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夜色如墨 其香悠远——宗其香与20世纪中国画的融合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于洋 《中国书画》 2017年第11期67-69,共3页
宗其香(1917—1999),江苏南京人。20世纪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1937年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1944年任中国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1946年任北平国立艺专讲师,1952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水彩教研组主任,1963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科主任。... 宗其香(1917—1999),江苏南京人。20世纪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1937年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1944年任中国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1946年任北平国立艺专讲师,1952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水彩教研组主任,1963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科主任。出版有《宗其香画集》《宗其香中国画技法》《画家宗其香传》《宗其香国画展画集》等。在百年以来中国画的发展与衍变历程中,融合中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其香 中央美术学院 美术教育家 国画系 中国美术学院 徐悲鸿 中央大学 中国美术史 江苏南京 助理研究员
下载PDF
启辩与内观--中国画现代变革语境中的陈师曾 被引量:2
2
作者 于洋 《中国美术》 2017年第1期33-43,共11页
关于陈师曾在20世纪中国画现代变革语境中的画学思想,已成为近现代美术史论研究的显学,但其中的核心问题仍值得深入讨论。我们在今天谈论一百年前的陈师曾,陈师曾的独特和伟大在何处呢?在本文来看,如果从两个角度来审视,一是从外部返观... 关于陈师曾在20世纪中国画现代变革语境中的画学思想,已成为近现代美术史论研究的显学,但其中的核心问题仍值得深入讨论。我们在今天谈论一百年前的陈师曾,陈师曾的独特和伟大在何处呢?在本文来看,如果从两个角度来审视,一是从外部返观,二是在内部省思,一为“启辩”,二为“内观”。“启辩”是源于其外发性的时代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师曾 《文人画之价值》 大村西崖 姚茫父 文人画 士大夫画 内观
下载PDF
中国画题跋的失语现象 被引量:1
3
作者 于洋 《艺术学研究》 2019年第3期13-15,共3页
关于当下中国画题跋的失语现象,既是一个具有针对性的现实问题,又是艺术学科体系内值得重视和反思的一个理论问题。大约六年前,我曾在《中国文化报》专稿谈过这个现象。今天,结合自己近年来新的思考,旧话重提一番。在中国书画体系里面... 关于当下中国画题跋的失语现象,既是一个具有针对性的现实问题,又是艺术学科体系内值得重视和反思的一个理论问题。大约六年前,我曾在《中国文化报》专稿谈过这个现象。今天,结合自己近年来新的思考,旧话重提一番。在中国书画体系里面历来延续着诗、书、画、印"四全"的传统,这也是传统文人画的一个基本的体系。所以,画面和题跋文字相互附着和依赖,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媒介之间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丰富的表意系统。为什么诗、书、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文化系统,因为它实现了一个完整、深厚的人文内涵和充实、完满的意境空间。但是,这个文化系统如今已被割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人画 文人画家 失语现象
下载PDF
当代中国画学研究的范畴体系与学院文脉
4
作者 于洋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24,共3页
艺术领域所有的文本研究,都应具备深刻的现实意义与鲜活的感性准确度。中国画学研究作为一门具有特定观照对象与研究范畴的学科,同样也应该是一门鲜活的、有用的、渗透性的学问,应与中国画发展历史及其当代创作实践发生联系,体现其知行... 艺术领域所有的文本研究,都应具备深刻的现实意义与鲜活的感性准确度。中国画学研究作为一门具有特定观照对象与研究范畴的学科,同样也应该是一门鲜活的、有用的、渗透性的学问,应与中国画发展历史及其当代创作实践发生联系,体现其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价值。本文通过对中国画学研究范畴体系及其近现代发展文脉的阐述思考,以中西学术观念的不同视角,对中国画学研究的本体性与现实意义进行了相关讨论与辩证审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学 学院体系 传统研究 现代学科
原文传递
融入与自立--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美术学及其困境与机遇 被引量:1
5
作者 于洋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19,共2页
“美术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与相关研究机构的学科之一,自其正式建立至今已走过二十余年的时间。其间,经历了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整合发展、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互动,及西方艺术史研究、文化研究、社会学等方法论的引入,“美术学”的... “美术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与相关研究机构的学科之一,自其正式建立至今已走过二十余年的时间。其间,经历了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整合发展、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互动,及西方艺术史研究、文化研究、社会学等方法论的引入,“美术学”的内涵与外延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科 中国高等教育 美术学 困境 自立 教育学科体系 艺术史研究 研究机构
原文传递
共存与博弈——当代语境下“中国画”与“水墨”概念之辩 被引量:2
6
作者 于洋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15,共2页
作为新一轮中国画“新旧”论辩的主要话题之一,“中国画”“水墨”概念之辩近年来一直为美术界所关注本文认为,“中国画”与“水墨”两个概念的时态属性本身即呈现出“新一旧”的相对性与悖论性,因此不应拘于简单思维定式加以褒贬.文章... 作为新一轮中国画“新旧”论辩的主要话题之一,“中国画”“水墨”概念之辩近年来一直为美术界所关注本文认为,“中国画”与“水墨”两个概念的时态属性本身即呈现出“新一旧”的相对性与悖论性,因此不应拘于简单思维定式加以褒贬.文章继而分析了意见双方的论据理路,梳理了近百年学院教学体系里中国画画种名称的衍变历程,由此提出,这场概念之辩不应停留于语词文本的浅表层面,而应深入画种本体创作与研究规律,探讨实际问题,以执著、包容而理性的态度审视当代中国画坛的创作生态与理论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水墨概念 新旧之辩
原文传递
夜色墨章 共美其香——百年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的宗其香 被引量:3
7
作者 于洋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共4页
作为20世纪中国画中西融合一路的开拓者之一、建国初期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画教学的一代宗师,与其同代画坛名师大家相比,宗其香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领域并未得到相应程度的关注和认知。从描绘现实民生与战场题材的早期创作,到日臻成熟... 作为20世纪中国画中西融合一路的开拓者之一、建国初期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画教学的一代宗师,与其同代画坛名师大家相比,宗其香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领域并未得到相应程度的关注和认知。从描绘现实民生与战场题材的早期创作,到日臻成熟完善的夜景山水画,再到展现民族风情与南国风物的山水写生,宗其香一生致力于将中国画的笔墨写意风格与现代中国的社会现实、西方绘画的光影表现相结合,由此推进与深化其师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主张。尤其是宗氏夜景山水画的创作与革新,不止于单方向的引西润中,而是面对笔墨传统与现代场景的多向拓展;其创作中对于画境与实景之关联的强化,也为现代中国画现实观照课题提供了有益养分,并在学院教学中得到践行与印证。本文将宗其香置于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与中央美术学院的百年历史中,通过图像与文献研究,阐发这一在中国画现代转型历程中被忽视的艺术家个案所透射出的艺术本体价值与美术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西润中 夜景山水画 宗其香
原文传递
潇潇暮雨金刚坡——傅抱石的散锋笔法与“线”传统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于洋 《中国书画》 2019年第10期73-79,137,共7页
在美术史上,一个大画家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总需要逢遇一个契机,通过一个接近顿悟的方式获得认识与表现上的飞跃。对于中国画大家傅抱石来说,这个飞跃无疑来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入蜀生活的八年时光,而获得这段生活经历的直接原因竟是祖国... 在美术史上,一个大画家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总需要逢遇一个契机,通过一个接近顿悟的方式获得认识与表现上的飞跃。对于中国画大家傅抱石来说,这个飞跃无疑来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入蜀生活的八年时光,而获得这段生活经历的直接原因竟是祖国沦陷时避战的辗转。[1]这八年时间是傅抱石画风大变的时代,也足他个人风格的形成期,为他后来的创作定下了总的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抱石 散锋笔法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八年 个人风格 风格的形成 美术史 中国画
下载PDF
拓境前行 展呈时代——全国美展与新中国70年美术创作的路向建构
9
作者 于洋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21,26,共8页
作为新中国美术创作的最高展示平台、持续举办时间最长的国家级文化艺术活动之一,全国美展历来受到文化艺术界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历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历史文脉,总结其特点、现象与问题,以回溯、解析全国美展... 作为新中国美术创作的最高展示平台、持续举办时间最长的国家级文化艺术活动之一,全国美展历来受到文化艺术界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历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历史文脉,总结其特点、现象与问题,以回溯、解析全国美展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为契机,提出汇聚时代佳作、总结艺术本体规律、推陈出新与选才育人,及拓展“大美术”学科疆域范畴,是历届全国美展对于新中国美术发展所起到的文化导向与建构作用。同时也从美展所反映出的当前美术界现象,在中国美术创作与生态机制层面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美展 新中国美术 展览机制 创作导向
原文传递
花鸟友于——当代青年水墨画家提名展·“70后”花鸟篇研讨会摘要
10
作者 于洋(主持) 冯令刚 +7 位作者 张涛 于帆 方政和 许敦平 叶芃 阴澍雨 周午生 韩斌 《中国书画》 2018年第12期116-121,共6页
近期,由中国书画杂志社主办、港澳传媒华语国际台和北京天心堂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花鸟友于—当代青年水墨画家提名展·‘70后’花鸟篇"在《中国书画》美术馆开幕并举行了学术研讨会。此次展览也是《中国书画》杂志创刊1... 近期,由中国书画杂志社主办、港澳传媒华语国际台和北京天心堂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花鸟友于—当代青年水墨画家提名展·‘70后’花鸟篇"在《中国书画》美术馆开幕并举行了学术研讨会。此次展览也是《中国书画》杂志创刊15周年的系列展览之一,展览共展出了15位"70后"花鸟画家的作品六十余幅。他们是当下传统花鸟画坛中青年画家的杰出代表,多来自南北学院画院,为师为艺各有心得,绘画创作各有风貌。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围绕着中国花鸟画乃至中国画的评价体系及学术表达规范的构建、时代性和继承传统的深度、当代花鸟画普遍存在的问题、当代花鸟画的去向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鸟画家 “70后” 当代青年 提名 水墨 《中国书画》 学术研讨会 摘要
下载PDF
齐鲁丘壑气象高华——孙博文泼彩写意山水画的艺术境界
11
作者 于洋 《中国书画》 2021年第3期112-113,共2页
自古以来传统文人山水画的笔墨语言,长于表现清雅蕴藉、静谧幽深的意境,而对于自然光色的变幻与山川造化的厚重体量往往缺少相应的观照和呈现。20世纪以来随着山水画笔墨、图式的革变发展、色彩语汇的融创,涌现出张大千、傅抱石、李可... 自古以来传统文人山水画的笔墨语言,长于表现清雅蕴藉、静谧幽深的意境,而对于自然光色的变幻与山川造化的厚重体量往往缺少相应的观照和呈现。20世纪以来随着山水画笔墨、图式的革变发展、色彩语汇的融创,涌现出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等诸多以表现山川光色与风雨自然著称的山水画大家。现代山水画家孙博文正是在这一艺术史语境中出现的、面对山水自然的书写者与礼赞者,而齐鲁大地的家山意象,也造就了其泼彩写意山水画的高华异彩与淋漓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山水画 笔墨语言 傅抱石 书写者 泼彩 李可染 色彩语汇 张大千
下载PDF
沉潜与造境——黄胄的人物写生及其对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启示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洋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3-98,共6页
本文从黄胄人物写生的创作理法、画学思想及其对当下中国画坛、特别是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现实意义出发,提出黄胄人物写生创作呈现出的"求新"、"求深"、"求广"三种特质,以及他在拓展兼具写意性与现代性的个... 本文从黄胄人物写生的创作理法、画学思想及其对当下中国画坛、特别是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现实意义出发,提出黄胄人物写生创作呈现出的"求新"、"求深"、"求广"三种特质,以及他在拓展兼具写意性与现代性的个性语言、强化沉浸式的生活体验、建构人物画的叙事性造境三个中国画创新课题方向的深入。文章通过对黄胄1973年与1974年之交的南海、西沙写生创作的解读分析,指出这批作品中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塑造与生动朴素的海疆生活场景描写的巧妙契合,对于当前解决人物画"造境"课题的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胄 人物写生 场境表达 主题性美术创作
原文传递
华锦与褧裳——郑锦艺术风格及画学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洋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63,共7页
在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史与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的历史叙事中,郑锦是一个既熟悉又遥远的名字。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的创校校长,他早年留学日本,中岁京城办学、赴华北农村推行平民教育,晚年寓居粤澳潜心创作,其生平经历浓缩了2... 在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史与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的历史叙事中,郑锦是一个既熟悉又遥远的名字。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的创校校长,他早年留学日本,中岁京城办学、赴华北农村推行平民教育,晚年寓居粤澳潜心创作,其生平经历浓缩了20世纪前中期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发展脉络。本文从相关史料文献和作品图像分析入手,在美术史研究与艺术本体论的双重视角,对于郑锦的中国画创作实践和画学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分析,力求在通过史料文献还原相关历史场境的基础上,发掘郑锦个案研究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锦 留日画家 北京美术学校 澳门 岭南画派
原文传递
新世纪以来水墨艺术的都市情境与时代走向 被引量:4
14
作者 于洋 《艺术评论》 CSSCI 2019年第1期93-99,共7页
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风尚与文化语境的变迁,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审美价值的论辩、特别是围绕水墨艺术如何发展的讨论,依沿时代文脉的演进不断趋于深入和细化。在水墨艺术媒介与文化观念的不断拓展中,'学院水墨''实验水墨'... 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风尚与文化语境的变迁,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审美价值的论辩、特别是围绕水墨艺术如何发展的讨论,依沿时代文脉的演进不断趋于深入和细化。在水墨艺术媒介与文化观念的不断拓展中,'学院水墨''实验水墨'与'新文人画'等不同概念范畴的提出,都展现了水墨艺术在新的时代课题中不断开拓与延展的多元格局。对于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的文化身份的省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艺术 现代性 水墨画家 新世纪以来 笔墨语言 中国画坛
原文传递
心向道中山——姬子“墨道山水”的时空境象与精神之维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洋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3-47,共5页
在全球化语境与当代中国文化进程中,水墨艺术面临的际遇空前复杂,其一方面肩负着对于本土文化身份的找寻,重新发掘与拓展传统,一方面更需衔接时代生活与民族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在一个共时而共知的层面上有所新创。因此,水墨艺术的神髓,... 在全球化语境与当代中国文化进程中,水墨艺术面临的际遇空前复杂,其一方面肩负着对于本土文化身份的找寻,重新发掘与拓展传统,一方面更需衔接时代生活与民族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在一个共时而共知的层面上有所新创。因此,水墨艺术的神髓,既根植于传统笔墨的精神意象,又显现于紧随时代的活力与宽广敏锐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子 境象 水墨艺术 心向 艺术语言 当代中国文化 精神意象 苦瓜和尚画语录 自然造化 全球化语境
原文传递
缘“物”之意——“齐物见心”的主题意涵与写意花鸟画的当代观照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洋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61,共6页
传统文人形态的写意花鸟画重在以花鸟草木寓兴传神,观物取象以写逸趣,凝聚了写意精神的神髓。写意花鸟画的当代拓展,更将中国传统画论中“造物”、
关键词 写意花鸟画 当代 “物” 观照 题意 齐物 传统文人 观物取象
原文传递
“写意”九问——于洋、李雪松对谈
17
作者 于洋 李雪松 《东方艺术》 2017年第10期58-63,共6页
于洋(以下简称“于”):写意花鸟画重在面对自然物态时写其意、见其心。在呈现物象生机的过程中.在笔墨与造型的生拙、润涩、收放之间,“见心”是其要害.亦是其难度。
关键词 “写意” 于洋 “于” 笔墨
原文传递
以意为格 写相之生——李洋水墨人物画及其“写生作品化”的画理品读
18
作者 于洋 《中华书画家》 2021年第2期94-99,共6页
20世纪的水墨人物画经历了古今融创、中西交汇的历程。从以勾染为主的传统文人写意人物画,到借鉴山水和花鸟的笔墨语言并将其与西方绘画造型观念相融合,现代水墨人物画已将传统文人画对于形神关系的内向探研,拓宽到对于人物造型、精神... 20世纪的水墨人物画经历了古今融创、中西交汇的历程。从以勾染为主的传统文人写意人物画,到借鉴山水和花鸟的笔墨语言并将其与西方绘画造型观念相融合,现代水墨人物画已将传统文人画对于形神关系的内向探研,拓宽到对于人物造型、精神气质及其相关社会内容的外向延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人物画 写意人物画 写生作品 传统文人画 造型观念 笔墨语言 画理 勾染
原文传递
纪连彬:祥云圣境与尘世众生
19
作者 于洋 《艺术市场》 2019年第9期102-103,共2页
纪连彬是当代彩墨人物画领域中极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他出生于黑龙江省,东北地域的特殊气候造就了他粗粝豪放的性格,而萨满教文化中独有的神秘力量在他的作品中有所透射。另外,纪连彬的人物画尤其强调人物形象与宏大场境的结合,形成了... 纪连彬是当代彩墨人物画领域中极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他出生于黑龙江省,东北地域的特殊气候造就了他粗粝豪放的性格,而萨满教文化中独有的神秘力量在他的作品中有所透射。另外,纪连彬的人物画尤其强调人物形象与宏大场境的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景式或群像式的人物组画,使得他的人物画既不同于普通的肖像绘画,也有别于少数民族的风情绘画,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貌和语言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连彬 萨满教文化 人物画 黑龙江省 神秘力量 人物形象 少数民族 语言特征
原文传递
范扬:博采与中和的风范
20
作者 于洋 《艺术品鉴》 2020年第5期156-159,共4页
范扬先生是当代画坛负有盛誉的名家,无论是绘画风格的独特性,还是创作题材的广泛度,以及画家自身的性情上都呈现出独树一帜的气质与格调。丰富的人生经历也决定了范扬艺术生涯的宽度和深度,他曾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教、任职,教学... 范扬先生是当代画坛负有盛誉的名家,无论是绘画风格的独特性,还是创作题材的广泛度,以及画家自身的性情上都呈现出独树一帜的气质与格调。丰富的人生经历也决定了范扬艺术生涯的宽度和深度,他曾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教、任职,教学相长的经历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一套系统而严谨的理念支撑。后来辗转到北京中国国家画院工作,使得他的风格面貌再一次得到延伸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相长 中国国家画院 范扬 艺术创作 美术学院 艺术生涯 南京师范大学 绘画风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