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儒家哲学的“春意”与中国哲学的“新生”
1
作者 胡晓艺 《北方论丛》 2022年第1期88-94,共7页
"春"与"仁"相关联的儒家哲学思想史程包含三个逻辑环节。在《周易》自然哲学中,春与东方草木建立关联;由"五行"思想的发展而与"仁"之德行建立关联;宋明时期,"仁"包举四德,上升为本体... "春"与"仁"相关联的儒家哲学思想史程包含三个逻辑环节。在《周易》自然哲学中,春与东方草木建立关联;由"五行"思想的发展而与"仁"之德行建立关联;宋明时期,"仁"包举四德,上升为本体,春遍在四季,本体与价值具有一体性,指向生生不息的生命共同体的存在。宋明道学所发现的"春意"与佛家的春意之区别包含三个面向:一是重新肯定了人的存在价值;二是指向人的存在的同时,同时指向物、并且实有其物;三是心物不仅同源而且同趋,境界中有着明确的价值论指向。发展的春意,比较的春意到内在的春意,仁本体的发现使得宋代文化及中国哲学近世精神的"内在自然"向度被真正发现。"天人合一"思想的当代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它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启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的新类型的探索,这正是中国哲学当代开展新生的春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哲学 中国哲学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载PDF
唯有牡丹真国色:牡丹文化的哲学阐释
2
作者 胡晓艺 《华夏文化》 2021年第4期56-57,共2页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作为国花,有着深厚的哲学文化意蕴。“牡”之名,体现了中国哲学《周易》和“五行”思想背景下坤道的承载之德与中央信土的阳性之力的融合。唐代以后,佛教色空理论及其中国化发展深化了中国文化...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作为国花,有着深厚的哲学文化意蕴。“牡”之名,体现了中国哲学《周易》和“五行”思想背景下坤道的承载之德与中央信土的阳性之力的融合。唐代以后,佛教色空理论及其中国化发展深化了中国文化对于艳丽之花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文化 花开时节 国花 哲学阐释 思想背景 《周易》 文化意蕴
下载PDF
以中国式现代化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被引量:14
3
作者 赵建军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7,共6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作为区别于西方现代化发展的中国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危机,以及由于人与自然关系失衡所产生的诸...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作为区别于西方现代化发展的中国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危机,以及由于人与自然关系失衡所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与本质特征。通过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政治主张上与西方生态现代化截然不同,这使得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历史语境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超越西方生态现代化的理论形态和实践范本。中国式现代化集全党意志、集国家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永续发展,就是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现代化---
下载PDF
黑格尔与马克思——百年回眸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海洋(译)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9-58,共10页
黑格尔与马克思之间的思想关系,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一个核心问题,随着新文献的发现和关注点的变迁,在不同的时代和阐释者那里呈现出殊异的面相。黑格尔和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的分析诊断依赖于共同的历史哲学前提,即人类历史的发... 黑格尔与马克思之间的思想关系,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一个核心问题,随着新文献的发现和关注点的变迁,在不同的时代和阐释者那里呈现出殊异的面相。黑格尔和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的分析诊断依赖于共同的历史哲学前提,即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克服自然的限制、逐渐实现自由的进步过程。黑格尔社会理论的优点在于“社会”概念的广包内涵、社会进步的规范阐释、社会自由的民主潜能,相比之下,马克思则基于丰富的历史经验以及对权力和统治的深入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的破坏性及其对诸生活领域的实质吸纳。在双方适当修正的基础上,若能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分析嵌入黑格尔的社会理论框架,则能实现卓有成效的相互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马克思 历史 社会 资本
下载PDF
绿色供应链的系统性特征解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建军 杨洋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1年第5期47-50,共4页
绿色供应链作为实现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共生的重要载体,是对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需要新的思维认知,本文基于系统观的哲学视角,通过对绿色供应链整体性、结构性、涌现性的系统特征分析,... 绿色供应链作为实现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共生的重要载体,是对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需要新的思维认知,本文基于系统观的哲学视角,通过对绿色供应链整体性、结构性、涌现性的系统特征分析,探讨了系统思维在绿色供应链活动中的体现和运用。本文认为,绿色供应链体系具有突出的系统性特征;系统思维、系统分析是绿色供应链建构和实施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观 绿色供应链 绿色发展 系统性特征
下载PDF
文化自信与40年改革开放的文化理解 被引量:1
6
作者 冯鹏志 《理论视野》 CSSCI 2018年第11期41-45,共5页
对40年改革开放的回顾与总结,一个很基本的要求就在于,我们的回顾与总结本身,也必须要立足于改革开放作为"一次伟大觉醒"的高度,并从这一高度所应有的本质特征出发,来确立回顾与总结的视角,以期能够既提供一个更为真实而到位... 对40年改革开放的回顾与总结,一个很基本的要求就在于,我们的回顾与总结本身,也必须要立足于改革开放作为"一次伟大觉醒"的高度,并从这一高度所应有的本质特征出发,来确立回顾与总结的视角,以期能够既提供一个更为真实而到位的改革开放的历史理解图景,又阐明一个更加现实而广阔的改革开放的历史奋斗前景。文化自信或者说"中国特色"文化自信,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个视角或理论制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文化自信 新时代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超群 刘田原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39-44,共6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经历了七十年的探索实践,认识不断深化,实践不断发展。根据外部环境的改变以及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经历了从征服改造环境到建设中国特色...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经历了七十年的探索实践,认识不断深化,实践不断发展。根据外部环境的改变以及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经历了从征服改造环境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多个不同历史阶段,已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并且呈现出不同时期解决不同关系矛盾的历史逻辑。回顾这七十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其中有许多值得总结的宝贵经验,需要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应继续拓展这一伟大事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历史新台阶,加快美丽中国建设为人民创造良好生活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环境保护 经济建设 美丽中国
下载PDF
和柔文化的实践境域
8
作者 彭劲松 余骏洁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92-99,共8页
百年大党的成功实践为当今复杂世界带来一系列可资借鉴的实践和理论贡献。构建和践行和柔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理念的与时俱进,科学回答社会整体发展“需要遵循什么样的核心理念?如何实现核心理念?”的重大问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 百年大党的成功实践为当今复杂世界带来一系列可资借鉴的实践和理论贡献。构建和践行和柔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理念的与时俱进,科学回答社会整体发展“需要遵循什么样的核心理念?如何实现核心理念?”的重大问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是促使改革发展治理协调的必然要求,是继承和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迫切需要,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实践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选择,是对当代时代潮流的积极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柔 文化 建构 实践
下载PDF
为官“十慎”
9
作者 王杰 《书摘》 2024年第10期61-67,共7页
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在历朝历代的官书和儒家思想中,都对为官者的道德修养、个人操守、修身做人提出了严格而具体的要求,始终把“道德价值”放在首位,这一点从来没有改变过,也没有动摇过。为官德为先,慎字须... 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在历朝历代的官书和儒家思想中,都对为官者的道德修养、个人操守、修身做人提出了严格而具体的要求,始终把“道德价值”放在首位,这一点从来没有改变过,也没有动摇过。为官德为先,慎字须当头。具体来说必须做到“十慎”,即慎初、慎独、慎微、慎欲、慎好、慎权、慎言行、慎平、慎友、慎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官者 儒家思想 道德价值 慎权 道德修养 慎欲
原文传递
使批判理论走出危机:从后形而上学走向社会本体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迈克尔·J.汤普森 孙海洋(译)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48,共9页
文章认为,真正的批判理论应该具备两个核心特征,一是对现存的社会病理的批判性诊断,二是对替代性的伦理生活形式的规范性构想,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然而,随着批判理论的“后形而上学转向”,哈贝马斯及其追随者不再聚焦于主体的畸变... 文章认为,真正的批判理论应该具备两个核心特征,一是对现存的社会病理的批判性诊断,二是对替代性的伦理生活形式的规范性构想,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然而,随着批判理论的“后形而上学转向”,哈贝马斯及其追随者不再聚焦于主体的畸变、物化的现实、权力的反抗和社会的转型,而是把话语、交往、承认、辩护视为中心议题。这使得当代批判理论陷入了危机,无法有效回应今日资本主义发展到新自由主义和控制论社会阶段带来的“超级物化”的病理现象,无法为批判思考和自主意识留有一席之地。要想突破物化的界限,重获批判的能力,批判理论就必须回到马克思,将批判的社会本体论作为其哲学框架,在重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基础上洞察复杂而微妙的社会统治机制,同时拓展其实践意识的视野,在当前的断裂中打开新的社会想象的可能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理论 资本主义 后形而上学 社会本体论 新观念论
原文传递
讲信修睦: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特质
11
作者 刘余莉 邢梦潺 《秘书工作》 2023年第4期72-74,共3页
讲信修睦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之一,是中华民族处理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和价值理念。历史上,中国人以信为本、以和为贵,对内对外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展现了泱泱大国的宽宏胸襟。探讨讲信修睦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精... 讲信修睦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之一,是中华民族处理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和价值理念。历史上,中国人以信为本、以和为贵,对内对外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展现了泱泱大国的宽宏胸襟。探讨讲信修睦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精神支撑和价值指引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讲信修睦的内涵及意义“讲信修睦”语出《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讲信者,谈说忠信之行。修睦者,修习亲睦之事。”意思是讲究忠信的行为,修习亲睦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内对外 以和为贵 忠信 精神特质 讲信修睦 价值指引 大道之行 道德原则
原文传递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为官从政的智慧
12
作者 王杰杰 《党员干部之友》 2020年第6期56-57,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中央大力倡导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背景下,广大领导干部应积极汲取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中央大力倡导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背景下,广大领导干部应积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修身做人和为官为政提供思想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大的文化软实力,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如修身做人、立身处世、为官为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九大报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先进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思想智慧 文化软实力 道德理念
原文传递
官有百行德为首
13
作者 王杰 《党员干部之友》 2020年第7期54-55,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领导干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德行,才能行为端正、处事公正,才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影响社会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员干部 用人标准 以德为先 事业成就 道德修养 基础性意义 做人做事 德才兼备
原文传递
借鉴传统文化 强化“立德树人”领导理念
14
作者 刘余莉 王丙赫 《中国领导科学》 2019年第3期112-115,共4页
数千年来,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一直发挥着立德树人的效用,在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塑造人、改变人和发展人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教育之所以能够奏效,主要在于其目标明确、规范概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次序合... 数千年来,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一直发挥着立德树人的效用,在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塑造人、改变人和发展人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教育之所以能够奏效,主要在于其目标明确、规范概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次序合理、保障有力、方法有效。这些领导理念,对当前的道德教育仍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道德教育 立德树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