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神论思想底色是中国各宗教和谐共生的传统文化基础
1
作者 戎川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无神论思想是中华文化本有的思想底色,是马克思主义能够与中华文化相融通的重要思想基础。历史证明,我国各宗教均为中华文化的无神论思想底色所影响、所涵养、所引领,表现为核心理念与心性修养相融通,外在层面与忠孝伦理相融通。因此可... 无神论思想是中华文化本有的思想底色,是马克思主义能够与中华文化相融通的重要思想基础。历史证明,我国各宗教均为中华文化的无神论思想底色所影响、所涵养、所引领,表现为核心理念与心性修养相融通,外在层面与忠孝伦理相融通。因此可以说无神论思想是我国各宗教能够和谐共生的重要思想基础,成为当前我国宗教中国化健康传承的重要思想理论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神论 中华文化 宗教中国化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构建的扛鼎之作
2
作者 王珍 《中国民族》 2024年第3期30-31,共2页
近日,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教材正式出版发行,填补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国家统编教材的空白。《概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解答了中华民族共同... 近日,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教材正式出版发行,填补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国家统编教材的空白。《概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解答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揭示了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梳理了数千年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是我国国家层面第一部全面深入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里程碑式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概论》 出版发行 扛鼎之作 中华民族共同体 话语体系构建 国家统编教材 历史脉络
原文传递
关于佛教中国化合法性问题的探讨——以唐代僧人“佛教儒行”实践为例
3
作者 戎川 《大理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64-69,共6页
佛教传入中国后形成了不同于其发源地的种种新的文化形态。相伴而来的则是一直以来对中国佛教合法性问题的质疑。其实佛教中国化符合佛教本身的教理,即“胜义谛”须建立于“世俗谛”之上的“二谛”建立。以唐代为例,中国僧人以儒家的伦... 佛教传入中国后形成了不同于其发源地的种种新的文化形态。相伴而来的则是一直以来对中国佛教合法性问题的质疑。其实佛教中国化符合佛教本身的教理,即“胜义谛”须建立于“世俗谛”之上的“二谛”建立。以唐代为例,中国僧人以儒家的伦理实践去表达佛教,形成了“君子”与“佛子”的统一、“爱国”与“爱教”的统一,“行孝”与“崇空”的统一等“佛教儒行”的中国佛教特点,符合佛教本身的“二谛”建立原则,解答了关于中国佛教的合法性的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中国化 二谛建立 唐代僧人 佛教儒行 合法性
下载PDF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
4
作者 高梦琪 《中国宗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18,共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五个重要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五个重要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和平发展道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宗教中国化 精神文明 共同富裕 共同特征 物质文明
原文传递
塞维鲁与安提阿叙利亚正教会的分殊
5
作者 谭泽民 《世界宗教文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2,共7页
“世界基督教”概念要求人们以平等、分殊的视野看待基督教在各民族、各文化中的传播史、接受史。本文以著名教父塞维鲁为中心,考察安提阿叙利亚正教会向“非卡尔西顿派”转变的过程,进而分析“非卡尔西顿派”分殊的深层次原因,呈现早... “世界基督教”概念要求人们以平等、分殊的视野看待基督教在各民族、各文化中的传播史、接受史。本文以著名教父塞维鲁为中心,考察安提阿叙利亚正教会向“非卡尔西顿派”转变的过程,进而分析“非卡尔西顿派”分殊的深层次原因,呈现早期世界基督教文明形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维鲁 安提阿叙利亚正教会 非卡尔西顿派 世界基督教多样性
原文传递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珍 卢姿元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06-112,共7页
宗教工作是全局性工作,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宗教工作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新时代宗教工作的重要指引。... 宗教工作是全局性工作,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宗教工作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新时代宗教工作的重要指引。针对如何回应这些问题和挑战,《条例》鲜明提出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对加强宗教工作力度和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完善,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提供了法规制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宗教中国化 新时代 宗教工作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关于宗教工作内容的解读之三: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7
作者 王珍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41,共2页
2020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党中央对《条例》的修订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关系到新时期党的全局工作的大事。宗教工作是统一... 2020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党中央对《条例》的修订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关系到新时期党的全局工作的大事。宗教工作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本文主要结合新修订《条例》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涉及的问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国化、需要弘扬什么样的传统以及如何弘扬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例》 统一战线 根本遵循 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宗教中国化 弘扬传统 新修订 条例
原文传递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推进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
8
作者 戎川 《中国穆斯林》 2023年第3期56-59,共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我国的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①这一定义是对我国历史经验的传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各民族语言文字是各地区、各民族人民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我国的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①这一定义是对我国历史经验的传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各民族语言文字是各地区、各民族人民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是通用语言文字形成的重要条件。其中,汉语言文字自秦汉以来逐步成为历代中央政权的主要交流语言和文字,这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历史选择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取得文化认同的前提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语言文字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汉语言文字 规范汉字 我国各族人民 交往交流交融 重要载体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二谛圆融 唐代僧人对儒家价值观的融合 被引量:1
9
作者 戎川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2-73,共2页
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后,产生了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现代解释学家伽达默尔认为,人只能以自身已有的文化视角去审视异质文化,理解始于"前理解"而完成于"视域融合"。佛教中国化的过程即是中国人以中华文化不断... 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后,产生了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现代解释学家伽达默尔认为,人只能以自身已有的文化视角去审视异质文化,理解始于"前理解"而完成于"视域融合"。佛教中国化的过程即是中国人以中华文化不断理解和述说佛教的过程,必然会融入中华文化之中。佛教在唐代初步完成了佛教中国化进程,形成了具备"儒式出世观"特点的中国佛教形态,即"佛教儒行合而为一"。这亦不违背佛教"二谛"建立,胜义空性("胜义谛")建立于世俗缘起("世俗谛")之上:构成中国僧人"前理解"的中华文化即是"世俗谛",在唐代就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体系,这是唐代中国社会的约定俗成,而"二谛"建立本身就是"视域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域融合 世俗谛 佛教中国化 儒家文化 伽达默尔 二谛 胜义谛 空性
原文传递
佛教道教的生态实践共性与价值
10
作者 高梦琪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6-67,共2页
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最终需要依靠行动与实践。实践不仅能够将想法与现实的条件相结合而产生真实的效应,而且对于人的认识会有所改善和深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实践,应该向何处“讨教”?无须舍近求远,中华传统文化中便蕴含着丰... 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最终需要依靠行动与实践。实践不仅能够将想法与现实的条件相结合而产生真实的效应,而且对于人的认识会有所改善和深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实践,应该向何处“讨教”?无须舍近求远,中华传统文化中便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与经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朱熹园中所言,“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儒释道三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构成,三家的生态实践具有共同的特性所在,值得深入研究与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实践 中华传统文化 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核心构成 儒释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佛教道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