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 被引量:1
1
作者 管怀进 易玉珍 谢楚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2,共2页
视网膜母细胞瘤(以下简称Rb)是我国最常见的眼部恶性肿瘤,它不仅致盲而且致命(1).许多恶性肿瘤的研究表明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与其病情及预后关系密切,然而有关Rb免疫功能状态的研究很少.为此,我们对Rb患者作E花环形成试验、淋巴细胞转... 视网膜母细胞瘤(以下简称Rb)是我国最常见的眼部恶性肿瘤,它不仅致盲而且致命(1).许多恶性肿瘤的研究表明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与其病情及预后关系密切,然而有关Rb免疫功能状态的研究很少.为此,我们对Rb患者作E花环形成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以探讨Rb病人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母细胞瘤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细胞粘附分子在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唐仕波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185-189,共5页
在国内首次报道细胞间粘附分子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与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的阳性率为90%(36/40);血管细胞粘附分子为80%(32/40)。阳性细胞主要... 在国内首次报道细胞间粘附分子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与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的阳性率为90%(36/40);血管细胞粘附分子为80%(32/40)。阳性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此外,还有纤维母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提示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免疫反应在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间粘附分子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免疫学
下载PDF
早期感受器电位
3
作者 吴德正 吴乐正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1990年第6期323-328,共6页
早期感受器电位(ERP)是视网膜光感受器外段受较强光刺激后所致潜伏期极短的电反应,包括极性相反的一个双向波(R_1和R_2)。正常ERP受生理、物理和化学等诸多因素影响,病变时ERP的改变主要与脉络膜循环障碍、光感受器尤其是视锥细胞受损... 早期感受器电位(ERP)是视网膜光感受器外段受较强光刺激后所致潜伏期极短的电反应,包括极性相反的一个双向波(R_1和R_2)。正常ERP受生理、物理和化学等诸多因素影响,病变时ERP的改变主要与脉络膜循环障碍、光感受器尤其是视锥细胞受损有关。掌握ERP的记录技术、建立本实验室相应对照组的ERP值,是推广其临床应用的必备条件。联合EOG、ERP、ERG和VEP的测定,将更加丰富和扩大视觉电生理的基础知识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受器电位 视网膜 视觉 电生理
下载PDF
人类晶状体上皮细胞培养技术 被引量:3
4
作者 彭莹 李永平 郑健梁 《湖南医学》 2001年第2期115-116,共2页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细胞培养 原代培养 传代培养
下载PDF
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抗原抽提和抗体制备
5
作者 管怀进 谢楚芳 易玉珍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6-8,共3页
应用3M KCl 高速冷冻离心法分别从视网膜母细胞瘤(Rb)实体瘤组织和正常视网膜组织中抽提出 Rb 肿瘤抗原(RbAg)和视网膜抗原(RAg)。以 RbAg 免疫新西兰纯种家兔制备等 Rb 抗血清。用双向免疫扩散和酶联免疫吸甜试验检测 Rb 抗原及抗血清... 应用3M KCl 高速冷冻离心法分别从视网膜母细胞瘤(Rb)实体瘤组织和正常视网膜组织中抽提出 Rb 肿瘤抗原(RbAg)和视网膜抗原(RAg)。以 RbAg 免疫新西兰纯种家兔制备等 Rb 抗血清。用双向免疫扩散和酶联免疫吸甜试验检测 Rb 抗原及抗血清的性质,表明用本法抽提的 Rb 抗原具有肿瘤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母细胞瘤 抗原 抗体
下载PDF
色觉基因检测与心理物理法诊断色盲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清炯 陈又昭 +5 位作者 马巧云 毛文书 吴乐正 吴德正 曾瑞萍 胡彬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29-131,T012,共4页
色盲的诊断一直依赖于主观心理物理测定而缺乏客规检测手段。通过分子杂交检测异常色觉基因,与心理物理法比较,表明假同色图适用于筛查,色觉镜则适合予对色觉异常进行细致的分类分型,异常色觉基因检测则适合予产前诊断。通过分子杂交可... 色盲的诊断一直依赖于主观心理物理测定而缺乏客规检测手段。通过分子杂交检测异常色觉基因,与心理物理法比较,表明假同色图适用于筛查,色觉镜则适合予对色觉异常进行细致的分类分型,异常色觉基因检测则适合予产前诊断。通过分子杂交可以对100%(19/19)的红色觉异常和61%(11/18)的绿色觉异常作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物理检查 基因诊断 色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