来利好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以自媒体“李子柒”为例,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迎来了新局面,越来越多的新媒体被应用到文化传播中,自媒体作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传播方式,为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带来利好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以自媒体“李子柒”为例,讨论如何善用自媒体做好中国文化的“走出去”,以期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文化传播 对外传播 自媒体 李子柒
下载PDF
文化强国背景下的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乔钰茗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289-294,共6页
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飞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读者,进而成为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径。阐述了中国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的概况,从版权、译者、内容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助... 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飞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读者,进而成为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径。阐述了中国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的概况,从版权、译者、内容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助力中国网络文学有效的对外传播,拓展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的广度与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优秀文化 文化强国 中国网络文学 对外传播
下载PDF
胡声与汉韵——音乐史视域下的中古琵琶文学
4
作者 吴梦雅 《铜仁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8-26,共9页
南朝与北朝都有以琵琶为名的乐器,南朝琵琶为圆形音箱,北朝琵琶为梨形音箱,并非一物,只是由于相似的弹奏技巧而共用一名。南朝琵琶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诗歌的吟唱伴奏。南朝崇尚洛阳音与吴语结合的口音,其声调较今日普通话复杂,以南朝... 南朝与北朝都有以琵琶为名的乐器,南朝琵琶为圆形音箱,北朝琵琶为梨形音箱,并非一物,只是由于相似的弹奏技巧而共用一名。南朝琵琶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诗歌的吟唱伴奏。南朝崇尚洛阳音与吴语结合的口音,其声调较今日普通话复杂,以南朝语音诵读诗作,本身便有高低有致的音韵效果,在此基础上,加上一些垫音和唱腔技巧,形成介于诵读和歌唱之间的吟唱。北朝琵琶为了适应西域所传的舞蹈,产生了急管繁弦的曲调。南朝琵琶曾在历史上短暂消失过一段时间,于唐代重新问世,更名“阮”或“阮咸”;北朝琵琶经过不断的音律改革,更加便于演奏,其形制更是进一步发展成为唐琵琶。就曲调和曲辞来说,南朝琵琶乐和北朝琵琶乐对唐代琵琶乐都有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形制 吟唱 洛阳音与吴音 “企脚北窗” 唐琵琶乐
下载PDF
萌芽中的六朝怀古诗及其对中晚唐怀古诗之影响
5
作者 吴梦雅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9-178,共10页
南朝乐府有《铜雀台》与《长安道》《洛阳道》诗,其中出现了朦胧的怀古意识。《铜雀台》诗从对铜雀伎的同情出发,追述了曹操的功业与邺城的辉煌,而《长安道》《洛阳道》以想象的方式摹写了两京的繁华。由于收复北方话题的敏感性,《长安... 南朝乐府有《铜雀台》与《长安道》《洛阳道》诗,其中出现了朦胧的怀古意识。《铜雀台》诗从对铜雀伎的同情出发,追述了曹操的功业与邺城的辉煌,而《长安道》《洛阳道》以想象的方式摹写了两京的繁华。由于收复北方话题的敏感性,《长安道》《洛阳道》只歌咏两京的繁华,并无怀念失地的情感,但这一情感却以更加委婉的方式出现在笔记与史料中。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出现了《咏长信宫中草诗》这类隐晦地表达黍离之悲的作品。中晚唐的《铜雀台》与《长安道》《洛阳道》,在六朝乐府的基础上,从诗体与诗题两方面改进了写作方式,其怀古意识也从碎片化体物走向了整体、宏大的历史回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雀台》 《长安道》 《洛阳道》 《咏长信宫中草诗》 “黍离之悲”
下载PDF
赣州本《文选》讳字形态考察——兼论其刊刻时间
6
作者 佟亨智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0年第6期92-98,共7页
本文以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递修赣州本《文选》为底本,以国图藏宋元明递修本为参校本,通过对书中以“慎”字为核心的讳字情况进行考察,指出赣州本《文选》的刊刻时间当在绍兴末年。书中避讳至“慎”字,乃在孝宗即位之初对旧刻书版加... 本文以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递修赣州本《文选》为底本,以国图藏宋元明递修本为参校本,通过对书中以“慎”字为核心的讳字情况进行考察,指出赣州本《文选》的刊刻时间当在绍兴末年。书中避讳至“慎”字,乃在孝宗即位之初对旧刻书版加以铲削以避上讳而成。但这一铲削工作显然较为粗率,其主要表现有三:一是书中很多“慎”字并不避讳,又常有同一卷、同一篇甚至同一页上此避彼不避之无规律现象;二是某字若初刻即避讳,一般避讳方式会较为统一,但书中“慎”字明确可辨的避讳(缺笔)方式多达十种,且出现无规律;三是书中多处避讳的“慎”字笔画上清晰可见铲削痕迹,或有未铲净笔画的残存,且存在铲削错误之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赣州本 避讳
下载PDF
艺术场中的象征革命——布迪厄对马奈的实践美学分析
7
作者 张宗帅 《艺术学研究》 2020年第3期81-89,共9页
布迪厄在对马奈的艺术分析中提出了"象征革命"的概念。"象征革命"是关于艺术的集体信仰和象征秩序的失范,挑战了在一个相对自治的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机构和主体。马奈是一位"象征革命"的发起者,这是由他... 布迪厄在对马奈的艺术分析中提出了"象征革命"的概念。"象征革命"是关于艺术的集体信仰和象征秩序的失范,挑战了在一个相对自治的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机构和主体。马奈是一位"象征革命"的发起者,这是由他的具有分裂性的性情系统所决定的,性情系统决定了作品的上手方式、操作手法,马奈分裂性的性情系统突出地表现为他对经典画家作品的戏仿。戏仿需要对一个艺术系统的内部有很好的熟悉和了解,这种熟悉不是主体性和作者意图的,而是对一项技能和手艺的实际掌握,属于实践性身体技艺和诀窍,是习得性无知,即一种"实践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奈 实践美学 象征革命 戏仿 性情系统
下载PDF
农村地区猎食野生动物现象观察——以桂、渝、鲁三个村庄为例
8
作者 邓小燕 张宗帅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7期79-86,96,共9页
在动物源性传染病爆发的大背景下,“野味”引起公众的高度警惕,这也促成国家出台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政策。在相关讨论中,乡村地区猎食野生动物行为较少受到关注,但乡村正是推行相关政策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在动物源性传染病爆发的大背景下,“野味”引起公众的高度警惕,这也促成国家出台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政策。在相关讨论中,乡村地区猎食野生动物行为较少受到关注,但乡村正是推行相关政策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本文以桂、渝、鲁的三个村庄为个案,考察了三个生态得到全面恢复的村庄所面临的滥捕滥食“野味”这一新生态问题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讨论农村地区禁止猎食“野味”所面临的各种阻碍,并试着从动物保护立法、动物保护宣传、乡土生态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提出适应性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野生动物保护 “野味”
下载PDF
短视频App中的农村文化表达——技术场、身体惯习与象征资本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宗帅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7-91,共5页
在短视频app中出现了由人工智能算法构成的自主化的场域——技术场,法国社会理论家布迪厄的相关理论为分析这种社会文化现象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工具:布迪厄的场域概念的核心特征是自治和自主化,自主化意味着场域获得了某种形式的象征权力... 在短视频app中出现了由人工智能算法构成的自主化的场域——技术场,法国社会理论家布迪厄的相关理论为分析这种社会文化现象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工具:布迪厄的场域概念的核心特征是自治和自主化,自主化意味着场域获得了某种形式的象征权力来组织场域内部的资本交换,即在某一特定的空间内遵循着特殊的运作逻辑,在这一特殊的运作逻辑中发挥作用的便是某一特别类型的资本,特定类型的资本是伴随着场域的自主化而出现的。根据处于不同场域的类型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资本 自主化 短视频 象征权力 人工智能算法 惯习 布迪厄 社会理论家
原文传递
姚鼐《惜抱使湘鲁日记》考辨及整理
10
作者 黄汉 《明清文学与文献》 2020年第1期322-360,共39页
连载于《青鹤》杂志1933年第1卷第4期至第22期的《惜抱使湘鲁日记》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部姚鼐日记,对于研究其生平、交游及诗文创作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学界虽对日记有所关注,但相关研究仍然存在不足。文章辨证旧说,厘清了日记... 连载于《青鹤》杂志1933年第1卷第4期至第22期的《惜抱使湘鲁日记》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部姚鼐日记,对于研究其生平、交游及诗文创作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学界虽对日记有所关注,但相关研究仍然存在不足。文章辨证旧说,厘清了日记所载姚鼐诗共79首、词1首,另有3首有目无词;指出了日记由使鲁、使湘及北上三部分组成,且自第19期所载十三日及其后的日记应作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此外还对《青鹤》所载日记中存在的讹误略举数则加以考订,并校录了日记全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鼐 日记 考辨 校录
下载PDF
莱辛《拉奥孔》诗画之界的深度耕犁
11
作者 乔钰茗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564-568,585,共6页
分析了《拉奥孔》这部在西方美学史及文艺批评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著作中所表达的诗画界限思想。探索了莱辛对诗画界限问题的具体表述:与绘画相比,诗歌的表现力更为广阔也更为优越。认为这一观点在现今仍然可以帮助人们解决许多在阅读及... 分析了《拉奥孔》这部在西方美学史及文艺批评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著作中所表达的诗画界限思想。探索了莱辛对诗画界限问题的具体表述:与绘画相比,诗歌的表现力更为广阔也更为优越。认为这一观点在现今仍然可以帮助人们解决许多在阅读及审美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对研究、解读新媒介及新时代形势等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辛 《拉奥孔》 诗与画界限 表现特征
下载PDF
《玩具总动员》系列电影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家钰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55,共9页
动画电影是经视觉化处理后的幻想故事,其叙事结构基本符合民间故事的游戏规则。《玩具总动员》4部系列电影以相同的范型序列作为叙事框架,从根本上规定了故事的核心内容与变异限度。稳定性的一面主要体现在不同世界之间单向隔阂的规则... 动画电影是经视觉化处理后的幻想故事,其叙事结构基本符合民间故事的游戏规则。《玩具总动员》4部系列电影以相同的范型序列作为叙事框架,从根本上规定了故事的核心内容与变异限度。稳定性的一面主要体现在不同世界之间单向隔阂的规则、相同的目标结局、固定的角色配置等。变异性的一面主要体现在相同范型对应的不同母题、角色的流动与变换、每则故事的特殊规则等。稳定性与变异性的并存,致使4部电影形成"差异性重复",观众不会因情节和场景的置换产生割裂感,同时也为系列故事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故事学与电影领域之间的交流互动,既强化了故事研究的应用价值,实现了民间文学研究"朝向当下"的转型,也为电影创编提供了一座丰厚的资源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电影 幻想故事 故事范型 叙事规则 故事学
原文传递
幻想故事中的对称法则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家钰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35,共11页
对称是幻想故事的叙事法则之一,少为学界关注。对称在幻想故事中体现在母题、情节和人物配置三个层面。对称母题是由故事中单一角色先后经历的两次转折组成;对称母题以不同方式拼接组合,可得到串联式、并联式、多重式与混合式四种对称情... 对称是幻想故事的叙事法则之一,少为学界关注。对称在幻想故事中体现在母题、情节和人物配置三个层面。对称母题是由故事中单一角色先后经历的两次转折组成;对称母题以不同方式拼接组合,可得到串联式、并联式、多重式与混合式四种对称情节;母题和情节的对称进一步促成单一人物的对称配置和对立人物的对称配置。对称法则既符合人们的审美偏好,也是幻想故事的"通则"在结构上的表现。根据对称法则,虽无法预见故事的具体细节和内容,但可预测故事的大致走向。因此,对称法则也体现了民间故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故事 幻想故事 故事学 故事形态学 故事结构
原文传递
“桃园结义”的故事多样性及其变异逻辑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羽彤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46,共10页
桃园结义是最重要的三国故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结义故事。"桃园"是刘关张的结义舞台,也是故事中稳固的场景母题,从元代该故事出现伊始,就与"三结义"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作为价值观念的"义",不同文... 桃园结义是最重要的三国故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结义故事。"桃园"是刘关张的结义舞台,也是故事中稳固的场景母题,从元代该故事出现伊始,就与"三结义"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作为价值观念的"义",不同文化层次受众的理解是有差别的,精英阶层尚"公义",市民阶层重"私义",在公义与私义之间的光谱移动,为故事的多样化讲述提供了广阔的生长空间,桃园结义故事因此得以承载不同人群的需求与价值理想。故事变体最丰富的异文,是对"结拜"方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结拜方式,可以对应不同受众阶层,从而对应不同的"义"的追求,体现了故事中情节搭配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园结义 故事异文 历史故事 故事学 母题
原文传递
張守節行實考
15
作者 熊少聰 《历史文献研究》 2021年第2期3-19,共17页
張守節行實有《史記正義序》與《册府元龜》中的三條材料可資考證。其中《册府元龜·總録部·退迹》一條,涉及張守節爵里、師承、出處、生年等信息,依明鈔本異文與其他材料看,本當作"張守節",却因在明刻本中誤作"... 張守節行實有《史記正義序》與《册府元龜》中的三條材料可資考證。其中《册府元龜·總録部·退迹》一條,涉及張守節爵里、師承、出處、生年等信息,依明鈔本異文與其他材料看,本當作"張守節",却因在明刻本中誤作"李守節"而尚未有學者關注。今知張守節爲蘇州吴縣人,生於高宗開耀二年(永淳元年,682)前後,與司馬貞俱在吴中受學於張嘉會。玄宗天寶元年(742)或二年(743)登高道不仕科入仕,肅宗上元元年(760)致仕。開元二十四年(736)撰成《史記正義》時張守節在五十五歲上下,尚未入仕,撰書條件不及司馬貞便利,參照《史記索隱》,《史記正義》表現出見書不廣的特點。張守節與張嘉會當同爲吴郡張氏,張嘉會未注《史記》,但其學今日可謂雖絶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張守節 册府元龜 史記正義 張嘉會 司馬貞
原文传递
《史記》標點正誤一則
16
作者 黄漢 《古籍研究》 2019年第2期137-138,共2页
中華書局修訂本《史記·周本紀第四》"維天建殷,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顯亦不賓滅"下,司馬貞《索隱》末句標點有誤,當作"而劉氏《音》破‘六’爲古‘其’字,義亦無所通"。此處劉氏指劉伯莊,《音》指《史記音義》。
关键词 《史記》 標點 正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