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类高校社会实践的路径探析——以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基础部社会实践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迪 《北京教育(德育)》 2019年第5期40-42,89,共4页
社会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实践为大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提供了必要途径。艺术类高校社会实践是艺术类学生不可或缺的培养环节,应当予以重视,并发挥其应有作... 社会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实践为大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提供了必要途径。艺术类高校社会实践是艺术类学生不可或缺的培养环节,应当予以重视,并发挥其应有作用。探寻适合艺术类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独特路径,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长效机制,从而保证艺术类高校社会实践教育的持续发展,在大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发挥其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类高校 社会实践 问题辨析 路径探索
原文传递
一点认识
2
作者 曹吉冈 《中国书画》 2013年第7期J0068-J0070,共3页
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洋的风景画不同,表现的往往不是眼前的“此时此地”的“此情此景”。 自然的山水在中国人眼中不仅是客观存在的物象,也是推动万物生生不息,周流运转道的体现。《中国画山文化》一书中说:“为什么山川之形能够表现... 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洋的风景画不同,表现的往往不是眼前的“此时此地”的“此情此景”。 自然的山水在中国人眼中不仅是客观存在的物象,也是推动万物生生不息,周流运转道的体现。《中国画山文化》一书中说:“为什么山川之形能够表现出道”?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先民把山作为了一种探求世界本真的手段,从而从“真”的角度来对山进行感知与判断。山在这里已经不是一种自然之物,而是成为了天道表现于世界的一种物象,或者说是象征。且人对由山至道的感知方式又是双向的,即一方面他们可以从山川的一些自然因素中感悟到“道”的存在;另一方面又可以将自己体会的“道”外化到自然的山川之中。这种双向方式正如宋人罗大经所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因素 感知方式 中国画 山水画 “道” 风景画 山川 “真”
下载PDF
余陈绘画作品选登
3
作者 余陈 《艺苑》 2008年第6期1-2,共2页
关键词 绘画作品
下载PDF
“城”中的沉淀与发现
4
作者 徐家夫 《油画》 2020年第2期42-47,共6页
研究生阶段,我在基础部学习。三年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不仅造型基本功得到回炉和提高,而且对传统的文化艺术有了更多的积累和更深层次的认知。毕业创作是整个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将写生训练中获得的经验和认知转化成... 研究生阶段,我在基础部学习。三年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不仅造型基本功得到回炉和提高,而且对传统的文化艺术有了更多的积累和更深层次的认知。毕业创作是整个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将写生训练中获得的经验和认知转化成艺术创作的同时,我也找到了明确的创作方向,因此对我来说足难得的经历和宝贵的财富。下而,我就简要谈谈自己在学习期间及毕业创作过程中的-些心得和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阶段 毕业创作 艺术创作 写生训练 量变到质变 基本功 认知转化 受益匪浅
下载PDF
《光影物象》与《光影人生》系列
5
作者 吴迪 《油画》 2020年第2期48-55,共8页
在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基础部学习期间,李荣林和其他几位老师对我产生了很深的影响。随着不断深入学习,我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所以本科毕业后选择回到基础部,对基础进行“回炉重造”,并从基础走向创作。《光影人生》与《光影物象》... 在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基础部学习期间,李荣林和其他几位老师对我产生了很深的影响。随着不断深入学习,我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所以本科毕业后选择回到基础部,对基础进行“回炉重造”,并从基础走向创作。《光影人生》与《光影物象》系列是我的研究生毕业创作,也是对我这几年来学习成果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美术学院 毕业创作 研究生 光影 本科毕业 物象 人生 老师
下载PDF
“暮色”写生与我的毕业创作
6
作者 杨逸 《油画》 2020年第2期56-63,共8页
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之后,随着绘画实践的深入,我发现自身有很多不足,所以选择返校就读研究生,在此期间我学习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一是造型基础重新回炉,二是寻找自己的创作根基。造型基础的认识直接决定着创作质量。通过基础... 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之后,随着绘画实践的深入,我发现自身有很多不足,所以选择返校就读研究生,在此期间我学习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一是造型基础重新回炉,二是寻找自己的创作根基。造型基础的认识直接决定着创作质量。通过基础的重新“回炉”,我对观察方式、画面的结构、造型、形体、空间、色彩关系、视觉效果等有了新的认识和体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业创作 绘画实践 造型基础 创作根基 创作质量 观察方式 视觉效果 写生
下载PDF
我与研究生的毕业创作教学实践
7
作者 李荣林 《油画》 2020年第2期36-41,共6页
硕士研究生毕业创作是中央美术学院基础部教学中的最后一环,是硕士研究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现。本专題中,李荣林教授将其研究生毕业创作的指导思路与具体的学生作品相结合,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娓娓道来。而在其门下学习的三位学子—徐家夫... 硕士研究生毕业创作是中央美术学院基础部教学中的最后一环,是硕士研究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现。本专題中,李荣林教授将其研究生毕业创作的指导思路与具体的学生作品相结合,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娓娓道来。而在其门下学习的三位学子—徐家夫、吴迪、杨逸,以自述的方式将各自创作的形式与内涵、思路的形成过程及心得体会与读者分享。专題由指导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力求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真实地展现当今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的毕业创作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高等艺术院校 因材施教 毕业创作 创作教学 吴迪 中央美术学院 心得体会
下载PDF
从“自画”与“他画”看格温·约翰的艺术世界
8
作者 徐乙宁 《世界美术》 202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格温·约翰是后印象派时期的英国女画家,她长期居住在法国,作品以平凡的女性肖像画为主,她一生绘制多幅自画像,其他女性肖像作品也带有自画像的含义和意味。她作为模特,又让自己的形象在其他艺术家笔下以不同方式呈现,这些肖像作品... 格温·约翰是后印象派时期的英国女画家,她长期居住在法国,作品以平凡的女性肖像画为主,她一生绘制多幅自画像,其他女性肖像作品也带有自画像的含义和意味。她作为模特,又让自己的形象在其他艺术家笔下以不同方式呈现,这些肖像作品,构成她一生艺术之路的叙述链。本文将从“自画”与“他画”之间的关系探寻格温·约翰的艺术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温·约翰 自画像 形象
原文传递
基础的高度--“功夫”展览策展人语
9
作者 白晓刚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7,共1页
中央美术学院的百岁华诞刚过,正昂首迈向新的百年。2001年,美院迁至花家地新校址,并于同年组建造型基础部,到今天已整整20个年头。在美院百年发展历程中,造型学科基础部亦留下了20年执着坚守、脚踏实地的印记。
关键词 中央美术学院 策展人 百岁华诞 造型基础 学科基础 发展历程 美院 脚踏实地
原文传递
领袖像创作有感
10
作者 贺羽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5,共2页
在国庆60周年庆典活动中,我承担了为群众游行方阵绘制胡锦涛主席巨幅画像的任务。这是我极大的荣幸,也是我艺术历程中一次十分难得的体验。当时间过去了两个多月,在回味这次经历之余,我想也有必要从专业的角度来总结一下这次创作过程中... 在国庆60周年庆典活动中,我承担了为群众游行方阵绘制胡锦涛主席巨幅画像的任务。这是我极大的荣幸,也是我艺术历程中一次十分难得的体验。当时间过去了两个多月,在回味这次经历之余,我想也有必要从专业的角度来总结一下这次创作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既对自己是一种促进,也权当对业内同行与学院师友的一次汇报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过程 领袖 庆典活动 艺术历程 胡锦涛 画像 师友
原文传递
自说自画
11
作者 陆亮 《美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9-73,共5页
由阅读《庄子》引发的以现代人物场景来编织古代寓言的想法.并以古典写实手法作为表达的方式.引导我在2004年开始先后创作了庄子寓言系列.逐步确立了光线、叙述逻辑等个人基本的面貌.在技术与画面的控制上也不断积累着经验。《屠龟... 由阅读《庄子》引发的以现代人物场景来编织古代寓言的想法.并以古典写实手法作为表达的方式.引导我在2004年开始先后创作了庄子寓言系列.逐步确立了光线、叙述逻辑等个人基本的面貌.在技术与画面的控制上也不断积累着经验。《屠龟》是这批画中最后一幅,但记得当时颇不满意.因为从细致的程度上没有超过上一张。布.砖、沙发等在有前几张作品技术探索的基础上表达起来毫不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寓言 《庄子》 写实手法 叙述逻辑 技术 光线 阅读
原文传递
曹吉冈作品
12
作者 曹吉冈 《当代油画》 2016年第6期28-33,共6页
作者自述:我为什么要画风景山水?这个问题曾偶尔想过。'喜欢'似乎是最为简单直白的理由,却不能说是根本的原因。总觉得有一个深藏于潜意识中的向往山水的心理情结。这个情结排除了对人的表达,排除了对身边现实社会的景物与事件... 作者自述:我为什么要画风景山水?这个问题曾偶尔想过。'喜欢'似乎是最为简单直白的理由,却不能说是根本的原因。总觉得有一个深藏于潜意识中的向往山水的心理情结。这个情结排除了对人的表达,排除了对身边现实社会的景物与事件的表达,趋动着我的风景画呈现山水,从'眼前'退至避世无为的'传统',进入与今天不相干的山水表象之中。后来明白了,这个心理情结产生于一种人的'避祸'的本能,是对现世的恐惧和鄙视。当面对现实而艺术却不能表达思想的时侯,只能选择返身面对自然,因恐惧和厌恶而复归山水。'避世'就是'避祸',而山水是最好的归宿。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无题》
13
作者 潘桑柔 李军 +28 位作者 陈洁 刘庆和 邓元初 边凯 陈平 刘荣 邱挺 叶江 刘小东 杨山河 周吉荣 王希民 武艺 司康 叶南 高美琳 邱志杰 张梓倩 王沂 胡海涛 宋协伟 靳军 韩涛 常志纲 谢雨帆 王环宇 王文栋 王子耕 周宇舫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4-96,共3页
原文传递
《元》
14
作者 陈敏凯 陈琦 +27 位作者 迟世林 郭亚冠 郭慧婷 黄翠 贾田雪 李坤 李垚 李衍宇 廖雯 林梓楠 苗雨 刘芳 刘佳 刘启光 刘思琪 庞中华 仇越 孙亚飞 曲小雨 沙爽 王可鑫 孙勇 王媛媛 薛瑶 杨济瑜 杨逸 赵广祎 詹丹萍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9-93,共5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