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闲暇时间:一种以时间形态存在的社会资源——“我国公众闲暇时间文化精神生活状况的调查与研究”课题评审会纪要 被引量:6
1
作者 廖奇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4-95,共2页
20 0 4年 3月 14日由文化部和科技部联合资助的课题“我国公众文化精神生活状况的调查与研究”进行了评审鉴定会。于光远、龚育之、韩德乾、何祚庥等知名学者到会 ,并对休闲问题发表了精辟的见解。本刊特发笔谈 ,以引起大家的讨论。
关键词 闲暇时间 科学发展观 公众文化精神生活 问卷法 社会调查
下载PDF
景德镇民窑研究的“文化丛”视角 被引量:3
2
作者 方李莉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30-139,共10页
本文从景德镇民窑的历史描述入手 ,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民间手工陶瓷艺术研究的若干方面。指出制陶技术是在一定的自然和历史环境之下的人的创造 ,同时必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 ,形成一个完整的“瓷文化丛”。在社会变迁... 本文从景德镇民窑的历史描述入手 ,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民间手工陶瓷艺术研究的若干方面。指出制陶技术是在一定的自然和历史环境之下的人的创造 ,同时必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 ,形成一个完整的“瓷文化丛”。在社会变迁不断加剧的现代社会 ,对此加以整理和研究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窑 文化丛 异文化 手工业
下载PDF
试析令词“闺思”母题中的隐喻
3
作者 霍明宇 《西部学刊》 2024年第2期169-172,共4页
“闺思”是历代抒情文学中十分常见的母题,而比之《诗经》、汉乐府等其他文体,在唐宋令词中,这类题材的作品往往以丰富的象征和隐喻独具特色。借助女性和爱情的描摹,“闺思”小令的抒情主体呈现出符号化的特征,抒情方式蒙眬模糊、不宜指... “闺思”是历代抒情文学中十分常见的母题,而比之《诗经》、汉乐府等其他文体,在唐宋令词中,这类题材的作品往往以丰富的象征和隐喻独具特色。借助女性和爱情的描摹,“闺思”小令的抒情主体呈现出符号化的特征,抒情方式蒙眬模糊、不宜指实,从而引发读者产生超越文本本身的更为自由的联想,融合着自身的生命体验,获得深沉的反思和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闺思 隐喻 存在焦虑 生命归处
下载PDF
清人词论中的雅俗之辨诠论
4
作者 彭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6-93,共8页
词之雅俗是词学长久以来热衷论争的重要话题。清人处于千年古代词史的收束期,对词之雅俗进行了持续性探讨。清初,论词者尝试矫正明中后期以来的近俗风气,并借助于辨析关涉雅俗的各类范畴,推动了崇雅之风的崛起与近俗习气的日益式微。清... 词之雅俗是词学长久以来热衷论争的重要话题。清人处于千年古代词史的收束期,对词之雅俗进行了持续性探讨。清初,论词者尝试矫正明中后期以来的近俗风气,并借助于辨析关涉雅俗的各类范畴,推动了崇雅之风的崛起与近俗习气的日益式微。清中叶,接续前贤对词之雅俗的阐述,论词者分从语言运用、音律表现、体制特征、情感呈现等方面考量雅正在词体中发挥的作用,促使去俗崇雅成为衡量词体的重要标准。清末,围绕词之雅正展开了更具广度、深度的探讨,其中尤以陈廷焯的系列论述最为深刻全面。经过清朝两百多年的努力,最终实现了论词以雅正为宗尚的目标,是为古代词学批评史中关涉雅俗问题的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词论 雅俗之辨 去俗崇雅
下载PDF
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被引量:42
5
作者 刘梦溪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10,共10页
在晚清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变迁中 ,1 894- 1 895年的中国甲午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文化与社会问题的关节点。在文化传统中 ,信仰和崇拜的因素很重要。在现代文明秩序的建构与文化传统的流失和重建问题上 ,又有着“大传统”和“小传统”的破... 在晚清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变迁中 ,1 894- 1 895年的中国甲午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文化与社会问题的关节点。在文化传统中 ,信仰和崇拜的因素很重要。在现代文明秩序的建构与文化传统的流失和重建问题上 ,又有着“大传统”和“小传统”的破坏和发展问题 ,五四时期的反传统 ,是学问与知识的清理 ,六、七十年代的反传统 ,则是无知者对传统的毁坏。近代以来的批判传统及现代化过程中隐含着两个问题 :一、如何重新诠释文化传统的价值 ?二、民族文化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化传统 认同危机 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下载PDF
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梦溪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2期1-8,共8页
现代化和传统的重建都不应该是表面文章,而是要扎扎实实地做,需要非凡的创造力、需要用文化搭建和传统衔接的桥梁。文化传统的更新与重建是民族文化血脉的沟通,如同给心脏病患者做搭桥手术,那是要慎之又慎的。我们的领导者、国家的栋梁... 现代化和传统的重建都不应该是表面文章,而是要扎扎实实地做,需要非凡的创造力、需要用文化搭建和传统衔接的桥梁。文化传统的更新与重建是民族文化血脉的沟通,如同给心脏病患者做搭桥手术,那是要慎之又慎的。我们的领导者、国家的栋梁、文化从业人员、大多数民众要有重建传统的愿望,要对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保留一份敬意与温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 文化传统 流失 重建
下载PDF
“六经”与中国古代的文化自觉 被引量:1
7
作者 任大援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6期117-122,共6页
“文化自觉”是人类文化史上共有的现象 ,但东方与西方却走着不同的道路。中国古代的“文化自觉”早于西方一个时代而发生 ,形成了具有二重性的早熟的特色。中国古代的文化自觉 ,是通过儒家的“六经”而具体展现出来。孔子删定“六经” ... “文化自觉”是人类文化史上共有的现象 ,但东方与西方却走着不同的道路。中国古代的“文化自觉”早于西方一个时代而发生 ,形成了具有二重性的早熟的特色。中国古代的文化自觉 ,是通过儒家的“六经”而具体展现出来。孔子删定“六经” ,将三代以来的贵族教育内容 (诗、书、礼、乐 )加以转化并推广到民间 ,建立起以儒家礼乐文明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第一次自觉。这次文化自觉 ,奠定了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伦理类型的基础 ,也为汉代以后中国形成的“经学”提供了基本的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 中国 古代 文化自觉 儒家文化 礼乐文明 思想体系 孔子 伦理类型 经学 四书 五经
下载PDF
孟子“乐育英才”的内在理路及儒家传统中的人文化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彦伟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2-59,共8页
孟子'乐育英才'终极目的是将'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人格修为和对道统的自觉承续,通过对'天下英才'的教化及其在社会中的德行实践,使整个社会趋于人伦有序和道德纯善的境界。此后《大学》中的'明德新民... 孟子'乐育英才'终极目的是将'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人格修为和对道统的自觉承续,通过对'天下英才'的教化及其在社会中的德行实践,使整个社会趋于人伦有序和道德纯善的境界。此后《大学》中的'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三纲',也正是这一内在理路的进一步逻辑推演。从更本质上看,教化英才,正是儒家欲绾合'天文'与'人文',将宇宙自然秩序内化到人文社会秩序的枢机所在。而枢机之实现,须有待于立德成人、经世致用和转移一时风会的特殊人才之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君子三乐 乐育英才 教化英才 人文化成
下载PDF
中国人的独特信仰与多元文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梦溪 《现代国企研究》 2011年第Z1期88-93,共6页
中国文化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多元一体,是长时间形成的,不像有些国家那样很晚才形成,所以不容易出现这个要解体那个要解体。中国怎么可能解体?它是命定地连在一起的华夏圣土。文化,宽泛一点的定义,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 中国文化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多元一体,是长时间形成的,不像有些国家那样很晚才形成,所以不容易出现这个要解体那个要解体。中国怎么可能解体?它是命定地连在一起的华夏圣土。文化,宽泛一点的定义,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狭隘一点的定义,应包括知识、宗教、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 中国人 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社会 儒家思想 乾隆皇帝 多元一体 湖湘文化 佛教 释教 北京 祭神
下载PDF
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梦溪 《新湘评论》 2007年第1期38-41,共4页
关键词 文化传统 中国 流失 清朝末年 民国初年 清末民初 文化变迁 文化解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之再生和文化信息传递——杜维明教授访谈录
11
作者 刘梦溪 《社会科学论坛》 2007年第9期63-84,共22页
我和杜维明先生先后有过两次访谈。第一次是1992年94在哈佛当“文化中国:理念与诠释”国际学术研讨会结束之后.我们谈了大半个下午,嗣后写成《“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一文,发表在我主编的《中国文化》杂志上。
关键词 文化信息传递 杜维明 中华民族 访谈录 “文化中国”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文化》
下载PDF
中法文化年随想
12
作者 任大援 《华夏人文地理》 2005年第1期133-133,共1页
"法国文化年"从开幕起就以强大的阵势让我们对法国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三个展览:《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法国时尚100年》、《戴高乐生平展》,一个大型音乐会《雅尔紫禁城音乐会》,一场"法兰西巡逻兵"飞行表演。
关键词 印象派 音乐会 绘画 展览 紫禁城 法文化 戴高乐 法兰西 国有
下载PDF
祭礼中祖先的“在”与“如在”
13
作者 霍明宇 《云梦学刊》 2023年第5期89-95,共7页
古代祭祀礼仪会择取一个实物代替逝去的祖先,周代以前用尸,后代又出现了神主牌位、祖先画像等形式。后嗣面对着祖先的象征物,表达哀思和祷祝,也在想象中祖先的“注视”下确定着宗族文化的传承和自我的身份之名。祭礼中的祖先既是具象化... 古代祭祀礼仪会择取一个实物代替逝去的祖先,周代以前用尸,后代又出现了神主牌位、祖先画像等形式。后嗣面对着祖先的象征物,表达哀思和祷祝,也在想象中祖先的“注视”下确定着宗族文化的传承和自我的身份之名。祭礼中的祖先既是具象化的临在,又在想象中被后嗣加工重塑,成为宗族文化的符号,以有形和无形的存在影响着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礼 临在 如在 象征义
下载PDF
对佛教孝道观研究的反思——以释契嵩为例
14
作者 喻静 《社会科学论坛》 2013年第2期31-39,共9页
佛教核心义理,无论中印,无论古今,俱是一以贯之的,和儒家的核心义理有本质差别。本文以释契嵩为例,阐明自古以来的佛教僧人和佛教思想家所谈的孝是独立的基于佛教义理的孝,而不是依附于儒家义理的孝,虽然两者在实践层面有颇多相似之处... 佛教核心义理,无论中印,无论古今,俱是一以贯之的,和儒家的核心义理有本质差别。本文以释契嵩为例,阐明自古以来的佛教僧人和佛教思想家所谈的孝是独立的基于佛教义理的孝,而不是依附于儒家义理的孝,虽然两者在实践层面有颇多相似之处。本文以为,讨论佛教孝道观若理所当然以儒为主、以佛为客,把中国历代佛教思想家处理孝的方式片面理解为对儒道两家诘难的防御性的回应,或以依附性的身份对传教策略做出妥协和融通,即可能障蔽佛门践行者的悲心大愿、障蔽佛教的独特和殊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孝道观 儒佛会通 释契嵩 《孝论》
下载PDF
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
15
作者 喻静 苏浩 《艺术学研究》 2023年第6期11-15,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1])...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1])。连续性应是我们理解与把握中华文明诸多特性中最鲜明且最直观的一个,也是中华文明最基础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连续性 中华文明 理解和把握 文化传承发展 源远流长 历久弥新 走自己的路 理解与把握
下载PDF
明清之际地域诗歌研究的态势视角——以江南地区为观照对象
16
作者 彭志 《地方文化研究》 2020年第4期34-45,共12页
既往对易代之际地域诗歌的研究,或采用文学史观,强调对构成诗歌的各个要素历时嬗递的考察;或选择文学地理学,突显诗歌与地理空间的错综关系。而态势视角则同时容纳时、空二维,重在探讨诗歌在急遽变化的政治形势、多元中兼具共性的地域... 既往对易代之际地域诗歌的研究,或采用文学史观,强调对构成诗歌的各个要素历时嬗递的考察;或选择文学地理学,突显诗歌与地理空间的错综关系。而态势视角则同时容纳时、空二维,重在探讨诗歌在急遽变化的政治形势、多元中兼具共性的地域文化等因素影响下的历时变迁与共时面貌。聚焦明清之际江南诗歌,其总体特征表现为士人群体政治身份明显分化后形成的对内类型化与对外异质化,书写内容从自我意志、日常生活的呈现转向对王朝盛衰、民生疾苦的感喟,诗艺上体现为对意象、典故、色调、隐语等手法的考究。探赜明清之际江南诗歌的路径,关键在于将其放置于明前中期、晚明、清初期三个时段的交叉对照,以及江南内部不同府县与其他较具特色区域的交相对比,从而勾勒出江南诗歌在清初政治罅隙中的复杂生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江南 诗歌态势 总体特征 路径选择
下载PDF
民俗艺术助力地域经济发展的有益尝试——以西北花儿产业化的经验借鉴与思考为例
17
作者 霍明宇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2-96,共5页
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西北多民族共创共享的山歌“花儿”有着独特的品牌形象。它既是民俗艺术的珍贵活化石,又代表着一种极具包容性、创造性的民俗文化艺术现象;它既是多民族间艺术交流、文化融汇的结晶,也是促成... 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西北多民族共创共享的山歌“花儿”有着独特的品牌形象。它既是民俗艺术的珍贵活化石,又代表着一种极具包容性、创造性的民俗文化艺术现象;它既是多民族间艺术交流、文化融汇的结晶,也是促成西北地区与世界文明对话的纽带。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国家“双创”路线的有力指导下,“花儿”作为地区艺术品牌在赋能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不断尝试,获得成效,但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包括创新活化程度不够,难以在产业化过程中形成长效机制等等。问题的出现,提示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文化艺术产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在民俗艺术的保护、传承、产业化过程中,把握好艺术性和市场化之间的冲突矛盾,为民俗艺术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学术和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艺术 花儿品牌 双创 区域特色
下载PDF
“了解之同情”——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简释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梦溪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05-208,共4页
陈寅恪所作《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内容极精要,却涉及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和中国历史研究的许多重大问题,可以视作寅恪先生治中国学问的思想纲要和心得总结。本文对上册审查报告提出的学术观念和有关问题略加释证。
关键词 陈寅恪 《审查报告》 学术观念
下载PDF
女性先驱者的足迹——近代女留学生对中国社会和妇女解放的贡献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红萍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08年第11期141-158,共18页
一、绪论 孙中山说:没有中国留学生,就没有辛亥革命。我们也可以说,没有中国留学生,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不管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来看,还是从具体时段的辛亥革命来看,中国留学生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近代化 中国社会 妇女解放 女留学生 先驱者 中国留学生 中国近现代历史 女性
下载PDF
优秀传统文化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资源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大援 《学术界》 CSSCI 1999年第1期19-24,共6页
关键词 刘少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党的思想建设 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列宁主义 共产党员修养 《论语》 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 封建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