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三重逻辑:历史、实践与价值
1
作者 严庆 郭雨晨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3,共9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又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时代发展,实现了中华民族建设理论与中华民族现代国家建设理论的创新。其构建过程,就是我们党对...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又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时代发展,实现了中华民族建设理论与中华民族现代国家建设理论的创新。其构建过程,就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主动选择、不断发展并与时俱进的过程,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实践、价值逻辑。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三个维度,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进行多维度的探讨并结合时代背景予以考察,不仅能够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对于西方民族理论的批判和超越,还能够深刻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 价值逻辑
下载PDF
转化与实化:基层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关键
2
作者 严庆 《学术探索》 2024年第8期52-57,共6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重要的意识形态教育,也是型塑国家软实力的系统工程。基层是社会建设的基础,面向基层的“铸牢”教育需要增强浸润性、渗透性,需要将教育内容、话语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化高为低。社会是普罗大众的群体组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重要的意识形态教育,也是型塑国家软实力的系统工程。基层是社会建设的基础,面向基层的“铸牢”教育需要增强浸润性、渗透性,需要将教育内容、话语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化高为低。社会是普罗大众的群体组织,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传播、弘扬的空间场域和人际网络载体。基层“铸牢”教育是言传身教、氛围营造、典型示范的结合。基层“铸牢”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将各民族永远在一起的认知、价值、规约普及成“心照不宣”“人心所向”的共识,并转化为人们的规则与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社会教育 效能
下载PDF
从西江千户苗寨看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空间生产的视角
3
作者 严庆 张建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4,共10页
旅游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行为,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旅游也是促进文化交流,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场域和空间。旅游的发展往往给旅游目的地带来空间改变... 旅游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行为,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旅游也是促进文化交流,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场域和空间。旅游的发展往往给旅游目的地带来空间改变,引发空间生产主体的变化,促成空间实践、空间表象与表征性空间的三位一体。从空间生产的三个维度出发看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的旅游促“三交”,可以看到景区通过描述改造景区物质空间、打造主客共享的旅游文化空间、彰显中华文化认同三方面的实践,呈现了各民族在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场域内发生的交往交流交融事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空间生产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