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歌谣“建水小调”的再生及其现代性传播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翠霞 白永芳 《红河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7-20,共4页
"建水小调"也称"小调子",是在云南建水县彝汉杂居地区因文化融合形成的具有彝歌风格兼有花灯韵味的民歌艺术。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传统"建水小调"再创作与现代性传播的历程及其途径,并进而对再... "建水小调"也称"小调子",是在云南建水县彝汉杂居地区因文化融合形成的具有彝歌风格兼有花灯韵味的民歌艺术。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传统"建水小调"再创作与现代性传播的历程及其途径,并进而对再生历程中的各方参与力量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地方歌谣面对社会文化转型过程中的自我调适与变迁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变迁过程中的强大张力和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水小调 再生 现代性 传播
下载PDF
所乐衡门中,欣然赏其趣——有关王维诗中孤独意识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福栋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7-21,共5页
王维的孤独意识是研究王维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意象研究是研究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门"意象来研究王维的孤独意识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
关键词 王维 孤独 “门”意象
下载PDF
驾楼:民俗物在仪式中的多重象征意义——以对洪洞走亲仪式中关键象征物的分析为例
3
作者 程安霞 《民间文化论坛》 2010年第6期51-57,共7页
仪式中的食品、服装、乐器、道具等物品以及它们的材料、形状、色彩、气味、音色等性质,并由这些不同民俗物品的同时出现及其排列组合方式形成一种全方位的文化符号系统。在这一文化符号系统中,按照各个民俗象征物的不同功能和地位可以... 仪式中的食品、服装、乐器、道具等物品以及它们的材料、形状、色彩、气味、音色等性质,并由这些不同民俗物品的同时出现及其排列组合方式形成一种全方位的文化符号系统。在这一文化符号系统中,按照各个民俗象征物的不同功能和地位可以分为"支配性象征符号"和"工具性象征符号"。文章以对洪洞走亲仪式中"驾楼"的分析为例,尝试探讨民俗物在仪式过程中的象征结构和多重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物 支配性象征符号 多重意义
下载PDF
回归表达:心灵的天然牧场——试析现代广告中蒙古族文化元素的运用
4
作者 刘卫华 闻硕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9-111,共3页
关键词 现代广告 文化元素 蒙古族 伊利牛奶 少数民族文化
下载PDF
在两次“重写文学史”之间 被引量:3
5
作者 冷霜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0-172,共3页
在《新诗发展概况》的作者们的回顾中,这本当时未能出版的小书是紧随1958年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学生集体编写的“红色中国文学史”的问世而展开的一项写作任务,其中一些作者也参加了“红色中国文学史”的写作。在此前后,北京大学中... 在《新诗发展概况》的作者们的回顾中,这本当时未能出版的小书是紧随1958年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学生集体编写的“红色中国文学史”的问世而展开的一项写作任务,其中一些作者也参加了“红色中国文学史”的写作。在此前后,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6级学生还分别着手集体编写《中国小说史》、《中国戏剧史》和《中国新文学史》等著作,构成以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权威”为中心的“科研大跃进”的重要内容。这种“科研大跃进”,除组织方式上均为集体作战,人员构成上均为青年大学生,写作原则上均以权威的政治、历史论述为纲领以外,写作方式上则经由集中阅读资料、确立纲目体例、统一思想认识的过程,讲求“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写作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文学史” 《中国新文学史》 《中国戏剧史》 中国文学史 学生集体 写作任务 北京大学 学术权威
原文传递
多元文化与种族歧视
6
作者 赛诺尼·隆 李乔杨 王烜 《民族论坛》 2013年第4X期32-35,共4页
世界是一个多种族的社会,这是多元文化存在的物质基础,由于历史的原因,民族歧视与偏见无处不在,而民族歧视往往又被视觉、族群规模以及表达方式的冲突这三个因素所催化放大。人们为了实现世界的包容与和谐试图诠释这一问题,如民族融合,... 世界是一个多种族的社会,这是多元文化存在的物质基础,由于历史的原因,民族歧视与偏见无处不在,而民族歧视往往又被视觉、族群规模以及表达方式的冲突这三个因素所催化放大。人们为了实现世界的包容与和谐试图诠释这一问题,如民族融合,然而在当今世界这并不是可取的选择。多元文化政策已为诸多国家所认可,有效的教育投入才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视因素 融合 多元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