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未来 培养企业青年人才——中央团校工商管理培训研究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新昱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9-52,共4页
在两年多时间中 ,我校 (院 )先后举办了四期工商管理培训班 ,学校精心安排组织教学 ,学员们刻苦学习 ,收获巨大 ,培训班信度、效度均达到较高水平。受到了团中央、国家经贸委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关键词 工商管理培训 中央团校 研究报告 课程体系
下载PDF
构筑中央团校团干部培训立体网络体系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1-43,共3页
共青团干部培训工作正处于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本文通过团干部培训阶段性工作的梳理和中央团校干部培训框架体系的构想,初步形成了以传统意义上的团干部轮训为基础平台、以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为智力支撑、以依托现代远... 共青团干部培训工作正处于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本文通过团干部培训阶段性工作的梳理和中央团校干部培训框架体系的构想,初步形成了以传统意义上的团干部轮训为基础平台、以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为智力支撑、以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加强农村团员青年和团干部培训为全面覆盖的团干部培训立体网络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团干部培训 立体网络体系
下载PDF
从闪光的事迹中探讨一代青年的成长——中央团校青年工作教研室学习张海迪专题讨论会记实
3
《团校学报》 1983年第2期14-17,56,共5页
八十年代的雷锋——张海迪的事迹,强烈地触动了青年们的心,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不少人估计,其影响之深广,超过了同时代共他青年先进人物,堪称一代青年的楷模。 张海迪的可贵之处是什么?她的事迹为何在青年中具有如此巨大的感召力?团的工... 八十年代的雷锋——张海迪的事迹,强烈地触动了青年们的心,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不少人估计,其影响之深广,超过了同时代共他青年先进人物,堪称一代青年的楷模。 张海迪的可贵之处是什么?她的事迹为何在青年中具有如此巨大的感召力?团的工作可以从中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围绕这几个问题,青年工作教研室的全体同志,在5月上旬举行了学习张海迪专题讨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十年代 青年工作者 中央团校 学习 遇到困难 雷锋 专题讨论会 教研室 生活 家庭
下载PDF
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培养高素质青年干部——兼论中央团校在职高学历教育
4
作者 程立耕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2年第5期43-46,共4页
近年来 ,在职高学历教育快速发展 ,这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必然要求。中央团校在职高学历教育准确把握了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促进了团干部培训结构的优化 ,适应了国家现代化建设对青年人才的需要 ,培养了一批高学历。
关键词 中央团校 在职教育 高学历
全文增补中
团干部教育培训与青年人才培养--以中央团校为例
5
作者 萨仁高娃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7-30,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团校从过去团干部教育培训的单一职能转向学历教育和干部教育并行的双重职能。当前,团校的教育培训工作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迫切的课题。必须从党和国家的发展、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团校事业发...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团校从过去团干部教育培训的单一职能转向学历教育和干部教育并行的双重职能。当前,团校的教育培训工作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迫切的课题。必须从党和国家的发展、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团校事业发展的高度认识共青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干部 教育培训 干部素质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创新探讨——以中央团校团干部教育培训实践为例
6
作者 唐思遥 《经济师》 2021年第8期261-261,263,共2页
中央团校作为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紧密围绕提高团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从教学、课程、考核三方面进行方式创新:创新教学方式,打造高素质教学团队;创新课程建设,构建优质课程体系;创新考核方式,推动成果转化切实落地,从而有效提高培... 中央团校作为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紧密围绕提高团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从教学、课程、考核三方面进行方式创新:创新教学方式,打造高素质教学团队;创新课程建设,构建优质课程体系;创新考核方式,推动成果转化切实落地,从而有效提高培训质量,引导团干部将学习成果落实落地、入脑入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教育培训 培训质量 方式 创新
下载PDF
关于中央苏区列宁团校历史定位的考证 被引量:1
7
作者 胡献忠 蒋国栋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5,共9页
列宁团校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少共苏区中央局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中央苏区开办的一所培养党的青年工作干部的学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列宁团校的历史定位存在一些讨论。本文通过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关团校创办事宜的文献史料、亲... 列宁团校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少共苏区中央局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中央苏区开办的一所培养党的青年工作干部的学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列宁团校的历史定位存在一些讨论。本文通过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关团校创办事宜的文献史料、亲历者的回忆录、改革开放以来有关列宁团校的著述进行深度挖掘,综合各方面考证分析,以及赴列宁团校旧址实地勘察调研情况,基本上可以判定在中央苏区创办的列宁团校是一所名副其实的高级团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共苏区中央局 列宁团校 历史考证
下载PDF
基于社会互构论的共青团中央新媒体青年思想引领路径优化研究
8
作者 刘涵慧 杨晓笛 《新媒体研究》 2023年第3期33-37,共5页
以社会互构论为基础,从青年政治心理切入,借助类属分析法,详细分析了共青团中央三个本级账号在2021年9月至11月以及2022年9月至11月的共2978条文案或视(音)频。研究发现,主流媒体已经在以下三条路径上进行了青年思想引领路径优化:用流... 以社会互构论为基础,从青年政治心理切入,借助类属分析法,详细分析了共青团中央三个本级账号在2021年9月至11月以及2022年9月至11月的共2978条文案或视(音)频。研究发现,主流媒体已经在以下三条路径上进行了青年思想引领路径优化:用流行文化克服政治冷漠,激发青年政治兴趣;创新精简模式以减轻认知负荷,增进理解以助力认同;以严密逻辑引导青年思考,培育理性政治认同。在继续完善上述路径的同时,还要深入挖掘隐藏在青年政治心理背后的青年性格、青年认知神经加工方式、情绪-认知“双脑联动”模式等,依性格特征解锁流行“密码”,提高青年政治兴趣;以认知激活提高理解效率,巩固青年理性认同;用情绪规律促进“双脑联动”,构筑青年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思想引领的创新性、可持续性、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社会互构论 主流媒体 政治心理 思想引领
下载PDF
增强内地高校港澳青年学生国家认同的实践路径
9
作者 汤杏林 王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3-66,共4页
国家认同内蕴文化认同、使命认同、制度认同、情感认同等结构要素。基于此,增强内地高校港澳青年学生国家认同,要多维度增强内地高校港澳青年学生的国家文化认同,加强历史文化教育,注重传统文化体验,推进语言交流与培训;全景式增强内地... 国家认同内蕴文化认同、使命认同、制度认同、情感认同等结构要素。基于此,增强内地高校港澳青年学生国家认同,要多维度增强内地高校港澳青年学生的国家文化认同,加强历史文化教育,注重传统文化体验,推进语言交流与培训;全景式增强内地高校港澳青年学生的使命认同,提供定制化的教育资源,强化就业指导和服务,促进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立体化增强内地高校港澳青年学生的制度认同,完善制度教育内容,运用新媒体做好制度宣传工作;递进式增强内地高校港澳青年学生的情感认同,强化他们热爱祖国的显性情感表达,注重具有国家象征意义的情感再现,组织彰显国家治理效能的情感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港澳青年学生 国家认同
下载PDF
论以青年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10
作者 倪邦文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80-91,共12页
研究以青年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提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及改革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以青年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旨在促进青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要始终从青年这... 研究以青年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提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及改革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以青年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旨在促进青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要始终从青年这一教育对象本身出发,在群体与个体有机结合中科学掌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在理想与现实的互动观照中精准把握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青年思想样态,在传统与现代交叉融通中全面洞悉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青年的行为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青年为本 立德树人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青少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创新机制研究——以高中“青马工程”为分析对象
11
作者 陆士桢 马彬 《青年探索》 2024年第3期15-24,共10页
加强青少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是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和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必然之举。高中“青马工程”作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系统方法,有效弥补了“青马工程”实施以来在覆盖范围与衔接培养等方面的... 加强青少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是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和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必然之举。高中“青马工程”作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系统方法,有效弥补了“青马工程”实施以来在覆盖范围与衔接培养等方面的不足,真正实现了党、团、队育人一体化机制。其背后的理论意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青少年发展观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遵循,根本任务在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的永续传承。要推动高中“青马工程”的实践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应进一步领会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组织与协调优势,创新培养平台与课程内容;完善保障机制建设,强化校社协同培育;统筹好青少年个体与国家发展的辩证关系,发挥其政治引领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马克思主义信仰 高中“青马工程” 政治引领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伟伟 《新视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8,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蕴含其中的内在逻辑,有利于学深悟透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深入分析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呈现出“为什么做青年工作、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蕴含其中的内在逻辑,有利于学深悟透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深入分析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呈现出“为什么做青年工作、青年工作做什么、怎样做青年工作”的逻辑理路。千秋伟业驱动、长期执政推动、青年发展牵动和优良传统促动是新时代大力推进青年工作的系统动力。青年工作坚持以青年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其内容体系包括教育培养青年、联系服务青年、引领凝聚青年、团结带领青年、组织动员青年等。青年工作的实践路径,以坚持党管青年原则、贯彻青年为本理念、遵循青年工作规律、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为基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共青团 青年运动 思想政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实证研究
13
作者 祝军 周红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7,共15页
本文基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结构与特征、就业观念对就业去向的影响以及就业观念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中最关心的3项要素依次是福利待遇、发展前景和经济收入。影... 本文基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结构与特征、就业观念对就业去向的影响以及就业观念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中最关心的3项要素依次是福利待遇、发展前景和经济收入。影响高校毕业生择业的要素包括“自我实现因子”“工作福利因子”和“单位外显因子”。其中,“自我实现因子”会影响高校毕业生选择升学以及出国留学、新兴就业方式以及不就业的概率;“工作福利因子”会影响高校毕业生确定单位就业和选择新兴就业方式的概率;“单位外显因子”会影响高校毕业生确定单位就业、升学或出国留学以及选择不就业的概率。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家庭和高校要协同做好对其就业观念的教育引导;高校要继续加强就业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健全工作福利保障增加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高校毕业生 就业观念
下载PDF
原生家庭与子代社会地位对子代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彦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5-112,共8页
社会地位视角下,原生家庭社会地位与子代社会地位对子代主观幸福感可能存在影响。研究发现,原生家庭社会地位尤其是母亲的社会经济地位有助于提高子代的社会地位,子女自身的社会地位有助于增加他们的幸福感程度,并且原生家庭社会地位通... 社会地位视角下,原生家庭社会地位与子代社会地位对子代主观幸福感可能存在影响。研究发现,原生家庭社会地位尤其是母亲的社会经济地位有助于提高子代的社会地位,子女自身的社会地位有助于增加他们的幸福感程度,并且原生家庭社会地位通过子代社会地位间接作用于其幸福感,即子代的社会地位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和发展了“家庭背景效应论”“地位决定论”以及累积优势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家庭 社会地位 家庭背景效应 主观幸福感
下载PDF
共青团组织工作的发展历程及历史经验
15
作者 张传慧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中国共青团的历史是一部紧跟党为民族复兴动员青年先锋力量的历史,也是一部共青团组织工作艰辛探索、创新发展的历史。在不同历史时期,共青团始终严格遵循党的要求,适应时代发展变化,把握青年工作特点,狠抓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建成了纵... 中国共青团的历史是一部紧跟党为民族复兴动员青年先锋力量的历史,也是一部共青团组织工作艰辛探索、创新发展的历史。在不同历史时期,共青团始终严格遵循党的要求,适应时代发展变化,把握青年工作特点,狠抓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建成了纵横交织、充满活力的青年组织体系。回顾共青团组织工作发展历程,有六条经验启示需要研究借鉴:一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忘团的初心使命;二是始终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三是始终坚持强基固本,保持生机活力;四是始终坚持构建与青年群体变化相适应的组织体系;五是始终坚持加强队伍建设,为推进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六是始终坚持葆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青团组织工作 组织建设 青年工作 自我革命
下载PDF
互联网平台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与青年发展“双向奔赴”——基于百余名洄游青年的调查分析
16
作者 廉思 孙琪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4,共7页
本文基于对百余名洄游青年的深度访谈,以电商P平台为例,探讨互联网平台助力青年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方式及路径。在对洄游青年的帮扶支持中,平台从增强能力本领和提升内生动力两个方面发挥作用。在能力本领上,平台赋予三项“生存技能包”... 本文基于对百余名洄游青年的深度访谈,以电商P平台为例,探讨互联网平台助力青年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方式及路径。在对洄游青年的帮扶支持中,平台从增强能力本领和提升内生动力两个方面发挥作用。在能力本领上,平台赋予三项“生存技能包”以提高个体可行能力:低成本进入市场能力、产宣销整合变现能力、隐性知识显性化能力。在内生动力上,平台通过三个维度助推“反向流动力”:展现青年就业创业的另一种可能;增强青年返乡的认同感和互助力;建立起青年与家乡的深度情感连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必须重新认识平台的价值和功能。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进程加速,互联网平台全面发力,有力促进了乡村市场各种新企业、新零售、新技术的诞生与应用,形成农业产业发展新布局,为乡村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也推动了青年返乡后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洄游青年 互联网平台 可行能力 内生动力
下载PDF
“搭子社交”:青年社交模式的新表征
17
作者 廉思 刘言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100,共5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青年群体的社交方式和社交需求出现了新变化,一种新的社交模式——“搭子社交”悄然兴起。年轻人由“社恐”转变为主动找“搭子”,是一种缓解社交焦虑的“浅社交”。本文分析“搭子社交”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青年群体的社交方式和社交需求出现了新变化,一种新的社交模式——“搭子社交”悄然兴起。年轻人由“社恐”转变为主动找“搭子”,是一种缓解社交焦虑的“浅社交”。本文分析“搭子社交”的四个特点:“弱关系”的强需求、“空巢期”的新想象、有分寸的边界感、无负担的自由度,进而对“搭子社交”背后的个体化进程加速和网络新技术赋能展开阐述,最后提出对这种新型社交方式的思考和隐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搭子社交” 当代青年 弱关系” 个体化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青年现代人格塑造的“双轮驱动”
18
作者 胡献忠 《青年发展论坛》 2024年第1期16-18,共3页
人格作为社会个体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其形成或塑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从不同视野和维度来看自然是见仁见智。这里所论述的新时代中国青年现代人格塑造的“双轮”,简单地讲,一个是传统,一个是现代,主要指人格形成的历... 人格作为社会个体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其形成或塑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从不同视野和维度来看自然是见仁见智。这里所论述的新时代中国青年现代人格塑造的“双轮”,简单地讲,一个是传统,一个是现代,主要指人格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造过程 双轮驱动 人格形成 现代人格塑造 个体性格 历史背景 青年 见仁见智
下载PDF
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的历史借鉴——以《中国青年》杂志“马克思主义ABC”专栏为中心的考察
19
作者 赵成林 郭忠宝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2,共7页
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是新时代全党抓好青年工作的战略性安排。《中国青年》杂志“马克思主义ABC”专栏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坚守舆论阵地以引领青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加强理论武装青年的时... 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是新时代全党抓好青年工作的战略性安排。《中国青年》杂志“马克思主义ABC”专栏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坚守舆论阵地以引领青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加强理论武装青年的时代缩影。该专栏通过分析与运用青年话语吸引青年,阐释主体运用完整科学的马克思主义面向青年阐释时代议题,阐释过程坚持真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在理论武装青年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需要站稳人民的立场、培养理论型人才以及定期打造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特色专栏,这是在历史经验基础上发掘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青年》 专栏设置 党的科学理论 武装青年 历史借鉴
下载PDF
论任弼时关于党的青年组织定位的战略性思考
20
作者 胡献忠 《北京青年研究》 2024年第3期3-11,共9页
从建党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任弼时较长时间从事、领导党的青年工作,对青年组织的作用与地位有着深刻认知,常常从政党发展的大视野去估量和评价共青团的政治价值。从历史进程来看,任弼时的战略性思考在《团员调查表》的填写中发端;在旅... 从建党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任弼时较长时间从事、领导党的青年工作,对青年组织的作用与地位有着深刻认知,常常从政党发展的大视野去估量和评价共青团的政治价值。从历史进程来看,任弼时的战略性思考在《团员调查表》的填写中发端;在旅莫期间奠定了青年团要依共产国际三大决议坚持党的政治指导的思想基础;在大革命时期后期和土地革命时期初期点明取消团组织的结果“必定是消灭党在青年工农中的影响”;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战期间坚决反对先锋主义、青年主义,强调要把青年组织的活动纳入党的政治框架之内;在解放战争初期提出“党的基本任务就是团的基本任务”,为即将重建的青年团擘画战略定位;最终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完成了对党的青年组织定位的战略性思考。任弼时对党的青年组织定位的思考,高屋建瓴,视野宏阔,闪耀着实事求是的理论光芒和坚持真理的斗争精神,以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弼时 中国共产党 青年组织 共青团 战略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