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后马克思主义的偶然性逻辑--兼论偶然性与意外性概念的不同
1
作者 孔明安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0,共6页
"偶然性逻辑"构成了拉克劳、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对偶然性逻辑的理解涉及如下三个方面:偶然性与意外性概念的区分以及偶然性与对抗、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联。偶然性与意外性既相关联,又有差异。偶然性逻辑是建立... "偶然性逻辑"构成了拉克劳、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对偶然性逻辑的理解涉及如下三个方面:偶然性与意外性概念的区分以及偶然性与对抗、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联。偶然性与意外性既相关联,又有差异。偶然性逻辑是建立在具有否定性特征的异质性的基础上,而意外性则与异质性无关,是一种几率极小的可能性。偶然性逻辑是建立在对抗的基础上,而意外性则与对抗和异质性毫不相干;对抗具有一种启示性功能,因为它表明了所有客观性最终的偶然本质。偶然性逻辑并不是与必然性和客观性逻辑相对立的某种逻辑,而是某种纯粹的否定性的逻辑。偶然性与后马克思主义的霸权逻辑密切相关,霸权就是建立在偶然性逻辑基础上的政治链接实践,而意外性则与霸权无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然性逻辑 意外性 异质性 必然性
下载PDF
诱惑的魅力与本质主义的批判——从精神分析的视野看
2
作者 孔明安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16,共7页
文章认为,虽然鲍德里亚的诱惑概念晦涩难解,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仍是其仿真和拟像概念的另类表达,诱惑即表象,它与本质无涉;如果一定论及本质,那么表象即本质。这是《诱惑》一书的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体现,也是它既不同于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 文章认为,虽然鲍德里亚的诱惑概念晦涩难解,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仍是其仿真和拟像概念的另类表达,诱惑即表象,它与本质无涉;如果一定论及本质,那么表象即本质。这是《诱惑》一书的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体现,也是它既不同于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也不同于当代解释学、女权主义批判和后现代主义诸流派的主要缘由。《诱惑》一方面体现了对以弗洛伊德和拉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和当代女权主义的批判态度,进一步彰显了鲍德里亚对现代社会的激进的批判态度。另一方面,"诱惑"概念也包含了对近代哲学主体和客体的颠覆和反转,彰显了现代技术社会主体的被动性和客体对主体的优越性。文章提出,在反对本质主义上,鲍德里亚与精神分析是相似的;但他的批判态度更为激进。最后,鲍德里亚的"诱惑"的游戏及其策略,仍然不过是最前卫的、最激进、最革命的左翼游戏性和幻想般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惑 精神分析 对象α 反本质主义 反女权主义
下载PDF
怎样的列宁:普遍的抑或具体的?——兼论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孔明安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7-32,共6页
在精神分析的视野下,齐泽克力主"重述列宁"而非"回到列宁",也就是拒绝眷恋列宁那个时代的符号,拒绝其不彻底的反映论与哲学党性原则的背离,而是回到"实在界"的列宁——这是一个乌托邦意义上的列宁,同时... 在精神分析的视野下,齐泽克力主"重述列宁"而非"回到列宁",也就是拒绝眷恋列宁那个时代的符号,拒绝其不彻底的反映论与哲学党性原则的背离,而是回到"实在界"的列宁——这是一个乌托邦意义上的列宁,同时也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具体的普遍性"的列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重述列宁” 反映论 哲学党性原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