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创共享共情:传统节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1
作者 王丹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134,共9页
传统节日是中国人以时间为轴心的生活制度,它规约各族民众的生活方式,记忆各族民众的生活历史,凝结各族民众的生活情感,彰显共有家园理念和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坐标。传统节日是多民族交往交流的时空,也是多民族交往交流的... 传统节日是中国人以时间为轴心的生活制度,它规约各族民众的生活方式,记忆各族民众的生活历史,凝结各族民众的生活情感,彰显共有家园理念和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坐标。传统节日是多民族交往交流的时空,也是多民族交往交流的过程,突出表现为多民族、跨地域的知识生产、情感互动与团结凝聚。传统节日生动且深刻地体现为各民族共创共享共情的生活实践,昭示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和谐共生、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高度同构。传统节日汇聚社会文化,仪式与娱乐融为一体,各族民众的生活实践构成情感相依、文化互嵌、民族团结的关系整体。在传统节日认同基础上建立的超越地域、民族和文化界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更具感召力、包容性和凝聚力的生活共同体。传统节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将中华民族生活公共性、文化共享性等价值观念与传统节日特有内涵有机融合,形成新的传统节日凝铸共同体的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创共享共情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1
2
作者 林继富 汤尔雅 《文化遗产》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多民族生产生活的实践,蕴含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旅游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融合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拓宽道路,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多民族生产生活的实践,蕴含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旅游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融合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拓宽道路,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促进经济互动、增进多民族沟通和巩固“多元一体”格局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力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的实践行动表现出丰富的主体交互性和时空交叠性的在场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性和地区性巧妙转化为游客的差异化体验,基于集体记忆和共享互动构筑多民族文化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从多维方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 中华民族共同体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俄罗斯民族学对中国民族学的影响
3
作者 丁宏 陈曦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92,138,共13页
民族学作为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其研究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同时也被特定的社会环境所形塑,从而孕育出不同的民族学学术传统。中俄两国同是多民族国家,又曾有过密切的历史关联,故而两国在民族学领域的交往互鉴是十分重要的。学... 民族学作为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其研究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同时也被特定的社会环境所形塑,从而孕育出不同的民族学学术传统。中俄两国同是多民族国家,又曾有过密切的历史关联,故而两国在民族学领域的交往互鉴是十分重要的。学者以往对俄罗斯民族学与中国民族学相关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苏联时期,重点讨论苏维埃民族学对中国民族学的形塑和影响。本文以时间为纵轴,从俄国民族学的产生到苏联时期民族学全面“渗透”及对中国民族学学科建设、学科理论的影响,以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民族学的“危机”、对华影响的衰弱等方面,探讨了俄罗斯民族学影响中国民族学发展进程的历史背景和主客观因素,探讨中国如何在借鉴中发展出中国化民族学道路等议题,力求从中俄两国民族学的发展脉络中探索学科的交织互鉴之处,实现更为深入的学术交流与理论互鉴,发挥承前启后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民族学 中国民族学科 苏维埃学派 民族学史
下载PDF
基因赓续与价值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4
作者 林继富 闫静 《青海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6,共11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有感有形有效方式形塑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活的精神品质,内在于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结构与社会关系中,在中国社会发展不同时期发挥重要作用,并在当代各民族生活中以“两创”实践得到赓续绵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有感有形有效方式形塑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活的精神品质,内在于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结构与社会关系中,在中国社会发展不同时期发挥重要作用,并在当代各民族生活中以“两创”实践得到赓续绵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共同体基因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活土壤和文化根脉,呵护、推动和深化各民族团结进步,构筑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多民族互嵌共融、多元共生、互动交往的生活实践,强调凝心聚力、和睦相处、和合共生的精神,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各民族文化体系,在守正创新中践行新时代文化使命,实现价值转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基因
下载PDF
城市民族学何为
5
作者 丁宏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城市民族学的定位是“应用性”+“交叉学科”,服务社会及国家需要是该学科发展的目标,其建设内容既包括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更需要有符合学科发展目标的实证研究,特别是要围绕当前城市中的多民族现状、民族关系、流动人口、各民族宗教信... 城市民族学的定位是“应用性”+“交叉学科”,服务社会及国家需要是该学科发展的目标,其建设内容既包括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更需要有符合学科发展目标的实证研究,特别是要围绕当前城市中的多民族现状、民族关系、流动人口、各民族宗教信仰、城市民族工作与民族事务治理、文化多样性与城市和谐社会建设、国际移民与跨文化交流、城市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等问题进行基础与应用研究。所谓“有为才能有位”,城市民族学只有把研究方向嵌合在社会发展的需要中,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民族学 学科建设 人口流动 和谐共生
下载PDF
方法论与民族学研究的方向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圣敏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方法论又可称为认识论,是人在观察、认识客观世界时,其主观世界、主观思维的站位和出发点。学者们面对同一类研究对象时,由于秉持不同的方法论,往往会有不同的结论,可见方法论之重要。多年来,中国学界对民族学研究的得失与成败较少从方... 方法论又可称为认识论,是人在观察、认识客观世界时,其主观世界、主观思维的站位和出发点。学者们面对同一类研究对象时,由于秉持不同的方法论,往往会有不同的结论,可见方法论之重要。多年来,中国学界对民族学研究的得失与成败较少从方法论角度进行分析与评判,对该学科研究成果在社会意义上的价值大小和正确与否等,也缺乏明确的分析准则。因此,从方法论角度对中国民族学百年发展的得失进行探讨与评价,并指出创建马克思主义中国民族学学派的紧要性与路径,不失为当前一个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 方法 民族学 学科史
下载PDF
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与经验——基于内蒙古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祁进玉 王春艳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46,共9页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情况的田野调查,对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各民族之间如何维系和巩固交往交流交融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多民族杂居模式为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便利条件;相互...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情况的田野调查,对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各民族之间如何维系和巩固交往交流交融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多民族杂居模式为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便利条件;相互依存的经济文化类型推进了各民族间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实践;文化上的兼容并蓄增进了各民族间的理解和尊重;族际通婚使各民族以婚姻的形式促进民族交融。这些推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实践 经验
下载PDF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问题研究——基于国家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丹 《文化遗产》 CSSCI 2018年第2期63-70,共8页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的申报、入选和呈现情况,能够基本了解和认识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进而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更好地推进...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的申报、入选和呈现情况,能够基本了解和认识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进而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更好地推进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项目 传承人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向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丹 《文化遗产》 2023年第3期16-23,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丰富而厚重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资源,其传承发展以“有形”方式、“有感”实践和“有效”成果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有形”方式表现为可以感知、可以触摸、可以体验的生活形态;“有感”实践落实于行动,以生产生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丰富而厚重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资源,其传承发展以“有形”方式、“有感”实践和“有效”成果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有形”方式表现为可以感知、可以触摸、可以体验的生活形态;“有感”实践落实于行动,以生产生活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标志;“有效”成果体现在各民族生活品质、情感依恋和精神气质等方面。在“有形”上用心、“有感”上用情、“有效”上用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整体呈现,亦促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创共享共情的共同体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各民族的具体生活和文化实践,建构民众的生活世界、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围绕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民族共同体 实践路向
下载PDF
试论神山森林文化对生态资源的保护作用——以西南边疆民族为中心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玉 赵德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4期364-368,共5页
 西南边疆各民族在与当地环境的不断适应过程中创造了神山森林文化,神山森林文化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传统生态文化模式.它维系了山地农业的生态平衡系统,又保护了大片原始森林,保存了大量的原生物种,对西南边疆的生态资源有重要...  西南边疆各民族在与当地环境的不断适应过程中创造了神山森林文化,神山森林文化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传统生态文化模式.它维系了山地农业的生态平衡系统,又保护了大片原始森林,保存了大量的原生物种,对西南边疆的生态资源有重要的保护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文化 山地 人与自然和谐 生态资源 原始森林 保存 保护 农业 模式 生态文化
下载PDF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转型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被引量:17
11
作者 祁庆富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31-34,共4页
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遗产密不可分,但不是一回事。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上创造的文化的总和,而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中传承下来的最精华部分,是各民族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值得保护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传统文化可以变异、创新、重构,但遗... 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遗产密不可分,但不是一回事。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上创造的文化的总和,而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中传承下来的最精华部分,是各民族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值得保护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传统文化可以变异、创新、重构,但遗产却只能保护其原有形态,不能重新创造。继承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 传统文化 文化遗产保护 现代化
下载PDF
绚丽多彩的清代民族画卷——"苗蛮图"研究述略 被引量:6
12
作者 祁庆富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9-114,共6页
 "苗蛮图"是清代以南方少数民族为题材的众多画册的泛称,比较真实地表现了这些民族的状貌、服饰、风俗等,是历史民族学研究的珍贵资料,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件瑰宝。"苗疆"是"苗蛮图"的发源之...  "苗蛮图"是清代以南方少数民族为题材的众多画册的泛称,比较真实地表现了这些民族的状貌、服饰、风俗等,是历史民族学研究的珍贵资料,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件瑰宝。"苗疆"是"苗蛮图"的发源之地;"黔苗图"是"苗蛮图"之始。"苗蛮图"的发掘、整理、研究、出版意义重大,应该引起民族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蛮图 民族画册 清代民族
下载PDF
论费孝通先生民族研究中的工作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祁庆富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41,共10页
费孝通先生修炼学问的“内功”,在新中国民族研究工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他关注现实问题,致力于少数民族的发展研究,发现、提出多元一体格局、文化自觉、文化资源三大创新理论。费孝通是特殊的历史机遇造就出来的一位大学者,“社会科学... 费孝通先生修炼学问的“内功”,在新中国民族研究工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他关注现实问题,致力于少数民族的发展研究,发现、提出多元一体格局、文化自觉、文化资源三大创新理论。费孝通是特殊的历史机遇造就出来的一位大学者,“社会科学的应用与中国现代化”是他平生学术研究的主题;实践以了解中国和推动中国进步为目的的中国式应用人类学,是他的一生追求。在他的学术生涯中,有一个不断适应的“文化自觉”的过程。费孝通的“工作性”给我们的启示应当是:所谓“纯学术”未必是学者的真经,人类学、民族学的前程“贵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工作性 文化自觉
下载PDF
民族戏剧研究的一部创新之作———评李强、柯琳的《民族戏剧学》
14
作者 陆焱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民族戏剧学》 李强 柯琳 书评 创新 戏剧理论 戏剧研究
下载PDF
日据时期的台湾民族学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崇根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2年第4期69-74,共6页
日据时期的民族学调查,除日本民族学会派出的鸟居龙藏等学者、台湾总督府"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外,还有地方团体如东台湾研究会,以及学校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主要代表人物有鸟居龙藏、伊能嘉矩、森丑之助、佐山融吉等。鸟居... 日据时期的民族学调查,除日本民族学会派出的鸟居龙藏等学者、台湾总督府"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外,还有地方团体如东台湾研究会,以及学校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主要代表人物有鸟居龙藏、伊能嘉矩、森丑之助、佐山融吉等。鸟居龙藏被称为台湾人类学研究的先驱性角色。他先后4次到台湾进行民族学田野调查,首先提出"Yami(雅美)"为兰屿岛上居民的族称,并把摄影技术首次应用于田野调查。森丑之助是一位从田野调查进入民族学领域的学者,提出了不同于其他学者的对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的分类法。台湾总督府"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及后来的"蕃族课"或"蕃族调查会",在组织民族学田野调查和研究成果的成功出版方面也取得了大量成果,建构了泰雅、赛夏、布农、邹、鲁凯、排湾、卑南、阿美和雅美9族历史。当然,日据时期民族学调查的根本目的,是为殖民统治服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民族学调查与研究 评述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回族历史文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宏 马越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45,共5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基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发展史及各民族共同利益角度提出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回族作为中国56个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有着与兄弟民族水乳交融、休戚与共的历史和文化。对回族历史文化进行研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基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发展史及各民族共同利益角度提出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回族作为中国56个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有着与兄弟民族水乳交融、休戚与共的历史和文化。对回族历史文化进行研究,必须站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其目的就是要自觉地维护中华民族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回族 伊斯兰文化 中华文化 共同体
下载PDF
青年生命观念的新变化:特点、成因与启示——基于深度访谈的分析研究
17
作者 马金生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55,共4页
生前遗嘱、生态葬、网络祭祀等在青年人群中悄然兴起,反映着青年生死观念的多元化特征,折射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按照自我意愿规划生命旅程。青年选择生态友好型的安葬方式和祭奠方式,体现着他们对生命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同时也反映着... 生前遗嘱、生态葬、网络祭祀等在青年人群中悄然兴起,反映着青年生死观念的多元化特征,折射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按照自我意愿规划生命旅程。青年选择生态友好型的安葬方式和祭奠方式,体现着他们对生命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同时也反映着青年生命观念中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青年生命观念的新变化,是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的产物,也启示着生命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的多元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生死观念 特点成因 生死学教育
下载PDF
少数民族非遗如何实现有效传承发展——“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18
作者 王丹 《民间文化论坛》 2018年第1期126-128,共3页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着力于"少数民族非遗"和"传承发展"两大焦点,研讨的内容包含少数民族非遗传承发展与传承人的关系、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关系、非遗保护与学术研究的关系...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着力于"少数民族非遗"和"传承发展"两大焦点,研讨的内容包含少数民族非遗传承发展与传承人的关系、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关系、非遗保护与学术研究的关系等,为我国少数民族非遗抢救保护和传承发展提供了多种思路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发展
下载PDF
论邓小平民族理论的主要实践(上) 被引量:2
19
作者 金炳镐 陈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7-24,共8页
邓小平民族理论的主要实践内容是很丰富的,本文主要论述邓小平民族理论在关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民族问题的实质、社会主义民族工作根本任务等理论问题上的拨乱反正;少数民族省、自治区与内地省市的对口支援;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 邓小平民族理论的主要实践内容是很丰富的,本文主要论述邓小平民族理论在关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民族问题的实质、社会主义民族工作根本任务等理论问题上的拨乱反正;少数民族省、自治区与内地省市的对口支援;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等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民族理论 主要实践 拨乱反正 对口支援 民族团结进步表彰
下载PDF
论邓小平民族理论的主要实践(下)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炳镐 陈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18,共7页
邓小平民族理论的主要实践内容是很丰富的,本文主要论述邓小平民族理论在民族区域自治的进一步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制定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推进和深化等方面的实践。
关键词 邓小平民族理论 主要实践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地区改革开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