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治疗5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张郁林 刘志勇 +3 位作者 王冲 程沛 朱蓓丽 蒋佩明 《现代医学》 2005年第3期189-190,共2页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5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3.8%;发生并发症22例,并发症发生率41.5%。术后随访心胸比(CT)、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D)、左房...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5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3.8%;发生并发症22例,并发症发生率41.5%。术后随访心胸比(CT)、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D)、左房收缩末期前后径(LAS)均较前缩小,术后心功能较前明显改善。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心肌保护、保留二尖瓣装置、彻底纠正三尖瓣返流及严密的术后监护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志勇 李旭东 +2 位作者 朱亚彬 李鸿雁 崔明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8-208,共1页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CAF)是一少见的冠状动脉系统畸形.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我们手术治疗6例冠状动脉瘘,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外科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微创手术在心脏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超 刘志勇 《现代医学》 2011年第2期244-247,共4页
以胸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技术目前已在普胸外科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更新的微创手术器械陆续出现的今天,微创手术技术也已开始在心脏外科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但微创手术在心外科领域目前亦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且手术疗效亦未得到... 以胸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技术目前已在普胸外科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更新的微创手术器械陆续出现的今天,微创手术技术也已开始在心脏外科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但微创手术在心外科领域目前亦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且手术疗效亦未得到完全认可。作者就微创手术在心脏外科中的应用、手术切口的选择、手术疗效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技术 微创心脏手术 综述
下载PDF
心脏黏液瘤的外科治疗(附7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洪斌 刘志勇 +6 位作者 杨丹宁 李旭东 朱亚彬 王玉华 李鸿雁 堵俊杰 周建民 《现代医学》 2005年第1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心脏黏液瘤 外科治疗 常见 房间隔 心脏肿瘤 原发性 患者 良性肿瘤 成人
下载PDF
冠心病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5
作者 王洪斌 刘志勇 +6 位作者 杨丹宁 李旭东 朱亚彬 王玉华 堵俊杰 李鸿雁 周建民 《现代医学》 2004年第6期406-408,共3页
目的 总结冠心病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对 99例行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99例患者中 60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OPCAB) ,3 9例采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n pumpCABG) ;围术期死... 目的 总结冠心病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对 99例行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99例患者中 60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OPCAB) ,3 9例采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n pumpCABG) ;围术期死亡 10例 ,其中 5例为 70岁以上高龄患者 ,其余患者痊愈。结论 OPCAB手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 ,不增加急诊手术风险 ,选择合适的病例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年龄大于 70岁的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综合管理 ,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患者 OPCAB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临床分析 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 结论 目的 体会
下载PDF
高龄高危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
6
作者 李旭东 蒋佩明 +1 位作者 刘志勇 杨丹宁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2年第3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肺癌 外科手术 老年人 治疗
下载PDF
心脏外科术后正中切口感染的防治 被引量:6
7
作者 冯建国 刘志勇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6期711-713,共3页
关键词 心内直视术 切口感染 胸骨裂开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小庆 刘志勇 +4 位作者 蒋佩明 张郁林 王冲 周利荣 朱蓓莉 《现代医学》 2004年第5期315-317,共3页
目的 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TAPVD)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2 2例TAPVD患者 ,其中心上型 16例 ,采用心房横断 (14例 )和心上吻合 (2例 ) ,行左房 共同静脉吻合 ;心内型 4例 ,将房间隔缺损扩大 ,应用补片将异位引流的肺静脉隔... 目的 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TAPVD)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2 2例TAPVD患者 ,其中心上型 16例 ,采用心房横断 (14例 )和心上吻合 (2例 ) ,行左房 共同静脉吻合 ;心内型 4例 ,将房间隔缺损扩大 ,应用补片将异位引流的肺静脉隔至左房 ;混合型 2例 ,上腔静脉用心包补片加宽。结果  2 0例痊愈 ,2例死亡。痊愈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8个月~ 6年 ,心功能均正常。结论 TAPVD患者一旦诊断明确 ,应及早手术 ,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可获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患者 痊愈 TAPVD 补片 诊断 外科治疗 用心 结论 中心
下载PDF
乌司他丁在胸外科手术中抗侵袭作用的研究
9
作者 唐建枢 许飚 刘志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1期1016-1018,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胸部手术患者术后抗炎性反应和对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40例胸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乌司他丁组术前1d和术后1、2、3 d应用乌司他丁30万单位,静脉滴注,10万单位/8 h(1 h内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胸部手术患者术后抗炎性反应和对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40例胸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乌司他丁组术前1d和术后1、2、3 d应用乌司他丁30万单位,静脉滴注,10万单位/8 h(1 h内滴完);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给予等量等渗盐水。分别于手术前1 d和术后1、3、5、7 d抽取外周血标本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结果:乌司他丁组患者的IL-6、IL-8、TNF-α等指标在术后1、3、5、7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乌司他丁组术后第1、3、5 d AST,ALT以及TB比对照组明显低。术后1周内乌司他丁组患者肝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乌司他丁对接受胸外手术患者术后肝、肾功能恢复有保护性作用,通过减少有害细胞因子的产生达到保护机体的作用,提高了机体对手术应激反应的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炎性反应 肝.肾功能
下载PDF
经颈静脉入路行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治疗重度肺动脉瓣反流一例
10
作者 丁建东 徐荣丰 +6 位作者 张晓黎 丁秀霞 陆新健 陆启同 赵振 章晓国 马根山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759-763,共5页
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常涉及右室流出道(RVOT)功能障碍。外科跨瓣环RVOT补片加宽术可导致肺动脉瓣狭窄或反流,进而导致右心功能障碍、心律失常。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TPVR)可治疗RVOT功能障碍。Venus P-Valve作为中国及欧洲首个获批... 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常涉及右室流出道(RVOT)功能障碍。外科跨瓣环RVOT补片加宽术可导致肺动脉瓣狭窄或反流,进而导致右心功能障碍、心律失常。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TPVR)可治疗RVOT功能障碍。Venus P-Valve作为中国及欧洲首个获批上市的自膨胀式TPVR产品,更适合中国人群的疾病特征。股静脉为常用入路,但在下腔静脉闭塞或髂股静脉弯曲/阻塞时,难以经股静脉入路,手术难度增大。作者报告国内首例经颈静脉入路的Venus P-Valve治疗病例(由于下腔静脉变异,直接延续奇静脉汇到上腔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入路 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 肺动脉瓣反流 重度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慧娟 胡若愚 +3 位作者 戴王娟 刘元果 闵波 蒋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方法取EGFP转基因大鼠胫、股骨骨髓,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纯化BMSCs;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CCK-8法绘制细胞生长曲...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方法取EGFP转基因大鼠胫、股骨骨髓,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纯化BMSCs;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CCK-8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与野生型BMSCs增殖情况相比较;分别向成脂、成骨、成软骨诱导分化鉴定;将细胞经鼠尾静脉移植入大鼠体内,观察其在体内定植情况。结果获得稳定表达EGFP的BMSCs,以长梭形为主,融合后呈漩涡状排列;生长曲线示EGFP-BMSCs增殖能力旺盛,与野生型BMSC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3,P=0.982);细胞CD29、CD90、CD34、CD49d、CD45表达率分别为99.4%、96.4%、0.171%、0.049%、0.038%;成脂、成骨、成软骨诱导后,分别给予油红O、茜素红、甲苯胺蓝染色,结果均呈阳性;在肺组织内可检测到稳定的绿色荧光。结论成功获得高纯度、稳定表达EGFP的BMSCs,干细胞特性不受EGFP影响。细胞定植后,示踪效果良好,可用于后续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绿色荧光蛋白 诱导分化
下载PDF
肺癌术中胶体^(32)P组织间照射治疗淋巴道隐匿性转移灶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璐 刘志勇 +6 位作者 童冠圣 李旭东 谢亦山 高宏 高文 黄鹰 封国生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 探讨胶体32 P在肺癌手术中组织间照射对淋巴道隐匿性转移灶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73例肺癌患者采用手术切除瘤体配合胶体32 P间质注射治疗 ,以同期同病种单纯手术治疗 5 8例为对照 ,观察术后胶体32 P在体表动态分布情况、并发症... 目的 探讨胶体32 P在肺癌手术中组织间照射对淋巴道隐匿性转移灶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73例肺癌患者采用手术切除瘤体配合胶体32 P间质注射治疗 ,以同期同病种单纯手术治疗 5 8例为对照 ,观察术后胶体32 P在体表动态分布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不同病理类型各组术后锁骨上淋巴结(SCL)转移率及 1、3和 5年生存率。结果 手术 +胶体32 P组与对照组均无手术死亡。两组淋巴结阳性率及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χ2 =0 .0 1 2、2 . 0 82、0 . 0 0 3,P均 >0. 0 5 ;χ2 =0 . 0 2 1~ 0 .1 4 4 ,P均 >0. 0 5 )。术后SCL转移发生率手术 +胶体32 P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 =4 .5 0 7~ 5 .348,P <0 . 0 5和 <0 . 0 1 )。手术 +胶体32 P组和对照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2 . 2 %、5 6. 2 %、38 .7%,77 .6 %、4 1. 7%、2 5. 5 %。其中 1年生存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6 5 9,P >0 0 5 ) ,3和 5年生存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χ2 =4. 2 0 7、3. 997,P均 <0. 0 5 )。结论 肺癌切除术中胶体32 P间质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杀灭隐匿性转移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P 隐匿性转移 肺癌 生存率 术后 对照组 淋巴 显著性 胶体 结论
下载PDF
经皮胃镜下胃和小肠造瘘术建立肠内营养途经 被引量:22
13
作者 欧希龙 邱海波 +7 位作者 杨丹宁 刘松桥 孙为豪 曹大中 俞谦 张有珍 吴自英 刘顺英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胃镜下胃和小肠造瘘术建立肠内营养途经的方法。方法:对24例患者采用Pu ll法经皮胃镜行胃造瘘术(PEG),另3例小肠造瘘术(PEJ)在胃造瘘基础上用异物钳钳夹胃腔内小肠造瘘管,推送胃镜将其送至Trize韧带以下。结果:PEG成功率为... 目的:探讨经皮胃镜下胃和小肠造瘘术建立肠内营养途经的方法。方法:对24例患者采用Pu ll法经皮胃镜行胃造瘘术(PEG),另3例小肠造瘘术(PEJ)在胃造瘘基础上用异物钳钳夹胃腔内小肠造瘘管,推送胃镜将其送至Trize韧带以下。结果:PEG成功率为100%。通过改良胃镜下直接置管方法,3例PEJ全部一次放置成功;3例局部有活动性出血,局部稍拉紧外固定片后,出血停止;4例局部有分泌物及红肿,经碘伏消毒、应用抗生素而治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PEG简单、安全、可行,PEJ的改良方法可一次使小肠造瘘管到达空肠,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 胃造瘘术 小肠造瘘术 肠内营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依赖于PI3K/Akt信号通路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海卫 张雷 +5 位作者 胡若愚 李好 景华 董国华 许飚 李德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5期7312-7319,共8页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能促进组织损伤部位血管生成,与其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分化密切相关,但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分化的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小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功能活性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信...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能促进组织损伤部位血管生成,与其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分化密切相关,但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分化的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小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功能活性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信号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小鼠骨髓内皮祖细胞,鉴定后传代培养,以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作干预处理,实验细胞分为EGM-2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处理组(培养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分别为1,5,10 U/m L)、促红细胞生成素+LY组(培养液中分别含有10 U/m L促红细胞生成素及10 mmol/L LY294002)、LY组(培养液中含10 mmol/L LY294002)、二甲基亚砜组(培养液中含1 m L/L二甲基亚砜),分别采用CCK8试剂盒、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裂解液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裂解液中Akt及p-Akt表达。结果与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显著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并随培养基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增加而呈现量效关系,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促增殖作用可被LY294002完全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促红细胞生成素+LY组。LY组、促红细胞生成素+LY组细胞裂解液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显著低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处理各组。各组Akt表达无明显差异,而促红细胞生成素+LY组p-Akt表达显著低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各组。上述结果提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显著促进体外培养的内皮祖细胞的增殖、降低内皮祖细胞的凋亡率,其作用依赖于PI3K/Akt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培养 内皮祖细胞 促红细胞生成素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信号通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盐水冲洗射频改良迷宫Ⅲ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志勇 李旭东 +4 位作者 王洪斌 李鸿雁 王玉华 何伟 周建明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32-433,共2页
目的评价心瓣膜手术时用盐水冲洗射频改良迷宫Ⅲ手术(IRFMM)治疗心房颤动(AF)的临床效果。方法白2003年12月至2005年10月,我科采用外科手术射频消融系统,在20例心瓣膜病患者手术中用IRFMM治疗AF。射频功率设定为25W,盐水冲洗速度... 目的评价心瓣膜手术时用盐水冲洗射频改良迷宫Ⅲ手术(IRFMM)治疗心房颤动(AF)的临床效果。方法白2003年12月至2005年10月,我科采用外科手术射频消融系统,在20例心瓣膜病患者手术中用IRFMM治疗AF。射频功率设定为25W,盐水冲洗速度为5ml/min。结果术后20例中16例转为窦性心律。随访1~22个月,17例维持窦性心律,1例为结性心律,2例仍为AF。结论在行伴有AF的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时,采用盐水冲洗射频改良迷宫Ⅲ手术治疗AF,具有安全简便、疗效确切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水冲洗射频 改良迷宫Ⅲ手术 心房颤动
下载PDF
冠脉搭桥手术10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志勇 李旭东 +4 位作者 朱亚彬 陈凡 杨丹宁 王敏敏 李鸿雁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1-182,共2页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 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CABG手术。两支血管病变 10例 ,三支血管病变 70例 ,左主干狭窄 2 2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2 8例。采用大隐静脉 (SV)及左内乳动脉 (LIMA)...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 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CABG手术。两支血管病变 10例 ,三支血管病变 70例 ,左主干狭窄 2 2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2 8例。采用大隐静脉 (SV)及左内乳动脉 (LIMA)作为移植物材料。结果 术中平均搭桥 3 2支 ,平均应用LIMA0 98支 ,搭桥同时行主动脉瓣替换术 5例 ,二尖瓣替换术 2例 ,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 6例。手术后死亡 3例 ,住院死亡率 2 9%。术后所有病人心绞痛症状消失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CABG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好 ,手术安全性高 ,可被绝大多数病人所耐受 ,甚至对高龄、多支病变、多次心梗、心功能较差及伴有瓣膜病变的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搭桥术 体外循环 临床分析 治疗
下载PDF
左冠状动脉再植术治疗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一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伟 刘志勇 +2 位作者 李旭东 周建明 王玉华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再植术 收缩期杂音 治疗 入院查体 动脉根部 发作性胸痛 ST段下移
下载PDF
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血清对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乌司他丁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薛新 刘志勇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594-597,共4页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5只SD大鼠分成3组:A组为健康对照组,B组为内毒素(LPS)诱导ALI组,C组为LPS诱导ALI应用乌司他丁治疗组。收集3组大鼠的血清分别作用于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观察血清...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5只SD大鼠分成3组:A组为健康对照组,B组为内毒素(LPS)诱导ALI组,C组为LPS诱导ALI应用乌司他丁治疗组。收集3组大鼠的血清分别作用于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观察血清刺激后RPMVEC通透性的改变及F-肌动蛋白的变化。结果:B组大鼠的血清使RPMVEC通透性明显增加,C组大鼠的血清明显减小RPMVEC的通透性。3组的通透系数与未加血清对照组通透系数的百分比依次为(7.31±0.27)%、(30.13±1.24)%、(18.94±0.5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大鼠的血清可使RPMVEC F-肌动蛋白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F-肌动蛋白解聚,C组大鼠血清则明显减低F-肌动蛋白的解聚程度,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S诱导ALI大鼠的血清可引起RPMVEC单层通透性增高与F-肌动蛋白解聚;乌司他丁可减轻ALI过程中炎症介质对内皮细胞骨架的影响,改善内皮细胞的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血清 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单层细胞通透性 F-肌动蛋白 乌司他丁
下载PDF
小切口肋骨膜切开术治疗非特异性肋软骨炎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旭东 刘志勇 +1 位作者 蒋佩明 崔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6期115-116,118,共3页
目的 :介绍一种非特异性肋软骨炎 (Tietze氏病 )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微创小切口切开松解病变处肋软骨膜以缓解疼痛症状。结果 :本组共行肋软骨膜切开 2 1例次 ,术后 4 8h即有 15例次 (71.4 % )疼痛获中度以上缓解 ,术后 7d有 19例... 目的 :介绍一种非特异性肋软骨炎 (Tietze氏病 )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微创小切口切开松解病变处肋软骨膜以缓解疼痛症状。结果 :本组共行肋软骨膜切开 2 1例次 ,术后 4 8h即有 15例次 (71.4 % )疼痛获中度以上缓解 ,术后 7d有 19例次 (90 .5 % )获中度以上缓解 ,术后 30d有 2 0例次 (95 .2 % )获中度以上缓解 ,全组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 ,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本术式无须使用特殊器械 ,操作简单安全 ,手术创伤小 ,易被患者接受。对于确诊为非特异性肋软骨炎而长期反复发作 ,一般方法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坚持治疗者 ,本术式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肋软骨炎 Tietze氏病 手术治疗 肋骨膜切开
下载PDF
经皮二尖瓣钳夹术治疗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 被引量:5
20
作者 丁建东 徐荣丰 +6 位作者 张晓黎 丁秀霞 王臻 陆启同 章晓国 陈立娟 马根山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5期569-572,共4页
经皮二尖瓣钳夹术(MitraClip)已成为治疗二尖瓣反流(MR)的重要选择。对于有症状的严重MR的高手术风险患者,由于合并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相关的高死亡风险,MitraClip是一种替代治疗方法。该手术由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X线引导,在二... 经皮二尖瓣钳夹术(MitraClip)已成为治疗二尖瓣反流(MR)的重要选择。对于有症状的严重MR的高手术风险患者,由于合并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相关的高死亡风险,MitraClip是一种替代治疗方法。该手术由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X线引导,在二尖瓣前叶和后叶之间放置一个夹子,以减少二尖瓣反流。其优点是避免胸骨切开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修复二尖瓣,并减少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无须转重症监护病房,并不需要输血。在江苏省内本文作者首次对1例56岁反复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患者应用MitraClip治疗因缺血性心肌病导致的重度功能性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钳夹术 重度二尖瓣反流 江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