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8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术史的知识生产--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访谈 被引量:2
1
作者 尹吉男 黄小峰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2,共5页
黄小峰(以下简称”黄”):尹老师,明年是我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成立60周年。人文学院准备怎么纪念一下?我知道明年的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要回到美院了。
关键词 中央美术学院 美术史学 人文学院 知识生产 院长
原文传递
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21
2
作者 吴蕾 胡孝群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4-56,共3页
为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中央美术学院外语中心在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贯彻《课程要求》精神,开展美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进行美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本文以学院开设的实用美术英语系列选修... 为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中央美术学院外语中心在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贯彻《课程要求》精神,开展美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进行美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本文以学院开设的实用美术英语系列选修课程为例,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环境等几方面介绍中央美术学院外语中心在美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方面所做的改革和取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实践 实用美术英语 建构 创新
下载PDF
美术史系与美术史学——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教研发生纪程 被引量:1
3
作者 曹庆晖 《美术大观》 2022年第12期72-84,共13页
1957年,中央美术学院创建中国第一个美术史系,揭开了美术史美术理论教学与研究的新篇章。现据所见回忆与研究、资料与档案,就其创建前后内外发生的情况做一编年体事记,作为美术史系与美术史学在中央美术学院和新中国美术教育事业上的发... 1957年,中央美术学院创建中国第一个美术史系,揭开了美术史美术理论教学与研究的新篇章。现据所见回忆与研究、资料与档案,就其创建前后内外发生的情况做一编年体事记,作为美术史系与美术史学在中央美术学院和新中国美术教育事业上的发生纪程。笔者以为,1957年正式建立的美术史系在1950—1956年有其酝酿期,主要表现为某些机构,如研究部、民族美术研究所在设置时所反映出来的美术史编研和人才培养意图、有关师资特别是具有动议和落实职责的关键师资到位、美术史公共课程的开设、相关遗迹勘察调研活动的展开,以及公派赴苏联留学生教研信息反馈等多方面条件的积累。1956年之后则为其落实创建期,主要表现为系室建立和师资队伍形成、招生和备课、美术史论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的形成、美术期刊对争鸣和教研反映等多方面工作的展开。但在此期间,由于“反右”“社教”“文革”等众所周知的运动踵接,致使本应在这一时期出炉的教材编写成果《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等迟至20世纪80年代才被渐次编订出版。这些教材的出版,既是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术史论教研基础所臻程度的反映,也是美术史系和美术史学步入新时期吹响的号角。故此,本文将自1956年动议筹建美术史系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美术史论教材成果的出版,一并视为美术史系和美术史学的落实创建期。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对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教研发生和奠基阶段的梳理,即从1950年始,至20世纪80年代止。本文的编写,除所见原始文件与材料外,在线索上较多采信金维诺、王琦、薄松年、李树声、李松涛、薛永年等先生在不同时期的忆述,在材料上较多关注《王逊年谱》《〈美术观察〉学术文丛—学人档案卷》《中央美术学院校友名录1950—1999》等汇编成果,以及《美术》《美术研究》《文物参考资料》等期刊,限于篇幅,恕不一一注明,特此声明并致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史学 美术史系
下载PDF
与新中国同行——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的发展之路
4
作者 邹跃进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13,共7页
从新中国的发展这样一个长时段的历史,来考察天津美院油画艺术的发展历程,我们就会发现,艺术创作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紧密,而天津美术学院的油画创作之所以能取得丰硕的成果,也正在于它的发展的每一步都是与中国社会发展同步... 从新中国的发展这样一个长时段的历史,来考察天津美院油画艺术的发展历程,我们就会发现,艺术创作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紧密,而天津美术学院的油画创作之所以能取得丰硕的成果,也正在于它的发展的每一步都是与中国社会发展同步而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美术学院 中国油画 中国美术馆 教师作品 艺术学院 油画创作
下载PDF
析“三位一体”与中央美术学院第一代中国画教学集体 被引量:12
5
作者 曹庆晖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65,共4页
"三位一体"是中央美术学院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的中国画教学原则和方法,这种以写生为核心、以临摹为援补、以创作为目标的写生、临摹、创作相结合的中国画教学结构,至今在各级中国画专业教育中发挥着作用。本文拟着重讨论... "三位一体"是中央美术学院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的中国画教学原则和方法,这种以写生为核心、以临摹为援补、以创作为目标的写生、临摹、创作相结合的中国画教学结构,至今在各级中国画专业教育中发挥着作用。本文拟着重讨论的是这一教学原则和方法,怎样历史地为中央美术学院第一代中国画教学集体提出和建构,以期为当今中国画教学发展与改革讨论,提供追本溯源的线索和承前启后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集体 三位一体 叶浅予 蒋兆和 李可染 郭味蕖
原文传递
明清同性恋题材绘画初探——从两件中央美术学院藏画出发 被引量:5
6
作者 邵彦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58,共12页
本文将对两件中央美术学院藏画辨认为同性恋题材,并对此类绘画作了基本的概念界定和分类,探讨了辨识的标准和搜寻的重点范围。随后将搜集到的作品分为三类加以分析:有文字辅助的卷轴画、无文字辅助的卷轴画、春宫画,发现目前已知的中国... 本文将对两件中央美术学院藏画辨认为同性恋题材,并对此类绘画作了基本的概念界定和分类,探讨了辨识的标准和搜寻的重点范围。随后将搜集到的作品分为三类加以分析:有文字辅助的卷轴画、无文字辅助的卷轴画、春宫画,发现目前已知的中国古代同性恋题材绘画皆产生于明清,以版画为主,卷轴画较少,且以职业画家作品、无文字辅助者居多。采用同性恋题材绘画的决定性因素不是画家本人的性取向,而是画家的技能与市场(订件者)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性恋 卷轴画 大汕 陈洪绶 吴友如 春宫画 版画
原文传递
对中央美术学院1959至1964年油画工作室教学的浅见 被引量:2
7
作者 曹庆晖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5-107,共3页
1950年组建成立的中央美术学院,其建国17年教学的走向和建构,是在中共中央针对国内外时局“审时度势”地提出各项政策和发动各种运动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其成绩和局限均由这一大背景所规定。如一,中央美院能在1953年开始扬弃以培养年... 1950年组建成立的中央美术学院,其建国17年教学的走向和建构,是在中共中央针对国内外时局“审时度势”地提出各项政策和发动各种运动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其成绩和局限均由这一大背景所规定。如一,中央美院能在1953年开始扬弃以培养年连宣美术普及人才为主的绘画系,逐步转向以培养专业师资和创作人才为主的彩墨画系、油画系和版画系的正规化建设,离不开国家实施“一五”计划急需各种专门人才、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的社会条件。如二,在造型基础训练中“统一思想”,充满热情地推行“契斯恰可夫教学法”并将其视为“唯一的科学方法”。又如三,“油画民族化”这个问题能从原本属于画家个人自觉的学术探索异化为画家们必须遵守的创作原则,不能不说与“双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美术学院 教学法 油画 工作室 “一五”计划 造型基础训练 创作人才 审时度势
原文传递
主线、主流及其他——看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北平艺专西画精品想到的 被引量:1
8
作者 曹庆晖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2,41-45,共10页
本文通过梳理中央美术学院馆藏北平艺专西画作者和作品的资料,分析西画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引进与实践的主线与主流所在,探讨写实性绘画的引进发展以及艺为人生的写实主义潮流和学派在40年代的形成。
关键词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平艺专 西画
原文传递
传统的维度——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展回眸(上)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浩 《艺术品》 2016年第4期10-19,共10页
"传统的维度"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在2015年底推出的重要馆藏精品陈列展,展出部分20世纪50、60年代中央美院对民族传统绘画的重要临摹与购藏。其中,中央美院领导层在这一时期收购了300余件宋元明清卷轴画,本次展览共展出收购作品21件... "传统的维度"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在2015年底推出的重要馆藏精品陈列展,展出部分20世纪50、60年代中央美院对民族传统绘画的重要临摹与购藏。其中,中央美院领导层在这一时期收购了300余件宋元明清卷轴画,本次展览共展出收购作品21件(组),被称为"收进来"的购藏作品,形成构建传统维度的另一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美院 卷轴画 宋元明 易元吉 枇杷图 寒鸦图 吴门画派 扬州八怪 院体
原文传递
不仅是文化的灵魂,也是学术的心灵——纪念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的奠基人王逊先生
10
作者 尹吉男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9,共1页
1976年秋,"九叶集诗人"之一的辛笛写诗悼念老友王逊先生,即《忆王逊》:邻窗灯火共谁挑,云忆鳞鳞水点篙。满眼故人多半去,蓬蒿和我一般高。在辛笛写这首诗的将近40年的今天我们隆重纪念王逊先生的百年诞辰,意义深远。王逊先生对我而... 1976年秋,"九叶集诗人"之一的辛笛写诗悼念老友王逊先生,即《忆王逊》:邻窗灯火共谁挑,云忆鳞鳞水点篙。满眼故人多半去,蓬蒿和我一般高。在辛笛写这首诗的将近40年的今天我们隆重纪念王逊先生的百年诞辰,意义深远。王逊先生对我而言一直"灵魂般地"存在于中央美术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逊 中央美术学院 九叶集 在辛 中国美术史 百年诞辰 张安治 俞剑华 画学 薛永年
原文传递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历代名画记》展品讲析(上)
11
作者 薛永年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24,共12页
2009年夏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历代名画记》展览,是继1994年“明清绘画透析”国际学术会议期间《意趣与机杼》展览之后,我院及附中收藏的绘画作品较大规模的一次展出。此次展览的特殊性在于古代部分选取了很多非名家名作,
关键词 《历代名画记》 中央美术学院 美术馆 讲析 展品 国际学术会议 绘画作品 2009年
原文传递
主线、主流及其他 看中央美术学院藏北平艺专西画作品想到的
12
作者 曹庆晖 《东方艺术》 2013年第7期114-121,共8页
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1950年合并原国统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新解放区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科,在首~lkll:京建立的一所高等美术学府。其中,被合并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是1946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委派徐悲... 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1950年合并原国统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新解放区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科,在首~lkll:京建立的一所高等美术学府。其中,被合并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是1946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委派徐悲鸿赴北平复员建制重办的,并且这次重办已是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创建北京美术学校以来,历经不同政府多次关停并转、重组重办后的再一次重办了。由于这所学校历史沿革曲折,期间大改大变不断,在美术——艺术、专门——专科、北京——北平等关涉学科范围、教育性质和政府归属等方面多有递变和反复,以致于人们对这所学校的历史并不那么了然,现而今被人们不明就里、不加区分、混乱使用的国立艺专、北京美专、北平艺专、北京艺专等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美术学院 北平 艺术专科学校 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 作品 西画 南京国民政府
原文传递
杨之光与中央美术学院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庆晖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0-110,共11页
本文首先依据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藏1950年版《杨之光画集》,揭示杨之光在投考中央美术学院前的艺术倾向和水平。继之,依托所见中央美术学院建院初期的教学资料和杨之光1950-1953年就读期间的相关作业,揭示杨之光听取徐悲鸿的建议考取中... 本文首先依据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藏1950年版《杨之光画集》,揭示杨之光在投考中央美术学院前的艺术倾向和水平。继之,依托所见中央美术学院建院初期的教学资料和杨之光1950-1953年就读期间的相关作业,揭示杨之光听取徐悲鸿的建议考取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本科班后,怎样在基础学习上“从零开始,从头学起”,怎样在创作学习上经历思想改造的具体过程和收获。全文力求从教学史研究的视角,细化和丰富杨之光对他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的回忆和口述,以求为他面向生活和海纳百川的主张形成与实践展开,建立详实充分的历史前提和发生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之光画集》 素描 勾勒 水彩 临摹 创作 面向生活 海纳百川
原文传递
美术考古新视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考古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在京学者座谈会”综述
14
作者 章名未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67,共3页
2023年3月18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考古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在京学者座谈会举行。来自美术史、考古学、历史学、科技史等学科的学者济济一堂,对于美术考古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就相关议题展开讨论。座谈会由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2023年3月18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考古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在京学者座谈会举行。来自美术史、考古学、历史学、科技史等学科的学者济济一堂,对于美术考古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就相关议题展开讨论。座谈会由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黄小峰主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美术学院 美术考古 文学院教授 科技史 美术史 新视野 考古学 历史学
原文传递
矻矻为教六十年--记中央美术学院技法理论教授陈伟生先生
15
作者 刘华赞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2-133,共2页
陈伟生,1932年生于浙江温岭,儿时随父母到上海生活,母亲在上海永安纺织厂做织布女工,从小由做木匠的父亲带大。虽然家中不富裕,但父亲认定有文化才会有出息,努力供他上学,并严格要求他用心读书,能够一直读到大学才好。为顺利升... 陈伟生,1932年生于浙江温岭,儿时随父母到上海生活,母亲在上海永安纺织厂做织布女工,从小由做木匠的父亲带大。虽然家中不富裕,但父亲认定有文化才会有出息,努力供他上学,并严格要求他用心读书,能够一直读到大学才好。为顺利升学,他们想方设法,通过向政府申请减免学费、入读收费低廉的教会学校或半工半读的公立学校、靠优异成绩获得奖学金等方式,解决学费难题。在这样的艰苦境遇中,陈伟生在学业上倍加努力,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美专,为一生的艺术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美术学院 陈伟 教授 法理 上海美专 严格要求 公立学校 半工半读
原文传递
启蒙理想的现实主义表征——读王逊的《中国美术史稿》
16
作者 王浩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28,共7页
王逊的中国美术史研究,直接延续了新文化运动尤其是蔡元培、邓以蛰的学脉,并且远承了启蒙运动以来的德国美术史传统。王逊在他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和教学尤其是《中国美术史稿》等著作中,特别强调“美术史是一种科学”,注重基于马赫主义的... 王逊的中国美术史研究,直接延续了新文化运动尤其是蔡元培、邓以蛰的学脉,并且远承了启蒙运动以来的德国美术史传统。王逊在他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和教学尤其是《中国美术史稿》等著作中,特别强调“美术史是一种科学”,注重基于马赫主义的实在论来揭示中国美术史“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并将其作为“创造新美术的依据”,以及追问“为什么要学习或研究美术史”,其实都是启蒙精神的具体表征。王逊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和著作或有具体欠缺乃至错误,但他在特殊时期为研究中国美术史以及撰写相关的著作所付出的种种艰辛努力,尤其是他所一再追问的“为什么要学习或研究美术史”,仍然拥有其恒久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逊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稿》 现实主义 启蒙
下载PDF
考古学与美术史的思想交汇——评尹吉男《知识生成的图像史》
17
作者 耿朔 《美术大观》 2024年第3期142-144,共3页
尹吉男《知识生成的图像史》讨论的是与“物”相关的历史,本文对该书绪论提到的“一般图像”“物的实在性”“真伪观”三个概念进行辨析,表明考古学研究的思考与实践是“知识生成”方法的重要来源,也揭示出美术史创造性理解与考古学还... 尹吉男《知识生成的图像史》讨论的是与“物”相关的历史,本文对该书绪论提到的“一般图像”“物的实在性”“真伪观”三个概念进行辨析,表明考古学研究的思考与实践是“知识生成”方法的重要来源,也揭示出美术史创造性理解与考古学还原性理解的差异。“知识生成”的方法展现出美术史作为一个学科对于其他人文学科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 美术史 时代风格 动态研究
下载PDF
美术学院陈列馆与沙龙:博物馆展览制度考(下)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军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4-87,共4页
沙龙的“制度创新” 然而相比起来,只有王家美术学院的另一项临时展览政策才算得上真正的“制度创新”,因为它一开始就超越了学院樊篱,具有更深远的社会、政治与文化含义。这就是王家美术学院于1667年开始定期举办的“沙龙”美展。
关键词 美术学院 临时展览 沙龙 博物馆 陈列馆 制度创新 文化含义 美展
原文传递
美术学院陈列馆与沙龙:博物馆展览制度考(上)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军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0,共7页
作为作者研究博物馆起源问题的艺术史系列考辨之一,本文钩陈抉微,以大量史实阐述了美术学院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形成现代博物馆收藏和展览制度方面的关键作用;通过分析法国王家美术学院沙龙展览环境的演变,以公众问题为核心,揭示了一场从... 作为作者研究博物馆起源问题的艺术史系列考辨之一,本文钩陈抉微,以大量史实阐述了美术学院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形成现代博物馆收藏和展览制度方面的关键作用;通过分析法国王家美术学院沙龙展览环境的演变,以公众问题为核心,揭示了一场从十八世纪开始一直迄今的社会与文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院 沙龙 收藏制度 展览制度 法则 公众问题
原文传递
邵宇战地美术创作的语境呈现与视觉修辞
20
作者 刘科瑶 《中国美术》 2024年第5期24-30,共7页
20世纪50年代,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术工作者作为历史的参与者,创作了一批经典的漫画、连环画、宣传画、素描和速写作品,起到了很好的鼓舞与宣传作用。1950年至1951年,邵宇奔赴朝鲜进行战地创作。本文从其亲身经历与系列美术作品入手,根... 20世纪50年代,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术工作者作为历史的参与者,创作了一批经典的漫画、连环画、宣传画、素描和速写作品,起到了很好的鼓舞与宣传作用。1950年至1951年,邵宇奔赴朝鲜进行战地创作。本文从其亲身经历与系列美术作品入手,根据报刊、日记、速写、回忆录等史料文献,对其美术创作展开研究,分析其作品的主题内涵和语言特点,梳理创作方法,研究当时的宣传路径,考察其抗美援朝期间创作实践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宇 抗美援朝 战地美术 语境呈现 “信笔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