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进展与推进措施 被引量:1
1
作者 范欣宇 刘慧心 《金融纵横》 2023年第10期30-35,共6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议题,金融机构需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关注,不断丰富金融产品与服务,开展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提升资金支持力度。本文总结了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实践,结合实际提出了推动金融机... 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议题,金融机构需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关注,不断丰富金融产品与服务,开展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提升资金支持力度。本文总结了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实践,结合实际提出了推动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 金融机构
下载PDF
绿色资产证券化创新的问题和进路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遥 云祉婷 崔莹 《团结》 2020年第3期33-36,共4页
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作为结构化的创新型融资工具,对于我国构建多层次绿色金融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基础资产打包、托管与分级,绿色资产证券化为众多轻资产、现金流相对稳定的绿色企业提供了融资路径。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推进... 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作为结构化的创新型融资工具,对于我国构建多层次绿色金融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基础资产打包、托管与分级,绿色资产证券化为众多轻资产、现金流相对稳定的绿色企业提供了融资路径。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推进为绿色资产证券化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市场规模大幅增长,产品创新不断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绿色金融体系 融资路径 轻资产 现金流 基础资产 生态文明建设 托管
下载PDF
“气象金融”能否规避数以亿计经济损失?“气象金融”初探
3
作者 刘慧心 崔莹 《环境经济》 2024年第9期62-65,共4页
在我国当前积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金融供给侧转型的背景下,气象服务作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基础,需要实现和金融领域的深度融合,不仅在帮助实体经济更好应对气象灾难方面发挥风... 在我国当前积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金融供给侧转型的背景下,气象服务作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基础,需要实现和金融领域的深度融合,不仅在帮助实体经济更好应对气象灾难方面发挥风险缓释作用,同时也可助力全社会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强化气候适应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金融 绿色金融 风险缓释 数字金融 养老金融 金融领域 气象服务 深度融合
原文传递
自然市场——生态资本的价值发现
4
作者 刘慧心 崔莹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4年第9期25-29,共5页
全球碳市场为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危机提供了丰富经验,自然市场具有类似的需要通过市场机制去实现内部化的外部特征,但同时存在着相较于碳市场更深度的市场影响以及更为难以量化的价值体系。
关键词 气候危机 生态资本 外部特征 碳市场 市场机制 价值体系 内部化
下载PDF
气候债券产品创新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慧心 崔莹 《团结》 2022年第2期42-44,47,共4页
气候债券是与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相关的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其发行目的是为了向应对气候变化项目提供融资。在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推动气候债券发行是有效解决气候资金短缺问题,加速推进应对气候变... 气候债券是与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相关的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其发行目的是为了向应对气候变化项目提供融资。在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推动气候债券发行是有效解决气候资金短缺问题,加速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以及提高证券市场气候意识的重要手段。本文将选取国内外典型的气候债券发行案例进行解析,以为我国气候债券产品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金短缺问题 债券发行 证券市场 金融工具 固定收益 气候债券 碳中和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全球气候投融资进展及建议 被引量:2
6
作者 奉椿千 崔莹 《金融纵横》 2021年第6期36-41,共6页
气候投融资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以及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梳理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和气候投融资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全球气候投融资工具的创新实践,并提出了推动气候投融资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气候投融资 绿色金融 气候风险
下载PDF
面对气候灾难,韧性基础设施建设亟需增强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慧心 崔莹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2年第1期76-79,共4页
2021年郑州出现的极端降雨事件,不仅再次让人类感受到了自身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冲击。基础设施是城市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下,虽然不能阻止一切危险,但是加强... 2021年郑州出现的极端降雨事件,不仅再次让人类感受到了自身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冲击。基础设施是城市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下,虽然不能阻止一切危险,但是加强城市气候适应能力,提高基础设施的韧性是减少损失和破坏的最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建设 气候危机 气候变化 减少损失 可持续发展的 气候适应能力 韧性 物质基础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如何适应气候变化——UNEP《2021适应差距报告:风暴前夕》解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慧心 崔莹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1年第12期15-18,共4页
随着气候变化趋势的愈加难以遏制,人类必须考虑如何应对来自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尽可能地去适应气候变化。2021年是全球气候危机愈演愈烈的一年,我们看到美国和加拿大猖獗的野火、西欧和河南严重的洪灾,以及马达加斯加持续的干旱,各类极... 随着气候变化趋势的愈加难以遏制,人类必须考虑如何应对来自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尽可能地去适应气候变化。2021年是全球气候危机愈演愈烈的一年,我们看到美国和加拿大猖獗的野火、西欧和河南严重的洪灾,以及马达加斯加持续的干旱,各类极端事件频繁发生,都不断地提醒着人类气候变化的严峻事实。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新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AR6),全球地表气温预计将在至少本世纪中叶前持续增长,且很大概率在2040年前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事件 地表气温 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危机 持续增长 马达加斯加 适应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趋势
下载PDF
中国债券市场向“绿”而生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遥 刘慧心 庞心睿 《债券》 2023年第5期40-44,共5页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迅猛,为清洁能源等碳中和领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绿色债券市场难以覆盖各类经济活动的低碳转型需要。为进一步推动经济社...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迅猛,为清洁能源等碳中和领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绿色债券市场难以覆盖各类经济活动的低碳转型需要。为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低碳转型,我国基于《G20转型金融框架》,积极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创新转型类债券品种。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建议多措并举,激发创新型绿色债券市场发行潜力,推动绿色债券发行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标准化,完善转型类债券发行政策体系,持续提高我国绿色债券和转型类债券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债券 转型类债券 环境效益信息披露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美欧气候融资新动向对我国参与国际气候发展合作的影响
10
作者 周杰俣 崔莹 刘慧心 《环境经济》 2023年第19期42-47,共6页
近年来,美国和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相继在气候投融资领域推出新举措,建立完善气候领域的国内与国际政策布局,一方面增加对外气候与基础设施投资,另一方面推出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和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以气候议题为核心的贸易保... 近年来,美国和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相继在气候投融资领域推出新举措,建立完善气候领域的国内与国际政策布局,一方面增加对外气候与基础设施投资,另一方面推出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和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以气候议题为核心的贸易保护措施,将气候投融资纳入产业发展与对外战略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达经济体 贸易保护措施 基础设施投资 投融资领域 对外战略 气候融资 新动向 调节机制
原文传递
碳交易市场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及建议 被引量:8
11
作者 洪睿晨 崔莹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1年第5期34-36,共3页
今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首次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以文件形式进行了制度化表述,突出强调了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出了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 今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首次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以文件形式进行了制度化表述,突出强调了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出了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从而为有效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主体差异机制提供了行动指南。同时,意见也特别提出“推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要求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探索碳汇权益交易试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 碳交易市场 破坏者 全面深化改革 主体差异 使用者付费 制度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