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gg细丝弓技术在口腔正畸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蔡斌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52-153,159,共3页
Begg细丝弓技术在口腔正畸的临床应用蔡斌(中山医科大学口腔正畸教研室;广州,510089)主题词口腔正畸矫治器,错/治疗,Begg细丝弓技术②中图号R783.530多年来,Begg细丝弓技术在世界各国广泛地开展,并... Begg细丝弓技术在口腔正畸的临床应用蔡斌(中山医科大学口腔正畸教研室;广州,510089)主题词口腔正畸矫治器,错/治疗,Begg细丝弓技术②中图号R783.530多年来,Begg细丝弓技术在世界各国广泛地开展,并获得极好的治疗效果,成为当今世界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矫治器 错HE Begg细丝弓技术
下载PDF
中国南方广东省10~15岁儿童颈椎骨发育与正畸治疗 被引量:14
2
作者 林界伟 严开仁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5年第4期229-231,共3页
作者利用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测定颅面结构和颈椎发育程度,研究179中国南方广东省10~15岁儿童颈椎骨发育与年龄的关系。结果显示随年龄的增长,颈椎骨C2~C6的面积逐渐递增,而且形态呈规律性改变。女性比男性早熟1~2年... 作者利用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测定颅面结构和颈椎发育程度,研究179中国南方广东省10~15岁儿童颈椎骨发育与年龄的关系。结果显示随年龄的增长,颈椎骨C2~C6的面积逐渐递增,而且形态呈规律性改变。女性比男性早熟1~2年,但形态规律无性别差异。分析和建立了中国南方广东省10~15岁儿童颈椎发育的一系列标准.为临床诊治正畸病人评定骨龄提供一个简便经济而实用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 骨龄 头颅侧位定位片 儿童 错HE 正畸
下载PDF
AngleⅡ类1分类错畸形打开深覆的探讨——Begg细丝弓技术第一步骤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林界伟 王大为 严开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10-212,共3页
打开深覆与建立磨牙的中性关系,是Begg 细丝矫正技术治疗 Angle Ⅱ类1分类错第一步骤最重要的目的。循惯例用澳大利亚特制的0.4mm(0.016吋)细丝上,位于第一磨牙与第二双尖牙交界处弯制一适度的支抗弯曲,然后将弓丝斜插入磨牙颊面... 打开深覆与建立磨牙的中性关系,是Begg 细丝矫正技术治疗 Angle Ⅱ类1分类错第一步骤最重要的目的。循惯例用澳大利亚特制的0.4mm(0.016吋)细丝上,位于第一磨牙与第二双尖牙交界处弯制一适度的支抗弯曲,然后将弓丝斜插入磨牙颊面管内径0.9mm,(0.036吋),并戴用9.4mm(3/8时)轻细颌间牵引橡皮圈来完成这两个目的。为了详细研讨打开深覆的过程,一例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摄取了一系列的 X 线头颅侧位片,描绘出相应影图,重叠在腭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Ⅱ类1分类错He畸形 深覆He 口腔正畸 Begg细丝弓
下载PDF
Begg技术矫治Ⅱ类错■对颌面软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大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60-62,共3页
25例安氏Ⅱ类错经拔除,严格按Begg技术进行矫治,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主要变化在面下1/3。表现为唇突度明显减少,外翻的上下唇得以纠正,开唇露齿消除,唇红变薄,由鼻尖至颏前点的侧貌曲线变得圆测... 25例安氏Ⅱ类错经拔除,严格按Begg技术进行矫治,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主要变化在面下1/3。表现为唇突度明显减少,外翻的上下唇得以纠正,开唇露齿消除,唇红变薄,由鼻尖至颏前点的侧貌曲线变得圆测流畅,曲线起伏接近正常,刻唇沟变浅,下唇凹后移,刻部形态出现。在视觉上缓和了颏部后缩程度。因而大大改善了错患者的侧貌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治疗 正畸金属丝
下载PDF
Begg技术治疗AngleⅡ类1分类错(附病例报告)
5
作者 王大为 林界伟 严开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4-85,共2页
通过1例严格按Begg技术步骤治疗AngleⅡ类1分类错,详细介绍Begg技术每一步骤的治疗目标,矫治弓丝的设计,治疗过程。还对Begg技术第一步骤中最重要的目标打开深覆中的问题作初步探讨,同时也讨论第三步骤中牙根移动的问题。
关键词 错颌 正畸矫正器 BEGG技术
下载PDF
对上颌尖牙、第一双尖牙易位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大为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1995年第3期103-105,共3页
本文收集了26例尖牙,第一双尖牙易位的病例,经分析研究,对其临床表现、定义、诊断、发生率有较详细描述,对其发病机理提出新的见解,认为以往的"移动游走"、"牙胚互换"的假说不能解释易位牙的许多现象,因而推测易位牙的发生... 本文收集了26例尖牙,第一双尖牙易位的病例,经分析研究,对其临床表现、定义、诊断、发生率有较详细描述,对其发病机理提出新的见解,认为以往的"移动游走"、"牙胚互换"的假说不能解释易位牙的许多现象,因而推测易位牙的发生机理是在牙胚发生早期,诱导恒尖牙的外胚间叶游走到第一双尖牙的远中,在那里诱导外胚层产生尖牙胚,尖牙胚在异常位置上成长发育并萌出,形成易位牙。本文还讨论了易位牙的矫治方法,着重研讨了国内未见有报导的,按正常牙列次序矫正易位牙的病例,对治疗的程序、注意事项、牙齿运行的方法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位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