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冒险的伙伴? |
鲁克俭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2
|
“文本研究”与“理论发展”的分工与互补--以《资本论》研究为例 |
鲁克俭
|
《理论视野》
CSSCI
|
2009 |
4
|
|
3
|
国外学者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系统化 |
鲁克俭
|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
2010 |
7
|
|
4
|
国外马克思学译介与中国马克思学研究的深化 |
鲁克俭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5
|
马克思主义对美国社会学的影响--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为背景 |
江洋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6
|
竞争、效仿与政策创新 |
弗吉尼亚·格雷
王勇兵
杨雪冬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9
|
|
7
|
马克思思想的德国古典哲学来源 |
鲁克俭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8
|
懒政、政治堰塞与治理--“瓮安事件”的思考 |
刘铎
|
《理论视野》
CSSCI
|
2008 |
4
|
|
9
|
社会变革中的政府责任:中国的经验 |
杨雪冬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9
|
|
10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原因及其再评价 |
鲁克俭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6
|
|
11
|
心理学路径对空间哲学的影响--从形而上学空间到知觉空间 |
冯雷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