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岩彩为契机——从熊文韵画展谈起 被引量:8
1
作者 胡明哲 《美术观察》 1997年第3期36-37,共2页
“岩彩”似乎是近些年才为中国美术界注目的新名词,其实,岩彩早已久远地存在于我们古老的传统绘画中,只不过在颜料制作与使用方法上千百年来没有什么变化。而流传到日本后由异国工匠的精工细作,使色彩分出了粗细颗粒,保持了石质晶体的... “岩彩”似乎是近些年才为中国美术界注目的新名词,其实,岩彩早已久远地存在于我们古老的传统绘画中,只不过在颜料制作与使用方法上千百年来没有什么变化。而流传到日本后由异国工匠的精工细作,使色彩分出了粗细颗粒,保持了石质晶体的美。由异国画家不同的绘画观念与绘制方法,使今日的岩彩画作越来越大,面貌也越发新奇多样。岩彩自身的美,岩彩绘制在纸、布、木制品及金属表面的美,以及岩彩混合其他材料从平面走向立体装置艺术之美,为我们开拓出一种全新的现代艺术天地。本是同源的中日绘画也拉开了极大的距离。 凡是有见地的艺术家都会越过由于历史原因而造成的近代中日绘画相互漠视的心理障碍,而正视一个事实——古老的中国画中色彩这一支在中国为“以墨为雅、以色为俗”的观念所压抑,而在异国日本却似异峰突起,风光无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彩画 传统绘画 中国画家 绘画观念 传统工笔 心理障碍 现代艺术 传统文化 画面语言 近代中日
原文传递
心语1994——1997创作日记摘抄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明哲 《美术观察》 1997年第9期13-14,共2页
在浩瀚的精神空间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没有两颗完全一样的心灵。人之所以是人,正是由于其总是百感交集,总是思绪万千,有着可悲伤可慰籍的看不见的心灵。艺术家是着重于这种心灵体验并试图以各种方式真实记录它们的一群人,因此,艺... 在浩瀚的精神空间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没有两颗完全一样的心灵。人之所以是人,正是由于其总是百感交集,总是思绪万千,有着可悲伤可慰籍的看不见的心灵。艺术家是着重于这种心灵体验并试图以各种方式真实记录它们的一群人,因此,艺术作品作为人类心灵的轨迹也必定多种多样。这也使得只有具同样感受、具类似心理状态的人才能相互欣赏相互沟通。否则其毫无意义甚至是垃圾。这里没有是非对错,也没有全人类必须遵循的永恒不变的准则。至于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是否有价值、是粗俗还是高雅,自有时间来评论。有多少个艺术家,就有多少种对艺术的理解,而且无一不是极力维护自身的精神独立与完整,无一不是调动一切手段只表达自己的精神气质而不在意其他,我要做的,只能是修练自身,以我的心灵去体味,以我的形式去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结构 艺术家 日本画 日记 人类文化 心理状态 精神空间 精神独立 毫无意义 中国画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