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现代性的焦虑与想象的西方--兼论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的文化诉求
被引量:
2
1
作者
何桂彦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17,共3页
应该说,从19世纪中期以来,尤其是“五四”前后,“现代性的焦虑”就成为了中国几代知识分子无法摆脱的情结。作为一种理论“话语”(Discourse),“现代性”(Modernity)的产生大致有两种不同的文化逻辑,一种是立足于本土的现代性...
应该说,从19世纪中期以来,尤其是“五四”前后,“现代性的焦虑”就成为了中国几代知识分子无法摆脱的情结。作为一种理论“话语”(Discourse),“现代性”(Modernity)的产生大致有两种不同的文化逻辑,一种是立足于本土的现代性诉求,另一种是在西方的“冲击”与“回应”中形成的。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这两种现代性话语在大多数时候都处于彼此交织、互为表里的状态。但是,在某一特定的历史、社会和政治语境下,往往其中一种会居于主导性的地位。譬如,以新中国六十年的历史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中国历史
20世纪80年代
文化诉求
现代艺术
想象
原文传递
称谓:一种渐行渐远的文化观照
2
作者
刘光喜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24,共3页
吴小如教授《“称兄道弟”及其他》是一篇二十年前的旧文,本是讨论学术界现实中的称谓乱象,但今日读来对艺术界亦颇有启发。吴教授谈称谓用法的文章(包括《莎斋闲览》中的几篇),多取例于自己在学术界师生间的交游往来,可以感受到...
吴小如教授《“称兄道弟”及其他》是一篇二十年前的旧文,本是讨论学术界现实中的称谓乱象,但今日读来对艺术界亦颇有启发。吴教授谈称谓用法的文章(包括《莎斋闲览》中的几篇),多取例于自己在学术界师生间的交游往来,可以感受到他更强调一种对称谓用语的文化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谓用语
文化观照
《莎斋闲览》
学术界
吴小如
艺术界
教授
原文传递
题名
现代性的焦虑与想象的西方--兼论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的文化诉求
被引量:
2
1
作者
何桂彦
机构
四川
美术学
院讲师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出处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17,共3页
文摘
应该说,从19世纪中期以来,尤其是“五四”前后,“现代性的焦虑”就成为了中国几代知识分子无法摆脱的情结。作为一种理论“话语”(Discourse),“现代性”(Modernity)的产生大致有两种不同的文化逻辑,一种是立足于本土的现代性诉求,另一种是在西方的“冲击”与“回应”中形成的。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这两种现代性话语在大多数时候都处于彼此交织、互为表里的状态。但是,在某一特定的历史、社会和政治语境下,往往其中一种会居于主导性的地位。譬如,以新中国六十年的历史为例,
关键词
“现代性”
中国历史
20世纪80年代
文化诉求
现代艺术
想象
分类号
J209.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称谓:一种渐行渐远的文化观照
2
作者
刘光喜
机构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出处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24,共3页
文摘
吴小如教授《“称兄道弟”及其他》是一篇二十年前的旧文,本是讨论学术界现实中的称谓乱象,但今日读来对艺术界亦颇有启发。吴教授谈称谓用法的文章(包括《莎斋闲览》中的几篇),多取例于自己在学术界师生间的交游往来,可以感受到他更强调一种对称谓用语的文化观照。
关键词
称谓用语
文化观照
《莎斋闲览》
学术界
吴小如
艺术界
教授
分类号
J05 [艺术—艺术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现代性的焦虑与想象的西方--兼论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的文化诉求
何桂彦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9
2
原文传递
2
称谓:一种渐行渐远的文化观照
刘光喜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