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2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中央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生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丽红 蔡武越 王玉沿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5-9,共5页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作为大学生的子群体,其宗教信仰现状主要表现为: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不多;宗教有益于信仰者道德建设;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多种多样;对宗教的态度较为宽容。由此得到启示:应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看待宗教问题;要坚持宗...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作为大学生的子群体,其宗教信仰现状主要表现为: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不多;宗教有益于信仰者道德建设;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多种多样;对宗教的态度较为宽容。由此得到启示:应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看待宗教问题;要坚持宗教信仰必须为维护国家安定团结服务;要增强学生政治觉悟,构建和谐的宗教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教育学生 宗教认同 现状
下载PDF
加强科研工作,提高研究能力,形成和提升中央民族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被引量:2
2
作者 黄秀兰 邹吉忠 《民族教育研究》 2003年第2期13-18,共6页
科研对中央民族大学成为世界一流的民族大学具有第一位的重要性 ,是形成和提升中央民族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实际需要。传统的教学型大学正在向现代研究型大学转变 ,中央民族大学必须提升自己的整体实力和竞争优势 。
关键词 中央民族大学 核心竞争力 科研工作 学术交流 科研能力
下载PDF
中央民族大学社区:以党建为引领 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
3
作者 包塔娜 《决策探索》 2021年第15期72-73,共2页
近几年人们对社区的认知日渐增加,城乡社区建设日渐丰富,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发展与城乡社区建设齐头并进,社区建设是当下公共治理的难题,社区是城市人的"安全岛",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更是"生命线"。中国的社区是... 近几年人们对社区的认知日渐增加,城乡社区建设日渐丰富,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发展与城乡社区建设齐头并进,社区建设是当下公共治理的难题,社区是城市人的"安全岛",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更是"生命线"。中国的社区是行动力最强、最有情怀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社区建设 公共治理 社区治理 中央民族大学 安全岛 常态化防控 全球化背景下 生命线
下载PDF
民族宗教学建构过程中的问题意识与理论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可佳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3期35-39,53,共6页
民族宗教学作为民族学与宗教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新兴的人文学科。在学科建构的过程中,出现诸多的难题与困境。这样的困难一方面在于我国民族与宗教议题的多元复杂性,另一方面在于西方理论与方法的中国实用性。民族宗教学学科建构的理... 民族宗教学作为民族学与宗教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新兴的人文学科。在学科建构的过程中,出现诸多的难题与困境。这样的困难一方面在于我国民族与宗教议题的多元复杂性,另一方面在于西方理论与方法的中国实用性。民族宗教学学科建构的理念与目标,在于探索与建立独立的中国宗教学理论方法,以回应和解决中国语境中的民族宗教议题,这样的议题主要包括民族宗教的定位、分类、本土化与类型化、民族与宗教关系,而目前的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宗教生态论、宗教文化融合理论等,能作为回应和解决相关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与建构新的中国化宗教理论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宗教学 学科建构 问题意识 理论探索
下载PDF
《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以西藏大学为例
5
作者 群诺 格勒尼玛 +2 位作者 曹玺 达瓦追玛 洛桑嘎登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4年第3期125-132,共8页
文章对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积极开设的《自然语言处理》课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合西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结构和自身服务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的特点,提出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课程建设方面的新认识和新观点... 文章对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积极开设的《自然语言处理》课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合西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结构和自身服务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的特点,提出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课程建设方面的新认识和新观点。文章认为《自然语言处理》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应当从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实践能力等方面着手,以培养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目标,推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课程 教学模式 课程建设 西藏大学
下载PDF
当代社会青年人宗教信仰现状及其价值观建设——以首都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为个案的调查研究
6
作者 王文东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7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信仰是内在于价值观深层结构、具有定向功能或终极决定作用的精神要素,对价值观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以北京市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为个案分析当代中国社会青年人相关信仰问题,可以发现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结构在信仰层面的某... 信仰是内在于价值观深层结构、具有定向功能或终极决定作用的精神要素,对价值观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以北京市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为个案分析当代中国社会青年人相关信仰问题,可以发现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结构在信仰层面的某些变化和特征。这些变化和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现代宗教发展不断突破传统教育边线,呈现出多种面目和错综形态,从而对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产生多重复杂作用甚至干扰和侵袭。这些因素对青年学生自上而下开展的宗教观教育和价值观建设工作产生了一系列新挑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自觉加强信教学生的价值观建设,力求"导"之有方、"导"之有道、"导"之有力、"导"之有效,应是立足国情、识时务本的治根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人 少数民族大学生 宗教信仰 价值观 积极引导
下载PDF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简介
7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1956年,中央民族大学在政治系中开始招收哲学专业的本科学生,标志着中央民族大学哲学学科的创立。直到"文革"前,招收四届本科生。"文革"期间,哲学专业停办,1977年恢复高考后,政治系哲学专业恢复招收本科生。1986年2月,成立哲学系,... 1956年,中央民族大学在政治系中开始招收哲学专业的本科学生,标志着中央民族大学哲学学科的创立。直到"文革"前,招收四届本科生。"文革"期间,哲学专业停办,1977年恢复高考后,政治系哲学专业恢复招收本科生。1986年2月,成立哲学系,并获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民族大学 教学学院 大学哲学 哲学专业 简介 学位授予权 马克思主义 本科学生
原文传递
民族宗教学视域中的宗教民族志研究
8
作者 林玲伶 《成功》 2018年第9期25-25,共1页
民族宗教学,是在最近这些年刚兴起的。一门有关于民族学与宗教学交叉的学科,关注的也是人类学宗教研究一直关注的对象。在最近的十多年,学界前辈以及同仁们的努力,使得民族宗教学初具雏形,慢慢的在形成体系。但这门学科的学者们着重关... 民族宗教学,是在最近这些年刚兴起的。一门有关于民族学与宗教学交叉的学科,关注的也是人类学宗教研究一直关注的对象。在最近的十多年,学界前辈以及同仁们的努力,使得民族宗教学初具雏形,慢慢的在形成体系。但这门学科的学者们着重关注的是国际国内存在的宏观的民族宗教,相对较少的深入到国内各民族之间或民族内部的宗教微观层面。在此基础上,本文在人类学宗教研究的某些具体的基本理念出发,对民族宗教学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梳理。并且在说明该学科需要加强研究及其已经具有的基本学术条件基的础 上,进一步强调如何导入宗教民族志理论,在中国各个民族的宗教研究中应用路径和学术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宗教 社会学 宗教文化
下载PDF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动力:培育和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世界一流的民族大学的前提性思考 被引量:30
9
作者 邹吉忠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31,共7页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动力是培育和提升大学的核心竟争力。中国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征、形成路径和成长机制 ,最终体现在大学与大学之间、大学校内之间、大学与政府之间和大学与社会之间的竞争 ,也是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突破口...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动力是培育和提升大学的核心竟争力。中国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征、形成路径和成长机制 ,最终体现在大学与大学之间、大学校内之间、大学与政府之间和大学与社会之间的竞争 ,也是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突破口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核心竞争力 高等教育 发展动力
下载PDF
《宗教学导论》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初探——以引导“乐学”和培养创造性为目标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悟湖 孙立侠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50,共5页
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本文在总结《宗教学导论》以往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认为,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建设是《宗教学导论》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而引导"乐学"、教学方法创新、挖掘学生... 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本文在总结《宗教学导论》以往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认为,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建设是《宗教学导论》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而引导"乐学"、教学方法创新、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是《宗教学导论》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学 教学方法 改革
下载PDF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1
作者 宫玉宽 秦睿 《文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3-16,共4页
我国是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民族与宗教之间形成了相互交织的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包含四个环节: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在中华大地上历史地形成的客观事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所包含的各个民族在抵抗外敌侵略过程中形成... 我国是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民族与宗教之间形成了相互交织的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包含四个环节: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在中华大地上历史地形成的客观事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所包含的各个民族在抵抗外敌侵略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自觉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各个民族的共同的实践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党领导下的各个民族的实践活动。宗教工作与民族工作是交织在一起的,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宗教中国化方向
下载PDF
关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以“宗教学原理”课为例
12
作者 孙悟湖 《民族教育研究》 2006年第2期69-73,共5页
“宗教学原理”课在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与讲授形式结合疏松、知识接受与知识掌握区分模糊、宽口径与厚基础不能统一等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主要在于教和学的互动。就教师而言,专业功底深厚、知识层面广博、讲解深入浅出... “宗教学原理”课在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与讲授形式结合疏松、知识接受与知识掌握区分模糊、宽口径与厚基础不能统一等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主要在于教和学的互动。就教师而言,专业功底深厚、知识层面广博、讲解深入浅出、语言生动活泼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利用科学手段、增强可视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就学生而言,掌握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努力探索、深入钻研是学好一门课程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等院校 教学质量 思考
下载PDF
试论宗教学理论的科学牲
13
作者 岑孝清 《当代宗教研究》 2005年第3期19-24,共6页
西方宗教学在学科的对象、进化的思想以及比较研究的方法等方面开创并发展了宗教学。这一学科的科学性至少应当包括两个内涵:对象的客观存在性及其反映性。科学性是当代中国宗教学理论首要的基本的属性,这是由学科史发展的必然性以及... 西方宗教学在学科的对象、进化的思想以及比较研究的方法等方面开创并发展了宗教学。这一学科的科学性至少应当包括两个内涵:对象的客观存在性及其反映性。科学性是当代中国宗教学理论首要的基本的属性,这是由学科史发展的必然性以及当代中国宗教学理论建设目标的必要性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学理论 科学性 比较语言学 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下载PDF
构建“一体多样”的当代中华民族哲学——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哲学基础的反思
14
作者 王海锋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3期5-14,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重大的现实问题,又是重大的哲学理论问题。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我国各族人民在对自身生活方式的反思中不仅形成了各具民族特色的哲学思想,而且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创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重大的现实问题,又是重大的哲学理论问题。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我国各族人民在对自身生活方式的反思中不仅形成了各具民族特色的哲学思想,而且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创造了“一与多”相统一的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哲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讨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哲学基础问题,需要追问“少数民族哲学”的本体论基础并确立其思想的真实内涵,揭示少数民族哲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关系,继而在二者的互动中呈现“大一统”的中华民族哲学发展的历史图谱,论证构建当代中华民族哲学的可能性。展望未来,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哲学基础,最为根本的是构建“一体多样”的当代中华民族哲学,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传统哲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 当代中华民族哲学
下载PDF
阿吉拉姆藏戏的宗教学思考 被引量:3
15
作者 朵札.格桑德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31-38,共8页
卫藏阿吉拉姆藏戏将佛教义理和藏族传统戏剧艺术水乳交融般地集和为一体,绽放出独特的魅力。从宗教学的视角,分析佛教因素在传统阿吉拉姆藏戏的形成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论证佛教因素为阿吉拉姆藏戏艺术所起的正面影响,以期给阿吉拉姆藏戏... 卫藏阿吉拉姆藏戏将佛教义理和藏族传统戏剧艺术水乳交融般地集和为一体,绽放出独特的魅力。从宗教学的视角,分析佛教因素在传统阿吉拉姆藏戏的形成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论证佛教因素为阿吉拉姆藏戏艺术所起的正面影响,以期给阿吉拉姆藏戏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位,并在对其实施保护、转型、发展等等一系列的举措时,能够有一个更加准确、深入、完整的认识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吉拉姆藏戏 藏传佛教 宗教 雪顿节 文化 仪式
下载PDF
少数民族高校哲学教学改革的新视角
16
作者 陈亚军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7-80,共4页
本项教学改革的难点有四 :(1)理论与实践之关系问题。 (2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统一问题。 (3)宽容与尊重的问题。 (4)学术自由与反对极端主义的问题 ,以及内在与外在、异与同的问题。教学改革和基本内容是综合改革和系统实践。具体内... 本项教学改革的难点有四 :(1)理论与实践之关系问题。 (2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统一问题。 (3)宽容与尊重的问题。 (4)学术自由与反对极端主义的问题 ,以及内在与外在、异与同的问题。教学改革和基本内容是综合改革和系统实践。具体内容有三 :(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 )教学内容改革的新思路。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高等教育 哲学 学科 教学 改革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叙事的重大突破——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17
作者 张梧 顾超一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视角叙述中华民族史,既摒弃了传统王朝断代史的局限性,又超越了各族族别史的片面性,实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叙事的重大突破,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的...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视角叙述中华民族史,既摒弃了传统王朝断代史的局限性,又超越了各族族别史的片面性,实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叙事的重大突破,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的全新范式。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视角叙述中华民族史,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优势,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独特性与优越性,破解了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若干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中华民族共同体 历史叙事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民族乡村文化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契合实践——基于滇南景村的考察
18
作者 李志浩 张志锋 杨威威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3-91,共9页
为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效能提升,以傣族乡村文化新乡贤——波章为研究对象,分析波章参与乡村治理实践的契合实践。文化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具有民族群众社会实践与传统实践契合、民族群众地方认知与传统理念契合、民族群众文化传承与... 为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效能提升,以傣族乡村文化新乡贤——波章为研究对象,分析波章参与乡村治理实践的契合实践。文化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具有民族群众社会实践与传统实践契合、民族群众地方认知与传统理念契合、民族群众文化传承与传统社会契合的纵向宏观契合性,具有文化新乡贤与村民的社会关系契合、与村民的日常行为契合、与村庄的制度结构契合的横向微观契合性。文化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促进乡村自治、带头遵纪守法促进乡村法治、作为德治榜样示范促进乡村德治,均是民族乡村文化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契合实践。契合实践在学理上对民族乡村文化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具有较好的解释力度,为民族乡村文化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了典范案例,对民族地区乡村善治具有积极推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乡村 文化新乡贤 乡村治理 契合实践
下载PDF
以“感性确定性”观梁漱溟文化哲学方法论中的“现量”
19
作者 路拓宇 《哲学进展》 2024年第7期1621-1625,共5页
梁漱溟的文化哲学以唯识宗的“三量说”为基础,其中“现量”是唯识宗最为推崇的部分,梁漱溟在《唯识述义》中对其进行了讲解和批判。本文以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为基础以批判唯识宗的“现量”和梁漱溟对唯识宗的批判。本文同意梁漱溟... 梁漱溟的文化哲学以唯识宗的“三量说”为基础,其中“现量”是唯识宗最为推崇的部分,梁漱溟在《唯识述义》中对其进行了讲解和批判。本文以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为基础以批判唯识宗的“现量”和梁漱溟对唯识宗的批判。本文同意梁漱溟对于“现量”的观点,但不同意其批判唯识宗的理由,认为其并未意识到“存在”的直接性和非谓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现量 精神现象学 黑格尔
下载PDF
《乐记》与《艺术哲学》音乐发生学思想对比研究
20
作者 路拓宇 罗皓天 《哲学进展》 2024年第2期317-323,共7页
本文通过对《乐记》和谢林有关音乐发生学的论述,总结并比较二者的思想。总结工作大致以“人作乐”和音乐本质两个方面展开。《乐记》中的“音”接近现代意义上的音乐,而“乐”则类似戏剧。二者都发自人心。《乐记》认为“乐”是天、地... 本文通过对《乐记》和谢林有关音乐发生学的论述,总结并比较二者的思想。总结工作大致以“人作乐”和音乐本质两个方面展开。《乐记》中的“音”接近现代意义上的音乐,而“乐”则类似戏剧。二者都发自人心。《乐记》认为“乐”是天、地两种本体论力量运动的和谐,将其视为万物产生的原则。谢林则从自我意识出发,演绎音乐作品在人心内的起源。谢林论述了声音、节奏等概念,用思辨的方法建构了音乐的本质,最终得到音乐是天体运动的形式这一结论。本文最终认为,《乐记》对音乐发生学的演绎相较于谢林过于概括。在对音乐的理解上,二者各有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谢林 《艺术哲学》 音乐发生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