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为的诗如何重写了历史?历史作为一种他者的符号秩序在陈大为的诗里呈现出什么样的不同面貌?本文试图通过拉冈关于符号域(the symbolic)与他者(the Oth-er)的论述,以及匮乏(lack)与绝爽(jouissance)的辩证法,辨析陈大为诗中抒情主体...陈大为的诗如何重写了历史?历史作为一种他者的符号秩序在陈大为的诗里呈现出什么样的不同面貌?本文试图通过拉冈关于符号域(the symbolic)与他者(the Oth-er)的论述,以及匮乏(lack)与绝爽(jouissance)的辩证法,辨析陈大为诗中抒情主体的基本面貌。因此,通常所说的陈大为诗学中解构宏大历史的策略,可以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进行更为细密的解读。陈大为诗中的符号他者狭义地看是中华传统他者(the Other as Ch-inese tradition),广义地看是一般时空意义上的文化他者(the cultural Other)。那么,将这样的历史书写置于20世纪华文文学重建历史符号的脉络里来考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陈大为的历史书写也是对现代性的重新书写。展开更多
文摘陈大为的诗如何重写了历史?历史作为一种他者的符号秩序在陈大为的诗里呈现出什么样的不同面貌?本文试图通过拉冈关于符号域(the symbolic)与他者(the Oth-er)的论述,以及匮乏(lack)与绝爽(jouissance)的辩证法,辨析陈大为诗中抒情主体的基本面貌。因此,通常所说的陈大为诗学中解构宏大历史的策略,可以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进行更为细密的解读。陈大为诗中的符号他者狭义地看是中华传统他者(the Other as Ch-inese tradition),广义地看是一般时空意义上的文化他者(the cultural Other)。那么,将这样的历史书写置于20世纪华文文学重建历史符号的脉络里来考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陈大为的历史书写也是对现代性的重新书写。
文摘一九二○年代的人生观论述,是跨越欧亚文化的思想运动之一环。"人生观"一詞是現代日文的译詞,译自德國哲學家倭伊铿(Rudolf Eucken,1846-1926)的哲学概念,认为启蒙理性以"我"来归纳、掌控世界,导致主体(我)与客体(非我)分离。因此,寻求主客合一的道路,成为欧亚反启蒙运动的关键课题。倭伊铿提倡希腊传统的"玄学"(即形而上学Metaphysik),呼吁哲学脱离认知科学的歧途,回归人生的探讨。西田由法国哲学的"心的认知"(la connaissance du coeur)概念,进而发展佛教的"一切有情"及"宗教心"概念,由坐禅来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张君劢等,则在打倒孔家店、科学挂帅的五四启蒙运动中,致力于连结儒家传统与欧亚后启蒙运动,使濒临危机的传统文化展开跨文化的连结,重新开创传统文化的现世意义。在此同时,以"唯情哲学"来对抗理性的思潮,也在一九二○年代前后的中国展开,以顾绶昌与袁家华一九二四年的讨论最为全面。对启蒙理性的反动,启蒙时代的休姆及鲁索即已发其端,至一九六○年代而不坠。德勒兹的"情动"(affect)概念,正是晚近对启蒙理性的持续质疑。中国一九二○年代以降的人生观运动所启动的情与理性的讨论,实具有当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