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弱共识与语境复义: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大模型重塑文艺美学 |
刘方喜
|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
|
游民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王学泰
赵诚
|
《社会科学论坛》
|
2007 |
8
|
|
3
|
找回失落的人文教育,为孩子成长注入更多可能 |
陈定家
|
《教育家》
|
2024 |
0 |
|
4
|
直逼中心的“边缘表达”——张永刚教授《文学理论:文化阐释与学科形态》读后 |
陈定家
|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0 |
|
5
|
“现代性”与“本土化”漫谈——访文艺理论家钱中文 |
李一帅
钱中文
|
《中国文艺评论》
|
2023 |
0 |
|
6
|
劝世与劝善:新教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的“劝戒文”——以哈佛燕京图书馆馆藏文献为中心 |
李思清
|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
|
2023 |
0 |
|
7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能给中国带来什么新东西——兼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的理念 |
户晓辉
|
《文化遗产》
CSSCI
|
2014 |
25
|
|
8
|
“写实主义”下的文学阅读 中国文学史经典的生成 |
戴燕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0
|
|
9
|
关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世纪反省 |
杨义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7
|
|
10
|
“神话历史”:当代人文学科的人类学转向 |
叶舒宪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1
|
|
11
|
鲁迅与盐谷温——兼及国民文学时代的中国文学史编撰体制之创建 |
赵京华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7
|
|
12
|
《国际歌》的中文翻译 |
秦弓
|
《湖南社会科学》
|
2005 |
7
|
|
13
|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中医——以《文心雕龙》《黄帝内经》为例 |
王毓红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6
|
|
14
|
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性”意义生成问题 |
党圣元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15
|
美感与性感——唐前文学中对女性美的表现及其流变 |
蒋寅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8
|
|
16
|
“文革”时期的社会生活及其对后现代文化的影响 |
刘忠
刘国忠
|
《甘肃理论学刊》
|
2006 |
4
|
|
17
|
日本近代文学中的女权主义色彩 |
秦弓
|
《日本研究》
CSSCI
|
1997 |
5
|
|
18
|
20世纪初:中国女界新文体 |
王绯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19
|
论朱天文创作中的阴性书写方式 |
李晨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20
|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一个症结——兼谈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
袁良骏
|
《晋阳学刊》
CSSCI
|
2010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